1、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山丹县南关学校 周玥一、教学内容分析(一)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对二氧化碳性质部分的规定是: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l 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l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l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l 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二)教学价值分析1学科价值二氧化碳是继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二氧化碳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等单元的内容打下一定基础。二氧化碳的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深入、细致的研究具体物质,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冲淡学生在学
2、习物质构成以及元素原子等化学用语中产生的枯燥感。加之本单元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探究能力培养,可以有效地恢复学生在第三、四单元学习中受到影响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新课标提出化学教学应加强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联系。二氧化碳溶于水、饮料瓶瘪下去的实验与物理学中气压的变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利用已具备的物理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得到正确结论。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压强减小,体会压强带给实验的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压强变化的理解。 2应用价值二氧化碳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之一,二氧化碳对人类及动植物生命活动的意义,对工农业生产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3学生认识发
3、展价值二氧化碳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之后安排的又一重要的气体,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氧气,所以对讲课的内容(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和思路(性质决定用途)并不陌生。从绪言课开始学生就认识了二氧化碳,学生都知道人体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在小学自然和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它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温室效应、可以充入饮料、可以灭火、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等,因此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内容本身没有太大的难点。但是,学生的知识比较零散,设计、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的相关知识,并使其系统化。(二)学习障碍点分析二氧
4、化碳能与水反应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设计探究实验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要让学生独立自主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本实验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来完成。并用多媒体课件同时展示,来强化效果。三、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2)经过动手实验,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的碳酸。(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通过对二氧化碳的
5、密度比空气大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觉观察CO,再从社会视觉分析其利弊,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关系。(2)通过用浸过石蕊试液的小花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的探究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见教案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导学案山丹县南关学校 周玥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物质的一般思路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根据实验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
6、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认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学会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小结发放导学案要求学生完成课前小测【展示】一瓶可乐【提问】我们称雪碧、可乐为碳酸饮料,你知道为什么吗?打开瓶盖后,听到什么声音?你知道是什么物质吗?【引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根据我们学习氧气思路,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二氧化碳?【过渡】说一说你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二氧化碳。【引入】同学们在前面已经陆续的接触、学习过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么?【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过渡】我们利用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演示实验】 实验1.用二氧化碳倾倒阶梯上的蜡烛实验2.在装满
7、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倒入少量水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实验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验证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提出问题】根据上述两个实验的设计意图,你们还能设计一些其它的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可溶于水么?让学生讲述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并引导其他学生去评价这些设计。【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如何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投影并讲解】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下显现出三种不同的颜色。【实验】【讲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碳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动手时间】设计实验证明可乐中溶有二氧化碳。(要用到的药品:澄清
8、石灰水,仪器:玻璃棒、烧杯、玻璃片、带橡皮塞的导气管)【讲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并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导学案】根据本课的有关知识点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布置作业】家庭小实验:用家里的一些物品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实施,把实验的结果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学生练习,完成问题并展示学生触摸瓶壁,回答:硬硬的,打开后听到嘶嘶声,是二氧化碳。学生可能回答:性质、用途以及实验室制法。学生可能回答:灭火;温室效应;光合作用;制碳酸饮料等。学生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9、、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学生可能的预测:1.二氧化碳会熄灭,而且是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2.软塑料瓶会变扁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回答: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实验2说明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进行实验设计。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和准备如何实施,并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学生猜想,并说出理由分析有关实验现象并获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该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很容易分解。学生抄写、记忆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进行实验设计。学生抄写、记忆汇报交流学生完成导学习题,并展示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知识。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10、出发,避免了重复与罗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实验1操作需谨慎由老师演示,实验2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启迪互相补充并完善自己的设计。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评价和改进实验设计;通过赞美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学会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强调。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运用有关的化学知
11、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对化学的学习也就更有兴趣。教学评价设计(一)课堂检测题目1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子的内壁常有一层白色固体,该固体是( ) A. 氢氧化钙 B. 石灰石 C. 生石灰 D. 碳酸钙(教学目标:知道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2下列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冰和二氧化碳 B氧气和臭氧 C冰和干冰 D干冰和二氧化碳(教学目标:知道固体二氧化碳称为干冰。)3要证明某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A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D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教学目标:掌握检验二氧化碳
12、的方法。)4如图所示将一个充满CO2的试管插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 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教学目标:巩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对照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现象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二)课后作业学习了二氧化碳性质以后,课后试着写一写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功与过”。教学反思:一、此节课的成功之处在讲授完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后总体感觉心情愉悦。本节课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对学生已有的学习策略、已知的知识,采用课前小测的方式来检测,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知识。为后续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紧接着师生共同来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和用途。注意从学生已有
13、的知识出发,避免了重复与罗嗦,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很好的体现和我市高效课堂的“三讲、三不讲”的原则。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实验探究上来,通过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并改进实验用石蕊小花的探究实验来突破教学的难点-二氧化碳于水的反应原理的探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不足之处:1引课有些粗糙,利用可乐瓶中冒气的实验来引入有点简单,没有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用讲故事的方式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如:一探险者带猎狗和火把进入山洞,越进越深越黑,火势越来越弱,接着狗倒了。人蹲下,呼吸急促,火灭,人赶快奔出。
14、他说里面有妖气,这到底是什么气体?为什么会这样呢?2.在做碳酸分解实验时将给纸花加热改为加热变红了石蕊更好些,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到小气泡,证明碳酸分解出了二氧化碳。三、改进的措施:1、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提问自己的提问水平和语言描述的准确严谨性。2、教学中提高探究意识。在备课中做到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法,设计出符合所教班级学情的教案。遇到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探究能力。3、在授课中,一定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与此同时,这样也帮助教师自己提高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教与学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