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轴对称说课教案城北镇中:胡容八年级上期数学(人教版)P118P120一、教材分析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内容通过欣赏、探究、观察、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使同学们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从中培养学生辨别事业的能力;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体会到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创作轴对称的图形图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轴对称”是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中的第一节内容,它与现实生活中联系紧密,轴对称的知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但与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又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教学内容(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及相关的概念。(3)判断图形是否成轴对称,(4)并找出对称轴或对称点。4、学情分析(1)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这类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一定的知识准备。(2)学习兴趣。八年级学生活泼可爱,对身边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具有规律性的问题充满着挑战的欲望,乐于动手,有表现欲和好胜心。(3)学习能力。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些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但是受年龄、思维能力及所学
3、知识的限制,要将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纳还是有困难的,可借助图片的形象直观及动手操作进行直观感知。5、目标导向(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称点。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折叠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通过创作轴对称图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4、。6、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结合学情:这是因为,轴对称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二、教材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学习轴对称图形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欠缺,因此用一定量的时间在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上,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漂亮、美观、真实的生活图片,加上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在多媒体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和自己动手操作中自己发现归纳总结概念。这不但增强了课堂的趣
5、味性,而且有较强的直观性。而在每个概念总结后我选配了一些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在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这一难点环节,我安排了一个“想一想”和“比较归纳”,都是通过图形比较,电脑动画演示来完成。前者采用学生观察得出,后者采用小组合做完成。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帘具体体现。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根据对教材内容的编写意图,教学目标的确定,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本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法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自主地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探究
6、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概念。通过对数学问题、数学活动情境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在学法上,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从图片欣赏出发,同步设计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四、教具,学具准备1、喜字窗花 2、剪刀 3、课件五、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收到预期效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如
7、下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孕育新知 2、动手操作,探索新知3、综合运用,发展思维 4、反思盘点,整合新知5、知识拓展,深入提高(一)创设情景,孕育新知(大概3分钟)一堂课设计的再好,学生不愿参与,也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创设情景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充满好奇心。创设合理的情景不是上好一堂课的充分条件但绝对是必要条件。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演示(伴有音乐)图片:邻中实验校的教学大楼、高山、白去倒影在水中,气势恢宏的科拉桥杨浦大桥、北京的立交桥。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初步得知是对称的,并告诉学生我们生活中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之
8、中(演示图片)罗列生活中对称事物。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一种数学的美,走进数学王国的一个梦幻世界,轴对称(析书课题)以学生非常熟悉,喜欢的生活图片欣赏导入,遵循新课标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建筑的形状,得到直观的感受,形成初步体验,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急切想知道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的自然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大概32分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概念:理解所学过图形和事物所具有的轴对称的特征,如果只有观察,只是听讲,而不是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就难以真正形成轴对称的空间观念,课堂中
9、只有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一个充满探索、思考和合作的过程来学习数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学生收获的也不仅仅是知识,更多是自信心、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就是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了更好地落实本节课的这一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主分三步:一是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二是类比学习,感悟轴对称;三是合作学习,深化轴对称。(1)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大概12分钟)激发兴趣:欣赏窗花,介绍剪窗花的简单步骤学生感受到窗花的美时,老师介绍简单的制作步骤,学生再一看这样复杂的窗花。一些持怀疑态度,一些想大显身手,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为下一步做铺垫。活动一:动手操作
10、,观察这些窗花有什么特点?(每一组准备一张窗花)仔细观察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有什么关系?学生动手操作折叠窗花,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板书:轴对称图形,并利用多媒体进行画演示折叠过程。在动手操作,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动画演示,让学生给轴对称图形以直观描述,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设置小组合作是因为此处是新知的形成,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体会概念的内涵。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形成以后,为让学生加深印象,加深理解,接下来,演示出生活中的图片,利用其特点找出轴对称图形。活动二:说出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移图形演示的图形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大量图形,有国旗、昆虫、奥运吉祥物、八卦图等。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新知,找出轴
11、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2)类比学习:感悟轴对称(大概6分)活动三:仿照观察轴对称图形特点来观察下列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多媒体出示:两个轴对称树叶图等)(运用类比学习方法结合动画演示,学生很容易找出图形特征,目的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板书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概念、对称点概念。活动四:找对称点和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多媒体演示两幅图片:一是两个成轴对称的三角形;二是书上P120的练习题,找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目的是让学生对概念加深理解、加深印象,再一次体验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现象)(3)合作学习,深化轴对称(大概14分钟)活动六:结合图形,让学生充分交流,体会
12、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对于难点的突破,除了结合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动画演示之外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思维互补,更有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而突破难点。)(三)综合运用,发展思维(大概6分钟)为了使学生及时将所学内容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以下练习。(1)为了检验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特设计学生比较熟悉平面图开数字和字母找出它们中的轴对称,或对称轴数量,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猜字游戏(选择有代表性的数字和文字)因为学生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同时学生也知道我国江山秀丽,所以我选择了“2008”
13、和“江山如画”这样的数字和文字,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数字和文字,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用于生活,数学给生活带来了美。让学生欣赏吉祥物,剪纸艺术、脸谱等,这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更体验了数学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美的感受。(四)反思盘点,整合新知(大概3分钟)回顾与感受:这节课,我学到了我感受到了我还想到了方法:学生独立归纳,自愿发言。(本环节旨在通过反思、归纳、培养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认识水平)(五)实践创新,发展能力(大概1分钟)至此,新知的学习已经结束,但总觉得学生的思维还应再拓展、动手能力也应该提高,于是我又设计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2008年奥运会创作一幅宣传画。(目的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六、以上说案的理论依据1、教学就是活动;2、培养创新精神,是教学的最终目标;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4、问题教学是达到探究目标的桥梁;5、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效率的必要手段。-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