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
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 、通过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3 、通过第一则寓言《自相矛盾》的学习,学会学习寓言的方法(知故事,明道理),并运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则寓言《掩耳盗铃》。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字、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寓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寓言。
1 、故事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请看大屏幕。(课件:亡羊补牢的图片)
看到这张图片,你想到了以前我们学过的什么故事?(课件:亡羊补牢)
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儿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由一个同学讲故事)
2 、揭示课题:
《亡羊补牢》是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故事,这个故事蕴含着一个深刻的 道理。像这种蕴涵着深刻道理的小故事我们就叫它寓言。 (板书:寓言 )
这学期我们学习其中的两则(板书:二则)
5 分钟
二、学习《自相矛盾》
( 一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复习字、词。
⑴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则,举起右手一起写,(板书:自相矛盾)
请大家打开书,先小声读一遍课文,要求: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⑵课文中的生字词都会读了吗?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出示第一组词:矛
①你们知道什么是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和他一起打开书,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评:你真会学习,读书下的注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生字词的意思,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这就是矛,最初人们根据矛的样子勾画出的象形字是这个样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矛字演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就是现代汉字“矛”字。(课件演示)
②你们知道什么是盾吗?
这是盾,他也是由用图形来做文字使用,慢慢演变成现代汉字。(课件演示)
教师说明:矛和盾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但是在古代,尤其是在战场中,矛用来进攻敌人,而盾用来遮挡矛或者其它尖锐的东西,保护自身的安全,作用可大了!
出示第二组词:锐利 坚固
①指名读。
②齐读。
③现在,投影上有四个词,你能两个为一组进行词语搭配吗?
出示第三组词:夸口 哑口无言
①指名读词。
②“夸口”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这个人在吹牛,也许不可信,是吗?
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想一想。
用夸口说一句话吗?(小明经常向同学夸口自己家有很多玩具。开学时,小利就向同学夸口说期末考试能得第一名。兔子向乌龟夸口俩人赛跑,自己准能得第一。)
③哑口无言,选择字义。
老师这里为哑口无言准备了两个意思,但是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你能选出来吗?
④再读一遍这些词。
⑤能不能用上这几个词,讲一讲《自相矛盾》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自己试着说一说。
指名讲故事。
10 分钟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 、课文中的字词大家已经掌握的很好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个卖矛和盾的人(出示图片)你能在市场中找到他吗?那么就让他带领我们走进课文。
把书打开,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从课文中哪看出来的?(可笑)(提示学生要抓重点词去说明自己的想法)
预设一: 学生可能会找到那个人说得话,并进行对比。或是觉得这个人说大话。(板书:夸口)
他举起矛,向人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接着又举起盾,向人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 1)如果学生对比两句话
A 、出示第一句: “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自读)
如果体会到“矛锐利”
问:怎么读能让人们感受到“矛锐利”,你能读出来吗?(指名 2人)
如果体会到“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课件出示:各种盾(体会不论 ---都 ---)
过渡:他一方面夸口自己的矛锐利,一方面又夸口自己的盾坚固。
B 、课件出示: “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伸出手指,做“戳”的动作。
你知道他现在又想夸什么吧!试着读出来。(自读)(指名 2人)
C 、出示两句:你是这个人,该怎样叫卖?(同桌互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集市。集市上的人可真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那些卖东西的,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都想吸引更多的人到他这儿来买东西。你就是那个卖矛和盾的人,该怎么叫卖的呢?先练一练。(自读)
谁来试试。(指名读 2人)
预设二 :学生找到当别人质问他时,他哑口无言。
( 1)他为什么被问得哑口无言?(他说得话前后不一样)
( 3)两句话说得前后不一样?我们看看他都说了什么?找出来给大家读一读。接预设一。
15 分钟
(三)剧本表演,深入理解寓意。
1 剧本表演:
( 1)那我们表演一下可以吗?( 2人一组,商量商量,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
( 2)汇报表演,学生点评。
2 、深入理解寓意。
( 1)再来看这两句话,这个人前后说得两句话有问题吗?(板书:前后不一致)
( 2)看图:此时此刻,他脑子里会想什么?
( 3)你还想对这位楚国人说些什么?(理解寓意)(说话、办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
总结:这也就是“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体会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 4)运用:
有这样的一段话,可以这样说吗?
老师: “今天小红怎么没来上学呢? ” 小华: “我想她可能一定是生病了。 ”
看来我们说话时也要注意,不要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了。
5 分钟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自相矛盾》这则寓言的作者呢?
1 、《自相矛盾》这则寓言出自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是一个叫韩非子的人所写的。语言或行动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已经凝练成四个字 ——自相矛盾。这个词我们一直沿用至今。
2 、我们今天读到的课文选自韩非子的同名著作《韩非子》,课文是后人翻译出来的,想见见原文是怎么写的吗? (配乐朗读古文)
5 分钟
( 五 )作业:
出示课件
一、当前教师书写的现状
根据我们对目前语文教师或一般的成人的书写的观察,我们认为当前语文教师自己的观察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大问题:
· 欠缺对书法整体的了解。书法是什么?书法有没有什么文化上的象征?怎样提高自身书写的水平?等等,一般性的常识复函很了解。
当然,这里既有过去他们所受教育不全面的问题,也有教师自身不严格要求自己,不努力学习有关。
· 不能认识书法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从我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书法在文化史上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而在语文学习中,开展书法教育也是合情合是。比如可以拓展识字量。可以增加阅读量,可以开拓文化视野,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可以陶冶情怀,可以培养个性化文化知识等。
· 教师的自身书写技能明显有问题:比如执笔不合符生理的原理,结构不好,书写不美观,不会指导学生书写等。
当前教师自身书写水平不过关,不足以当学生的师法对象。这与教师自身的书写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造成教师自身书写水平不过关的原因又很多。比如,没有机会受到相应的培训,自身认识不到位,没有时间开展相应的练习,对自己的书写状况不重视,等等。这些因素无疑影响着对儿童书写的指导。
二、认识书法的意义
(一)书法是我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载体。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我国的所有文化产品凡是已经记录下来的,都由人工书写来完成。
文化由书写来完成,书写即代表文化。
即使是古老的算命,也与书写和文化相关。凡是能书写的人士,即可看作是文化的化身。
而几乎一切生活又无不与书写相关联。
(二)书法是我国文明传承的一种特殊形式。
但凡与我国文明传承有关的事物,绝大部分都是由文字来承担的。
而书写优美的文字,其传播的历史越加久远。
文字与文化互为因果。
(三)书法是我国艺术的一种特殊门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人民一直以书法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有的人以书法作为毕生的艺术追求。
或者以书法作为最便捷的装饰艺术。
一般人都会将书法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
(四)书法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的一种寄托。
西汉扬雄: “ 书,心画也。 ”
清刘熙载《艺概》: “ 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 ”
苏轼说: “ 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尽天下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 可见书法的精神内涵和诗、文、画是相等的。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 “ 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 ”
项穆说: “ 人之资禀,有温弱者,有剽勇者,有迟重者,有疾速者。知克己之私。加日新之学,勉之不已,渐入于安。 ”
康有为《学叙》第二十二:
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以疾涩通八法之则,以阴阳备四时之气。新理异态,自然佚出。 ( 《缀法》第二十一 )
书法的 “ 心灵境界 ” 是书者先天气质、智慧和后天经历、教养、努力等所共同形成的心理结构、内心世界。
在我国,书为心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的写照。
(五)书法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种有效媒介。
有一句话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世界交流的大趋势之下。用什么方式交流,拿什么交流都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交流既是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展示,又弥补其他兄弟民族的不足。
而成熟的中国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六)书法也成为国家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
今天,许多人把书法当成工作生活之后崇高的业余爱好。
建立书法的组织。国家对书法组织给予支持并且加以管理。
当前我国广泛开展书法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标志。
(七)书法已经成为物质财富的一种象征。
举两个例子:
中国嘉德 2009 秋拍 “ 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 ” ,朱熹、张景修等七家 ( 宋元时期 ) 《宋诸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 ( 简称《宋名贤书之迹》 )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烈竞价,以 1.008 亿元成交,高出原先估价 120 万元的 80 余倍。
明代宋克《草书杜子美壮游诗卷》从 480 万元起拍之后,经过 100 轮激烈竞价后,由 321 号电话委托竞买人以 6832 万元的高价竞得。
董其昌《龙神感应记》以 4480 万元成交。
文征明的一幅手卷亦拍出 1600 多万元。
“ 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 ” 共汇集 90 余件作品,总成交额达 2.4 亿多元。
黄庭坚《砥柱铭》,行书。抄录唐代魏征《砥柱铭》,此卷长 8.24 米,共计 82 行 407 字,但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 15 米。
《砥柱铭》卷作于 1095 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 20 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
2010 年 6 月 3 日,《砥柱铭》书法长卷经过近 70 轮的激烈竞争,叫价最终定格在 3 亿 9 千万元,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 4.368 亿元人民币。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也就此改写。
这是古代书法作品拍卖的例子,当今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比如启功先生的作品、沈鹏先生的作品、范增先生的作品,等等。都已经拍出很高的价位。低的已经达到二三十万元一幅。
三、书写的一般规律
(一)方正端庄
大书法家孙过庭云: “ 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
方正端庄可以说是任何书写的一个基本要求。无论哪一种字体,把字写正,是汉字书写的出发点。
尽管书写有书法的特色,但是方正端庄是从古以来就有的品质。
可以说,从古以来的大多数书法作品,无论单字还是整体,没有不以端正为宗旨的。
(二)笔画规整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成名的书法家,对笔画的质量的追求都应该是没有止境的。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好笔画的基本规律,无疑是写汉字的基础。或许正是因为为推广汉字的书写,从古以来,我国就总结出来了汉字书写基本笔画的规律。那就是以 “ 永字八法 ” 作为汉字书写的楷模,训练人们的基本书写常识。在这个永字八法中,古人将汉字的基本笔画分成了八种,分别加以训练,而这个永字八法几乎成为汉字书法的入门过程:
后来,学者马公愚先生在此基础上将汉字笔画进行了分解:
这些都是很好的笔画训练的范本。
(三)结构匀称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汉字也不例外,汉字书写得好与坏,往往与结构好不好有着极大的关系。
理解汉字书法的结构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广义的角度讲,指组成汉字的各个要素之间,各个空间之间的自然和谐与美观。大体与符合自然结构规律为法则。
二是从狭义的角度讲,指组成汉字结构的几个基本方式。比如独体结构、合体结构。合体结构中又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包围结构等等。
三是从书写规律的角度讲,有个别书法家专门研究书写的结构规律,并对之进行整理的,如唐代的欧阳询,总结有汉字结构的三十六法,清代的黄自元,总结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这些都是汉字书写时不妨遵循的法则。
只有在书写之时,把握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才有可能写好汉字。
(四)书写流利
如果我们在书写汉字之时,只顾一笔一画地写,其实永远也无法将字写好,而从根本上讲,汉字书写的本质却还在于实用,所以流利的书写无疑可以提高它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好汉字的同时还要写得快速便捷,只有这样才实现了汉字书写的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写得快速便捷呢?根据我们对古今书法的观察与分析,注意写出汉字字体内部笔画的关系,写出其勾连之处,注意写出外部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即其相间位置,这样可使书写的速度提高。
而我们观察许多书法作品正是得益于这一特点,而既写出了汉字的美,又写出了汉字的速度。其实用性大大加强。
(五)写出特色
写出特色的含义是,每一个书法家,不同时期,书写的特色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书法家,书写不同的字体,其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时代,书法家们书写的特色都是不一样的。越是具有生命力的书写,其书写的风格越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自己的书写基本技能之时,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以便增加书写的艺术情趣。
四、其他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影响书写水平的因素比较多,据我们的了解,就教师而言,影响写字技能的原因无非以下诸方面:
(一)文史知识欠缺,提高受到影响。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由于读书识字偏少,对古今书法艺术,文史常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见识短浅,对书写根本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没有受过书法专门训练,不会临摹提高。
我们接触几十位青年教师,他们既没有经过任何书写方面的训练,也不知道如何训练自己。拿到一幅好的书写范本,根本不知从何入手进行自我训练。
(三)部分教师一意孤行,观念保守。
我们曾经专门开展过针对青年教师书写技能的训练,但是有一两位教师根本不按要求完成训练课程。一意只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练习,其思想的保守顽固可见一斑。
(四)畏惧心理严重,不思进取。敷衍了事。
有个别教师提到书写就头痛,以为书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学不好,没法学,害怕学。
究其根本还是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太差之故。
其实学习书法,将自己的书写水平提高并不难,难的就是不能临写观察,不能日积月累地提高。如此而已。
(五)没有交流,没有讨论。思想狭隘。
当今社会,看似开放,实则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没有思想上的碰撞,没有学术上的交流。思想既狭隘,学术又封闭,当然谈不上整体提高了。
五、书法学习指导
就教师个人而言,怎样才能算写得好?对于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练习基本的笔画
对笔画的练习与巩固是永久不过时的。
(二)注意结构的美观
注意经常观察各种字体,各种书体的结构美,用到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的结构美。融会贯通。
(三)找到美观与流利的和谐
既不能因为要写得好而写得慢,又不能要写快而写不好。
(四)广采百家,精专一体(临写与创作)
仅仅学一家,当然可能把写得好,但是仅仅写一家,也容易将字写坏,比如有的初学者不知,一上来就写庞中华,结果越写越难看,因为庞的字太扁,而且不够圆润,写起来不够秀丽。不够流畅。其美观度并不高。有的人看起来觉得田英章的字秀丽美观,但也并没有注意到田的字又太华丽,太做作,其实并非字的本色,这样反而容易形成对书写的畏惧感。其实用性也打折扣。
最佳的办法就是各取所长。古代的,现代的,张三的,李四的,都有所观察,体会与学习,这样才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
(五)持之以恒
做任何事情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不能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一锄挖不出一个金娃娃,那种期待一蹴而就的想法是根本不现实的。要写得好字,总需要一定的积累。
(六)综合提高
书写水平,其实也是一个人综合文化水平的体现。只有当一个人综合文化水平提高了,书写水平也会水到渠成。
六、书写指导的解决策略
以上讲的是教师自身书写技能的训练问题,其出发点是基于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的原则提出来的。而要将教师自己的书写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讲授策略。我们以为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研范本,探索规律
学习书法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临摹范本。通过对古今有名的字帖加以临写,从而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在临摹的过程中揣摩书写的基本规则。
这种方法与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也是“习得”性学习规律的体现。也就是说,学员在不断的临写过程中逐步感受笔画的基本特点,书写的一般过程,书写的审美特色等等。
教师要教好学生,这一过程不过程不可缺少。只有自己揣摩好了,了解了范本的基本特色,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分解教学、逐步提高
教授书法与教授其他学科的内容应该没有态度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囫囵吞枣似的教学肯定昌不行的,对于初学的儿童来讲一定要将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进而进行教学。
那种期待一蹴而就,日进斗金似的教学也不会取得应有的训练效果。因此要求教师把握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激发兴趣、综合推进
书写是一件枯燥烦闷的事情,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讲更是如此。要想让他们能稳稳坐在书桌前练习书写,没有相应的措施确实不容易。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激发小朋友写字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同时又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四)精心设计、贵在落实
精心设计,我们指的是对写字教学的每一个过程。虽然是写字教学,看起来不那么严肃,但是如果教师不认真,也容易影响教学的效果。
这里指精心选择教学的课程要点,精心设计教学的环节,精心安排教学的范本,精心给予学生示范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会学生书写。
(五)推广示范、关注细节
学生中写得优秀的作品,应该广为示范。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发布表扬。以便激发他们的书写热情。比如通过墙报展览,通过示范点评,等等多种方式,激励他们。
关注细节指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注意精批细改。把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检查出来加以改正。这样有助于学生进步。
(六)个体群体、整体带动
人们往往有一种从众的心理,经常会受到他人良好行为或不良行为的影响。充分利用好这种心理无疑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书写时,要关注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的良性互动。通过彼此的影响而推动书写水平的提高。
附: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三年级写字课教学设计
(杨红梅)
教学目标:
怎样确立字体的中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怎样才能把字写好?讨论与提高。
教师提示:写好字的要求很多。比如字体的笔画要规范,好看。写得要流利美观。等等。其中字体的中心要稳,结构要和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出示范例。讨论与分析。临摹与练习。
图例一:
图例二:
图例三:
教师提示:
同学们看了这些漂亮的字有什么启发?特别是在字体的结构方面?
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要把字的重心找准。再确定好字的结构。
二、怎样找准字的重心?讨论与练习提高。
字的重心就是每一个字,中间能承受全部字的重量的那一个点。如果一个字不稳,那么它的重心也是不稳的,写出来这个字就会倒,不好看。反之,如果这个字的重心稳,说明字的重心把握得好,中心也很清楚,这个字就会很稳定。
例:
教师提示:
即使是很简单的字,它也是有重心的。比如: “ 人 ” 和 “ 王 ” 字。它的重心就在两笔交叉的位置。比如, “ 关 ” 字,重心差不多就在 “ 大 ” 字的位置。类似这样的字的中心,只要大家注意,就能找出来了。
对于那些笔画比较复杂的字,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我们从字的对角的地方比画一个叉,交叉的地方,就往往既是字的中心,也是字的重心。
三、练习指导与提高:
练习一:找到字的重心,仿写下面的诗。
教师示范与点拨。
练习二:给下面不足的部分画上横线,并且找到空格的中心。将上面的诗抄写在空格里。
七、附录:书法的一般款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