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互联网 ”背景下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409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 ”背景下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联网 ”背景下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联网 ”背景下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4Internet Education 互联网+教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职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创新与优化。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让其在教学目标、资源、形式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同时教学要求也有所提升。不过,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中职院校在诸多方面都难以满足实际要求,导致相应的教学质效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有待进一步改善。一、“互联网+”与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概述(一)“互联网+”概述“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创新理念而形成的现代社会全新发展形态,简单而言就是互联网与各种传统行业、领域融合而形成的结果。“互联网+”最大的特点便是利用互联网本身的优

2、势,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为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更多可能性。对现代教育而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教育迈入新的阶段,从教育目标到内容、形式等实现了全面创新,能够切实促进教育质量及水平的稳步提升。尤其是信息资源多样化、教学方式多元化、互动性强、开放性强等特点,凸显了“互联网+”教育的诸多优势。(二)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职教育也在积极探索相应的创新发展路径,其中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正是极具可行性的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无疑为中职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的信息化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创新和丰富教育内容。“互联网+”意味着

3、资源的全面共享,进而打破中职院校本身的资源限制,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优质资源。尤其是在“互联网+”应用电子技术行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互联网“互联网+”背景下 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分析+”的信息化教学及时获得最新的行业技术信息与资源,促进课程教学与行业发展的有效协同,从内容层面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提供重要支持。其次,拓展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在方式上更加多样,尤其是线上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虚拟技术教学等,可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带来更多可能性,推动教学水平的全方位提升。最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本身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而推动

4、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则能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专业教育和行业发展的结合更为紧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实践教学的落实,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面临的挑战(一)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信息化发展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信息技术素养。部分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师年龄偏大,缺乏良好创新意识,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与技术的掌握不足,甚至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电子白

5、板、云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设备与软件。教师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这意味着在部分教师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下,教学创新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切实提升。(二)数据库建设不到位信息化教学对资源库有着较大需求。一方面,信息化教学本身需要大量资源支持。在“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应当通过建设数据库,对符合本校电子技术课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互联网+”与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面临的问题,如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数据库建设不到位、先进教学技术与方式应用不到位、校企合作水平偏低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尝试从师资力量建设、数

6、据库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探讨相应的策略。关键词:“互联网+”;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文|孙晨孙晨(1984.05-),男,汉族,扬州广陵,工科学士学位,管理学硕士学位,讲师。135Internet Education 互联网+教育程教学需求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以避免因资源不足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整合、管理与利用,可以为相应的教学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也有利于教学的持续改进与优化。然而,部分中职院校并没有完全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数据库,难以对各种资源、数据、信息等进行有效管理与利用,从

7、而限制了电子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三)先进教学技术与方式应用不到位信息化教学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利用各种先进教学技术与方式,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切实提升。然而,一些中职院校的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停留在较为表面的阶段,只是简单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尤其是对线上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不到位,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四)校企合作水平偏低校企合作历来都是中职教育的基础育人方式,其优势在于能充分整合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等,更好地支持育人工作开展。“互联网+”时代

8、,借助校企合作推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能够为相应的课程育人提供强力支持。然而,目前中职院校与合作企业的合作往往还停留在传统模式,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因此,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均有所不足,进而限制了相应的课程教学育人水平提升。三、“互联网+”背景下优化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策略(一)落实师资力量建设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发展及优化的必要基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他们不仅需要深厚的电子技术课程知识与技术基础,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关注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

9、能灵活运用现代技术全方位优化教学。针对目前部分教师综合素质并不高的现状,中职院校一定要积极落实师资力量建设工作,致力于打造能完全胜任信息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电子技术课程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规范,通过精准评价和考核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从而保障每位在岗教师在各方面都能胜任所需工作。为了加强教师培训,中职院校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特别要发挥“互联网+”本身的特性与优势,将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学校组织培训与教师自主提升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线上平台深化学校与合作企业的交流,安排教师与企业人才进行交流、研究和合作,双方各自发挥在理论技术与实践应用方面的

10、优势实现共同成长。同时,中职院校还应严格要求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工作,并做好相应考核工作。通过实践的推动,教师逐步积累经验、掌握要点,实现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实质性提升。(二)加强数据库建设为推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中职院校应当加强数据库建设,以此为相应的教学平台建设打好基础并利用丰富的资源和数据支持高水平的教学工作。要明确数据库建设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落实相应的数据规范工作,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规范化,以保障数据整合、清洗与管理的有效性。整个数据库应该覆盖中职院校运行、管理与发展的所有数据,包含学生数据、教师数据、教学计划数据、课程数据、考试数据、选课数据、成绩数据、

11、教材数据、收费数据、图书管理数据、实验室管理数据、办公自动化数据等。通过数据视图对所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不同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关系,并规范不同数据之间的交换方式,确保数据库能有效应用于信息化教学及其管理。对数据标准则需要从名称、内容、格式、权限、共享范围、共享方式等方面加以规范,具体需要以国家相关规范以及行业相关标准为依据,确保数据库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中职院校需要建立中心数据库,将其作为不同子系统间数据集成和交换的基础,从而为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数据库建设的难点在于将具有一定关联的分布式异构数据源进行集成,保障数据一致性并支持信息共享与利用。中职院校可以采用模式集成法和数

12、据复制法等方式进行数据库建设,着重围绕异构性、分布性和自洽性等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广大用户能以较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管理、共享与利用。对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而言,数据库的应用既要包含海量的教学资源,又要包含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其他数据,同时支持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管理。中职院校需要对本校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渠道对其他资源如慕课资源、合作企业实践资源等加以整合与利用,确保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不会受到资源内容的限制。教师则可充分利用数据库支持教学管理,通过数据分析与管理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实际教学情况,进而合理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持续优化教学。(三)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要

13、点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的常136Internet Education 互联网+教育见模式。其特点是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并能实现课堂与课外、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翻转,构建更能凸显学生主体性、教学效率更高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学校官网、腾讯课堂、慕课网、网易公开课等教学平台,以及广受学生青睐的微信、QQ、微博、抖音等平台,推动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们在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高效学习与良好成长。目前,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包含基于慕课、基于翻转课堂以及基于线上交流平台的三种类型。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网络学习平台

14、实现在线教学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利用慕课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学生可以通过慕课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和进阶提升,同时深入探究教材内容、拓展学习范围,提高学习效果和体验。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针对电子技术课程的不同内容,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灵活学习与探究,让课程教学变得更为开放与灵活。慕课可应用于通过相应的慕课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配合课堂教学,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等不同阶段,帮助学生弄清楚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发展综合素养。整合了学生线上学习和课堂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是一种颠覆传统课堂教

15、学模式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课堂内外以及教学关系加以翻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体验。“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有效构建翻转课堂,通过不同平台、渠道与学生保持联系,从而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等,从根本上避免学生课外自主探索过程中难以获得足够支持的情况。当然,基于翻转课堂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就不重要,而是要充分凸显课堂的群体性研讨作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教学重心放在答疑解惑、重难点突破、交流讨论与思维碰撞等方面,而非花费大量课堂时间来完成基础知识的传授任务,从而大幅提升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专业学习目标。基于线上交流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是

16、一种利用网络平台支持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对于中职电子技术课程而言,学生对各种线上交流平台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线上交流平台建设课程交流、学生评价和教学辅导等教学环节。通过 QQ、微信、微博等线上交流平台,师生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互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提供教学支持和解答。同时,在学生的碎片化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和学习组织,帮助学生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等加

17、强实践教学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强调实践应用的电子技术课程上。中职院校需要积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等,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构建相应的实训场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且不受时空限制。在虚拟现实情境中,学生可以验证理论、学习行业实践规范、创造性探索等,相较于实践应用来说都更为安全以及易于实现。对于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无疑有着重要意义,能大幅提高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水平以及育人质量。(五)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教学管理大数据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技术,对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中有着巨大应用

18、价值。中职学校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优化教学系统与软件,并引导广大教师合理运用大数据优化教学管理。教师们可在学校的安排下逐步学习、掌握大数据软件的应用方法与技巧,通过数据可视化、数据深度挖掘等综合分析全面把握教学信息,花费更少的时间与精力弄清楚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学习发展情况,着重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通过合理方法与措施进行改善与优化,切实提升教学质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成绩、学生日常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数据的内在联系进行挖掘和剖析,能帮助教师透过数据准确掌握教学实践情况,发现常规教学模式中难以发现的各种缺陷,在解决大问题的同时弥补小缺陷,

19、有效促进教学优化。(六)全面推动校企合作深化“互联网+”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平台、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有利于双方合作的深化与发展。中职院校应以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需求以及专业育人需求为基础,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发展路径,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充分支持校企合作深化,以双方的资源整合为基础,共同建设实践育人基地,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统一管理,强化校企双向互动,落实相应的人才培育工作。学校与企业双方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实时交流与互动,尤其是学校领导与企业领导、电子技术课程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人员进行频繁、深度、实时地研讨,能更好地支持校企合作育人工作开展,为课程教学带

20、来更多支持。(下转第 235 页)235Internet Education 互联网+教育习过程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改变以往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在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的前提之下,针对性地选择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方法,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利用微课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打破以往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单纯依靠课上讲解的模式,通过微课教学方式的应用,一方面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范围,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趣味化的案例,帮助学生从更加直观的角度入手来理解相应的知识,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学习

21、效果,为教学模式的有效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四)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专业水平提升为了更好地评价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开展信息网络技术教学应用的相关评选活动,这已经成为教师之间进行教学比拼以及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其他院校思政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教师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能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并且对于思政课堂教学之中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及学习,不断地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在教学实践之中,切实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在实际针对红色精神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信息化

22、网络教学的相关手段融入到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学内容真正深入学生心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到红色精神教育和信息网络教育的契合点,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同时,教师需要持续实践,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切实保证教学效果。四、结束语综上所述,信息网络技术是教育行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辅助手段。它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将信息网络技术融入高职思政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时事政治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有效转化,进而优化学生

23、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作者单位:李继耀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参 考 文 献1 孙福权.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路径研究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4):161-163.2 牛杰.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6):20-23.3 李媛,陶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思考 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06):37-40.4 陈定勇.基于职业素养教育下的高职思政教学研究 J.中国军转民,2022(20):80-82.5 李霞林.高职院

24、校课程思政教学问题与对策分析 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22):198-199.参 考 文 献1 丁梅.“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分析:以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J.当代农机,2021(11):23-24.2 李晓梅.基于互联网时代中职机电专业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探究 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04):93-94.3 徐艳国.“互联网+”背景下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现状分析 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4):136-137.4 柏丽.基于“互联网+”时代中职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探究 J.现代职业教育,2020(12):98-99.5 赵妍.“互联网+”时代的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1):83-84.6 于丽圆.基于“互联网+”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探讨 J.中国新通信,2019,21(10):203.(上接第 136 页)四、结束语综上可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能为提升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带来有力支持。因此,中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发展路径,从各个方面尝试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理念和信息技术,构建新颖而高效的教学模式,进而切实提升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作者单位:孙晨 扬州市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