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价值、难点与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7149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价值、难点与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价值、难点与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价值、难点与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体育文化导刊2023 年 9 月第 9 期Sports Culture Guide No.9 September 202391第 1 作者简介:吴毅,男,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通讯作者简介:荣凯,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价值、难点与路径吴毅1 荣凯2(1.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河南安阳 456150;2.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价值、难点等进行研究,并提出参与路径。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价值:丰

2、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元需求;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动服务提质升级;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强化学校体育基础。难点:制度有待完善,机制尚不健全;尚未协同发展,缺乏有机联动;主体力量薄弱,服务保障受限;惠及面不广,难以满足需求。路径:完善顶层设计,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塑造合作共同体;盘活优势资源,凝聚多方力量;提升供给水平,实现全线升级。关键词:体育教育;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社会力量;“双减”政策Value,Diffi culty and Path of Social Forces Participating in After-School Sports Service in Primar

3、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WU Yi1 RONG Kai2(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Anyang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Anyang 456150,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expert inter

4、view and fi eld research,this paper studied the value,and difficulties of social forces participating in after-school sports servic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and put forward the participation path.The value of social forces participating in after-sch

5、ool sports servic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It enriches after-school service content to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students,improves after-school service quality to promote service upgrading,and stimulates the vitality of school development to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of school sports.Diffi

6、 culties:The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and the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It has not yet formed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and lack of organic linkage.The main body strength is weak,and the service guarantee is limited.The coverage of benefi t is not wide,and it is diffi cult to meet the demand.Path:

7、We should improve the top-level design to establish the long-term mechanism,strengthen synergy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cooperation,make full use of superior resources to pool the strength of all sides,and raise the level of supply to 92upgrade the whole line.Keywords: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of pri

8、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after-school sports services;social forces;double reduction policy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课业负担、增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成为“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1。相关研究指出,目前实践中存在校内师资力量薄弱、内容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应积极借助社会力量解决校内体育课后服务出现的问题。社会力量指除政府力量外,能够参与或作用于社会发展的法人、自然人2,具有专业培训能力的社会体育培训机构、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练或优秀退

9、役运动员是社会力量中的重要成员。也有学者针对社会力量进行研究,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指出,可借助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多种课后服务,很多培训机构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纳入校内课后服务中3。同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可聘请具有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课后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等论述。同时,为落实“双减”政策,部分省市也积极发布系列文件,如北京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等。关于提升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水平 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引导支持体校、体

10、育俱乐部等专业力量进入校园开展课后体育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指出“体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和规范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体育专业人员等为青少年提供体育培训等服务”。但体育培训业目前存在监管主体不明确4、家校社协同赋能存在困境5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如何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为研究视角,并于 2022 年1 月7 月与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的 10 位专家以及北京市、天津市等 30 所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交流,同时深入北京、天津、浙江、安徽、江苏等 7 地进行调研,以期了解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现实诉求、难点与突破路径,更好地推动课后服务的资源建设,进

11、而有效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1“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价值1.1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要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 12 项运动技能。“双减”政策实施后,体育培训被纳入课后服务内容,使体育老师、体育课程多元化等方面的需求大大增加。但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欠缺等因素大大影响了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质量,体育教师短缺、教学方式固化、教学理念陈旧、专业难以多项兼顾等问题突出,如目前学校体育教师面临每天三四节、一周十几节的体育课工作量

12、,每周上课超 20 个课时,显然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6,这将导致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质量相对低下。为此,北京市清华附小选择聘请校外机构、吸引外部资源合作解决课时问题,邀请清华大学的老师入校开课;北京市丰师附小则通过与丰台十二中体校、丰台少年宫等进行合作,解决体育老师与体育课后服务面临的困境。社会力量的专业师资、充足经费等优势资源参与到学校体育课后服务中,能够形成“基础+特色”形式的体育课程门类,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体育课程。在实地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体育课时基础上每天增加了 2 个小时的课后服务,并在课后服务中引入社会力量提供多元化、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这既满足了部

13、分学生“零起点入门”的需求,又满足了部分学生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体育教师短缺、课程单一、教师额外负担重等问题,为学生提供特色化的课程服务。访谈中相关人员指出,江苏省扬州市多所中小学引入优质校外课程资源提供课后服务,93完善了校园特色课程体系,课后服务注入社会专业力量后,校园中充满了新的活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得到了满足,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1.2 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动服务提质升级减负是前提,提质是目的。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依靠学校、家长等难以推动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而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课后服务是大势

14、所趋,因此应逐步形成“家校社”协同服务的体育课后服务新格局。具有办学资质、从业资质的体育培训机构联盟,具有优质资源的高校,具有专业体育技能水平的社会师资力量以及有教学资质的退休教师、运动员等都是良好的课后服务资源,而专业师资、特色课程、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将全面促进青少年体育课后服务教学体系的完善、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标准的统一、赛事服务的丰富,使青少年在课后服务中的体育学习的过程更加完整、结构内容更加科学、方式方法更加合理,为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提质升级蓄势赋能。如为保证学校课后服务高质量,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深挖校外资源,与校外机构合作,聘请专业教师走进校园,其中,学校南校区每周二的课后服务

15、均与校外某机构合作,南、北、红山三个校区每周四的兴趣选修课中约有四成为与机构合作课程,通过与校外机构合作,该校回应了原有课后体育服务中教师力量不够、专业化水平不足等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使课后体育服务在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做到了提质升级。再如调研中,一些学校的教师指出,通过公开竞聘有资质的退休教师、运动员到校授课,可以有效地弥补体育教师师资不足等问题。由此可见,社会力量的参与让体育课后服务课程更加丰富多元且更具有可选择性。1.3 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强化学校体育基础中小学的学校体育主要包含校内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课余训练和学生体育竞赛等,课后服务是课内教学的扩展和补充7。

16、近些年,从国家颁布的系列政策可以看出,社会力量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已逐渐凸显,尤其是 2020 年10 月 15 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同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支持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因此,应准确把握“双减”机遇,将学校体育课程与社会力量的专业特色相结合。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到,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有效破解学校体育开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弥补校园体育活动的缺陷,推动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如安徽省宣城市的轮滑进校园活动,轮滑协会以社团、兴趣班和课后延时服务等形式进校园,帮助学校完成校队建设,使学校体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8,同时,体育课后

17、服务注入社会专业力量后,也为校园体育活动注入了新活力。如浙江省金华市开发区成立了专家组和教师资源库,对学校引入的社会力量进行考察或考评,实现校内、校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衔接,通过体育课后服务与正常课上体育课两者有机结合,实现提升学生兴趣与补齐学校体育短板两者间的良性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活力。引入社会力量与学校体育教师形成对比、竞争关系,可调动体育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体育教师执教能力、育人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提升,为学校体育和体育课后服务“搭桥铺路”,社会力量以“替补”的身份入校,帮助学校实现“造血”功能目标,为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助力,有效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系统的

18、优化。2“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难点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一些地区也在积极探索该种参与模式。因此,应进一步厘清并探索出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逻辑理路,以期有效提升体育课后服务的水平(见图 1)。依据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逻辑以及实践层面的参与过程可以发现,目前相关领域仍面临制度尚不完善、教学质量较低、社会力量参差不齐、课程覆盖面不广等诸多难点。2.1 制度有待完善,机制尚不健全“双减”政策的颁布以及通知 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课外体育培训94行为规范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本要求 关于

19、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等均明确指出,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并进一步指出了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的意义等。同时,有些省市也颁布了有关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规定和方式9,但文件中对如何进行学校体育课后服务以及应具体如何实施、开展等具体课后服务机制尚未明确回应,目前基本还处于政策建议期、参与标准的待建设期以及政策尚未规范期,如何参与、以什么形式参与、参与到何种程度、以什么标准遴选社会力量的优势资源、建立何种引进退出机制,以及社会力量管理职权分配、监管机制、服务质量评估机制等具体实施细则或方案均未明确,如相关研究指出,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服务相关准入制度和服务细则等还未达到规

20、范化管理的水准10。目前,部分省市正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的制度建设,也发布了系列的相关指导意见,如浙江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海盐县发布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提供了经验借鉴。但以上实践基本还处于建设初期,并未完全构建起社会力量参与的具体合作实施、监管、评价等相关政策配套法规以及机制,如有学者指出,由于地方制度不清晰,社会力量在参与服务中权益得不到保障,职责权利受限。2.2 尚未协同发展,缺乏有机联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

21、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为学校、社会、家庭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地区的学校与社会并未协同发展,如相关研究的数据显示,河南省有 71.15%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不清楚哪些社会力量愿意提供帮助11。同时,由于双方的合作意识相对淡薄,学校对引入的社会力量参与往往“重建轻管”,最终两者难以形成“责任分工提供服务监管服务评价服务”的协同联动机制,尤其是未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力量为依托的格局,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课后服务水平。访谈中专家进一步指出,目前有很多学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虽然看似实现了课程多样化、多元化,但仍从

22、整体认知上将体育排除于学科之外,因此对体育课后服务缺乏一定的监管机制,对校外教师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以及教学计划等并没有开展严格考察,基本属于“听之任之”的状态。在实地调研过程中还发现,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和考核措施,有些社会力量安排的所谓“体育教师”在课后服务过程中未携带甚至未准备教案的情况时有发生。相关研究指出,校外培训机构的实际作用并未被学校和家长所认可,这阻碍了体育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也严重限制了学生真正熟练掌握 12门专业技能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协同发展体系,从源头解决两者尚未充分融合所带来的限制。2.3 主体力量薄弱,服务保障受限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我国中

23、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主体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逐渐引起关注。作为课后服务参与主体的社会力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体育中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形式单一、教学理念陈旧等短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社会支持的实施者少、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准入门槛低、教师资质不合规、教师教培能力和专业能力相对薄弱且良莠不齐等情况。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培训机构由于准入门槛和教练员资历认证门槛低,其师资主要由师范类体育毕业生、体育院校毕业生、高校在校生以及社会兼职人员构成,难以保障课程服务的稳定性、系统性等。专家访谈得知,培训机构设置的图 1 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逻辑评估小组(第三方评估机构、学校评估小组)学校

24、(学生课后体育服务需求)社会力量(体育培训机构、体育俱乐部、社会组织、传承人等)课程设置专业技术人力资本评估委托反馈信息流遴选、政府购买提供服务95招聘标准较低,且有相当一部分师资“有技术而无理念”,如有些体育培训机构或社会组织中退役运动员的专业技能较强,但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落后等方面的困境12,很难达到青少年体育课后服务“教会、勤练、常赛”的质量要求。另外,体育培训机构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门,却存在岗位人员“更新换代频繁”的情况。访谈中专家指出,有的培训机构在每个学期都会派不同的教师进入学校参与课后服务,有时一学期内还会有不同的教师进行“代课”的乱象,这使体育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缺

25、乏系统性和完整性。2.4 惠及面不广,难以满足需求为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充实服务力量、丰富服务内容,一些地区正积极探索引进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如上海市、温州市等。实地调研中发现,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引进体育培训机构,如浙江省桐乡市首批进校园的 22 家社会组织中,体育类就有 16 家。再如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各所学校的课后托管服务中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占三分之一左右,聘用校外教师占比 30%。但却存在多方面的短板,首先,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中存在地区间的差异性。相关数据指出,仅 2022年初,中东部地区的体育培训机构增幅明显大于西部13,地区发展的差异性限制了资源匮乏地区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体育服

26、务的需求和能力。其次,社会力量提供的服务与学生课后服务需求不符。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多数学校在开展体育课后服务过程中以通知中“应设置”的 9个运动项目为主,尤其是田径运动更以服务体质测试和体育中考为目标,基本呈现“先有项目再选择”的情况14,同时,专家访谈得知,引入的社会力量也基本以这 9 个运动项目为主提供服务,更多地集中于三大球以及中高考的应试项目,最终造成课程覆盖面不广、学生的兴趣不高的情况,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因此,通知增设了“鼓励项”“有条件项”等 13 个项目,以此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最后,经费不足也是导致学校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的

27、主要障碍之一,如专家指出,目前有的学校也试图引入社会力量,但却缺乏充足的经费聘用校外教练。3“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路径3.1 完善顶层设计,健全长效机制2021 年 7 月,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等 9个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双减”试点地区,各地区为有效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均开始自主探索有效的课后服务模式,如北京市、山东省等出台系列政策。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政策。首先,应强化政策引领,优化“校内体育教学+社会力量辅助”的服务模式,积极制定规范化、详细化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应详细、明确且具体地规定社会力量应具备的从业资质、办学资质

28、、师资资质、课程资质等,同时还应明确校外人员等自然人的师资资质认定方式,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资格审查机制、安全保障机制、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如山东省莱阳市拟定了公开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方案,从办学资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信用信誉、资金监管、疫情防控、公益普惠 7 个方面严把资质条件。其次,完善学校体育课后服务实施的具体方案,建立健全“引进退出”机制,规范引进流程、设立准入门槛,并建立多元化的畅通引入机制,通过政府评估、招标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实现社会力量对体育课后服务的补充。在该机制中应进一步明确权责,如要具备什么资质、上什么课程、达到什么标准、如何参与、以何种方式进

29、行监管和评估等,在这一方面,可参考借鉴韩国政府,从顶层设计方面明确体育俱乐部在参与课后服务过程中的运营、评价、监管、评价计划等。再次,为有效保证参与路径的长效性,应采取多元共治与融入机制推进“双减”工作,重点围绕共赢、多赢的目标促进学校与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逐步强化对社会力量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问责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对参与的事前、事中、事后实施动态监管与评价。各级教育局可协同社会力量共同构成覆盖全面、渗透力强的监督网络,如上海市静安区政府根据课后服务的协议款项明确各方责权,对服务过程实行监管;浙江省桐乡市各学校与相关社会组织签署“关爱成长益路桐行”桐乡市社会96组织助力“双减”进校园

30、框架协议书。最后,三方评估机构会同学校评估小组建立引进退出机制,定期根据学校学生的体育课后服务满意度对社会力量进行调查,对能够满足学生兴趣需求且达到一定满意度的社会力量,应使其继续参与课后服务合作,对低于一定满意率的服务项目,要求其一定期限内整改,整改不到位的终止合作,并将其纳入该市培训机构黑名单。3.2 强化协同联动,塑造合作共同体体育课后服务是学校常规课程的有益补充,但“双减”政策落实不能只由学校或社会力量中的一方独自承担,体育课后服务质量提升不仅需要学校出力,也需要学校与社会力量以及家长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展15,尤其是在引入社会力量弥补学校体育课不足的背景之下,只有发挥学校主体作用以及统筹

31、多方力量联动才是长久之计16,因此亟须构建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体育课后服务协同联动体系。首先,学校作为体育课后服务的主阵地,不应只是连接“家校社”的枢纽站,应强化多方联动作用,形成“校+社”课后服务共同体,加强协同联动、条块联动,逐步“同心、同向、同行、同力”,多方力量共建体育课后服务团队。社会力量在参与课后服务过程中,也应主动与学校教师交流,互相学习,发挥各自的优势。如某运动员表示老师的优势是更会“教”,进入校园后积极与任课教师沟通,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授课方式进行教授,这种“教师社会专业人员”的联动实现了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其次,在多方联动过程,应进一步明确协同联动

32、中的多方的责权,并建立健全体育课后服务组织管理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如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在体育课后服务中配备一个任课教师辅助体育专业教练的教学,学校教师帮助校外社会力量维护课堂教学或纪律,保障课堂的顺利开展,这样“1+1”双师课堂的运作模式,为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带来了巨大成效;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第一小学协助安全管理,通过联动避免了学生课后服务中安全问题的出现。最后,融通服务资源,各方之间可以共同搭建学习平台,通过双方的双向互动、互享以及资源联动,为学校体育课后服务搭建共享平台。如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成立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在为学校提供更多优质教师资源的同时也拓展了其他多种资源。3.

33、3 盘活优势资源,凝聚多方力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课程需求,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应根据学生对课程的需求,灵活选择社会层面的多方力量。通知指出,要引导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等专业力量进入校园开展体育课后服务。因此,应积极盘活社会力量的优势资源并凝聚社会层面的多方力量,促进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提升,充分弥补体育课后服务中的人力资源、场地资源以及资本等方面的缺失,以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体育课后服务。首先,针对薄弱资源的地区,学校应积极鼓励、支持和引进校外的相关专业团体、体育社会组织等非学科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积极探索“校企”“校社”合作模式或以及服务外包模式,通过双方合作引进社会力量拥有的专

34、业教练、特色课程、资本等资源,逐步提升体育课后服务的质量,最终实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福建省厦门市探索校企共建合作,厦迈体育与厦门双十中学、厦门一中以及厦门六中等学校开启共建合作,体育机构向学校不定期提供新器材,在专业性和数量上均有一定保证,缓解了学校器材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再如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教体局与赣州市青少年游泳俱乐部合作,由俱乐部向各中小学提供专业教练指导。其次,引进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参与课后服务,积极聘请退休教师、体育传承人、退役运动员等社会专业人员进入校园参与学校体育课后服务,实现体育课后服务全域覆盖。如上海市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聘请了武术、中国舞、足球、羽毛球、击剑等专

35、业教练,让学生可以有机会进行不同专业的体育课程的学习。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单位进行了社会化探索,如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指出应广泛动员体育教练、非遗传承人等力量,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程的丰富度,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又缓解了学校体育师资短缺以及专业性欠缺的问题,最终形成“订单式开课,个性化选课,多样化上课”的课后服务特色。最后,盘活校外资本助力,强化社会97力量中公益资金支持,支持学校与校外机构合作开展课后服务,建立专职与兼职相互结合的课后服务队伍,通过专职教师的引入,不断辅助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3.4 提升供给水平,实现全线升级课后服务应以指导学生熟练掌握

36、 12 项运动技能为基础,以提升学生全面发展水平为主要目的。确保课后服务质量,应尽最大努力提升整体的供给水平,满足学生需求。社会力量供给水平主要包含了课程的多样性、专业性与特色性,以及师资的专业性等,应不断提升社会力量的供给水平,实现社会力量的供给端全线焕新升级,通过提升供给水平,逐步“做细”体育课后服务。首先,学校通过线上家长会、微信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渠道充分了解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对体育课后服务的需求,根据需求以优化遴选的方式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根据评估细则对社会力量各个维度进行有效评估,保证在入校前辨识和精选体育社会力量。其次,具有专业培训能力的自然人或体育培训机构,应主动适应新时代、引领新

37、时代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的要求,瞄准学校体育课后服务中薄弱课程、师资、技术等,整合自身的师资优势、课程优势、专业优势、内容优势等为中小学提供优质的、多样化的资源优势,进一步纾解学校师资、观念、内容、课程等方面的困境。尤其对体育培训机构或体育培训行业来说,不应局限于传统产业发展路线,而应逐步锻造优质的师资团队或提升社会专业人员的授课能力,提供体育课后服务的专业保障,破除社会上对体育培训机构服务质量不佳等刻板印象,如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黄狮小学不断探索自身特色之路,以课后服务为载体,将舞狮课程与课后服务有机结合,主动与非遗文化传承人对接,全校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为 100%。最后,提升社会力量在课程方面的

38、供给能力,进一步落实教育部 2022年工作要点不断提升优质课程、优质师资等方面的供给能力,实现课程、师资的全线升级等要求17。一方面,应设置多样化、持续发力的课程体系。如上海市校外教育质量评测中心联合上海市培训协会评选出 985 门素质教育优质课程与活动,通过“上海市学生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活动平台”向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线开放。同时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增强课后服务的选择性,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另一方面,应“做精”课堂教学。在构建具有持续发力能力的课程体系后,还要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社会力量要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为目标,达到使学生“教会、勤练、常赛”的目的。4 结语目前,社会力量办体育已在全国铺开,

39、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也逐步加入进来,而学校体育中“双减”政策的落实以及体育课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要求,都指出这不仅需要依靠学校的资源,还需要强大的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体育课后服务,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校体育发展活力,为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 吴礼剑.“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体育服务价值与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7):98-103.2 夏贵霞.我国政府购买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8.3 两会青年问答周洪宇:如何让课后服务更“贴心”?更有吸引力?

40、EB/OL.(2022-03-06)2023-05-08.https:/ 张奇男,董芹芹.“双减”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发展契机、困境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22(10):87-94.5 孙辉,王润平,张晓刚.“双减”政策下家校社协同赋能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2,41(6):28-34,56.6 超负荷教学,体育老师身心俱疲难题怎么破解?EB/OL.(2021-10-12)2023-05-19.https:/ 吴立宝,杜卿,潘海生.“双减”背景下高校介入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可为与能为J.教育科学研究,982022(7):12-17,25.8 社会力量进校园 让学校体育内

41、容丰富起来EB/OL.(2022-06-15)2023-05-19.https:/ 龙宝新,李莎莎.“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后服务的发展与调适 基于陕西省中小学课后服务调研结果的研判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1):1-10.10 罗潇,郑家鲲,杨宗友.“双减”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的价值、困境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2,42(6):75-84.11 李欣玥.河南省基础教育阶段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状况调研与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9.12 赵军辉,胡小清.体教融合背景下优秀退役运动员从教的现实困境及纾解路径探究J.体育学刊,2023,30(2):74-80

42、.13 陈颇,陈震宇,刘从众,等.“双减”政策下中国体育培训企业的发展J.体育教育学刊,2022,38(3):14-19,2.14 李艳茹,党许诺.“双减”背景下课后体育服务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48(6):51-56.15 高巍,周嘉腾,李梓怡.“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后服务:问题检视与实践超越J.中国电化教育,2022(5):35-41,58.16 罗生全,卞含嫣.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价值取向及学校责权优化J.中国德育,2021(18):24-30.17 教育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EB/OL.(2022-02-08)2023-05-21.http:/ 王

43、忠,朱佩仪,刘军.中美科技人才集聚政策比较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9):60-66.2 杨蒙蒙,吴际,吴贻刚,等.体育消费政策工具:选择特征、变迁过程与优化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12):70.3 LAWRENCE LESSIG.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aceM.New York:Basic Books,1999:88-90.4 汪霞.提高政府政策执行力是增强政策效能的关键J.学习月刊,2015(2):14.5 毛劲歌,周莹.信息失真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1(6):68-71.6 丁建彪.提升公共政策效能的路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7 消费者.尼尔森发布最新 2015年中国体育人群调查研究报告 EB/OL.(2015-12-10)2023-05-07.http:/ 途牛.2017体育旅游消费报告EB/OL.(2017-07-17)2023-05-10.http:/ 96_700146.9 赵承磊.体育旅游发展的北美实践与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2):161-168.10 体育旅游推进联络会议.体育旅游推进基本方针Z.2023.(上接第 7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