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感于语文教学中的“亮点”问题再读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文有感 湖北省大冶市教研室 柯素珍 (邮编:435100)前不久,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文,感想颇多,也引起了本人对语文教学中有关“亮点”问题的思考。的确,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总是认为一节课没有“亮点”就意味着平常甚至是失败。于是新课标的出台,使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在新课标理念的冲击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课件的利用;体现语文新课程对跨学科学习的注重的各式各样的课堂活动;体现课程整合,超越文本的课外延伸等等,都是老师们所追求
2、的“亮点”。这些“亮点”,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大放异彩”,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表现在一些观摩课、研讨课、优质课竞赛活动中。如,新课程标准刚出台不久,课堂教学中的“辩论赛”曾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当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时尚”。于是,学习落花生一课时,老师提出“当今社会应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像桃子、苹果那样的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学习买椟还珠这则寓言故事时,提出“那个郑国人错了没有”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存然,这些辩论无疑反映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作多元反映,课堂教学展示的是一种新型的师
3、生关系。然而,这些辩论往往没有注意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没有回归课文潜在的价值理念,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看到,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丢开文本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这种虚拟式的“辩论赛”,使语文教学丧失了“语文味”;也正是因为老师们一味地去追求这些所谓的“亮点”,所以往往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本末倒置现象,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失去了语文教学应有的本色。于老师在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文中所提出的“亮点”问题,实质上关系到语文教学的个性是什么的问题,即语文教学的本色问题。语文的本色是什么?是语文味。于老师认为:“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词句的理解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
4、。” “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 “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再说具体一点,是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里。”这些话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一名教育专家对我国母语教学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也是他对自己一生所从事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正是因为于老师对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加上他对教材的刻苦钻研,所以他的课总能让学生在真正的“语文课”里学习到祖国的语言,能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课里,学生进行的是多样化动态的语言实践活动,他努力激活学生的语言意识,积累学生的语言库存,积淀学生的语言图式,使其领悟作者恰当又得体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语言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
5、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他的课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中渗透人文。他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比较、揣摩、研读中领悟人物的品质,在学习语言中领悟人物的特点,使学习语言和人文熏陶相得益彰,和谐共振。这就是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凸显着语文教学的本色。所以说,所谓“亮点”就是能凸显语文课的本色、语文教学个性的,才是我们的语文课所需要的真正的“亮点”。有的老师认为,亮点应该出现在教学的重点内容上,出现在课文的精读部分。这种看法当然也是不正确的。其实,亮点可以出现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上。如,有位老师上笋芽儿一课时,课前,出示实物笋芽儿,问学生:
6、同学们,你们瞧,这是什么?你在哪儿见过它吗?生答:笋芽儿。师在黑板上板书完课题“笋芽儿”三个字后,指着课题:同学们,我们一齐来叫叫它好吗?(强调儿化音的读法)看谁叫得更亲切!这一“读题”的教学小环节就是一个亮点。“笋芽儿”在文本中不过是一个符号,是作者为了建构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而生成的一个意象,教者在让学生读题时将一个“读”改为“叫”,一下子拉近了“笋芽儿”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和笋芽儿亲近起来,仿佛笋芽儿是他们中的一个伙伴,并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谁说“读题”这么小的一个教学环节就没有亮点可谈?而更多的老师则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有一两个亮点”。其实,一节真正的好课处处会是亮点。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上的长相思一课,堪称语文教学的一件“珍品”。本节课的教学以诵读为主线,学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由读出词意,到读出词的意境,再到读出词情,最后读出词的韵味,整个教学过程“缜密细腻而又大气开放,精致和谐而又恢弘奇崛”。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的设计,每个教学板块的安排;老师在课堂中所提的每个问题,每一句开启、激励学生的话语,都无不闪烁着老师的睿智和真情,难道只用“有一两个亮点”就能评价得了的?是的,“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刘勰文心雕龙)。老师们,让语文课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