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20分)
一、 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chēn( )怒 ② òu( )气 ③guō( )噪 ④ zèn ( )害
2.下列词语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分)
A.一代天娇(jiāo) 陈吉思汗(chén) 喑哑(yīn) 留滞(zhì)
B.分外(fèn) 弥足珍贵(mí) 蒙胧(méng) 丝缕(lǚ)
C.淅淅沥沥(xī) 润如油膏(hāo) 颤动(chàn) 蓑笠(suō)
D.稍逊(xùn) 引吭高歌(háng) 遐想(xiá) 襁褓(qiӑng bǎo)
3.将下面的句子按合理的顺序排成一段话( )(1分)。
①不要以为非长篇大论不算文章。②文章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③长篇如是,短篇也是如此。④文章跟别的艺术品一样,必须求精,出奇制胜。
A、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1分)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文言小说。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C.《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他所著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颠峰之作。
5.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1分) 。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6.填空(10分)
(1)有一位作家曾对自己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是______________ ,该作品是______________。
(2)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温庭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4)《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高洁、坚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月夜》刘方平)
(6)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的不少诗歌中均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观刈麦》中表达刈麦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_____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7.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含20字)。(2分)
据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13日在北京宣布,大陆有关方面将进一步为台湾居民入出境提供便利;对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台湾学生按照大陆学生标准同等收费;并逐步放宽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的条件。
答:
8.仿写句子(2分)
例句: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仿句:谁不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不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____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是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54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4题。(18分)
沁园春 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A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B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C ,还看今朝。
10.填写出文中所缺少词句。(3分)
A. (1分)
B. (1分)
C. (1分)
11.下列各句中不是对偶修辞的一句是( )(2分)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C.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12.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4分)
答:上阙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____________表达方式;下阙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_____________表达方式。
13.下阕第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抒情之间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4.上阕写景中,所选的景物有哪些?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景物?(3分)
答:
15.文中画线的句子“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有人评价说这与毛泽东追求真理的人生观不符。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2分)
答:
16.词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
答:
(二)别让委屈再版(12分)
陈之藩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儿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劝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列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
注:[国文]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用来表凭空捏造。
17.本文主要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其内容。(3分)
答:
18.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 。(1分)
19.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 (1分)
20.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2分)
答:
21.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2分)
答:
22.你受到过与“我”做学生时类似的委屈吗?如果受到过,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和后来的认识;如果没有,请给老师们提一两点有关的建议。(3分)
答:
(三) 读短文,回答问题(24分)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日:“鸡肋!鸡肋!”悼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悖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悖问其故。悖日:“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日:“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召令于辕门外。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日:“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知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日:“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竞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日:“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日:“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日:“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23.“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此句反映了曹操怎样的心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鸡肋”本是曹操随口说出的口号,但杨修却马上收拾行装,这表现出杨修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5.曹植与杨修关系甚好,选文中能看出杨修为曹植作了几件事?从这几件事可看出杨修有什么性格特点?同时也看出曹操对杨修什么态度?(7分)
答:
26.选文中写了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杨修、曹操各是怎样的人?(6分)
答:
27.历史对曹操评价众说纷纭,世称“奸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3分)
答:
三、作文(40分)
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爱心……传递的方式也多样,这一切都给你诸多感受和启迪。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现在仍是传递的组织者,或是参与者。请以“传递 __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嗔 怄 聒 谮 2.D 3.C 4.A 5.D
6.(1)曹雪芹 《红楼梦》
(2) 人迹板桥霜
(3) 年少万兜鍪
(4) 零落尘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 虫声新透绿窗纱
(6)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7) 生子当如孙仲谋
7.方便台胞 大陆再开三道门
8.仿写:略
9.吴用 智取生辰纲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10.A.欲与天公试比高(1分)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分) C.数风流人物(1分) 11. B
12.(2分)答:上阕写北国壮丽的山河之景,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下阕写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13.(2分)答:承上启下的作用
14.(3分)答:长城、大河、群山、高原等。因为这些景物是北国的代表、是祖国的代表,并且景物有雄伟的气魄,与全词开阔的意境相符。
15.(2分)答:不正确。这样写是为了直抒胸臆地表达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16.(2分)答:不同。评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用的是“稍”“略”,而对成吉思汗,则是:“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了作者对只懂得武治而不懂得文治的人的批评。
(二)
17.第一件;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第二件: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问题的考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说是抄的。第三件: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一篇好论文是抄的,二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求解决办法。(大意如此即可。任选一件作答,若答了两件或三件,则只评排在最前的一件。
18.老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或答:老师怀疑学生的作业。可答:怀疑学生)(大意如此即可)
19.某种现象再次发生(或答:某种现象重得出现)
20.翻来覆去地看学生的论文,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向同事请教处理办法。(意对即可)
21.从罗马法精神的高度(或答:从文明与野蛮的分际的高度。或答:从法律的高度。)
22.无固定答案。(合情合理即可;谈感受要真切,提建议要注意“有关”。)
(三)23.写出曹操进退维谷或犹豫不决或无法决断的矛盾心理。
24.表现了杨修聪明过人,能猜透曹操心思。(3分)
25.三件事分别是告发曹丕却反遭诬告、教植斩门吏、替植作答教(得3分)。 这三件事都表现出杨修才智过人。(2分) 曹操对杨修深恶痛疾。(2分)
26.杨修才智过人、恃才放旷。(3分) 曹操刚愎自由、阴险奸诈、妒贤嫉才。(3分)
27.略(只要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三、作文(40分)
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