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页,外治法,火针烙法,砭镰法,针灸法,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页,针火烙法,定义:,是指将针具烧红后烫烙病变部位,以 到达消散、排脓、止血、去除赘生物等目标一个治疗方法,;,古称燔针焠法。,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3页,常见火针,平头、尖头、带刃等粗、细部同各种铁针,消散尖头铁针,引流平头或带刃铁针,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4页,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5页,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6页,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7页,适应症,甲下瘀血、疖、
2、痈、赘疣、息肉以及创伤出血等,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8页,使用方法,外伤引发甲下瘀血,可用开窗术治疗。选取平头粗细适当铁针,烧红后点穿指甲,快速放出瘀血,患指疼痛即刻缓解,普通不会引发指甲与甲床分离;,疖、痈表浅者,平头粗针烙后,针具直出或斜出,脓汁自流,亦可轻轻挤出脓汁,无须放入药线;,赘疣、息肉患者,切除病灶后,用烙法可烫治病根;,创伤患者用平头针粗细适中平头针,烧红后灼之即刻止血,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9页,注意,治疗时应避开患者视线;,烙时,火针应避开大血管及神经,不能盲目刺入;,手、足筋骨关节之处,用之恐焦筋灼骨,造成残废;,胸肋、腰、腹等部位不可深刺;,头为诸阳之会,皮肉较
3、薄,禁用;,血瘤、岩肿禁用;,年老体弱、大病之后、孕妇等不易火针。,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0页,砭镰法,定义:,现多是用三棱针或刀锋在疮疡皮肤患处皮肤或黏膜上浅刺,放出少许血液,使内热蕴毒随血外泄一个治疗方法;俗称飞针。,作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排毒泄热、扶正祛邪,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1页,三棱针,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2页,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3页,适应症,急性阳证疮疡。以下肢丹毒、红丝疔、疖疮痈肿初起、外伤瘀血肿痛、痔疮肿痛等,。,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4页,使用方法,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刀锋直刺患处或选特定部位皮肤、黏膜,令其微微出血。刺毕,用棉
4、球按压针孔。,红丝疔患处用挑刺手法,于红丝尽处刺之,令微微出血,继而沿红丝走向寸寸挑断。,下肢丹毒及疖、痈初起,用围刺针法,用三棱针围绕病灶周围点刺出血。,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5页,注意,无菌操作;,击刺时,宜轻、准、浅、快,出血量不宜过大,应避开大血管和神经,刺后可再敷药包扎;,头面颈部不宜施用砭镰法;,阴证、虚证以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6页,针灸法,包含针法和灸法。灸法是用药品在患处燃烧,借着药力、火力温暖作用,能够温阳祛寒、活血散瘀、疏通经络、拔引蓄毒。如此肿疡未成者易于消散,既成者易于溃脓,既成者易于生肌收口。,古代常见灸法,现在常见针法。灸法常配合
5、针刺治疗来提升疗效。,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7页,银针,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8页,医院常见银针,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19页,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0页,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1页,适应症,针刺,:累疠、乳癖、湿疮、瘾疹、蛇串疮、脱疽、内痔术后疼痛、排尿困难等。,灸法:,肿疡初起坚肿,尤其是阴寒毒邪凝滞筋骨而正气虚弱,难以起发,不能托毒外达者;或溃疡久不愈合,脓水稀薄,肌肉僵化,新肉生长迟缓者。,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2页,使用方法,针刺,:采取远离病变部位取穴,常见泻法,不一样疾病取穴不一样。,灸法,:,明灸,单纯用灸绒做艾柱置于皮肤施灸。宜引发灼痛,使皮
6、肤发生水泡,现已少用。,隔物灸,捣药成病,或切药成片,上置艾柱灸之。,雷火神针灸,:,用艾绒配伍其它药品做成艾条,隔纸燃烧。,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3页,豆豉饼灸、隔姜、蒜灸,:疮疡初起毒邪壅滞之证,取其辛香之气,行气散邪;,附子饼:,气血俱虚、风邪寒湿凝滞筋骨之证,取其温经散寒、调气行血;,雷火神针灸:,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痹痛之证,取其香窜经络,祛风除湿。,使用方法,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4页,使用方法,灸柱大小,壮数多少,须视疮形大小和疮口深浅而定。,目标:使药力到达病所,以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觉痛为止。,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5页,注意,针刺普通不宜直接刺于病变部位;,疔疮等实热阳证,不宜灸之;,头面为诸阳之会,颈项靠近咽喉,灸之恐逼毒入里;,手指等皮肉较薄之处,灸之更增疼痛;,针灸同时,依据病情应内治、外治等法共同施治。,中医外科学专题知识讲座,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