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代际支持、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及城乡差异.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6102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际支持、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及城乡差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代际支持、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及城乡差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代际支持、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及城乡差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为了探索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并剖析养老保险在其中是否发挥调节作用,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论表明,代际支持的婚姻状态、子女数量及照料可及性三个维度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子女数量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婚姻状态和照料可及性对老年人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且城乡无差异。此外,养老保险在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了应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提升缴费档次和补贴标准,还应加快长期护理险的推广等政策建议。关键词:代际支持;养老保险;子女数量;照料可及性;幸福感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672-4658(2023)02-0001-07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个话题的兴趣越来越浓。国家统计局将幸福感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用来衡量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同时,我国老年化进程加快,据中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1 年底,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2.67 亿,占总人口的 18.9%,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由于劳动力的流动,我国农村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将比城市更为严峻。“老有所依”是老年人对幸福生活的描绘,根据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老年人幸福感不仅与老人自身因素有关,还依赖家庭经济状况,这是享受养老服务资源的基本保障,另外还取决于生养资源的供给状

3、况。农村老年群体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多数老年人生养资源的供给仍然依靠土地资源、子女支持和政策支持。当年迈丧失劳动能力时,土地资源的供养属性也将消失,转而完全依靠代际支持和政策支持。随着针对农村的社会养老政策,如新农保制度的推出,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村老年人过去依赖代际支持养老的局面。居家养老模式作为当前我国老年人的主流选择,决定了生养资源的供给一定程度上还是较为依赖代际关系的亲疏,但随着人口的流动和劳动参与率的提高,更多的人走向职场,甚至远离父母所在城市,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被削弱,对于退休金和养老保险等正规化政府养老体系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幸福感更需被关注。老年人的幸福感随着代际支持差异

4、呈现什么发展规律?养老保险在其中是否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城乡有无明显差异,值得我们探讨。收稿日期 2022-11-16项目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经济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模式、困境及支持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1BRK010.作者简介高建丽(1980-),女,山东烟台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养老服务管理创新研究.民 生 研 究2邢台学院学报第 38 卷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一)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幸福感代际关系的基本逻辑可以借助费孝通提出的“抚育赡养”模式得到解释,家庭内部的代际资源交换行为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代际支持一般包括家庭成员结构、子女数量、关系的亲疏等要素,代际支

5、持包括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和照料支持1。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便捷与强大,社保实现异地转移与结算,劳动力流动变得更加便利和频繁,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亲子间稳定的代际养老平衡被打破,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现在研究主要聚焦于子女数量和性别结构,有研究认为子女数量显著抑制了家庭收入的提升,对家庭财富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如果有男孩,这一影响更为显著,尤其是农村地区2,还有研究认为子女数量越多,赡养老人过程中出现“竞相卸责”的可能性越大,导致老年人获得代际支持减少3。另外,配偶作为重要的代际支持中的一部分,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是重要的。有研究显示,已婚老年人的幸福感高于从未结婚或离异、分居、丧偶的老

6、年人4,且婚姻对老年女性比对男性影响更为显著5。与子女关系的亲疏决定了对老年人情感支持的程度,包括生活辅助、情感支持6,都是衡量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维度。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空巢化比例也持续攀升的大背景下,精神贫困成为影响老年人口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对代际支持的婚姻状态、子女数量及照料可及性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并提出如下假设。假设 1:婚姻状态对老年人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假设 2:子女数量对老年人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假设 3:照料可及性对老年人幸福感有正向影响(二)养老保险的调节作用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是影响幸福感的传统因素。我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城镇老年人收入主要来源于退休金,农

7、村老年人的收入则主要来源于储蓄和土地收入。随着老年人劳动能力衰退,相比之前,收入显著降低,此时,老年生活的经济来源一是子女的支持,二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具有福利性的民生保障政策,可以缓解收入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对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有重要影响。对于养老保险和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养老保险有积极的幸福提升效应,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老年人口的消费倾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幸福感得到提升7,没有养老保险的居民幸福感则较低8-9,王瑜和汪三贵研究认为,无退休金的老年人陷入经济贫困的风险是有退休金老人的 22 倍10。另外一些学者则并不赞同,如,Sh

8、in 等则认为,养老金制度对居民寿命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幸福感影响则不显著11,孙良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因养老金较少,其对幸福感提升作用不显著12。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寿命与收入不确定的前提下,人们为了实现收入的“平滑”而参加养老保险,以减少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13。从 2014 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合并实施,这项覆盖 9 亿人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社会安全网14。养老保险能提高老年人当期消费的支付能力,弥补代际经济支付不足的影响,进而影响居民幸福感15,对支付能力较弱的农村老年群体,则发挥更为明显的收入再分配作用,有助于缓解贫困,提升获得感16。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9、 4:养老保险在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二、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本研究数据来自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最新一版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调研范围覆盖全国 25 个省份,问卷内容涵盖人口特征、家庭构成、收入和支出、养3第 2 期老保险、商业保险、幸福感知等。从调查范围和样本容量上来看,有较高的代表性,符合本研究的数据要求。本研究截取了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样本数据共 3652 人。(一)模型构建本文实证分析老年人是否参与养老保险制度、婚姻状态、子女数量及照料可及性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基于以上机理分析,将基准模型设定为:Y=c+1x1+2x2+3x3+1x1

10、+2x2+3x3+CV+其中,被解释变量 Y 代表老年人幸福感,c为常数项,解释变量 x1、x2、x3、x4分别为养老保险、婚姻状态、子女数量及照料可及性,1、2、3分别为婚姻状态、子女数量及照料可及性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系数,1、2、3 分别为养老保险与婚姻状态、子女数量及照料可及性交互项对因变量的影响系数,CV 表示其它控制变量的影响,为随机扰动项。(二)变量选取及说明因变量 Y 代表老年人幸福感,在 CHFS 问卷中以“总的来说,您现在觉得幸福吗?”来测量,属于分类离散变量,其数据不宜直接进入普通线性回归进行模型拟合,本研究将主观幸福感变量转换为二值变量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数据拟合,

11、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因退休而导致收入减少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因劳动能力减弱,收入减少导致养老支付能力降低,有无参加养老保险对其幸福感的影响可能较为显著。本研究选取是否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来考察其对幸福感的影响,在 CHFS 中以参加养老保险赋值 1,未参加赋值 0。代际支持。代际支持包括老年人婚姻状态、子女数量、照料可及性三个部分,婚姻状态在CHFS 问卷中有题项 1,“目前,您的婚姻状态是?”来测量,取值为种分类,未婚,已婚,同居,分居,离婚,丧偶,再婚,如果回答为已婚、再婚和同居的赋值 1,其它赋值 0;子女数量指老年人现存活子女人数,在 CHFS

12、 问卷中用三个题项“2.除您以外,目前,您家共有几个和您居住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包括上班、上学在外,但周末经常可以回家的)”,“3.除刚才的家庭成员外,目前还有几个外出工作、参军、上学等原因长期不住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和“4.目前,包括您在内,您家一共有多少口人?”来验证数据的准确性并测量。其中,题项 4 的值应该等于题项 2 和题项 3 的数值之和加 1,如果不成立,则删除此样本。如果婚姻状态赋值为 1,子女数量为题项 2 与题项 3 数值之和减 1,如果婚姻状态赋值为 0,子女数量为题项 2 与题项 3 数值之和;照料可及性指家庭成员是否方便提供照料,分两种情况测量,如果婚姻状态赋值为 1,照

13、料可及性等于题项 2数值加 1 的和除以题项 2 和题项 3 数值之和,如果婚姻状态赋值为 0,照料可及性等于题项 2数值除以题项 2 和题项 3 数值之和。这三个部分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三)其他控制变量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幸福感还会受其它个体特征和外在因素影响,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等变量,为了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尽可能多地控制这些变量的偏误影响。三、实证检验(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本文对分类变量进行了虚拟处理,性别:男赋值1,女赋值2,年龄:60-64岁赋值1,65-69岁赋值2,70-74赋值3,75-79赋值4,80以上赋值5;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赋值1,初中及以

14、下赋值2,高中及以下赋值3,大专及以上赋值4;健康水平:全自理赋值1,半自理赋值2,不能自理赋值3;为了分析城乡差异,本文对老年人长期居住地进行赋值,城市赋值1,农村赋值0;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高建丽,等:代际支持、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及城乡差异4邢台学院学报第 38 卷表 1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变量居住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婚姻状态子女数量照料可及性养老保险 幸福感居住地 0.806性别 0.2350.764年龄 0.1210.337*0.872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婚姻状态 0.325*0.221*0.3850.325*0.134*0.215-0.452*-0.

15、231*0.464 0.849 0.187 0.4390.8540.351*0.758子女数量-0.132*0.254 0.435*-0.335*0.552*0.617*0.776照料可及性-0.251*0.334*0.451 0.4780.5520.542*0.651*0.805养老保险 0.4870.514*-0.614*0.514*0.5740.4150.574*0.4870.833幸福感 0.4150.651*0.514 0.584*0.514*0.479*0.578*0.654*0.658*0.793均值 0.6481.630 3.234 1.3272.0310.6522.2160.

16、9270.8813.763标准差 0.8350.824 0.877 0.8530.8451.0340.5850.6950.5420.901注:对角线上加黑数字为各变量的信度系数。由表 1 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居住地、年龄对幸福感无显著影响。性别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0.651,p0.05),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而且女性大多乐于社交,愿意倾诉,消极情感也可以借助良好的社会交际群体得到及时排解,女性的积极情感体验较男性更强烈,因此,幸福感较强。受教育程度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0.584,p0.05),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可以通过读书看报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度,越容易化解生活中的负面情感

17、,得到自我安慰和排解,另外,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也较为丰富,积极情感体验较为丰富,有助于提升其主观幸福感。同时,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生活热情较高,珍爱生命,关注健康,有利于发展稳定而积极的社会关系,从而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健康水平对老年人幸福感也有显著正向影响(=0.514,p0.05),老年人生活能力减退,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老年人幸福感,身体健康状况较好时,能较多地体验到生活的快乐,幸福感较强,而当一个人患有重病或者健康状况较差时,难以照料自己,负面情绪较多,更倾向于不幸的体验,甚至担心成为他人的负担,可能会造成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压力,进而产生焦虑和抑

18、郁,影响到对生命的热情,缺乏活力,生活满意度下降,幸福感较低。婚姻状态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0.479,p0.05),独居老人心理状况较差,孤独感较强,较多受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困扰,经济压力和体力付出也较大,有配偶陪伴和有同居对象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和情感需求容易得到满足,因此,幸福感较强,假设 1 得到验证。无子女的老年人与有子女的老年人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后者高于前者,子女数量对幸福感有正向影响(=0.654,p0.05),子女数量不同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子女数量越多,老年人幸福感越强,子女数量越多,老年人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就越低,老年人可获得养老支持的概率也就越大,

19、包括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此外,中国代际关系的特点使得有子女的老年人,关注的焦点更多在子女及下一代身上,在帮助成年子女料理家务、抚养幼儿的同时,也可以排解孤独,使自我价值得以延伸,更多体验到与子女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有关,老年人幸福感较强,而无子女的老年人积极情况体验较少,幸福感来源较少,程度也较低,假设 2 得到验证。照料可及性对老年人幸福感有正向影响(=0.578,p0.05),假设 3 得到验证。对老年人而言,能否得到日常照料显著影响其幸福感,另外,养老保险对幸福感有正向影响(=0.658,p0.05),养老保险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收入不足,提升支付能力,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因此,幸福感较强,基于

20、以上数据,假设 3 得到验证。5第 2 期(二)变量间区分效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为了验证各变量构念之间的区分效度,本研究利用 AMOS16.0 对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 2 所示,三因素模型(养老保险在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幸福感之间发挥调节作用)和双因素模型(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的拟合指数均表现优良,且三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更优,表明本研究中涉及变量间有良好的区分效度。表 2 各模型的拟合指数比较拟合指数X2/dfRMSEAGFICFIIFI双因素模型2.5360.0800.8150.8240.798三因素模型一 2.2270.0610.9010.8980.831(三)整体回归结

21、果通过表 3 数据可以看出,婚姻状态对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0.465,p0.05 和=0.506,p0.05)。而子女数量对城市老年人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却并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农村老年人子女迫于生计,外出打工,无法照料老人,影响老年人幸福感,此外,也有可能经济条件不佳导致赡养老人时子女间推委扯皮,降低了老年人幸福感。照料除了由子女提供,还有配偶可以提供,对城市老年人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0.659,p0.05),对于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也较为显著(=0.588,p0.05)。由于我国社会和经济存在较为突出的二元特征,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情

22、况在城乡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我们样本中,城镇老年人具有社保保障的比例是 83%,而农村地区为 18%,城镇老年人可以用收入来改善生活质量,而农村地区老年人还需要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因此,本研究将城镇和农村的样本分别进行估计,试图考察养老保险在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作用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是否有明显差异。从模型二可以看出,养老保险与婚姻状态、子女数量和照料可及性的交互作用均对老年人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1=0.412、2=0.331、3=0.541,p0.05),从模型四可以看出,子女数量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影响不显著,但养老保险与子女数量的交互作用却变量显著,说明养老保险的调节作用是显著的,假设 4

23、 通过验证。四、结论与思考(一)结论本研究基于 CHFS 数据测算了老年人在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照料的可及性 3 个维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并考查了养老保险在其中是否发挥调节作用,得出结论:(1)老年人婚姻状态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和乡村没有差异;(2)子女数量对城市老年人幸福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却并不显著;(3)照料的可及性对老年人幸福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城乡无差异。(4)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调节作用比对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对农村老年人而言,养老储蓄的不足,使他们的养老支付能力受损,而养老保险可以缓解这种情况,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此外,老年女

24、性比男性幸福感更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幸福感越强,健康状况越好,幸福感越强。表 3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及调节变量的作用模型变量城市老年人幸福感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模型四婚姻状态子女数量照料可及性养老保险 婚姻状态养老保险 子女数量养老保险 照料可及性R2 R20.465*0.593*0.659*0.0690.0410.451*0.478*0.604*0.412*0.331*0.541*0.4870.2590.506*0.5240.650*0.3810.3220.499*0.5170.588*0.403*0.298*0.683*0.3270.045高建丽,等:代际支

25、持、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及城乡差异6邢台学院学报第 38 卷(二)政策启示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由物质需要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成为政府对民生的重要关注点。通过研究,本文的政策启示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应加大对老年人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力度,以减少老年人对未来医疗消费的担忧而加大储蓄,降低消费意愿,这是养老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占总人口10%的70岁以上老年人占用了60%的医疗资源,虽然老年人健康状况随年龄增长而衰减是自然规律,但完善的医疗制度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我国医疗环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镇离退休职工普遍享有相应的医疗保险,而农村

26、老年人口的医疗条件则相对欠缺。长期护理险作为满足老年人刚性护理需求的一项创新制度,极大推动了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但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对长期护理险的购买意愿较低,农村这一数据则更低,可能由于长期护理险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相关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老年群体对其认知还不足。国外关于长期护理险的研究和实践都较早,如德国、日本等国家已具备长期护理险开展的成熟经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应该是相辅相成,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而长期护理险能满足养老护理的刚性需求,尤其是半自理老人和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作为新兴的创新性保险产品,长期护理险应该得到各保险机构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广,老年人也需要未雨筹

27、谋,尽早筹划,携手构建“老有所依”幸福老年生活。其次,鉴于养老保险在提升老年人幸福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认为,健全老年人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退休或劳动能力的丧失,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支付能力被削弱,加之 4-2-1 家庭结构演化使家庭养老护理功能也随之弱化,在此大背景下,养老保险可以有效弥补家庭供养资源的不足给老年人幸福感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险应得到更多关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但相比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而言,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总体较低,养老金水平和参保时间、缴费档次直接相关。下一步,基层政府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城乡居民基本

28、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使居民充分了解该项制度的好处,还应将多缴多补、长缴多得的政策落到实处,鼓励居民及早参保,提高缴费档次且长期坚持,让居民实实在在地从国家这项惠民惠农政策中得到帮助,解除后顾之忧,真正实现老有所依。参考文献1 左冬梅,郭晓颖.农村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的临终照料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04):54-60.2 段志民.子女数量对家庭收入的影响J.统计研究,2016,33(10):83-92.3 穆怀中.家庭子女养老与个人养老”互补替代”效应:理论与实证J.社会科学文摘,2022(06):87-89.4 Diener,E.Subjective Well

29、-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05):34-43.5 Helliwell,J.F.How s life?Combining individual and national variables to explain subjective well-beingJ.Economic Modelling,2003(09):331-360.6 于学文,胡豪杰,杨欣.互联网使用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2022(10):

30、79-81.7 刘琪,何韶华,田璞玉,等.城乡医疗保险统筹如何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2,43(04):43-50.8 阳义南,章上峰.收入不公平感、社会保险与中国国民幸福J.金融研究,2016(08):34-50.9 李云峰,徐书林.农村养老保障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J.调研世界,2019(03):49-54.10 王瑜,汪三贵.人口老龄化与农村老年贫困问题兼论人口流动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7第 2 期学版,2014,31(01):108-120.11 Shin,I.,Ercolano,S.Could Pension Syste

31、m Make Us Happier?J.Cogent Economics&Finance.2018,6(01):1-26.12 孙良顺.社会经济地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与城乡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06):86-92.13 Yaari M E.Uncertain Lifetime,Life Insurance,and the Theory of the Consumer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5,32(02):195-23314 郑秉文.中国社会保障40年:经验总结

32、与改革取向J.中国人口科学,2018(04):2-17+126.15 岳经纶,张虎平.收入不平等感知、预期与幸福感基于2017年广东省福利态度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8,11(03):100-119+211-212.16 解垩.养老金与老年人口多维贫困和不平等研究基于非强制养老保险城乡比较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7(05):62-73+127.(责任编辑:刘春魁)Impact of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and Pension Insurance on th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and Urban-rura

33、l DifferenceGAO Jianli,CHEN Yang,ZHANG Xiaoqing(Business School,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Yantai,Shandong 264005,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on th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and analyze whether pension insurance plays a regulatory role

34、 in it,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CHFS)data is used to verify the theoretical model constructed.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re are certain urban-rural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three dimensions of marital status under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number of children and care accessibility on

35、th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The number of children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while the marital status and care accessibility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an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In addition

36、,pension insur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on th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Based on this,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overage of pension insurance for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should be increased;the payment grade and subsidy standard should be improved;and the promotion of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should be accelerated.Key words: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pension insurance;number of children;care accessibility;happiness高建丽,等:代际支持、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及城乡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