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透镜》说课稿
一、《透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节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准确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基础,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作用”这一要求及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知道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的概念.
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学会三条基本光线的作图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学会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讨论空矿泉水瓶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保持对科学保持兴趣,
4.重点 在什么情况制定目标
透镜对光的作用
5.难点
透镜的作图及准确理解透镜的焦点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 观察法 类比法
四、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和光学演示仪结合进行讲授,作图讲解时,主动让学生参与,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氛围。
难点之一,凸透镜对光线是会聚的,学生很难以理解,在这个地方我巧妙地把第二章的光的折射中,光线通过三棱镜引入本节课堂。从回忆光对三棱镜的作用开始,引入简易凸透镜的制作(两个三棱镜组合而成)就出现了会聚的光线。凹透镜同样的做法。
难点之二: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以后相交的点是任意的吗?这个点不是任意的,而是焦点。在这个地方扩展一下:会聚的光线不一定相交,光线会聚相交的点并不一定是焦点,但是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以后相交的点才是焦点。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讲解的时候利用多媒体动画放映,让学生更加轻松明白和理解。
难点之三,凸透镜的焦点为什么是实焦点,凹透镜的为什么是虚焦点。因为凸透镜是把实际光线会聚在一个点上,所以是实焦点。而凹透镜对光是发散作用,它的焦点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再结合虚像的定义,所以是虚焦点。不管实焦点还是虚焦点,都是实际存在的。
重点之一,凹凸透镜的六条光线作图。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在讲作图时我结合了多媒体课件,现场演示,现场学生练习结合,让学生知道了作图的原因,也掌握了作图的过程,还记住了作图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重点之二,对会聚和发散的理解,我用先抑后扬的方法,设计一个看似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回答,然后出其不意给出结果,极大地调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胃口,再给予讲解,这种讲课效果非常好,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和用心程度都非常高。
最后我在板书设计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成知识结构,并重点突出了六条光线示意图。
练习反馈中,学生对重点和难点都能很好的把握,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掌握画图要领,也都能理解会聚和发散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