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152772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7.41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理工大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 目: 柴油预热原油的管壳式换热器 学生班级: 111150201 学生姓名: 何吉雨 学生学号: 11115020108 指导教师: 白薇扬 化学化工学院 2014 年 6 月 13 日 1 1 目 录 1.设计任务书 1 2.概述 2 3.设计条件及物性参数表 2 4.方案设计和拟定 3 5.设计计算 6 6.热量核算 11 7. 参考文献 16 8.心得体会 17 2 1 1.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用柴油预热原油的管壳式换热器 1.2设计任务 1.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换热设备的相关知识,熟悉换热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生产任务和操作条件,进行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 3.根据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的结果,进行换热器结构设计; 4.以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为基础,结合换热器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换热器装配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对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书面总结,设计说明书应当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思想、计算过程和设计结果。 1.3操作条件 物料 温 度 ℃ 质量流量 kg/h 比 热 kJ/kg.℃ 密 度 kg/m3 导热系数 W/m.℃ 粘度 Pa.s 入口 出口 柴油 170 T2 35080 2.48 715 0.133 0.64×10-3 原油 60 105 41104 2.20 815 0.128 3.0×10-3 2. 概述 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它们也是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也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 3.设计条件及物性参数表 3.1操作条件 原油:入口温度60℃ 出口温度105℃ 质量流量:41104 kg/h 加热介质柴油:入口温度170℃ 出口温度T2 质量流量:(35080)kg/h 允许压降:不超过0.3×105Pa 3.2物性参数表 物料 温 度 ℃ 质量流量 kg/h 比 热 kJ/kg.℃ 密 度 kg/m3 导热系数 W/m.℃ 粘度 Pa.s 入口 出口 柴油 170 T2 35080 2.48 715 0.133 0.64×10-3 原油 60 105 41104 2.20 815 0.128 3.0×10-3 4.方案设计和拟订 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冷热流体的温度,来选择设计列管式换热器中的浮头式换热器;再依据冷热流体的性质,判断其是否易结垢,来选择管程走什么,壳程走什么。在这里,柴油走管程,原油走壳程。从手册中查得冷热流体的物性数据,如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黏度。计算出总传热系数,再计算出传热面积。根据管径管内流速,确定传热管数,标准传热管长为6m,算出传热管程,传热管总根数等等。再来就校正传热温差以及壳程数。确定传热管排列方式和分程方法。根据设计步骤,计算出壳体内径,选择折流板,确定板间距,折流板数等,再设计壳程和管程的内径。分别对换热器的热量,管程对流系数,传热系数,传热面积进行核算,再算出面积裕度。最后,对传热流体的流动阻力进行计算,如果在设计范围内就能完成任务。 4.1列管式换热器种类选取 根据固定管板式的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壳程清洗和检修困难,壳程必须是洁净不易结垢的物料。U形管式特点:结构简单,质量轻,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场合。管程清洗困难,管程流体必须是洁净和不易结垢的物料。浮头式特点:结构复杂、造价高,便于清洗和检修,完全消除温差应力,应用普遍。我们设计的换热器的流体是油,易结垢,再根据可以完全消除热应力原则我们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4.2管程与壳程的选取 根据以下原则: 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 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我们选择柴油走管程,原油走壳程。 4.3流体流速的选择 增加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大,从而可减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但是流速增加,又使流体阻力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所以适宜的流速要通过经济衡算才能定出。此外,在选择流速时,还需考虑结构上的要求。例如,选择高的流速,使管子的数目减少,对一定的传热面积,不得不采用较长的管子或增加程数。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的标准;单程变为多程使平均温度差下降。这些也是选择流速时应予考虑的问题。在本次设计中,根据表换热器常用流速的范围,取管内流速 4.4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选择 选择管径时,应尽可能使流速高些,但一般不应超过前面介绍的流速范围。易结垢、粘度较大的液体宜采用较大的管径。我国目前试用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标准中仅有φ25×2.5mm及φ19×mm两种规格的管子。在这里,选择 φ25×2.5mm管子。管长的选择是以清洗方便及合理使用管材为原则。长管不便于清洗,且易弯曲。一般出厂的标准钢管长为6m,则合理的换热器管长应为1.5、2、3或6m。此外,管长和壳径应相适应,一般取L/D为4~6(对直径小的换热器可大些)。在这次设计中,管长选择4m。   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等,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优点有:管板的强度高;流体走短路的机会少,且管外流体扰动较大,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高;相同的壳径内可排列更多的管子。正方形直列排列的优点是便于清洗列管的外壁,适用于壳程流体易产生污垢的场合;但其对流传热系数较正三角排列时为低。正方形错列排列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即对流传热系数(较直列排列的)可以适当地提高。   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间距 (指相邻两根管子的中心距),随管子与管板的连接方法不同而异。通常,胀管法取t=(1.3~1.5)d,且相邻两管外壁间距不应小于6mm,即t≥(d+6)。焊接法取t=1.25d 4.5管程和管壳数的确定 当流体的流量较小或传热面积较大而需管数很多时,有时会使管内流速较低,因而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管内流速,可采用多管程。但是程数过多,导致管程流体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多程会使平均温度差下降;此外多程隔板使管板上可利用的面积减少,设计时应考虑这些问题。列管式换热器的系列标准中管程数有1、2、4和6程等四种。采用多程时,通常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大致相等。根据计算,管程为6程,壳程为单程。 4.6折流挡板 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壳程流体的速度,使湍动程度加剧,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最常用的为圆缺形挡板,切去的弓形高度约为外壳内径的10~40%,一般取20~25%,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传热。两相邻挡板的距离(板间距)B为外壳内径D的(0.2~1)倍。系列标准中采用的B值为:固定管板式的有150、300和600mm三种,板间距过小,不便于制造和检修,阻力也较大。板间距过大,流体就难于垂直地流过管束,使对流传热系数下降。这次设计选用圆缺形挡板。   换热器壳体的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对浮头式换热器而言)管板的直径。初步设计时,可先分别选定两流体的流速,然后计算所需的管程和壳程的流通截面积,于系列标准中查出外壳的直径。 5.设计计算 5.1确定设计方案 5.1.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因为, 所以, = 得到=123.2256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柴油)进口温度170℃,出口温度123.2256℃;冷流体(原油)进口温度60℃,出口温度105℃。该换热器用柴油预热原油,为易结垢的流体。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5.1.2 流动空间及流速的测定 为减少热损失和充分利用柴油的热量,采用柴油走管程,原油走壳程。选用φ25×2.5mm的碳钢管,根据表三—管内流速取u i=1.0m/s。 . 5.2确定物性数据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柴油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定压比热容) 导热系数 黏度 原油的物性数据: 密度 定压比热容) 导热系数 黏度   5.3计算总传热系数 5.3.1 热流量 5.3.2 平均传热温差 5.3.3 总传热系数 K 管程传热系数 壳程传热系数 假设壳程的传热系数 污垢热阻 管壁的导热系数 5.4计算传热面积 考虑15%的面积裕度, 5.5工艺结构尺寸 5.5.1 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 5.5.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程,宜采用多管程结构。现取传热管长, 则该换热器管程程数为 传热管总根数 5.5.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按单壳程, 4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应查附图一——对数平均温度校正系数。 可得 平均传热温差 5.5.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排列,隔板两恻采用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 ,则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5.5.5 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则壳体内径为 圆整可取 5.5.6 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取折流板间距, 则 可取B为200mm。 折流板数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5.5.7 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流速为,则接管内径为 取标准管径为150mm。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循环水流速,则接管内径为 取标准管径为150mm。 5.6热量核算 5.6.1.1 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对圆缺形折流板,可采用凯恩公式 当量直径,由正方形排列得 壳程流通截面积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兰特准数 粘度校正 5.6.1.2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管程流通截面积 管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兰特准数 5.6.1.3 传热系数 K 5.6.1.4 传热面积 S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传热面积裕度大,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5.6.2 核算压力降 5.6.2.1 管程压力降 , , , 由,传热管相对粗糙度,查附图二——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及相对粗糙度的关系得,流速,, 所以 管程压降在允许范围之内。 5.6.2.2 壳程压力降 流体流经管束的压降 , 1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压降 , 总压降 壳程压降也比较适宜。 5.6.2.3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表1冷热流体物性数据表 物料名称 操作压 操作温度 污垢系数 导热系数 比热 流体密度 粘度 MPa ℃ m2.℃/W W/m.℃ kJ/kg.℃ kg/m3 Pa.s 柴油 <0.03 170/123.2256 0.000172 0.133 2.48 715 0.00064 原油 <0.03 60/105 0.000172 0.128 2.20 815 0.00300 表2 工艺设备尺寸表 换热器型式 换热面积/ 管子规格 管数 管长 管间距 排列方式 折流板型式 间距 切口高度 壳体内径 浮头式式 72.7768 176 6000 32 正方形 上下 200 130 580 7.参考文献 [1]柴诚敬,张国亮等.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马江权,冷一欣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3]匡国柱,史启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夏清,贾绍义。化工原理(上册)。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5]刘积文主编,石油化工设备制造概论,哈尔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89 8.心得体会 在此次的课程设计中,由于处理的数据量庞大,对换热器一块的知识量需求较大也较深入,所以在做该次课程设计之前,不得不去翻看以前化工原理中关于传热部分的知识点,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不得不去翻阅大量资料以及查找以前学长学姐们做出的范本,在设计过程中也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比如说这次的课程设计要求是需要用电子文档然后打印,在公式编辑方面上就是一个比较繁杂的过程。 在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收获颇多,总结如下 1,面对一项复杂的任务时,学会了查阅资料并能从大量冗杂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 2,复习了前面化工原理中的传热部分的知识 3,对于换热器有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了解了换热器在设计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及过程 4,对于word文档的运用也有所熟悉 16 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