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丰田陆地巡洋舰第3章A343F自动变速器.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151423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田陆地巡洋舰第3章A343F自动变速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丰田陆地巡洋舰第3章A343F自动变速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A343F自动变速器 第一节 自动变速器维修工具及维修材料 一、维修工具及设备 表3—1专用维修工具(SST) 工 具 编 号 名 称 说 明 09032-00100 油盘密封刀具 09350-30020 丰田自动变速器工具 组件 09351-32010 单向离合器检测工具 09351-32020 导轮止动器 09843-18020 诊断检查线 09992-00094 自动变速器油压表组件 油路压力 09040-00010 六角扳手组件 09082-00040 丰田电子检测仪 表3—2维修设备 设 备 用 途 设 备 用 途 直尺 检查变扭器的安装 六角扳手(12 mm) 游标卡尺 检查变扭器的安装 力矩扳手 带磁性座的千分表 测量驱动盘跳动度 二、润滑油 表3—3润滑油 类 型 容 量 级 别 自动变速器油 总量 排出后重加 10.1升 2.0升 ATF D-11或DEXRON*Ⅱ(DEXRON*Ⅱ) 三、维修材料 表3—4维修材料(SSM) 编 号 名 称 说 明 08826—00090 密封填料1281,THERR BOND 1281或等价物(FIPG) 油 盘 第二节 自动变速器的车上维修与拆装 一、自动变速器的车上维修 1.2号车速传感器的更换 (1)拆开2号车速传感器的接头。 (2)拆下2号车速传感器。 ①拆下螺栓及2号车速传感器。 ②从2号车速传感器上拆下O型环。 (3)安装2号车速传感器。 ①在O型环上涂上自动变速器油(ATF),再将其安装到2号车速传感器。 ②将2号车速传感器以5.4 N·m的力矩安装到转换调节器上,拧紧螺栓。 (4)连接2号车速传感器接头。 图3—1拆卸2号车速传感器 2.更换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1)拆开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的接头。 (2)拆开3RZ—FE、5VZ—FE发动机车型的自动变速油冷却管。 ①拆下3个螺栓及自动变速器油冷却管夹。 ②拆开前自动变速器油冷却管。 ③松开弯管。 (3)拆下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①拆下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②从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上拆下O型环。 2.更换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1)拆开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的接头。 (2)拆开3RZ—FE、5VZ—FE发动机车型的自动变速油冷却管。 ①拆下3个螺栓及自动变速器油冷却管夹。 ②拆开前自动变速器油冷却管。 ③松开弯管。 (3)拆下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①拆下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②从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上拆下O型环。 图3—2拆卸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图3—3拆卸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4)安装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①在O型环上涂上自动变速器油,并将其安装到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上。 ②以15 N·m的力矩安装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5)连接3RZ—FE、5VZ—FE发动机车型的自动变速器冷却管。 ①以29 N·m力矩拧紧弯管。 ②以34 N·m的力矩连接前自动变速器油冷却管。 ③安装3个自动变速器油冷却管夹及螺栓。其力矩为: 10 mm螺栓:5.0 N·m 12 mm螺栓:12 N·m (6)连接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 注:小心不要弯曲线束。 3.空挡起动开关的更换 (1)拆下空挡起动开关连接器。 (2)拆下空挡起动开关。 ①撬下锁止垫圈,并拧下螺母。 ②拆下螺栓及空挡起动开关。 (3)安装空挡起动开关。 ①用螺栓以13 N·m的力矩安装空挡起 动开关。 ②以3.9 N·m的力矩安装新锁板及螺母。 ③用锁板锁紧螺母。 ④调整空挡起动开关。 图3—4拆卸空挡起动开关 (4)连接空挡起动开关连接器。 4.节气门拉索的拆卸 (1)拆下节气门拉索。 ①从节气门杆上拆下拉索。 ②从发动机室内的拉索夹上拆下拉索。 ③3RZ—FE发动机车型:拆下前排气管。 ④1KZ—TE发动机车型:降低变速器 后部,拆下拉索夹螺栓。 ⑤拧下螺栓,并从变速器壳体上拆下拉索夹。 (2)拆下阀体。 (3)拧下定位螺栓,拉出节气门拉索。 图3—5拆卸节气门拉索 5.节气门拉索的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1)安装节气门拉索的注意事项。 如拉索是新的,在拉索内侧固定上止动器。 ①弯曲拉索,使其成半径为200 mm的圆弧状。 ②轻轻拉动内部拉线,直至感到阻力,并将其固定在该位置。 ③锁住止动器,距外侧端部为0.8~1.5 mm,如图3—6所示。 图3—6在节气门拉索内侧固定上止动器 (2)安装后,加入自动变速器油并检查液面。 (3)调整节气门拉索。 6.阀体的拆卸 (1)排放自动变速器油。 (2)拆下油盘。 图3—7拆卸油盘 (a)拧下19个螺栓 (b)安装专用工具刀片 注:在油盘内会剩有一些油液。 ①以7.4 N·m的力矩拧下19个螺栓。 ②在变速器壳体与油盘之间安装专用工具刀片,切去密封圈,卸下油盘。 在拆卸油盘时,小心不要损坏油盘法兰。 注:在油盘上涂密封填料,如图3—8所示。 密封填料的零件号08826—00090、THREE BOND1281或等价物 图3—8在油盘上涂密封填料 (3)更换3个电磁阀。 ①从电磁阀上拆下连接器。 ②以10 N·m的力矩拆下3个电磁阀安装螺栓。 ③拆下3个电磁阀。 注:用新件更换。型环。 (4)拆下滤清器。 以10 N·m的力矩拆下4个螺栓、油封及衬垫。其中螺栓A的长度为16 mm、螺栓B的长度为20 mm、螺栓C的长度为28 mm。 注:拧下滤清器时会有一些油液突然流出来。 安装时用新件更换旧垫片。 图3—9拆卸电磁阀 图3—10拆卸滤清器 (5)拆下油管。 用大螺丝刀撬起油管两端,并拆下油管。 应确保油管或磁性物体不与油盘相互干扰。 (6)从每个电磁阀上拆下连接器。 (7)拆下阀体。 ①以10 N·m的力矩拧下17个螺栓其中螺栓A、B长度分别为23 mm和32 mm。 ②从凸轮上拆下节气门拉索。 ③拆下阀体。 图3-11拆卸油管 图3—12拆卸电磁阀连接器 拆卸时,小心不要摔碰止回球及弹簧。 安装时将阀体、止回球及弹簧一起安装。将手动阀的槽口与杆上的销对准。 图3—13拆卸阀体 (a)拧下17个螺栓 (b)从凸轮上拆卸节气门拉索 7.阀体的安装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安装后,加注自动变速器油并检查液面。 二、总成的拆卸与安装 1.变速器的拆卸 (1)拆开节气门拉索。 ①松开2个螺母并拆下节气门拉索。 ②从发动机室内拉索夹上拆下拉索。 (2)3RZ—FE、5VZ—FE发动机车型: 拧下4个风扇罩定位螺栓。不必从车辆上拆下前风扇罩。 (3)拆变速器换挡杆总成及分动换挡杆。 ①拆下分动换挡杆手柄。 图3—14 3RZ-FE发动机车型的变速器总成分解图 图3—15 5VZ—FE发动机车型变速器总成分解图 图3—16 1KZ—TE发动机车型变速器总成分解图 ②拆下3个螺栓及后控制盒,并拆下连接器。 ③卸下控制台上板,拆开各连接器。 ④拆下控制台上盖。 ⑤拆下2个卡箍、螺钉及下控制盒。 ⑥拆下螺母及垫圈,并拆开换控制连杆。其力矩为13 N·m。 ⑦拆下2个螺钉及支架。 ⑧拆开连接器,拧下10个螺钉并拆下换挡杆总成。力矩为5.9 N·m。 ⑨使用钳子,拆下卡环并从分动器内拉出换挡杆。 安装时在分动换挡杆上涂抹MP润滑脂。 图3—17拆卸变速器换档杆总成及分动换挡杆 (a)拆卸分动换挡杆手柄 (b)拆卸换挡控制连杆 (c)拆卸换挡杆总成 (d)拆下卡环拉出换挡杆 (4)拆下自动变速器油液面计。 (5)以12 N·m的力矩拆下带O型环的加油管。 安装时用新件更换O型环。 (6)拆下发动机上盖板。 (7)拆下前、后传动轴。 (8)拆下稳定杆。 (9)5门车型: 以65 N·m的力矩拆下4号横梁。 图3—18拆卸横梁 (10)拆下前排气管。 ①3RZ—FE发动机车型: a.以48 N·m的力矩拧下2个螺栓。 b.以19 N·m的力矩松开夹紧螺栓,从支架上拆下夹子。 c.以71 N·m的力矩拆下2个螺栓及支架。 d.以62 N·m的力矩拆下3个螺母、前排气管及3个垫圈。 安装时用新件更换螺母及垫圈。 ②5VZ—FE发动机车型: a.欧规款:拆下氧传感器连接器。拆下2个螺栓及定位器,其中力矩为48 N·m。 图3—19拆卸前排气管 (a)3RZ—FE车型前排气管的拆卸 (b)5VZ—FE欧规款前排气管的拆卸 (c)5VZ—FE LHD车型前排气管的拆卸 (d)5VZ—FZ RHD车型前排气管的拆卸 (e)1KZ—TE车型前排气管的拆卸 b.左舵(LHD)车型: 以44 N·m的力矩拆下3个螺栓及支架,再以62 N·m的力矩拆下3个螺母、前排气管及3个垫圈。 安装时,用新件更换螺母及垫圈。 c.右舵(RHD)车型: 拆下3个螺母、2个螺栓、2号排气管及2个垫圈。其中螺母的力矩为62 N·m,螺栓的力矩为48 N·m。 以62 N·m的力矩拆下3个螺母、1号前排气管及2个垫圈。 安装时用新件更换螺母及垫圈。 ③1KZ—TE发动机车型: a.以43 N·m的力矩拆下2个螺栓及弹簧。 b.以62 N·m的力矩拆下3个螺母、前排气管及2个垫圈。 安装时,用新件更换螺母及垫圈。 从变速器上拆下电磁线圈连接器、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连接器、空挡起动开关连接器、2号速度传感器连接器。 (11)从分动器上拆下1号车速传感器连接器、LOW位置开关连接器、分动器空挡开关连接器、中央差速锁指示器开关连接器。 (12)从变速器与分动器中分出线束。 (13)拆开2根自动变速器油冷却管。 ①拆下3个螺栓及自动变速器油冷却管夹。其中10 mm螺栓力矩为5.0 N·m,12 mm螺栓力矩为12 N·m。 ②以34 N·m的力矩拆下2根自动变速器油冷却管。 (14)拆下后端板及变扭器安装螺栓。 ①以18 N·m的力矩拧下4个螺栓(及2个螺母)。 ②1KZ—TE发动机车型:拆下4号缸体绝缘。 ③拆下后端板。 ④转动曲轴、用扳手固定住曲轴皮带轮定位螺栓,拆下6个螺栓。其力矩为41 N·m。 安装时首先安装绿色螺栓及5个其他螺栓。 (15)卸下3号横梁。 ①用支承架支起变速器后侧。 ②以18 N·m的力矩拧下4个发动机安装螺栓。 ③以65 N·m的力矩拆下4个螺母、螺栓及3号横梁。 ④用变速器千斤顶支起变速器。 ⑤从变速器后侧卸下支承架。 图3—20螺栓与自动变速器油冷却管的拆卸 (a)3RZ—FE发动机车型螺栓及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夹的拆卸 (b)5VZ—FE发动机车型螺栓及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夹的拆卸 (c)1KZ—TE发动机车型螺栓及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夹的拆卸 (d)自动变速器油冷却管的拆卸 图3—21拆卸后端板及变扭器螺栓 (a)3RZ—FE发动机车型后端板及变扭器螺栓的拆卸 (b)5VZ—FE发动机车型后端板及变扭器螺栓的拆卸 (c)1KE—TE发动机车型后端板及变扭器螺栓的拆卸 图3—22拆卸3号横梁 (a)拆卸3号横梁 (b)拆卸支承架 (16)1KZ—TE发动机车型: 拧下前差速器安装螺栓。 ①用支承架支起前差速器。 ②用六角扳手(12 mm),以87 N·m的 力矩松开后安装螺母。 ③以127 N·m的力矩拧下2个前安装螺栓及螺母。 ④以157 N·m的力矩拆下5个螺栓及2个前安装垫。 图3—23拆卸前差速器安装螺栓 (17)拆下起动机。 ①拧下螺母,拆下起动机电线及连接器。 ②降下变速器后侧。 注:小心不要接触前差速器及机油盘。 ③以39 N·m的力矩拆下2个螺栓(或2个螺母及螺栓)及起动机。 (18)拆卸变速器。 ①3RZ—FE发动机车型: a.以71 N·m的力矩拧下3个螺栓。 b.向后拉出变速器。 ②5VZ—FE发动机车型: a.以71 N·m的力矩拧下6个螺栓。 b.向后拉出变速箱。 ③1KZ—TE发动机车型: a.以71 N·m的力矩拧下5个螺栓。 b.滑动前差速器,小心不要触摸到带变扭器壳体的前差速器结合法兰。 c.向后拉出变速器。 图3—24拆卸变速器 (a)拆卸3RZ—FE发动机车型 (b)拆卸5VZ—FE发动机车型 (c)拆卸1KZ—TE发动机车型 2.变扭器与驱动板的检测 (1)检查单向离合器。 ①在单向离合器内圈中安装专用工具。 ②安装专用工具,使之与变扭器轮毂的凹槽及单向离合器外圈相配合。 ③将变扭器一侧固定,逆时针转动时,离合器锁止,顺时针转动则顺畅。如必要,清洁变扭器并重新测试离合器,如离合器仍有故障,则更换变扭器。 图3—25检查单向离合器 (a)安装专用工具 (b)检查离合器运转 (2)测量驱动盘并检查齿圈。 安装千分表,测量驱动盘径向跳动度。最大跳动度为0.20 mm。如跳动度不在规定范围内,更换驱动盘,如安装新驱动盘,应注意调整垫片的定位方向,并拧紧螺栓。其中拧紧力矩分别为:3RZ—FE发动机车型:74 N·m,5VZ—FE发动机车型:83 N·m,1KZ—TE发动机车型:178 N·m。 图3—26检查齿圈 (3)测量变扭器轴套的跳动度。 ①暂时将变扭器安装到驱动盘上,装上千分表。最大跳动度:0.30 mm。如跳动度不在规定范围内,通过重新定位变扭器的安装,进行校正,如无法校正,则应更换变扭器。为确保安装正确,标注变扭器的位置。 ②拆下变扭器。 图3—27测量变扭器轴套的跳动度 图3—28测量距变速器壳体安装表面的距离 3.变扭器的安装 检查变扭器的安装。 使用卡尺及直尺,测量距变速器壳体安装表面的距离。 正确距离: 3RZ—FE发动机车型:大于31.75 mm 5VZ—FE发动机车型:大于17.95 mm 1KZ—TE发动机车型:大于44.67 mm 4.变速器的安装 安装的顺序与拆卸的顺序相反。 安装时注意事项: (1)调整换挡杆位置。 (2)加注自动变速器油并检查液面。 (3)调整节气门拉索。 (4)驱动车辆进行测试。 第三节 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及排除 一、诊断与检测 自动变速器具有自诊断功能,如系统中发生故障,ECU则在存储器内存储故障码,且超速挡关闭(O/D OFF)指示灯闪烁,以向驾驶员报警。按下述步骤可读取故障码。 注:只有在O/D主开关ON时,才能读出故障码,如开关OFF,O/D OFF指示灯会持续亮起并不闪烁。 1.O/D OFF指示灯的检测 (1)将点火开关ON。 (2)检查O/D OFF指示灯是否在O/D主开关OFF时亮起,在O/D主开关ON时熄灭。如O/D指示灯不亮或一直亮起,检查O/D OFF指示灯电路。 图3—29 O/D OFF指示灯闪烁报警 2.故障码的检测 (1)将点火开关转至ON,但不起动发动机。 (2)将O/D主开关推至ON。 注:当O/D主开关ON时,可读出警报及故障码,如OFF,O/D OFF指示灯会持续亮起,且不会闪烁。 图3—30检测O/D OFF指示灯 (3)使用专用工具,连接诊断连接器端子TE1及E1。 (4)根据O/D OFF指示灯的闪烁次数 读取故障码。如系统无故障,指示灯将会每秒闪烁2次。 故障码的指示如3—31(c)所示(以故障码42为例)。 当存储器内存有2个以上的故障码时,将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显示。 如不输出故障码或并没进行故障输出操作却输出了故障码,则应检查TE1端子电路。 图3—31故障码的检测 (a)连接TE1与E1端子 (b)读取故障码 (c)示例 3.清除故障码 在对故障部位进行维修后,可通过将点火开关OFF,拆下EFI保险丝(3RZ—FE、5VZ—FE)或ECD保险丝(1KZ—TE)至少10秒钟的方法清除故障码。重新接上保险丝后,检查是否输出正常码。 (1)故障码(DTC)表。 如在故障码检查时,显示出故障码,按表3—5进行检查。 图3—32清除故障码 表3—5故障码表 故障码 检查项目 故障部位 O/D OFF 灯闪烁 记忆 38 自动变速器油温度 传感器电路故障 ·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电路开路或短路 ·自动变速器油温度传感器故障 ·发动机(&ECT)ECU故障 ○ ○ 42 1号车速传感器电路(备 用传感器)故障 ·1号车速传感器电路开路或短路 ·1号车速传感器故障 ·组合仪表故障 ·发动机(&ECT)ECU故障 ○ ○ 61 2号车速传感器故障 ·2号车速传感器电路开路或短路 ·2号车速传感器(在ATM内)故障 ·发动机(&ECT)ECU故障 ○ ○ 62 1号电磁阀电路故障 ·1号电磁阀电路开路或短路 ·1号电磁阀故障 ·发动机(&ECT)ECU故障 ○ ○ 63 2号电磁阀电路故障 ·2号电磁阀电路开路或短路 ·2号电磁阀故障 ·发动机(&ECT)ECU故障 ○ ○ 64 锁止电磁阀电路故障 ·锁止电磁阀电路开路或短路 ·锁止电磁阀故障 ·发动机(&ECT)ECU故障 × ○ 4.发动机(&ECT)ECU端子标准值 使用电子安全箱及手持式检测器进行发动机(&ECT)ECU端子值测量。 (1)将电子安全箱及手持式检测仪挂接到车辆上。 (2)根据测试器显示屏的提示读取发动机(&ECT)ECU输入/输出值。手持式检测仪具有快速采样功能,可利用测量值进行间歇性故障诊断。 图3—33用电子安全箱及手持测试仪 测量发动机(&ECT)ECU端子值 5.ECM端子标准值 图3—34 3RZ-FE发动机(&ECT)ECU端子 表3—6 3RZ-FE发动机(&ECT)ECU端子间电压值 代号 条 件 标准值 S1—E1 点火开关ON 1挡与2挡 3挡与O/D挡 9~14 V 9~14 V 低于1.5 V S2—E1 点火开关ON 2挡与3挡 1挡与O/D挡 低于1.5 V 9~14 V 低于1.5 V SL—E1 点火开关ON 在锁止区间驱动车辆 低于1.5 V 9~14 V SP1—E1 点火开关ON 不动 慢慢转动一个后轮 低于1.5或4~6 V 输出脉冲信号 低于1.54~6 V SP2+—SP2- 发动机运行 输出脉冲信号 低于1.54~6 V OD2—E1 点火开关ON O/D主开关ON(O/D ON) O/D主开关OFF(O/D OFF) 9~14 V 低于3 V L—E1 点火开关ON 换挡杆在L区间 换挡杆在除L以外的区间 7.5~14 V 低于1.5 V 2—E1 点火开关ON 换挡杆在2区间 换挡杆在除2以外的区间 7.5~14 V 低于1.5 V NSW—E1 点火开关ON 换挡杆在P区间 换挡杆在除P与N以外的区间 低于3 V 9~14 V 续表3—6 代号 条 件 标准值 TFN—E1 点火开关ON 分动杆位于N区间 分动杆位于除N以外的区间 低于1.5 V 9~14 V BK—E1 点火开关ON 踩下制动踏板 释放制动踏板 7.5~14 V 低于1.5 V SNOWO—E1 点火开关ON “2nd STRT”指示灯亮起 “2nd STRT”指示灯熄灭 低于3 V 9~14 V SNOWI—E1 点火开关ON 模式选择开关“2nd”ON 模式选择开关“2nd”OFF 低于3 V 9~14 V PWR—E1 点火开关ON 模式选择开关“PWR”ON 模式选择开关“PWR”OFF 7.5~14 V 低于1.5 V OIL—W—E1 点火开关ON 发动机怠速(“A/T OIL TEMP”指示灯熄灭) 低于1.5 V 9~14 V OIL—E2 暖机后发动机怠速 0.1~0.9 V THW—E2 点火开关ON 水温80℃ 低于1.5 VTA—E2 点火开关ON 释放加速踏板 踩下加速踏板 低于0.3~0.8 V 3.2~4.9 V IDL—E2 点火开关ON 释放加速踏板 踩下加速踏板 低于1.5 V 9~14 V VCC——E2 点火开关ON 4.5~5.5 V 图3—35 5VZ—FE发动机(&ECT)ECU端子 表3—7 5VZ—FE发动机(&ECT)ECU端子间电压值 代号 条 件 标准值 S1—E1 点火开关ON 1挡与2挡 3挡与O/D挡 9~14 V 9~14 V 低于1.5 V S2—E1 点火开关ON 2挡与3挡 1挡与O/D挡 低于1.5 V 9~14 V 低于1.5 V SL—E1 点火开关ON 在锁止位置驱动车辆 低于1.5 V 9~14 V SP1—E1 点火开关ON 不动 慢慢转动一个后轮 低于1.5或4~6 V 输出脉冲信号 低于1.54~6 V SP2+—SP2- 发动机运行 输出脉冲信号 低于1.54~6 V OD2—E1 点火开关ON O/D主开关ON(O/D ON) O/D主开关OFF(O/D OFF) 9~14 V 低于3 V OD1—E1 点火开关ON 9~14 V L—E1 点火开关ON 换挡杆在L区间 换挡杆在除L以外的区间 7.5~14 V 低于1.5 V 2—E1 点火开关ON 换挡杆在2区间 换挡杆在除2以外的区间 7.5~14 V 低于1.5 V NSW—E1 点火开关ON 换挡杆在P和N区间 换挡杆在除P与N以外的区间 低于3 V 9~14V TFN—E1 点火开关ON 分动杆位于N区间 分动杆位于除N以外的区间 低于1.5 V 9~14 V BK—E1 点火开关ON 踩下制动踏板 释放制动踏板 7.5~14 V 低于1.5 V SNOWO—E1 点火开关ON “2nd STRT”指示灯亮起 “2nd STRT”指示灯熄灭 低于3 V 9~14 V SNOWI—E1 点火开关ON 模式选择开关“2nd”ON 模式选择开关“2nd”OFF 低于3 V 9~14 V PWR—E1 点火开关ON 模式选择开关“PWR”ON 模式选择开关“PWR”OFF 7.5~14 V 低于1.5 V OIL—W—E1 点火开关ON 发动机怠速(“A/T OIL TEMP”指示灯熄灭) 低于1.5 V 9~14 V OIL—E2 暖机后发动机怠速 0.1~0.9V THW—E2 点火开关ON 水温80℃ 低于1.5 VTA—E2 点火开关ON 释放加速踏板 踩下加速踏板 低于0.3~0.8V 3.2~4.9 V VCC—E2 点火开关ON 4.5~5.5 V 图3—36 1KZ—TE发动机(&ECT)ECU端子 表3—8 1KZ-TE发动机(&ECT)ECU端子间电压值 代 号 条 件 标准值 S1—E1 点火开关ON 1挡与2挡 3挡与O/D挡 9~14 V 9~14 V 低于1.5 V S2—E1 点火开关ON 2挡与3挡 1挡与O/D挡 低于1.5 V 9~14 V 低于1.5 V SL—E1 点火开关ON 在锁止位置驱动车辆 低于1.5 V 9~14 V SP1—E1 不动 慢慢转动一个后轮 低于1.5或4~6 V 输出脉冲信号 低于1.54~6 V SP2+—SP2- 发动机运行 输出脉冲信号 低于1.54~6 V OD2—E1 点火开关ON O/D主开关ON(O/D ON) O/D主开关OFF(O/D OFF) 9~14 V 低于3 V L—E1 点火开关ON 换挡杆在L区间 换挡杆在除L以外的区间 7.5~14 V 低于1.5 V 2—E1 点火开关ON 换挡杆在2区间 换挡杆在除2以外的区间 7.5~14 V 低于1.5 V NSW—E1 点火开关ON 换挡杆在P与N区间 换挡杆在除P与N以外的区间 低于3 V 9~14 V 续表3—8 代 号 条 件 标准值 TFN—E1 点火开关ON 分动杆位于N区间 分动杆位于除N以外的区间 低于1.5 V 9~14 V STP—E1 点火开关ON 踩下制动踏板 释放制动踏板 7.5~14 V 低于1.5 V SNW1—E1 点火开关0N “2nd STRT”指示灯亮起 “2nd STRT”指示灯熄灭 低于3 V 9~14 V SNW—E1 点火开关ON 模式选择开关“2nd”ON 模式选择开关“2nd”OFF 低于3 V 9~14 V P—E1 点火开关ON 模式选择开关“PWR”ON 模式选择开关“PWR”OFF 7.5~14 V 低于1.5 V OIL—W—E1 点火开关ON 发动机怠速(“A/T OIL TEMP”指示灯熄灭) 低于1.5 V 9~14 V THO-E2 暖机后发动机怠速 0.1~0.9 V THW—E2 点火开关ON 水温80℃ 低于1.5 VA—E2 点火开关ON 释放加速踏板 踩下加速踏板 低于0.3~0.8 V 3.2~4.9 V IDL—E2 点火开关ON 释放加速踏板 踩下加速踏板 低于1.5 V 9~14 V VC—E2 点火开关ON 4.5~5.5 V 6.检查端子TT的输出电压 在将电压表连接到诊断连接器时,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制动信号、挡位信号。 (1)电压表的连接。 将电压表的正极探针与诊断连接器端子TT相连,负极探针与E1相连。如使用内阻较小的电压表,将不能指示正确电压,故应使用内阻至少为10 kΩ/V的电压表。 图3—37检查端子TT输出电压 (a)电压表的连接 (b)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电压 (2)将点火开关转至ON(不起动发动机)。 (3)检查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信号。 在加速踏板由完全关闭的位置逐步踩下时,检查传感器的电压是否在0 V~8 V之间变化。 (4)检查制动信号(锁止断开信号)。 ①完全打开节气门以使端子TT的电压约为8V。 ②在该状态下,踩下制动踏板后释放,检查端子TT电压。当踩下踏板时为0 V;释放踏板时为8 V。 (5)起动发动机。 (6)检查挡位信号(车速大于60 km/h)。 检查升挡情况及端子TT电压。检查从升挡开始是否发生振动,转速表内是否变动。 表3—9各挡位端子TT电压 挡 位 TT端子电压V 挡 位 TT端子电压V 1挡 0 3挡锁止 5 2挡 2 O/D挡 6 3挡 4 O/D挡锁止 7 如端子TT输出电压与上表不符,检查TT端子电路。 二、自动变速器故障排除 应认真考虑车主对问题的分析,尽量使故障再次出现,如变速器不升挡、不降挡、或换挡点太高或太低问题,应根据自动变速器换挡表进行路试,模拟故障现象。 1.路试 在ATF的温度为50~80℃时进行测试。 (1)D区间的测试(NORM及PWR波形)。 升至D区间,完全踩下加速踏板,检查下面各点。 注:当2挡起动开关ON时,无1→2升挡与2→1降挡。 ①检查1→2、2→3及3→O/13是否如变速器换挡表所示在各换挡点处进行升挡。 a.O/D挡限制升挡控制。 ·O/13主开关OFF(O/D OFF指示灯亮起时)。 ·水温传感器(只适用3RZ—FE、5VZ—FE)。 3RZ—FE发动机车型:≤55℃ 5VZ—FE发动机车型:≤75℃ ·车速(只适用3RZ—FE、5VZ—FE)。 3RZ—FE、5VZ—FE发动机车型:≤80 km/h ·节气门开度(只适用5VZ—FE)。 5VZ—FE发动机车型:≤30% b.O/D挡锁止限制控制。 ·节气门全开。 ·制动灯开关ON。 c.3挡升挡限制控制(只适用5VZ—FE)。 ·水温≤60℃,且车速≤40 km/h。 ②检查换挡是否发生冲击或打滑。 检查由1→2、2→3及3→O/D升挡时的情况。 ③检查是否有异常噪音及震动。 在D挡锁止或O/D挡时运行,检查是否有异常噪音或震动。必须彻底地进行该项检查,因为这些故障可能是由于差速器或变扭器内失去平衡而引起的。 ④检查降挡操作。 分别在D区间、2挡、3挡及O/D挡进行,检查由2→1、3→2及O/13→3挡时的降挡车速是否遵循自动变速器换挡表。 ⑤检查降挡时是否有异常冲击或打滑现象。 ⑥检查锁止机构。 a.在D区间的O/D挡位运行,车速稳定在约60 km/h。 b.轻轻踩加速踏板,检查发动机转速是否突然变化。 如发动机转速跳动很大,则无锁止。 (2)2区间测试。 升至2区间,完全踩下加速踏板,检查下列各项: 注:在2挡起动开关ON时,没有1→2升挡及2→1降挡。 ①检查升挡操作。 检查1→2升挡是否发生在自动变速器换挡表所示换挡位置处。 注:在2挡时无O/D升挡及锁止。 ②检查发动机制动情况。 在2区间的2挡运行时,释放加速踏板,检查发动机是否产生制动。 ③在加速及减速时,检查是否有异常噪音,并检查在升挡及降挡时是否产生冲击。 (3)L区间测试。 升至2挡并完全踩下加速踏板,检查下述各项。 ①检查是否无升挡。 当在L区间运行时,检查是否不能升至2挡。 ②检查发动机制动情况。 当运行在L区间时,释放加速踏板,检查发动机是否产生制动。 ③检查在加速或减速期间是否产生异常噪音。 (4)R区间测试。 换挡至R区间并完全踩下加速踏板,检查是否发生滑动。 注:测试前,应确保测试场地无人及障碍物。 (5)P区间的测试。 在大于5°的斜坡上停住车辆,换入P位置后,释放驻车制动。然后,检查制动锁棘爪是否在某一位置将车辆固定住。 2.初步检查 (1)检查液面。 注:应先运行车辆,以使发动机及变速器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 自动变速器油温度:70~80℃。 ①在水平面上停住车辆,设置为驻车制动。 ②发动机怠速运行,由P区间至L区间经过每个挡位进行升挡,再返回P区间。 ③拉出变速器油尺并擦干净。 ④再将其完全插入管中。 ⑤再将其拉出来,检查液面是否在HOT(热)范围内。 图3—38检查液面 (a)设置驻车制动 (b)检查液面是否在HOT(热)范围内 如液面位于HOT(热)下部,加入新自动变速器油。 自动变速器油类型:ATF D-Ⅱ或DEXRONⅢ(DEXRONⅡ)。 注:不要加注过量。 (2)检查自动变速器油状况。 如油液闻起来有烧焦味或呈黑色,应更换。 图3—39检查自动变速器油(ATF)状况 (3)更换自动变速器油。 注:不要加注过量。 ①拆下排放塞、垫圈,排出自动变速器油。 ②牢固地安装新垫圈及排放塞。 ③通过加油管加注新的自动变速器油。 自动变速器油类型:ATF D-Ⅱ或DEXRONⅢ(DEXRONⅡ)。 排净后重新加注容量为2.0 L。 ④起动发动机并由P→L经所有挡位再返回P区间。 ⑤发动机怠速,检查自动变速器油,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