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及发展:(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和说明。是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积累(最终使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数量联系的描述,可分为生产阶段、收入分配阶段、最终使用阶段来核算。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结果的数量特征及统计核算,为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
2、计工作,世界各国基本如此。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领导、设计和具体实施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的。(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的范畴,是一门重要的应用统计学知识。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认识: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信息源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逐级核算成反映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数量特征。因此要理解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不同。会计是对具体的法人单位或机构单位负责,全面系统核算资金流及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果。统计同样也会发生在企业等微观单位,并与会计密切配合为经营管理服务,但是,统
3、计主要是建立在描述经营过程数量特征,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控制积极因素、改进消极因素服务的工具。因此,统计核算,虽然叫核算,但是与会计核算有一些质的不同:(1)统计核算的时期、时点是严格与实际描述的活动特征对应一致的。例如,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其中可能包含本期以前生产的产品但在本期销售的收入;统计核算则只核算本期生产又在本期销售的收入,因为,统计要求销售收入的统计必须与本期的生产时期统一一致。(2)统计核算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会计核算生产投入的原材料使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即生产使用原材料的价格按照购入时的价格,而不区分什么时间,如果是两年前购入的原材料,就按照当时的购入价格
4、核算。统计核算是坚持现行市场价格的原则,不论什么时间购入的原材料,完全按照其生产投入使用时的现行市场价格核算,以保持生产与成本统计描述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我们准确认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基础,而企业购入原材料时的价格与现在生产时的原材料价格的差额单独核算,作为企业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收益或损失。2国民经济核算是应用统计学的重要学科。从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看,主要是描述统计的工作内容,包括针对具体统计对象的活动特征的统计测度和数据调查采集,实际工作可能是统计设计者借助应用统计领域的知识和现实做法来设计具体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口径范围的。可以把国民经济核算看成是一个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复杂过程系统的描述体系,所
5、以,在统计设计上需要更多地利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来设计各个具体统计指标和指标之间的统计关系。统计描述、统计归纳、统计分类等的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设计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运用。 我们学习国民经济核算时要在经济学知识基础上,重点增加相应的统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世界发展。联合国1953年公布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称旧SNA);联合国1968年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SNA);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会议又通过了
6、关于SNA的修改方案,迸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我国原来实行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1984年底开始建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各项工作。1992年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并确定在1992一1995年期间分两步实施。1998年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于1998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五)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1)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国民收入统计的产生可追溯到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
7、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20世纪40年代初国民经济核算形成以前的国民收入统计,其重心并未反映当前国民经济核算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理论和方法,而主要在国民收入统计总量的理论基础、口径范围和估算或统计方法方面。 威廉配弟1665年关于英国国民收入估算中,已采用了从收入和支出方面进行复式核算的方法,它只是在核算项目和平衡关系上尚不够成熟。法国AL拉瓦锡1791年估算当时法国国民收入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首次提出了时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概念。澳大利亚统计学家T柯格兰在1886年对国民收入统计研究时,提出了从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或消费)三个方面进行反映,即从生产方面反映国民收入来自何种产业,也
8、就是制造业、农业、商业等等各生产了多少国民收入;从分配方面反映支付各生产要素的报酬,也就是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等的份额;从使用方面反映国民收入用于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的数量。法国经济学家F魁奈1759年编制的经济表理论,反映了从再生产过程和部门投入产出角度描述经济运行过程的学术思想。总之,国民经济核算概念和理论方法虽产生较晚,但它的形成却溶于国民收入统计的发展过程之中。(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世界发展。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和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在国民经济核算发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前者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后者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为基础
9、创立和发展了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和实际统计工作。 联合国1947年公布的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表的编制和1953年公布的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称旧SNA),是以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和使用过程为基础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标志。联合国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缩写SNA),简称新SNA,并于1970年在世界各国推行实施,1990年代发展到170多个国家采用推行。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会议又通过了关于SNA的修改方案,在总结各国SNA实践和应用基础上,迸一步改进和完善了国民经济核算体
10、系。目前国际上基本上全部实行SNA基础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与之平行存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或称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英文缩写MPS)。当时称为世界两大核算体系即SNA和MPS。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是以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计划经济过程和统一计划管理要求设计产生和发展的,也曾有十几个国家实行过。MPS与SNA相比较,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不同、指标体系不同、统计反映方式也不同。 (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我国原来实行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 1984年底在国务院领导下开始了建立我国国民经济
11、核算体系的各项工作。组织专门机构,从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研究、方案设计和试点试算等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于1992年提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行方案,并确定在1992一1995年期间分两步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工作正式步入国际一体化的SNA体系行列。1998年国家统计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于1998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正式定期公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数据。2002年国家统计局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追求新的发展。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成图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概念(一)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1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机构
12、单位: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包括住户和法人或社会实体。同类机构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机构部门。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两类,即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二者的区别在于营利性机构单位是以营利为目;而非营利机构单位则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政府单位和为慈善目的的民间组织,以及消费者协会、工会、宗教、学术团体等民间组织,政府单位包括教育、医院、广播电视、文体、军队、公安和国家机关部门单位等)。从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出发,机构单位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常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
13、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它们主要是:(1)非金融企业部门;(2)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部门;(4)住户部门;(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6)国外。2基层单位与产业部门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一般根据基层单位活动性质划分为产业部门。基层单位具有的基本特征为:(1)具有一定生产场所;(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
14、生产账户。基层单位与机构单位的关系: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产业部门最综合的分类是三次产业分类。经济活动单位国民经济核算面对的是经济活动系统是由千千万万个经济活动单位所组成。根据经济活动的功能可以把这些经济活动单位可以分为两类,即国民经济活动的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它们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对象,也是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基本来源。对于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的全部基层单位,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特征,可以规类为国民经
15、济各个产业部门,同样,根据机构单位可以规类为国民经济各个机构部门。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得到法律或社会承认的独立于其所有者的法人或社会实体,也叫法人单位。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可以做如下划分:(1)在市场经济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两类,即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二者的区别在于机构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一般讲,非营利机构单位并非绝对不能有利润或盈余,而是其收益不能由其成员占有,必须留在非营利机
16、构单位中;(2)从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出发,机构单位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常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非常住机构单位则是作为国外来处理的,因此,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
17、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6)国外,指与该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非常住机构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具体特征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它是以生产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相对独立性为原则的,具体特征是:(1)具有一定生产场所;(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账户。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的关系国民经济机构单
18、位是指能够代表自身拥有资产和负债,从事各种交易活动,负有法律责任及对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财务决策的经济活动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所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二)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有四大类:货物和服务交易;
19、分配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交易一般有两种情况:货币交易和非货币交易。市场经济活动是由交易者决定的,最基本的交易者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和以法人代表为单位的居民以外的机构单位。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类型(1)货物和服务交易。来源主要是国内生产和进口,使用主要是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或出口。(2)分配交易。它是指由生产创造的增加值形成收入初次分配给劳动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过程上的系统一致
20、性,对于企业或基层单位生产者自行生产自己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或基层单位的内部交易看待。三、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和分类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是通过一系列总量指标及其相互联系,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即反映社会再生产循环和扩大再生产国民财富不断积累的过程。 生产、收入分配和最终使用是经济循环过程的三个阶段,国民经济核算的总量指标是反映这三个阶段上各种经济特征的,彼此之间的统计口径是统一的。生产阶段总量描述: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收入分配阶段总量描述:用国民原始收入(国民总收入,又称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民可支配
21、收入总量指标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最终使用阶段的总量描述:通过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分类总量指标来反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国外需求)构成的总需求。将生产总供给的最终产品实现于市场,实现全部生产成果。在最终使用阶段,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累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向资本形成和金融市场分流。因此,可以用金融投资和负债、固定资本形成、库存投资以及其它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等指标来体现最终产品使用状况。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关系示意图国民经济核算用的哪些主要总量指标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阶段和联系?(1)在生产阶段,用GDP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2)在收入
22、分配阶段,用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反映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3)在最终使用阶段,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累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向资本形成和金融市场分流。因此,可以用金融投资和负债、固定资本形成、库存投资以及其它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等指标来体现最终产品使用状况。2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生产领域:在生产领域到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机构部门分类和产品分类,反映产业结构、总供给结构。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配结果的可支配收入分别按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主要为分析收入分配结构服务。最终使用领域:(1)消费领域: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按
23、政府目的分类;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按消费目的分类;(2)积累:非金融企业分别按固定资产类型和储备类型分类;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主要反映金融市场的各种结构和联系。最终使用领域,分别为分析政府职能作用而服务和为分析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服务。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的主要内容国民经济产业(行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是国民经济的经济主体分类,其他均为经济特征分类。分类体系建立在经济主体和交易分类的基础上:(1)国民经济产业(行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是经济主体分类。(2)生产领域中的分类是为反映产业结构、总供给结构及生产率计算和经济结构分析服务的。(3)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中的机构
24、部门分类,主要为分析收入分配结构服务。(4)在最终使用领域,消费按政府和居民消费目的分类,是为分析政府职能作用和居民消费行为及结构服务的;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主要反映金融市场的各种结构和联系。对非金融资产的分类,主要是为投资品需求结构和资本生产率或技术进步分析服务的。四、三等价原则及核算统计原则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具体讲,就是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它们与最终使用在消费和积累上的国民最终支出总量也是相等的。概括地讲
25、,国民生产总量转入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收入分配后形成最终支出,最终支出是对生产总量的市场实现。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首先是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与微观会计核算原则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什么是三等价原则。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具体讲,就是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它们与最终使用在
26、消费和积累上的国民最终支出总量也是相等的。概括地讲,国民生产总量转入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收入分配后形成最终支出,最终支出是对生产总量的市场实现。从经济过程来看,它们之间就像三个等量的轮子,相互关联、带动,形成不断循环。三等价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则。从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来看,三等价原则体现为前后账户之间统计核算的联系和统计口径范围的统一。此外,三等价原则对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分类也有重要指导作用,即各种分类之间按照国民经济循环过程,相互关联、系统一致。五、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一)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发展平衡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平衡表的特点
27、是抓住所反映对象的两个相互对应的平衡方面,如收入与支出、来源与使用、资源与使用、调人与调出、供给与需求、增加与减少等设计统计表。国民经济帐户方法是用一系列帐户的方法来核算国民收入、支出和使用。随着国民经济核算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资产负债核算内容包括进来,国民经济帐户方法在体系设置、指标联系及平衡项目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目的或需要也引进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核算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二)国民经济账户方法特点国民经济核算帐户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它是应用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核算方法。
28、1、帐户中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交易内容和资产负债状况。2、帐户设置的体系是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阶段分设帐户并连为整体的,包括期初资产负债帐户(也称期初资产负债表、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及使用帐户、积累帐户、期末资产负债帐户(或表)。上述帐户可归为三类帐户即经常帐户、积累帐户和资产负债表。3、帐户根据平衡关系设置平衡项,它是保证帐户左边合计等于右边合计的剩余项,在经济内容上反映由帐户其他各指标共同决定的变量,帐户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平衡项连接的。4、帐户及帐户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联系,因此核算对象主要是在机构单位基础上,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
29、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5、实施四式记帐核算。这也是应用会计复式记帐核算原理的结果。一笔经济活动的交易,涉及两个机构单位,那么这项交易要同时在两个机构单位采用一致的复式记账核算,每个机构单位均复式记账,所以两个机构单位合起来就构成四式记账。(三)国民经济账户结构 国民经济账户方法的特点国民经济账户方法的主要特点有:(1)账户中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交易内容和资产负债状况。其中交易包括市场上供求方式实现部分,也包括非市场上所发生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等内容。(2)账户设置的体系是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阶段分设账户并连为整体的,包括期初资产负债账户(也称期初资产负债表)、生产账户、收入分配及使用账户、积累账户、期末资产负债账户(或表)。(3)账户根据平衡关系设置平衡项,它是保证账户左边合计等于右边合计的剩余项,在经济内容上反映由账户其他各指标共同决定的变量,账户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平衡项连接的。(4)账户及账户体系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联系,因此核算对象主要是在机构单位基础上,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5)实施四式记帐核算。这也是应用会计复式记帐核算原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