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陌生化”看李清照诗词语言的创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335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陌生化”看李清照诗词语言的创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陌生化”看李清照诗词语言的创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陌生化”看李清照诗词语言的创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1文学探析二十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概念,他曾指出:“艺术的目的是传达对事物的直接经验,就好像那是看到的而不是认识到的;艺术技巧在于使事物变得陌生,在于以复杂化的形式增加感知的困难,延长感知的过程,因为艺术中感知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必须予以延长”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使现实的事物“陌生化”,通过某种形式或技巧将原本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打破人的思维定式和日常生活语言的习惯,用崭新的视角去欣赏原本习以为常的事物,带来理解和审美上的“陌生化效应”,延长审美主体感知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让人耳目一新。在文学作品或诗词创作中,李清照正是在对生活诗意性把握的基础之上,通过化熟悉为陌生,变

2、日常语言为文学语言,“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实现了诗歌语言和普通语言的异化和疏离。一、巧用拟人手法,词章功夫毕现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她的很多作品都是经典之作,被选入语文教材。她善于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移情于物,注重字句锤炼,创造出了新颖别致、风格独特的词作,无论是词的意境、韵味、格调,都体现了她极高的艺术造诣。“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应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首鹧鸪天桂花是一篇盛赞桂花之作,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咏花的作品极多,但推崇某花为花中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开头两句把桂花的光泽、颜色、

3、性格、韵味都写得淋漓尽致,“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本不会被人们注意的色淡光暗的桂花,作者却赋予了它“人化”的特质,运用拟人手法将“桂花”这一意象陌生化,从而引起人们注意桂花由内而外散发的浓郁芳香和疏淡情怀。将它与浅碧、深红等各种以“色”取胜的群花作对比,凸显桂花无须添加任何颜色,单凭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足以成为“花中第一流”的特质,可见诗人对内在美的推崇。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让梅花妒忌,菊花含羞,它们的妒忌和含羞更显示出桂花浓郁芳香的内在美的特征,是无花能比的。李清照改变了审美主体的视角,使之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使人们从全新

4、的角度去领略桂花内在美的独特风韵。同时作者花人互喻,神韵互予,这也是她坚守“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那种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高尚情怀的真实写照。又如 如梦令 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绿肥红瘦”四字可见李清照诗人遣词造句功夫之深,她通常将形容人的词汇换用至形容花草植物之上,实现了说明人类性状的修饰语与非人事物的转移,这种审美手段被称为“移就”。词中的“绿”和“红”从“陌生化”看李清照诗词语言的创新雷敏燕贵州师范大学摘要:纵观李清照的诗词,无论是美学造诣、审美价值、还是思想内容都代表了古代女性文学的极高成就。她以独特的风格,卓然自成一家,流芳千古。李清照虽未闻“陌生化”概念,

5、却行了“陌生化”之实,她的创新语言的技巧与 20 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派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不谋而合。“陌生化”将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把司空见惯转化为新意盎然,这和诗歌语言表现出的反常规、另类、怪诞非常一致。李清照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叠字叠句等手法来创新语言,使词作达到了既奇骏新颖又不失清新自然的独特的“陌生化”效果。她的词在花团锦簇的宋代词坛不啻为践行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以达到“陌生化”效应的绝佳范例。关键词:“陌生化”;李清照;诗词;语言创新作者简介:雷敏燕(1997),女,布依族,贵州惠水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62文学探析是两种不同的颜色,分别代指叶和花;“肥”和“瘦

6、”是两种体态,在该句中显然是用来形容叶和花的形体特点的。一个“肥”字生动地描绘出雨后绿叶的滋润滑嫩和娇翠欲滴;一个“瘦”字则形象地表现出萧瑟秋风中摇曳的瘦菊凋零枯槁的形态。词人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匠心独运地巧用“瘦”和“肥”两个形容人物或者动物的形容词,转移到形容花木之容貌,这即是词人用词高妙之处。以“瘦”状花,以“肥”状叶,显然不合常理,但从“陌生化”角度来看,正是这种对修饰对象的转移产生了“间离”的审美效果,与读者之间拉开了审美距离,艺术转化,余味无穷。此时,词中的花已经不是纯客观的景物,也不再是触人愁思的中介物,清瘦的花与清瘦的诗人形象深深叠印在一起,花即是愁妇,是李清照自己。一觞一咏中都

7、以花“瘦”之特性挟裹自喻,集中晓示其坎坷的蹉跄人生和强烈的情感伫候。此句中,作者貌似怜花,实则怜己;明是伤春,暗是伤人。词人“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恰如其分,独具匠心但又恰到好处。初品平淡无奇,细品知其深意,久不能忘怀。诸如此类,更有露浓花瘦(点绛唇蹴罢秋千)、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等等。二、比喻新颖、传情至妙、达意至深李清照诗词的比喻修辞运用新颖准确巧妙,匠心独运,让人联想绵绵,回味深远。李清照词中的“瘦”的运用,运用新颖为之千古称颂。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最后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直作为名句被广为传诵。这首词写在重阳节令,刻苦的相思折磨着闺中人,使她辗

8、转难眠,日渐消瘦,道出了词人在远离丈夫时的凄苦悲凉的心境。“人比黄花瘦”此一语 说愁、说瘦、说美绝妙也,词人运用“陌生化”的手法以物喻人,用人比物,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将帘内的人儿与帘外的黄花相比,修长纤细的黄菊如清瘦妩媚的美人,妙在形似。一个“瘦”字不仅写出了一个愁损离肠的人瘦弱不堪的外形,更写出了词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煎熬,足见词人内心的酸楚和饱受相思折磨的程度。重阳佳节,纤纤黄菊绽放,鲜艳明媚、芳香四溢、花颜正好,与盛年美人相得益彰,妙在色似;黄菊在萧瑟秋风中怒放,不与群花争香斗艳,清丽孤高、孤芳自赏,与才女李清照何其神似。表面怜菊花实则怜己,全文不言一字愁绪,而愁情毕现。词人非

9、凡的表达和“陌生化”手法的创造性运用非同寻常,所抒之情真正体现了言简义丰、微言大义的文学创作特质,向世人诠释了“愁到浓时最是痛”的真意。又如浣溪沙闺情中的“绣面芙蓉一笑开,斜发宝鸭衬香腮”,词人运用“陌生化”的手法以物喻人,简短的七个字,蕴含了三个修饰性的比喻,将女子的美貌与容颜刻画得生动形象,将所选对象避开了人们的常识性认知,增加了审美的难度。首先,用“绣面”比喻词中女主人公不凡的容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用美貌女子比作画中天仙的审美习惯,这通常是人们头脑中想象加工的,读者头脑中形成的视觉形象往往靠作者的语言技巧。其次,作者又用“芙蓉花”比喻女主人公的美貌,“芙蓉花”在中国象征着爱情之花,此处借

10、“芙蓉”作比,是为了突出了李清照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最后,“一笑开”,意思是美丽的少女一笑,就像绽放的芙蓉花一样妩媚多姿,用“芙蓉花开”作明喻,比喻少女的笑容,同时又暗喻少女内心世界的变化,在明喻和暗喻之间完成了立意的“陌生化”。仅用一个“开”字,就把少女娇媚的笑容和神情描摹得出神入化,刺激了人们的联想,打破了文学意象的常规审美方向,从而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可见,李清照的语言虽经千锤百炼,却毫无斧凿之痕,反而具有一种词家本色的美感。诸如此类的词还有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中“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中“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多丽咏白菊中的“

11、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等诗句。三、运用叠字叠句,描写层层深入李清照,其词风清新自然,言语浅显白著,给人“气机流动”“一片神行”“神清”之感。在词中,她擅用重叠(叠字、叠词、叠句)达到变普通为奇特的“陌生化”效果。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极力主张词必须协律:“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计五音(宫、商、角、徵、羽),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又分六律(阳为六律,阴为六吕。此处六律代指十二律吕),又分清、浊、轻、重。”因此,她的词作特别注重音律美,喜用双声叠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一词,作者开篇连用七组十四叠字的修辞手法,来造成其词“陌生化”的审美效果。叠字

12、大量使用了齿音,意音俱佳,不仅声调上抑扬顿挫,和谐悦耳,且在感情表达上由浅入深,紧密勾连,把自己的愁苦63文学探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词人提笔就是八个叠字,瞬间将自己的怅然若失之感表现出了,但具体失去了什么、要寻觅什么,毫无头绪。于是,只能反复地“寻觅”,寻觅一番,一无所得,空虚依然。由于寻觅无果,词人慢慢从环境中回到现实中来,举目四望,坏堵萧然,产生的依然是“冷冷清清”的感觉。“冷冷清清”一语双关,不仅指环境的冷清,也指词人无法排遣的浓愁和难言之痛,此时,忧伤恍惚的心境加上寂寞凄清的环境,恐怕也只有“凄凄惨惨戚戚”才足够形容了。“凄凄”“惨惨”“戚戚”,给人一层痛似一

13、层、一层深似一层之感,是词人内心惨淡悲哀无状的真实写照。“凄惨戚”三字的含义本就很相近,各自相叠后,更是极尽强调、渲染之能事,真是声声泪、字字血。“寻、觅”是写动作,“冷、清”是写环境,“凄、惨、戚”是写心情,十四字中有十个是齿音 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气的感情浓重的叠字,一连气的舌齿交加的声音叠出,一连气的沉郁韵脚叠用,十四叠没有间断,一泣到底,越泣越剧,在极有限的语言中写出了极无限的悲凉,这便是叠音节奏酿就的硕果。鹤林玉露更云:“起头连叠十四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再如添字采桑子中上阕:“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词人得心应手地运用了反

14、复叠句的手法,用“阴满中庭”造成和谐浏亮的音律及抑扬顿挫的声调,从音韵上产生回环往复、情韵悠长的音乐效果,有力地烘托了凄凉悲苦的气氛,出色地衬托了作者心中沉重的悲愁。下阕:“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露,半夜时分,还在枕上伤心。”“点滴”声母相同,为双声;“霖霪”韵母相同,为叠韵,词人通过使用叠句“点滴霖霪”来达到吟唱起来有珠圆玉润的效果。当词人三更半夜,辗转难眠,听到雨滴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之时,便增添了词人去国怀乡的悲伤和异地流徙的哀痛。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体现了深挚思想感情与高度艺术成就的结合,“弦泉幽咽”的意境蕴含其中,让人回味无穷。李清照在词中抒发的愁不仅是个人之愁,也

15、融入了民族精神这个时代最强音。又如 忆秦娥末尾:“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词人将“又还”两字重复叠加使用,不仅符合音韵和句式上的需要,在意象上达到深化,意境上也更深沉、幽远,情感上也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李清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善于掌握声调韵律错综变化的不同节奏,运用叠字叠句所产生的“陌生化”效应,使诗词声情结合的异常协调融洽,实乃绝妙之笔。表现在作品中,使读者感到既自然又贴切,笔力遒劲而情韵缠绵,给后世读者带来别样的审美感受,也为我们留下了声情并茂,宛如歌一般的艺术珍品。无怪周止庵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赞李词说:“双声叠韵字须着意布置,重字则既双且叠,宜斟酌,如此处三叠韵六双声,

16、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结语中国美学一直强调情感是艺术的内在生命“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情感由外物的刺激而起,而又艺术地以外物为对象抒发出来。而李清照在对所选对象进行描写时正好避开了人们的常识性认知,她将女性敏感、细腻的独特心理和情感借助比喻、拟人、叠字叠句等各种艺术技巧与诗歌语言融合,增加了审美难度,造成其词作既新颖奇巧又不失清新自然的“陌生化”效应。其独辟门径、自铸新语、别是一家新奇的创作手法同“陌生化”理论创作如出一辙,令人耳目一新。她的词是“陌生化”效应的典范,后人尽管竞相效颦,但极少有人能得其神韵。参考文献:1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08.2盛

17、秀敏.李清照菊花词的情感基调研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10):28-293陈晓敏.一种黄花两样愁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黄花”意象赏析J.语文建设,2015(11):39-40.4王锐,徐定辉.从词性的妙用看易安词的陌生化效应J.文学教育(上),2022(09):39-43.5李万军.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刍议J.戏剧之家,2022(35):189-191.6宋罗大经.鹤林玉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39.7赵志超.语浅情深 流转如珠浅谈声声慢叠字的运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03):68-70.8陆侃如,牟世金.刘勰和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