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化过程.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126238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过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化过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过程 1.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下题。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D) A.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解析:本题考查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化的影响。据图可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总体上升,但在1995—200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故A项错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最显著,1995年以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故B项错误。从图中无法获取农村人口迁移的方向及数量,故C项错误。1985—2010年安徽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总体上升,说明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故D项正确。 2.下图为京、津、冀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2017年河北省城市化处于(B)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一般情况下,城市人口比重低于30%为初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高于70%为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处于30%~70%为中期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河北省城市人口比重约为55%,因此2017年河北省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故B项正确。 3.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D)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人口密度与城市化关系的判读。图中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密度降低,郊区人口密度增大,说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故A项错误。图中人口密度在市中心附近明显呈下降趋势,与中心区域地价不断升高有关,故B项错误。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城市等级的变化,故C项错误。由图可知,1990—2010年距市中心1~6 km的区域人口密度下降幅度大,6 km以外区域人口密度上升,整个城市人口密度发生很大变化,推测应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结果,故D项正确。 4.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是(A) A.中国 B.意大利 C.法国 D.日本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判读。读图可知,图中四条曲线2000—2010年高铁新增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镇化率最低。而四个国家中,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均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低,故A项正确。 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完成下题。 5.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A)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 D.文化的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对乡村聚落的影响。据图可知,天津凡带“沽”字的村落几乎都坐落在河流沿岸。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原来集中连片的村落范围不断缩小,再加上城市化过程中原有河道不断消失,因此称之为“沽”的村落已难寻觅,故A项正确。河流改道虽然能够改变村落距离河流的远近,导致该河道附近带“沽”字的村落的名称发生改变,但是河流改道毕竟占少数,故B项错误。人口的迁移不会导致称“沽”的村落数量减少,故C项错误。文化融合指不同特质的文化融为一体的过程,并不代表各村落融为一体,因此其对村落的变化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B) A.初级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阶段的判读。读图可知,阶段Ⅰ中,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为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属于城市发展中期阶段出现的现象,故B项正确。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城市扩展慢,不会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故A项错误。逆城市化阶段是指由于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以及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由市中心向远离城市的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属于阶段Ⅱ的城市化现象,故C项错误。再城市化阶段是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化螺旋式上升的高级阶段,故D项错误。 7.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C)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逆城市化的原因。图中显示,阶段Ⅱ人口迁移的方向是由市区迁往乡村和小城镇,属于城市发展中的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是由于城市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用地紧张,房价较高,交通拥堵,同时小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口向远离城市的乡村或小城镇迁移的现象,但此时乡村的发展并没有超过城市,故C项正确,B项错误。逆城市化可以导致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但不是逆城市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轨道交通的发展促进了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但不是逆城市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D)   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本题考查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差异。读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40%左右,相差比较大,故A项错误。目前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城市化进程变慢,故B项错误。读图可知,2025年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接近60%,而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超过80%,差距较大,故C项错误。目前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故D项正确。 9.由图可知(B)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C.目前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变慢,但城市化水平没有下降,故A项错误。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快,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故B项正确。目前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仍在缓慢上升,但没有人口基数的相关信息,所以无法判断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故C项错误。目前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小于欠发达地区,故D项错误。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读图,完成下题。 10.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D)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解析:本题考查缓解“钟摆”交通现象的措施。要缓解“钟摆”交通现象,即需要减少郊区居民进入市区。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会减少一部分市区就业人口,缓解“钟摆”交通现象,故D项正确。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会增加城市中心的产业密度,加剧“钟摆”交通现象,故B、C项错误。迁出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不迁走就业岗位,仍然会存在“钟摆”交通现象,故A项错误。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a是 2011 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b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起点高(起步早);(1分)速度快;(1分)水平高(1分)。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特点。城镇化的特点可以从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和速度快慢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苏南地区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城镇化的起步较早,且起点较高,发展的速度快,城镇化水平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