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及与欣赏 鲁迅研究月刊 2 0 0 2 年第 7 期 朝花夕拾 呐喊 导读 l 口 李允经 编者按:教育部已将鲁迅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和小说集 呐喊,分别列入全日制初中和高 中语文课补充教材。本期特发表李允经先生所撰写的“导读”两篇,以供读者参考。也期 盼更多的研究者、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者与我们一道办好“普及与欣赏”这一个专栏。鲁迅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过:“我的文 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1 9 3 6 年 4月 2日,他在写给一名 中学生 的信中又 说:“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是不相宜的,要上三十岁,才很容易看懂。”如此说来,我们中学生,不要说不到三十 岁,连二十岁也
2、不到,能读懂鲁迅的作品吗?我说,有的能读懂,有的暂时读不懂。比 如 朝花夕拾 就是可以读懂的,而 野草、故事新编 就比较难懂。朝花夕拾 是鲁迅对自己童年和青少年 时代生活片断的回忆,不但故事性强,而且充 满童心童趣。天真好奇、求知欲旺盛的中学 生,定会对鲁迅的青少年时代感到饶有兴味。那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读读 朝花夕拾。当然,朝花夕拾 中的头几篇,也有不大好懂 的文句和段落,那就是那些在行文中顺便对 现代评论派文人陈西滢等进行讽刺和反击的 文字。但只要我们不是知难而退,只要我们 认真读读书中有关这些文句的注释,就可以 明白了。再不懂,还可以向老师求教。和同学们相比,我读鲁迅的文章大约要 晚六七
3、年。开始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后来,懂得渐次多起来,读到精彩处,便会心 地笑起来,并产生一种刻骨铭心的快感。作 家郁达夫说:“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 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 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他还说:“要全面 了解中国的民族精神,除了读 鲁迅全集 之 外,别无捷径。”由此可见,鲁迅是中华民族的 光荣和骄傲,鲁迅是中国青年的榜样和导师。我们有幸从初中时代起,就阅读鲁迅的作品,确是一件幸事,也是一种幸福。狗 猫 鼠 是 朝花夕拾 的头一篇。大 家读它,可能有些吃力。此前,鲁迅写过一篇 兔和猫,揭示了猫吃小兔的凶残,表明了自 己仇恨猫的态度,收入小说集 呐喊。还写 过一篇
4、题为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的杂 文,把在“女师大风潮”中偏袒黑暗势力的陈 西滢等,比做“叭儿狗”。文中这样写道:“狗 和猫不是仇敌么?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 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 中庸之道 似 的脸来。”对于这种叭儿狗,鲁迅强调指出:“就应该先行打它落水,又从而打之”。这篇 5 3 维普资讯 http:/ 杂文,当然也就得罪了作为“名人或名教授”的陈西滢等人。倘若他们登一个广告道:“看 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 是仇猫的”。这不证明他自己倒是狗吗?而 鲁迅还说要痛打“落水狗”呢!又岂非大错特 错!作为回忆性散文来说,狗 猫 鼠
5、 的内 容,是在记叙作者对狗 猫 鼠关系的认识以 及他仇猫的近因和远因。诸如:狗和猫怎样 成了仇家?作者为什么仇猫?作者在叙述了 狗猫成仇的童话后指出:错不在猫,而在狗的 没眼力。说到仇猫的原因,不外是:一、它折 磨弱者,二、它一副媚态,且有妖气,三、发情 时的狂嗥乱叫既影响读书,更影响写作。不 过,这些也只是近因;若说远因,那便是在幼 年时代,长妈妈告诉他:猫吃掉了他那可爱的 小隐鼠,使他“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 敌”。“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 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人空屋里 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启示读者对恶势力 的斗争要勇敢而坚决。尽管后来才知道那小 隐鼠是被长
6、妈妈“一脚踏死”的,“但和猫的感 情却终于没有融和”。不过,鲁迅说,现在已 改变态度,“决不打伤它们,更何况杀害”。它 们虽令人憎恶,但若“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 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这 又启示读者,对恶势力的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所回忆 的,都是儿童教育方面的往事。儿童解放是 人的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五四”前 夕,鲁迅就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在(二 十四孝图)开头,鲁迅又十分急切地说:“我 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 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 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
7、这最恶的心,应 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 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为什么呢?就因 5 4 为从“五四”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以来,供给 孩子们的书籍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 的人 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 有一丝乐趣。”鲁迅说,这种人的危害,比蒸吃 小孩的麻胡子还要厉害,因为麻胡子吃小孩 毕竟有限,而“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 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 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鲁 迅还回忆他和他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 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多么渴望看看那 些有图画的书啊,但是,只要略有图画
8、的本子 就要被塾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长妈妈淳朴、善良,但却愚昧、粗俗而守 旧。她可以说是鲁迅的第一任家庭教师,但 她对幼年鲁迅的教育,却非常陈旧。她给鲁 迅买来了“最为心爱的宝书”“有画儿的 三哼经”,使鲁迅对她产生“新的敬意”。然 而,这“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不 仅“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足证那时儿童读 物的贫乏。鲁迅还曾收到另一位长辈的赠 品:(二十四孝图)。他说:“这虽然不过薄 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 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但是,我于 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这原是一 本孝子的教科书,其中所述二十四位孝子的 故事多暌情背理,不足
9、为训。尤其是“老莱娱 亲”和“郭巨埋儿”,最令人不解甚至于发生反 感。前者画一七十老头子,着五彩斑斓之衣,手持“摇咕咚”佯作婴孩戏于亲侧;又常取水 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双亲。这“佯 装”和“诈跌”,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违背了儿童纯真的天性。至于“郭巨埋儿”,则叙郭巨家贫,为供养母亲,要将儿子活埋。这更是以不情为伦纪的伤天害理,恰如鲁迅 所言:是“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五猖 会 写少年鲁迅兴高采烈,将往东关去看赛 会。然而,恰恰是在这时,父亲却要他背 鉴 略,而且“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虽然后 维普资讯 http:/ 来终于背出来了,大家都为他高兴,他自己的 兴致反而没有
10、 了。文末写道:“我 至今一想 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 背书。”封建家长的威严,封建家庭教育可怖,于此可见一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出 了童年鲁迅从“乐园”到“苦海”的心灵感受,他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 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 书塾。”三味书屋之乏味,压抑,终E t 是读书、习字、对课,连发问都不许,这怎能满足儿童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鲁迅以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旧时儿童教育的病态,以引起人们的 关注。无常 是一幅颇可玩味的民俗画面。无 常鬼是来往于阴阳两界的勾魂使者,在浙东 的目连戏中,每当恶人收场的时候,无常便在 戏台上出现。而人民之所以与无常
11、最亲密,是因为他们相信:“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还 因为无常“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 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父亲的病 回忆了少年时为父亲延医治 病的情形,揭露了庸医们故弄玄虚,敲诈勒 索,草菅人命的行为。鲁迅在 1 4至 1 6 岁间,“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 药店里”,为“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为奇特的药引而奔忙,而父亲还是“E t 重一 E t 的亡故了”。因此,他对中医没有好感,并 后悔听了衍太太 的话,在父亲断气 的时候,“父亲!父亲!”地大声叫,给父亲增加了临终 的痛苦。与上述各篇比较,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篇的内容,更具时代特色和历史 容量。如
12、果说前七篇所回忆的是童年和少年 时代,那么,这三篇,则应是青年时代了。琐 记 是鲁迅对于他南京求学生活的回忆。水 师学堂(即雷电学堂)的情形是“乌烟瘴气”。矿路学堂原本是为了开采青龙山的煤矿而设 立的,但不到一年,“就连煤在那里也不甚 了 然起来,终于是所得的煤,只能供烧那两架抽 水机之用,就是抽了水掘煤,掘出煤来抽水,结一笔出入两清的账”。清末洋务运动的凄 凉景象,于此可见一斑。南京求学的最大收 获,就是看了一本 天演论,它那新鲜的思 路,给鲁迅以深深的印象。文末,鲁迅总结 说:“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 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 锡来么?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
13、二 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 上穷碧落 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了。所余的还只有 一条路:到外国去。”这就很 自然地把 E t 本留 学和藤野先生引出来了。那么,外国又如何呢?藤野先生 的第 一句便是: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可见,鲁迅在 东京也没有看见光明、找到希望。“到别的地 方去看看,如何呢?”于是,便到仙台医专去学 医。他学医的目的很明确:“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 时候便去当军医”(见 呐喊 自序)在仙 台,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对他很好,一 些带有民族偏见的E t 本同学,却对他不好。接着,便发生了时事影片事件。所谓“时事”,“自然都是E t 本战胜俄
14、国的情形”。但偏有一 个中国人夹在里边,他给俄国人做侦探,被E t 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 人,体格强壮却神情麻木地欣赏着这示众的 盛举。这 目不忍视的画面和 E t 本学生“万岁”的欢呼,使鲁迅深受刺激。鲁迅说:自此以 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 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 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 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 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 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 艺运动了”。(呐喊 自序)鲁迅弃医从文的 抉择,正是他爱国主义精神高扬的表现,也是 青年鲁迅思想成熟的标志。范爱
15、农是鲁迅的同乡,也是前后留E t 的 同学,他性格刚正不阿。辛亥革命前,由于追 ss 维普资讯 http:/ 求革命,“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 容”;革命后,一度和鲁迅同事,“他办事,兼教 书,实在勤快的可以”。范爱农 一文,描述 了绍兴“光复”后的情景,揭示了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者向封建势力的妥协:“我们便 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 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 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范爱农也终于在 复辟势力的排挤、打击下“掉在水里,淹死 了”,却始终也“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 杀”。朝花夕拾 的各篇,写法不尽
16、相同,有些 以记人为主,作者为我们刻画出长妈妈、藤野 先生和范爱农这样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有 的以叙事为主,但事要人做,叙事也不免写 人,如三味书屋中的先生寿镜吾和 琐记 中 的衍太太,也都是写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长妈妈是鲁迅幼时的保姆,鲁迅便以儿 童的眼光来观察她,以儿童的口吻来称呼她,也以儿童的心理来褒贬她。在 狗 猫 鼠 中 长妈妈哄骗鲁迅说:“隐鼠是被猫吃去 了!”其实呢!隐鼠是被阿长“一脚踏死了”。在 阿长与(山海经)中说:“只有祖母叫她阿 长”,母亲尊称她“长妈妈”,“我平时叫她 阿 妈,连 长 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 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 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17、儿童是不讲假话的,所以鲁迅便直截了当地说:“我实在不大佩服 她。”她常切切察察,挑动家庭风波;她常嫌鲁 迅顽皮,并向母亲告状;她睡觉摆成一个“大”字,挤得鲁迅不能翻身;大年初一,她也有古 怪的仪式,更其神妙的是写她讲关于长毛的 故事,结末说:“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 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 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 要放,就炸了!”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还写长妈妈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鲁迅 56 说:“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通过 这些细节描写,一个平庸粗俗、观念陈旧的村 妇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不过,这并非是长 妈妈性格的全部。长妈妈还有淳朴、善
18、良的 一面,她细心而又具有爱心,她主动询问“山 海经 是怎么一回事”,不久,竟把小鲁迅日思 夜想的“三哼经”给买来了!这实在是使鲁迅 喜出望外的,他情不自禁地写道:“这又使我 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 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对于藤野先生的怀念是深沉的。作者首 先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他所敬重的师长:先 生“穿衣服太模胡了”,“有一回上火车去,致 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然而,先生上课却“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课下则“坐在人骨 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研究着头骨”。其次,是把 E t 本受军国主义影响的学生对鲁 迅的歧视和寻衅,与藤野
19、先生对鲁迅的不倦 的教诲和热心的希望加以对比。再其次,是 将鲁迅对寻衅者的斗争,与对藤野先生的感 激予以对比。这多组对比的结果,是写出了 藤野先生品质的崇高,也写出了鲁迅对他的 深切的怀念。范爱农是一个性格耿介、直率且愤世嫉 俗的人。作者是用画眼和性格化的语言来展 示他的性格的。他是一位“眼球白多黑少的 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的语言并不多,但 都是直来直去。徐锡麟被害后,许多人主张 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清政府的惨无人道,作为 徐锡麟学生的范爱农却说:“杀的杀掉了,死 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又如:几年 后,当他和鲁迅在绍兴再次相逢时,鲁迅问他 讨论发电报那一天,他拼命反对是为什么呢?他不
20、假掩饰地说:“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 厌你的,”鲁迅又问他:“你们带这东西(指绣花鞋)做什么?是谁的?”范爱农“瞪着 他多白的眼”说:“还不是我们师母的?”鲁迅 说:“到东京就要假装大脚,又何必带这东西 维普资讯 http:/ 呢?”范的回答是:“谁知道呢?你问她去。”这 眼神,这语言,都让人感到范爱农是一个过分 透明的人,太缺少遮拦。而过分透明便不易 存活,尤其是在旧社会。朝花夕拾 中的人物形象,还有不少,如 寿镜吾,父亲,陈莲河,衍太太等。作者写他 们,大多寥寥数笔,神情毕 肖。对这些人物,这里就不多评析,留给同学们思考吧:作者是 怎样塑造这些人物的呢?朝花夕拾 的艺术特点有下列几点:其一
21、,相互关联,独自成篇。朝花夕拾 中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各自 独立成篇,这是不成问题的。但它们又是相 互关联的。如果说,前五篇写的是童年时期,那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和 父亲的病 便是写少年时期,而后三篇则是关于青年时 代的回忆文字了。另外,每篇之间,除了时间 上的前后连接,在内容上,大多也可以找到一 些关联。比如 狗 猫 鼠 的后半,写到了长 妈妈,“一脚踏死了”可爱的小隐鼠,还欺骗鲁 迅说:隐鼠是“被猫吃去了!”这就为下一篇留 下了悬念:长妈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鲁迅 能原谅她的欺骗吗?她对鲁迅还有些什么影 响?这样,下一篇写 阿长与(山海经)便水 到渠成。鲁迅尽管“不大佩服”阿长,但却像 喜
22、欢隐鼠一般,“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他 借不来,买不到,独有长妈妈记在心里。果然 给他买来了这“最为心爱的宝书”。踏死隐鼠 的怨恨,自然完全消除。紧跟着鲁迅还搜集 了一批绘图的书,而他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 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如此说来,第三篇题为(二十四孝图),也就 顺理成章了。其他诸篇,也多或隐或显,或多 或少地相互关联着,这里就不再详细解说了。但也正因为这种相互关联,才使 朝花夕拾 成为一本关于鲁迅青少年时代的回忆专集,成为我们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和研究鲁迅的 必读书。其二,不忘论敌,相机出击。前面已经说过:鲁迅在写作 朝花夕拾 前五篇的时候,正围绕着“女师大风潮”和“三
23、一八”惨案,同现代评论派文人陈西滢等 展开笔战。因此,就是在他撰写这些回忆性 散文时,也不忘相机出击,回敬论敌。这种情 形,在 朝花夕拾 的前五篇中多见,在后五篇 中也偶有。例如:陈西滢于 1 9 2 6年 5 月 8 13 出版的 现代评论 7 4期中发表 闲话 一文,将革命者和同情苏联的进步人士指为“直接 或间接用苏俄金钱的人”。鲁迅便在同年 6 月2 3日写成的 无常 一文中相机反击。在 文中,谈及“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时,鲁迅便 讽刺道:“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 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 但研究,还早已实行了 节育 了。”在 藤野先 生 文末,鲁迅又一次把回忆和现实斗争加以 联系。他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 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 些为 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其三,记人叙事,饱含感情。朝花夕拾 各篇,均无大段的抒情文字,作者是把他的深沉的爱憎融入叙事的笔墨之 中的。在这种意义上,朝花夕拾 又可视为 回忆性的抒情散文。而作为抒情散文,真正 的主人还是作者自己。他在叙事记人中抒 情,在抒情的同时,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5 7 维普资讯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