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室内设计》
第七章 室内设计方案的表现
第二节 快速手绘效果图技法
课题:快速手绘效果图技法
教学课时:
30分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1)使同学们认识一些基本的绘图工具及其用途。
(2)掌握透视的基本画法。(3)手绘线稿及上色
2能力目标:掌握用透视的方法快速绘制室内效果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生活爱专业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在二维的平面上绘制出三维的空间。手绘线描表现图稿。
教学难点:
手绘效果图的着色
教学方法:
教师理论讲解,图例示范。
学具准备:
教师:图片资料,作品示范
学生:绘图工具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未知的知识带有好奇心和一定的排斥性,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以前对于透视学没有系统的学习,所以应从最基本的透视画法讲起。
3在面对有难度的问题时,学生不喜欢单独思考,在上课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掌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 讲故事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6世纪初叶,一些耶稣会传教士把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中国,明万历二十八年,一个利玛窦携带大量西方珍宝,其中包括许多西洋画,进京觐见万历皇帝。在这些西洋画当中,有一张圣母像。万历皇帝见之,目瞪口呆了很久,他看到了画中人圆润的胳膊,带褶皱的衣服,甚至似乎能走进画中的场景。于是万历大声地叫道:“这就是活的天主啊,洋人会妖术啊!”他命令臣子将画供奉内宫,日夜焚香磕头。 那么我们现在的人都知道,洋人会妖术吗?显然不会。他们利用透视的原理在二维的平面上绘制出了三维空间的效果。
一. 解释透视
那么什么是透视?透视就是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形状。举例子:现实生活中物体离人眼越近越大,越远越小,古人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即是如此。近大远小是透视的基本规律。作为我们学习室内设计的同学来说,学好了透视,就能快速准确地表现出室内场景。手绘效果图技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程。
讲授新课
一. 工具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我们应当了解下绘图工具)
1 回想画画的过程:铅笔定位置(铅笔,橡皮,三角板)——针管笔定稿(0.8 0.5 0.3)—— 上色(马克笔,彩铅,色粉笔,水彩等都可以,只要你喜欢,只要你驾驭的了)
2 纸张有绘图纸,水彩纸,白卡,灰卡,或者有色纸等等,材料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工具的控制能力,选择自己的套路,最终的目的在于出效果,不要追求规则。
二. 透视的画法
(我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向大家介绍工具,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是本节课的重头戏,同学们一定要打起精神,集中注意力听我讲透视这块知识!)
以画一间高3米,长8米,进深6米的空间为例。
步骤:
1.画一条直线(视平线),上面定2点,M(距点),V(心点,视中线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点。一个画面只有一个)。距离稍微远一点(画手绘图的最大窍门在于找准“一线一点”。可以这样说,即使没有任何美术概念,只要学会了这一招,手绘图就不难拿下了。“一线”指的是视平线,也就是画图时眼睛所处的水平处;视平线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需要来决定高低。一般情况下,视平线都画在上方,这样地面空间比较大,可以表现出更多的方面;但需要表现吊顶、灯具等上面的物体时, 就要将视平线调低。“一点” 指心点又消失点,视中线与视平线垂直相交的点。一个画面只有一个。)
2.定外框ABCD(首先画出一面主墙,就在绘图纸上画一个“长8米宽3米”的长方形,并将长和宽分成8段和3段,做好分段记号。
3.定进深(主墙上的四个端点与心点V连接,这样分别画出四条线,就是这个卧室的墙角。再定一个距点M)
4.定内框EFGH
5.画网格(最后画出的都是1米乘一米的小网格)
三. 手绘线描表现图稿
1优秀的手绘效果图往往在线稿完成时就已经表现出来
(1)没有很大的透视错误(快速手绘不是精细手绘图,出现反透视的情况跟正常,但是尽量不要太明显)
(2)线条的流畅性,粗细得当(有层次感,在结构及转折部分用粗线条或者重线,陈设,家具,装饰花纹可以用细笔勾绘)
(3)疏密大小布置合理
2画法上注意:
(1)点的巧妙运用,能增加物体的质感和画面的动感。如:丝织物、玻璃、石材等,都可以靠点来加强质感。
(2)在运线的过程中要注意力度,一般在起笔和收笔时的力度要大,在中间运行过程中,力度要轻一点,这样的线有力度有飘逸感。
(3)注意物体明暗面的刻画,增强物体的立体感。如果着色的话立体感和光影变化可以刻的弱一点,反之立体感要强一点。
3提高线稿的质量
(1)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2)大量临摹自己喜欢的范本
(3)画照片
四.手绘效果图的着色(一身衣服一个色,定然不出从,来点对比就显得很活泼。在手绘图中也得出来个疏密有致。比如在床下画一个地毯,让床与地面有个强烈的视觉对比;在窗帘上画上一些叶子、小圆圆图案;要床头柜止立个曲曲折折的花瓶,打破直线,加大密度;在空白的墙面“装”上一幅装饰画。诸如此类的对比方法,会使画面更生动。)
1先考虑画面整体色调,再考虑局部色彩对比,甚至整体笔触的运用和细部笔触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再动手,详细刻画,注意物体的质感表现,光影表现。还有笔触的变化,不要平涂,由浅到深刻画,注意虚实变化,尽量不让色彩渗出物体轮廓线。
2整体铺开润色,运用灵活的笔触,这里要提到的一点是彩铅,彩铅能这整个画面的协调都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包括远景的刻画,特殊的刻画
3调整画面平衡度和疏密关系,注意物体色彩的变化,把环境色彩考虑进去,进一步加强因着色而模糊的结构线,用修正液修改错误的结构线和渗出轮廓的色彩,同时提亮物体的高光点和光源的发光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