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章
化油器式
汽油机故障诊断
供油系统是根据发动机各种不同工作的要求,供给所需浓度的可燃混合气,它既要保证发动机有足够的动力性,又要能达到良好的燃料经济性及合格的排气净化性。供油系统故障从表面看似乎很复杂,但其实质无非是堵、漏、坏、化油器特性失调等几种情况。
汽油机供油系故障诊断
汽油机供油系故障诊断
一般按油路发生故障可分为内、外油路两部分。内油路是指化油器进油口到化油器座这部分油路 , 即化油器内部。外油路是指化油器进油口并逆油路至油箱的油路。上图给出了油路故障的具体部位。
汽油机供油系故障诊断
怠速不良;
不供油或供油不畅;
混合气过稀;
混合气过浓;
加速不良。
汽油机供油系常见故障
怠速不良
发动机怠速运转是否良好,是发动机运转正常与否的标志之一。
怠速不良的故障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怠速熄火;
怠速过高;
怠速不稳。
怠速不良
发动机怠速不良时,应先按调整怠速的方式进行调整。
如调整无效,则根据故障现象进行诊断。
怠速的调整方法
调整发动机怠速条件:
冷却液温度应在333K以上;
点火系工作正常;
化油器阻风门全开且进气系统无堵塞和无漏气现象;
在废气分析仪和转速表的检测之下。
怠速的调整方法
1)旋出节气门开度调节螺钉,使转速下降至发动机几乎不能稳定工作时为止。
怠速的调整方法
2)旋出或旋入怠速调节螺钉使转速回升,至不能再上升为止。
3)重复上述两项工作,直至发动机排放符合规定,怠速稳定,过渡平稳,无异响。
怠速熄火(无怠速)
(1) 故障现象
①发动机起动后,加速踏板不能完全放松,否则就会熄火。
②怠速运转不稳,容易熄火。
③汽车停驶时怠速良好,但行驶时变速器操纵杆移至空挡就熄火。
怠速熄火
(2) 故障原因
①化油器的怠速调整螺钉调整不当。
②化油器节气门下方漏气(包括化油器各垫衬、进气管垫衬处漏气)。
③怠速量孔、怠速空气量孔及怠速油道堵塞。
④化油器主量孔配剂针旋入过多。
怠速熄火
(3)故障分析诊断
怠速熄火的诊断流程如图
怠速过高
(1) 故障现象
①发动机怠速时,转速过高。
②无法调整至正常怠速转速范围或调慢就熄火。
怠速过高
(2) 故障原因
①节气门操纵杆受阻卡或弹簧过软,导致节气门不能完全关闭。
②节气门轴松旷或节气门变形,使节气门开度增大,造成怠速喷孔和怠速过渡喷孔同时工作,怠速充气量增加。
怠速过高
③化油器进气歧管紧固不良而漏气,化油器衬垫处漏气。
④怠速量孔直径过大,怠速空气量孔堵塞。
⑤怠速调整螺钉调整不当。
⑤制动真空增压器空气阀漏气,或其他真空管道漏气。
怠速过高
(3)故障分析诊断
怠速过高故障的诊断流程如图。
(1) 故障现象
怠速运转时,发动机抖动,转速不均匀。
怠速不稳
(2) 故障原因
①怠速调整螺钉锥面有严重划伤、磨损或调整不当。
②怠速量孔、怠速空气量孔及怠速油道堵塞、有脏物。
③个别缸不工作或点火时间过早。
④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
怠速不稳
⑤进、排气歧管与气缸接触处或化油器固定螺栓、衬垫损坏而漏气。
⑥节气门固定螺栓松动,致使节气门活动;节气门复位弹簧过软。
⑦节气门轴松旷,怠速时从节气门轴处进入空气,影响了混合气的均匀性。
⑧双腔并动化油器的两个怠速量孔调整不均。
怠速不稳
怠速不稳
(3) 故障分析诊断
怠速不稳诊断流程如图。
不供油或供油不畅
1. 故障现象
①起动发动机时火花塞跳火正常,但发动机不能起动,或起动后逐渐熄火。
②多次踩加速踏板,虽勉强能发动,但加速时化油器有回火现象,且发动机很快又熄火。
③用汽油泵手柄泵油,待汽油充满化油器浮子室后,发动机仅运转短时间后就自动熄火。
不供油或供油不畅
2. 故障原因
①油箱内无油或油面低于上油管孔下口,上油管堵塞或脱焊、有裂缝,汽油吸不上来。
②油箱开关未打开,或未完全打开。
③油箱盖上的空气阀通气受阻,油箱内的油管滤清纱罩堵塞。
不供油或供油不畅
④油管堵塞、破裂或油管接头松动而漏油、漏气。
⑤汽油泵摇臂磨损严重而使内摇臂与外摇臂间隙过大或摇臂折断,摇臂轴窜出,油杯衬垫漏气,滤网堵塞,泵膜破裂,进油阀密封不良,泵膜弹簧过软或折断等,导致汽油泵失效。
不供油或供油不畅
⑥汽油滤清器堵塞。
⑦化油器进油口滤网堵塞或出油口堵塞,进油针阀、浮子卡滞不能开启等。
⑧汽油中有水,不易着火或不能燃烧,冬季结冰堵塞油路。
⑨高原或高温条件下行驶时产生气阻。
不供油或供油不畅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不供油或供油不畅故障诊断流程如图。
混合气过稀
1. 故障现象
①发动机起动困难,起动后动力不足、行驶无力,但关小阻风门稍有好转。车速不易提高。
②怠速不稳,容易熄火。
③化油器有回火现象,有时排气管放炮。
混合气过稀
2. 故障原因
①油箱里的油存量不足,油箱开关未打开,油箱盖空气阀堵塞或吸油管堵塞。
②油管破裂、凹瘪,油管松动漏气或部分堵塞。
③化油器浮子室的油面过低,浮子室出油孔部分堵塞。
混合气过稀
④化油器及进、排气歧管衬垫漏气。
⑤汽油滤清器部分堵塞或漏气。
⑥汽油泵外摇臂磨损严重,外摇臂与内摇臂结合处间隙过大,汽油泵漏气或膜片漏油,膜片弹簧过软,以及汽油泵与气缸体间衬垫太厚或固定不牢。
混合气过稀
3.故障分析诊断
混合气过稀故障诊断流程如图。
混合气过浓
1. 故障现象
①发动机不易起动,或起动后转速不稳、动力不足、加速困难。
②发动机怠速运转不稳,排气消声器发出无节奏的“突、突”声,有时伴有放炮声 , 并冒黑烟。
混合气过浓
③化油器节气门轴、浮子室衬垫等处有油渗出。
④发动机过热,耗油量增加。
⑤火花塞电极及燃烧室积炭增加;卸下火花塞,其电极表面可发现有潮湿的汽油。
混合气过浓
2. 故障原因
①化油器进油针阀关闭不严或浮子破裂,使浮子室油面过高。
②浮子室油面调整过高。
混合气过浓
③化油器阻风门不能完全打开或基本处于关闭状态。
④空气滤清器过脏从而部分堵塞。
⑤主供油系统的主空气量孔、怠速空气量孔堵塞。
⑥汽油泵泵油压力过高。
⑦加浓装置失效。
混合气过浓
3. 故障判断与诊断
混合气过浓故障诊断流程如图。
加速不良
1. 故障现象
①急加速时,发动机转速不能迅速提高,甚至熄火。
②急加速时,排气消声器放炮,有时化油器有回火现象。
加速不良
2. 故障原因
①化油器加速联动装置松旷或脱落。
②加速喷嘴或油道堵塞。
③加速泵进、出油阀不密封。
④加速泵弹簧折断或弹力过弱。
加速不良
⑤加速泵皮碗破裂或磨损过甚。
⑥汽油泵供油不足。
⑦真空加浓装置工作不良。
⑧主量孔、功率量孔松动或主量孔、功率量孔及主喷管有一定程度的堵塞。
加速不良
3. 故障判断与诊断
加速不良故障诊断流程如图。
中、高速不良
1. 故障现象
①发动机怠速虽正常,但中、高速时熄火,行驶无力。
②中、高速时,化油器有回火现象。
中、高速不良
2. 故障原因
①浮子室油面过低,混合气过稀。
②主量孔、主油道堵塞。
③节气门轴磨损严重而松旷,节气门拉杆调整不当,节气门不能全开。
④加浓装置工作不良。
⑤空气滤清器堵塞。
中、高速不良
3. 故障判断与诊断
中、高速不良故障诊断流程如图。
汽油机电路故障诊断
发动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情况下,不仅需要适当的混合气,而且需要点火装置将蓄电池或发电机的低电压变为高电压,按照发动机的作功顺序,适时地供给气缸强烈的高压火花,点燃混合气,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汽油机电路故障诊断
汽车发动机的电路故障,一般都突然发生且其现象复杂,往往一种现象的形成原因有多种或者一种原因会出现多种现象。但究其原因不外是短路、断路、火弱或点火不正时等几种类型,导致发动机产生不能起动、动力不足、燃料消耗增加和行驶中熄火等故障。
汽油机电路故障诊断
电路常见故障如图。
汽油机电路故障诊断
发动机不能起动
发动机由于点火系的故障而不能起动时,应根据电流表显示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点火系低压电路在正常情况下,当打开点火开关,摇转曲轴时,低压电路被连续地切断、接通,低压电路电流由于受点火线圈和附加电阻的控制,电流表指示放电3~5A, 并作间歇摆动。
汽油机电路故障诊断
打开点火开关,摇转曲轴,电流表显示的情况和上述不符时,则证明低压电路有故障;如电流表显示正常,但连续摇转曲轴时,发动机不能起动,则证明低压电路良好,故障多在高压电路。
低压电路断路
(1) 故障现象
电流表指针指“0”不动,不作间歇摆动,起动机不能起动。
低压电路断路
(2) 故障原因
①蓄电池存电量严重不足或其内部断路。
②蓄电池接线柱与导线夹头、搭铁线松脱或接触不良。
③点火开关断路。
低压电路断路
④附加电阻断路。
⑤点火线圈的低压线圈断路 ( 接线处易脱焊 )
⑥分电器触点间隙过大或严重烧蚀、脏污。
⑦低压电路各导线断路,接头松脱或接触不良。
低压电路断路
(3)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低压电路断路
低压电路的故障原因和部位较多,贯穿于整个低压电路之中。因此可用分段短路(又称分段搭铁,见图)试灯测试或试火的方法进行判断检查。
低压电路断路
低压电路断路诊断流程如图。
低压电路短路
(1) 故障现象
打开点火开关,电流表指针指示放电3~5A的位置不动;用起动机起动发动机时,电流表放电略有增加,发动机不能起动。
低压电路短路
(2) 故障原因
①点火线圈的初级线圈至断电器触点间接地短路。
②电容器接地短路。
③触点不能张开。
低压电路短路
(3)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低压电路短路诊断流程如图。
低压电路短路
(1) 故障现象
打开点火开关,摇转曲轴,电流表指示10A以上大电流放电,指针在10A左右不摆动。
低压电路短路
(2) 故障原因
①点火开关内部接地短路。
②点火开关至点火线圈电源接线柱间的导线或接线柱接地短路。
③点火开关至组合继电器的导线或接线柱接地短路。
低压电路短路
(3)故障诊断与排除
有关故障诊断流程如图 。
低压电路短路
(4)注意事项
①发现大电流放电故障后,应立即切断电源 , 以免烧坏线束、用电器或发生事故。
②排除此故障时应灵活运用。往往发生故障处的电源线会有焦臭或过热的现象,一般可触摸到故障部位,不必再反复接通电源。
高压电路故障
(1) 故障现象
打开点火开关,起动发动机,电流表指示3~5A间歇摆动,但发动机无着火征兆,不能起动。
高压电路故障
(2) 故障原因
①分火头击穿。
②点火线圈中央高压线插座漏电。
③中央高压线脱落或漏电。
④高压线圈接地短路或断路。
⑤分电器盖破裂或中央插孔有绝缘物。
高压电路故障
(3)故障诊断与排除
高压电路故障诊断流程如图。
汽油机电路故障诊断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故障主要有转速不稳、低速不良、高速运转不良等。引起这些故障的原因是少数缸工作不良、多数缸工作不良或不工作、高压火花弱、点火时间过早或过迟等。
汽油机电路故障诊断
在判断发动机工作不正常故障时,首先要注意听消声器的“突、突”声,要注意声音是否有节奏。在什么转速下出现,是高速明显还是低速明显,是急加速明显还是慢加速明显。
(1) 故障现象
①发动机在各种转速运转时,消声器发出有节奏的“突、突”声。
②发动机运转不稳定,排气管冒黑烟,甚至放炮,化油器有时回火,动力下降。
少数气缸不工作
(2) 故障原因
①少数高压分线漏电、插错或脱落。
②分电器盖、分火头漏电或串电,高压分线插孔脏污严重、导电不良。
③分电器凸轮制造不准、磨损不均或分电器轴弯曲、松旷偏摆。
④个别火花塞工作不良,如积炭、间隙过大或过小、潮湿或油污、绝缘体破裂。
少数气缸不工作
少数气缸不工作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在各种转速下,消声器都发出有节奏的“突、突”声,这是少数气缸不工作故障现象的特点。但在稍高于怠速的转速时,听到的消声器的“突、突”声较明显。
少数气缸不工作
当判定为少数气缸不工作时,应先检查高压分线是否脱落,如无脱落,应用旋具短路火花塞,检查各缸的工作情况。如在检查某缸时,发现转速有变化,说明该缸工作良好;如发动机转速无变化,说明该缸不工作。
少数气缸不工作
①如果一个缸不工作,应取下该缸高压分线,使线端距离火花塞4~5mm左右,在发动机工作时 , 观察跳火情况。若有火,故障则为火花塞漏电、积油过多或者是火花塞无电极间隙。
少数气缸不工作
若无火,故障在高压分线、分电器盖旁插孔及凸轮角上。应该将该分线的另一端从分电器盖拔出少许,观察旁插孔是否向分线跳火。如向分线上跳火,为高压分线漏电;如不跳火,应检查分电器盖旁插孔是否漏电,或者凸轮是否磨损不均。
少数气缸不工作
②如果两个缸不工作,分别取下两缸高压分火线,距离火花塞4~5mm左右,检查是否跳火。如均跳火 , 发动机转速也无变化,应检查点火顺序,是否分电器盖相邻两插孔高压分线插错,如点火顺序正确 , 则为该两个缸火花塞不工作。
少数气缸不工作
如拆下两个缸分线,距离火花塞4~5mm左右,均不跳火时,应按一个气缸不工作,高压分线无火的故障排除方法进行排除。
少数气缸不工作
如果同时取下两个缸分线,距离火花塞4~5mm左右,检查跳火时,一个缸分线有火,另一个缸分线无火,可分别按一个缸不工作,分线有火和无火故障的判断方法进行检查和排除。
少数气缸不工作
用旋具短路各缸火花塞,检查其工作情况时,如发现按点火次序相邻两个缸不工作时,先取下一个缸高压分火线,距离火花塞4~5mm左右,检查跳火情况 , 如果仍无火或火花弱,则将分线装回;再取下另一根分线 , 检查跳火情况,如果仍无火或火花弱时,应将先检查的那一根分线再取下并悬空。如果正在检查跳火的这根分线突然有强烈火花,同时发动机转速也略有提高,则故障为分电器盖旁插孔窜电。
(1) 故障现象
发动机高、中、低速时,消声器发出元节奏的“突、突”声,甚至放炮;化油器有时回火;发动机容易熄火,不易起动。
高压火花弱
(2) 故障原因
①断电器触点烧蚀或接触不良。
②点火线圈、电容器工作不良。
③分火头或分电器盖有裂纹。
④蓄电池充电不足,电极与卡子松动或两者之间有氧化物。
⑤全车线路搭铁不良。
⑥分电器盖插孔脏污、氧化严重。
高压火花弱
高压火花弱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在各种转速下运转时,消声器都发出无节奏的“突、突”声,这是高压火花弱故障现象的特点。而发动机在高转速时的消声器“突、突”声比低转速时的明显。尤其在急加速时 , 消声器的“突、突”声加重,有时甚至放炮、化油器回火,并且易造成发动机熄火。
高压火花弱
当初步判断为高压火花弱时,还须进一步进行检查判断。应分别取下各缸的高压分线 , 距火花塞4~5mm左右试火。检查火花时,高压分线与火花塞的距离一定要由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这样可以防止由于距离太近不跳火或者距离远跳火弱等现象,从而造成误判。如果经过检查,火花细而且跳距短,火花发红,有时甚至有缺火现象,则说明故障为高压火花弱。
高压火花弱
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①如发动机用起动机起动不着火,且起动转速低,而用手摇把起动能着火,说明蓄电池充电不足、起动机耗电太大、电极桩头松动、氧化或搭铁线路有故障。
高压火花弱
②如发动机用手摇把起动也很难起动,这时可将分电器中央高压线拔出,在其端头离机体4~5mm处做高压跳火实验,看其跳火情况。如果火花蓝中带白,且“叭、叭”作响,说明蓄电池、点火线圈、电容器、断电器和搭铁线路无故障,故障在配电器内。应检查各缸高压分线与分电器盖的接插状况、炭棒与分火头的接触状况和分电器盖、分火头是否有裂纹。
高压火花弱
如果火花为红色,且很弱,可按照下列方法继续查找:
在确认蓄电池和搭铁线路良好的情况下,打开分电器盖,检查断电器触点的技术状况。如触点烧蚀、脏污、接触面积太小、间隙过大或过小,则故障在此。
高压火花弱
如断电器触点的技术状况良好,可拆下电容器导线进行第二次高压跳火试验。与第一次高压跳火相比,如火花不变,说明电容器有故障;如火花更弱,说明点火线圈有故障。
(1) 故障现象
①打开点火开关,手摇发动机有倒转现象。
②用起动机起动时,起动阻力大,发动机转动困难。
③怠速运转不平稳,严重时伴有机体抖动,易熄火。
④急加速时,发动机有明显的爆燃声。
点火时间过早
点火时间过早
(2) 故障原因
①点火正时调整过早。
②断电器触点间隙过大。
③分电器壳固定螺钉松动而转动,使点火提前角改变。
④离心调节装置弹簧脱落或拉断。
点火时间过早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检查断电器触点间隙是否过大,如过大应调节为0.35~0.45mm。
②如间隙不大,旋松分电器壳固定螺钉,将分电器壳顺分火头方向转动少许,直到汽车加速时仅出现轻微的点火敲击声为止。
③经此调整后仍有点火过早现象,应拆检分电器,检查点火提前装置的机械部分是否有卡滞现象,应使其工作正常且灵活。
(1) 故障现象
发动机发闷无力,温度容易升高;不易加速,达不到最高转速;排气管冒黑烟;排气管放炮,急加速时化油器回火。
点火过迟
(2) 故障原因
①点火正时调整过迟。
②断电器触点间隙过小。
③分电器外壳固定螺栓松动。
④点火提前装置失灵,使点火提前角不能提前。
点火过迟
点火过迟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检查分电器壳固定螺钉是否松动,若松动表明故障系螺钉松动所致。
②若分电器壳固定螺钉紧固正常,应检查断电器触点的间隙是否过小。若过小,应对其进行调整,使间隙合适。
点火过迟
③若上述均正常,应将分电器壳逆分火头转动方向转动少许,使发动机加速灵敏而且运转平稳为止。然后将分电器固定螺钉锁紧。
④如仍没有排除故障,应进一步检查点火提前装置的机械部分是否有卡滞现象,应使其工作正常且灵活。辛炕值选择器指示是否合适。
点火错乱
(1) 故障现象
①发动机起动困难,有时旋转轻快,有时出现冲击振动,或出现化油器回火与排气管放炮现象。
②发动机不能发动,或发动着火瞬间回火与放炮现象严重,而且发动机严重抖动。
点火错乱
(2) 故障原因
①高压分线插错。
②分电器盖破裂窜电。
③分电器盖固定螺钉松动。
④点火正时严重不准。
点火错乱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检查高压分线安装顺序是否正确。
②若安装顺序正确,应检查分电器壳固定螺钉是否松动,若松动则说明点火正时严重失准。
点火错乱
③若上述各项都正常,应用高压检测法检查分电器盖是否破裂而出现窜电。
④若非上述所致,则可能因拆检分电器时造成点火正时严重不准所致,应重新校正点火正时。
发动机油路电路综合故障
发动机油路电路的故障大约占发动机所遇故障的50%以上。有时供给系、点火系故障同时出现,而且故障的现象往往相似,造成诊断困难。
发动机油路电路综合故障
经验表明,起动时,如有着火症状或着火后又渐渐熄火,一般属于油路故障;毫无着火征兆,则一般往往是点火系的故障,发动机运转中突然熄火,则一般是点火系的故障;有熄火前兆,且缓慢熄火,则多系油路故障。
发动机油路电路综合故障
另外,汽车在行驶中,如感到动力不足或下降,拉出阻风门拉钮,若出现好转或使汽车能继续行使一段路程后慢慢熄火停车,说明油路有故障;若出现立即熄火或无变化,往往是点火系出现故障。
1. 故障现象
起动发动机时,发动机运转轻快,但不能起动。
2. 故障原因
①低压电路短、断路。
②高压电路工作不良。
③火花塞不跳火。
④油路不供油。
发动机不能起动
发动机不能起动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当打开点火开关,摇转曲轴,发动机不能起动时,应先察看电流表指针显示情况。
若电流表指示为“0”。且不间歇摆动,应按低压电路断路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不能起动
若电流表指示放电3~5A, 不作间歇摆动,应按低压电路短路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若电流表指示放电3~5A, 且作间歇摆动,则应拉阻风门,踩加速踏板,继续起动发动机,若仍无起动迹象,应按高压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不能起动
若电流表指示放电3~5A, 且作间歇摆动,拉阻风门,踩加速踏板 , 继续起动发动机,若有起动迹象,但发动机起动不着,说明点火时间过早或点火错乱。
发动机不能起动
②如果经过上述检查仍不能起动,则应检查油路故障。首先检查浮子室存油情况,若无油 , 应按不供油或供油不畅检查排除。若油平面正常,可检查加速喷孔是否喷油,若加速喷孔不喷油,应按加速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不能起动
③通过以上检查后仍不能起动,则应检查火花塞工作情况,检查点火正时检查发动机气缸压力。若压力过低,应对发动机进行维修。
1. 故障现象
①发动机起动时有起动征兆,但不易起动。
②着火后难以维持。
2. 故障原因
①混合气过浓或过稀。
②点火时间过早或过迟。
③高压火花过弱。
④少数缸不工作。
⑤发动机内部机械故障。
发动机不易起动
发动机不易起动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若起动时有起动征兆,可先查油路再查电路。若排气管“放炮”、冒黑烟、节气门轴有油渗出,应按混合气过浓检查;若多次急加速或要向化油器内注入少量汽油才能起动,则应按混合气过稀故障检查。拆下空气滤清器,反复开闭节气门,可检查加速喷孔是否喷油,若加速喷孔不喷油,应按加速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不易起动
②若起动时,手摇发动机有倒转现象,用起动机起动时,起动阻力大,发动机转动困难,应检查是否是点火过早;若起动时,发动机旋转轻快,排气管伴有“突、突”声,应检查是否点火过迟;若起动时有明显的回火或“放炮”现象,应是点火错乱,需检查高压线或点火正时。
发动机不易起动
③若非上述原因,应是点火不均所致,应检查是否是火花塞不工作或者其间隙不一致,分电器断电凸轮磨损是否不均,高压线是否老化产生工作不良。
1. 怠速不良
(1) 故障现象
发动机起动后,中、高速运转良好,但放松加速踏板,发动机发抖或者熄火。
(2) 故障原因
①供油不足或过多。
②点火时间过早或过迟。
③火花塞工作不良、分电器触点烧蚀。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3) 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①检查电路。在中等转速下,应作逐缸断火实验。断火后发动机运转元变化,说明该缸火花塞工作不良;若有变化,说明该缸火花塞工作良好。再进行反复加速实验,如出现严重金属敲击声,说明点火过早;若加速不自如并伴有大量黑烟,说明点火过迟。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②检查高压跳火情况。若火花“红、短、细”,应检查触点是否烧蚀,按高压火弱故障处理。
③检查油路。若油路良好。则应按供给系中“怠速不良”故障进行诊断。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2. 高速不良
(1) 故障现象
发动机低、中速运转良好。高速时发出无节奏的“突、突”声。
(2) 故障原因
①供油不足(化油器内部故障)。
②火花塞、断电器断电间隙过大。
③活动触点臂弹簧弹力过弱。
④点火线圈、电容器工作不良。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拉阻风门后,若高速运转有好转,说明供油不足,混合气过稀,应按供给系中“高速不良”故障诊断排除。
②检查电路。按点火系中“点火时间过早”和“点火时间过迟”故障诊断与排除。
③通过上述检查仍未排除故障,则应通过在高速时对高压分线高压试火来判断点火线圈、电容器以及火花塞、分电器触点是否良好。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3. 加速不良
(1) 故障现象
①急加速时,排气管出现短暂的“突、突”声。
②加速不良,发动机转速不能迅速提高。
③化油器有时回火。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2) 故障原因
①分电器真空或离心调节器工作不良。
②断电器触点间隙过小或点火时间过迟。
③化油器加速装置工作不良。
④浮子室油面过低、化油器加浓装置工作不良。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检查分电器触点间隙是否过小;检查点火时间是否过迟和点火提前装置是否失效;检查真空或离心点火提前装置是否良好。
②检查浮子室油面高度是否过低。检查化油器加速装置工作情况。若加速喷孔不喷油,按加速不良故障检查。检查化油器机械、真空加浓装置工作是否良好。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4. 化油器回火
(1) 故障现象
发动机运转时,化油器有时回火,发动机动力明显下降。
(2) 故障原因
①点火时间过迟。
②分电器搭铁不良。
③火花塞积炭、过热。
④混合气过稀以及供油不畅。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适当关闭阻风门,若发动机工作好转,则为混合气过稀,按混合气过稀故障检查排除。若无变化,仍然回火,而且在加速时严重,同时排气管出现闷声,表明点火过迟,应调整点火正时。若发动机在低温工作良好,只在热、重车时因火,可检查火花塞是否热型不符或积炭过多。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②检查分电器、断电触点固定螺钉是否松动而搭铁不良。
③若发动机抖动 , 加速时回火、放炮 , 说明点火错乱。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5. 汽车行驶中熄火
(1) 故障现象
汽车在行驶中熄火或逐渐熄火,重新起动不着车,用其他车牵引也不能起动。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2) 故障原因
①低压电路短路或断路;蓄电池接线柱导线脱落、松动或搭铁线紧固螺钉松动;点火线圈、电容器工作不良。
②供油不足或不来油;混合气过稀。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3)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按喇叭不响,打开点火开关,摇转曲轴,电流表指针指“0”不动,说明低压电路断路。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②按喇叭响,打开点火开关,摇转曲轴,电流表指针指3~5A, 不作间歇摆动,说明低压电路短路。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③若低压电路正常 , 则检查中心高压线是否脱落。若汽车在行驶中严重缺火后熄火 , 且无法重新起动 , 说明点火线圈、电容器等被击穿。
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④汽车在行驶中感到动力不足 , 拉阻风门有好转 , 并逐渐熄火 , 则说明供油不畅或不供油以及混合气过稀。
冷却系故障
冷却系能维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下工作。发动机冷却系的技术状况,对其动力性、经济性及可靠性的影响都很大。
冷却系故障
实验资料表明: 当冷却水温度从90℃降到40℃时,耗油量约增加30%,功率约降低10%左右;当冷却水温度从90℃升到120℃时,耗油量增加,功率却降低约5%左右;当冷却水温度从80℃降到30℃时,材料磨损将增加5倍左右。
冷却系故障
因此,发动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冷却系保持在80~90℃的最适宜温度 , 这样才能使发动机工作正常 , 从而使寿命延长。
冷却系故障
发动机在使用中, 冷却系会出现故障,常见故障部位如图。
冷却系故障
冷却系常见故障:
发动机过热;
发动机过冷;
发动机冷却液消耗异常。
发动机过热是冷却系的主要故障,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冷却水量不足,发动机过热;
发动机突然过热。
发动机过热
(1) 故障现象
①发动机冷却水既不缺少也不漏。但在行驶中发动机动力不足。
②发现水温超过90℃直到沸腾(俗称“开锅”)。
③运行中水温90℃左右,但一停车冷却水立即沸腾。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2) 故障原因
①百叶窗关闭或开度不足。
②风扇皮带松弛或因油污而打滑。
③节温器大循环工作不良或分水管堵塞。
④散热器出水管被吸瘪或管壁脱层堵塞。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⑤散热器散热片倾倒过多或水管堵塞,以及散热片的外部积垢过多,堵塞水管外表空间,使散热效率减低。
⑥缸体水套水垢沉积过多。
⑦风扇叶片变形,角度不当。
③超负荷低挡行驶时间过长,引起发动机过热。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除了冷却系的故障以外,其他系统的故障也可能造成发动机过热。涉及其他系统的原因有:
①点火时间过迟。
②混合气过稀或过浓。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③排气门间隙过大。
④燃烧室积炭过多。
⑤发动机油底壳润滑油量不足。
⑥汽车使用条件,如道路、气候、风向、负荷等方面的影响。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检查百叶窗是否关闭或开度不足。若开度足够 , 再检查风扇叶片的固定情况和皮带松紧是否适当。若皮带不松而仍然打滑,说明皮带及带轮磨损或沾有油污,应予更换或清洗。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调整风扇皮带松紧度的方法是用大拇指以一定压力(如EQ6l00-1型汽油机P=29~49N)压下皮带,其挠度为10~15mm为合格。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②若风扇转动正常而发动机仍过热,则应检查风扇的风量。
方法是在发动机运转时,将一张薄纸放在散热器前面,若纸被牢牢地吸住,说明风量足够。
风扇叶片方向不能装反,否则应调整风扇叶片的角度,并将叶片头部适当折弯以减少涡流。必要时更换新风扇。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③如风扇正常,可触试散热器和发动机温度。
若散热器温度低而发动机温度高,说明冷却水循环不良,应检查散热器出水胶管是否被吸瘪,内孔有无脱层堵塞。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如果出水管良好,可拆下散热器的进水软管并起动发动机,这时冷却水应有力地排出 , 若不排水说明水泵或节温器有故障。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如果节温器工作不良,则在发动机水温升高时冷却水不经过散热器,只能进行小循环,因而发动机温度过热,而散热器温度却很低。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有时节温器虽然良好,但由于水泵有故障,也会影响冷却水的循环,这时即使拆下节温器,散热器的进水管也无水排出。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④若上述部位均正常,再检查散热器和发动机各部位温度是否均匀。如果散热器冷热不均 , 说明其水管有堵塞或散热片倾倒过多。如果发动机的温度前端低于后端,则表明分水管已损坏或堵塞,应拆换。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⑤若非上述原因,则可能水套内积垢过多,应予以清除。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⑥在冷却系均正常的情况下发动机仍过热,则应考虑其他系统的问题,如点火是否过迟,排气门脚间隙是否过大,混合气是否过浓或过稀,燃烧室内积炭是否过多以及润滑油是否不足等。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此外,汽车上长坡、顺风行驶或在高温季节长时间低速大负荷行驶等也会引起发动机过热。
冷却水量足,但发动机过热
(1) 故障现象
①发动机冷却系统容纳不了规定的冷却水量。
②在运行中冷却水消耗异常,而使发动机过热。
冷却水量不足,发动机过热
(2) 故障原因
①缸体水套或散热器积垢过多造成局部堵塞。
②散热器漏水或散热器盖的空气 -蒸汽阀失效,散热器进出水软管破裂,或水管卡子螺母松动。
冷却水量不足,发动机过热
③水泵壳体破裂,水泵衬垫损坏或固定螺母松动,水泵水封橡胶皮碗老化,水封弹簧锈蚀软化或折断,叶轮密封圈磨损过量,水泵叶轮锈蚀或水泵叶轮端面与壳体孔端密封不严,泵轴与叶轮脱落。
冷却水量不足,发动机过热
④在低温季节,散热器内冷却水在停车时未放净而结冰。
⑤缸体水套中有砂眼或穿孔。
⑥气门室内破裂漏水。
⑦放水开关关闭不严。
⑧冷却系统其他部位漏水。
冷却水量不足,发动机过热
(3) 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检查冷却系统外部是否漏水。如水从散热器管或上、下贮水室漏出,应用焊锡修补;如水从进出水软管端漏出,应拧紧卡箍螺母;如由于水管破裂而漏水时应更换水管,更换时可用肥皂润滑一下水管头内径,便于安装。
冷却水量不足,发动机过热
②在严寒季节行驶的车辆,应特别注意检查散热器是否结冰,这种故障的特征是水温已达到100℃, 但散热器仍然冰冷,称为水阻。此时应用加热的方法使散热器的冰融化,保证冷却水循环畅通。
③检查放水开关关闭情况。如因放水开关关闭不严漏水,应研磨或更换。
冷却水量不足,发动机过热
④检查水泵是否漏水。如水从水泵出水孔漏水,说明水封失效,应拆下水泵,更换水封。水从水泵壳与缸体接合处漏出,应拧紧固定螺栓或更换衬垫。如属一次性水泵应更换水泵总成。(可用一清洁木条伸到泄水孔处,木条上有水说明水泵漏水) 。
冷却水量不足,发动机过热
⑤若冷却系外部并不漏水,而冷却水消耗仍然较快,则应检查冷却系内部有无漏水。若拔出机油尺发现机油中有水,则说明气门室内壁或进气通道内壁破裂漏水,或缸垫水道处冲坏与气缸沟通。同时还应检查散热器盖的蒸汽阀是否失效 , 若冷却水容易从加水口处飞溅损失,则说明散热器蒸汽阀失效。
冷却水量不足,发动机过热
发动机突然过热
(1)故障现象
①发动机运行中突然过热 ,水温表指针很快指到100℃的位置,发动机功率明显下降。
②冷车起动时,发动机水温迅速升高并沸腾,在补足冷却水后才转为正常。
发动机突然过热
(2)故障原因
①风扇传动带断裂或发电机固定支点松动移位。
②节温器主阀门脱离。
③水泵轴与叶轮脱落。
发动机突然过热
④气缸垫冲坏,水套与气缸沟通,高压气体进入水道。
⑤风扇离合器失灵。
发动机突然过热
(3)故障诊断与排除
①若行车中发动机突然过热,应注意电流表读数。若提高发动机转速,电流表不指示充电,而在放电4~6A位置和“0”位之间作间歇摆动,则说明风扇传动带断裂,发电机和水泵均不工作。
发动机突然过热
②用手触摸散热器和发动机,若发动机温度过高而散热器温度低,说明水泵轴与叶轮松脱,是冷却水循环中断;若发动机与散热器温度差别不大,则应检查冷却系有无严重漏水处。
③检查自动调速的风扇离合器是否能随温度变化而变动转速。
发动机突然过热
④若冷车发动时温度迅速升高,冷却水沸腾,多是节温器主阀门脱离并横卡在散热器进水管内,阻碍了冷却水的大循环。
⑤气缸垫烧坏有时也能使散热器口向外溢水和排气泡,呈现冷却水沸腾的假象。这主要是因为气缸垫烧蚀或缸盖、缸套出现裂纹,使高压气窜入水套,因此冒出激烈的气泡。
(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