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 质 课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 师: 赵 可 峰 单 位: 明港镇第一小学 时 间: 2016.4.28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
2、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2.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4.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每小组拿出11根小棒,每三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几个?你们发现了什么情况?生:剩余1根。师: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五边形呢?生动手摆后汇报。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板书: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师:(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生:草莓。师:一共有几个?生:6个。师:如果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
4、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生: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师: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生:回答。(大概意思对就行)师: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生:学生动手操作。 师: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生:最后还剩下一个不够摆一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生: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 (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
5、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师:(课件)出示算式。 师: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试着回答。(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 (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生:回答。师: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
6、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二、巩固练习: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下面老师带来两道题,看看同学们谁最聪明,完成的既快又准。( 课件出示:“做一做”) 师找学生到黑板上演板,其余学生自己在做题纸上完成。172=8(组)1(个) 233=7(组)2(个) 师: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生:回答,大概意思对就行。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大家自己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三、课堂小结、作业: 1、思考,这节课你学到了什
7、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2016.04.28 【教学评价与反思】 为了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措施: 1、借助直观操作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教学中,对余数概念的理解、对有余数的除法含义的理解,都是借助直观操作来进行的,由直观操作到符号表达,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达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 2、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首先是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通过“将一些草莓,每2个一份,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
8、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恰好分完没有剩余和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两种情况,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其次是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结合相关的例题和习题,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抽象理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以此为学生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体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的基本理念,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