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课 形体的组合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具学具:各种形状的盒子、塑料瓶、易拉罐等、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强调课堂常规。
二、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是立体的。——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三、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和"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四、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五、学生作业: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六、教师巡回辅导。
七、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八、教学延伸与拓展: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形体的组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巩固:
1、什么是形体?它是怎样分类的?
2、在上节课的学习中,你们学到了什么?
3、说一说自己对自己作品的想法。
三、讲授要点,分析讨论:
1、如何利用身边不同形状的废弃材料组合成各种物体,造型要稳固而美观。
2、制作物体:A、现实生活中的物体
B、自己创造出来的物体
3、制作方法:A、从上往下、从大到小重叠的组合,成宝塔状。
B、竖的、横的、大的、小的形体交错的组合。
C、形体之间相互倾斜的组合。
注意:各种物体在组合是注意上下左右的平衡。
四、学生作业:继续完成上节课的手工作品,注意作品的平衡及粘贴。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布置下节课用具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