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疑点说明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出口退税审核疑点,是出口退税计算机审核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出口退税审核需要进行处理的重点内容,能否全面准确地掌握疑点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是整个出口退税申报、审核的关键所在。本章将免抵退税、生产企业相关单证审核相关的审核疑点逐一列出,并进行详尽的阐释。
1.1疑点编码设计的基本原理
将整个审核疑点设计为一个统一的疑点代码表方式,所有关于疑点的描述及相关处理均在代码表中,采用模式驱动的方式使疑点的改动尽可能不依赖于程序。这样做的好处是系统具备非常好的可扩充性,不回因经常需要变动的疑点而频繁地调整程序,同时,有效地将宏观监控特殊审核疑点纳入其中,利于自上而下地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疑点增加和适应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扩展。
每个疑点有固定的编码,每个疑点可按疑点"错误级别"区分疑点的问题程度,可按"可否人工挑过"确定该疑点出现后可否人工挑过。以下疑点说明中,可能存在概率非常小的其他产生该疑点的原因,应采用特事特办的方式处理,在此不一一赘述。
【疑点编码】疑点编码
【审核对象】一般地指审哪一种表单
【基本内容】该审核条件内容简述
【审核报关单】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审核核销单】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审核专用税票】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审核代理证明】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审核远期收汇】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审核进口关单】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审核专用发票】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疑点产生条件】审核条件表达式,请参考帮助中的审核资源
【出错提示信息】文字提示
【错误级别】空:应注意检查,但不影响退税计算,视同审核通过W:警告E:错误
"":提示性疑点,程度较轻,表示有可能存在错误,对此部分疑点只有经过认真核实后,方可办理退税。
"W":警告性疑点,表示存在着错误程度较轻的问题,对这部分疑点只能进行认真核实后方能办理退税。
"E":错误性疑点,表示存在错误,对此部分疑点只有经过认真核实后,并进行调整方可办理退税。
【可否人工挑过】当前审核的疑点可否被人工挑过1:可人工挑过0:否,一般地,纯粹逻辑上不能挑过的设置为"0",也可根据政策规定对部分疑点进行严格限制。
【备注】保留
【分类标志】空:系统内部使用1:总局宏观调控审核条件2:自加审核条件
【有效标志】1:有效(参与退税审核)0:无效
1.2生产企业退税审核疑点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注:采用"以产顶进"钢材方式以进料加工方式购进和加工成品出口的企业,由于没有进料加工手册和进口报关单,所对应产生的疑点,根据规定经核实后,可以人工挑过。
1.2.1海关登记手册
一、海关手册登记数据自身审核产生疑点:
S100海关登记册号(XXX)不是以C或E打头,错误级别为"E"。
概述:海关登记册号(XXX)不是以C或E打头。进料加工手册登记:进料登记册号码首位应该是"C"或"E"。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错海关登记册号;
2.海关登记手册确实不是以C或E打头;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海关登记手册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2.经核实,海关登记手册确属不是以C或E打头的,可以人工挑过;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S101海关登记册号(XXX)重复登记,错误级别为"E"。
概述:海关登记册号(XXX)重复登记。进料加工手册登记:该企业进料登记册号码已经登记注册。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错海关登记册号导致重复数据;
2.海关手册号已登记,出口企业再次申报导致重复;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海关登记手册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重复登记的,应删除重复登记部分;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S102进口总值为负,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口总值为负。进料加工手册登记:进料方式是实耗法,并且进口额为负数。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错、漏录进口总值;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海关登记手册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S103出口总值(XXX)小于进口总值(YYY),错误级别为"E"。
概述:出口总值(XXX)小于进口总值(YYY)。进料加工手册登记:进料方式是实耗法,并且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入错误、漏录等;
2.出口总值录小或漏录;
3.进口总值录大;
4.进出口总值均录入错误;
5.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海关登记手册数据时调整错误;
6.转关出口应冲减进口总值,但未冲减;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3.经核实,属于转关出口应冲减进口总值,但未冲减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S104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分配率逻辑关系错误,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口总值、出口总值、分配率逻辑关系错误。进料加工手册登记:进料方式是实耗法,并且出口额不等于0,并且(计划分配率-进口额/出口额)>误差比率。
产生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入错误;
2.进口总值录入错误;
3.出口总值录入错误;
4.计划分配率计算错误;
5.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海关登记手册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S105手册有效期(XXX)已逾期,错误级别为"E"。
概述:手册有效期(XXX)已逾期。进料加工手册有效期过期。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错手册有效期;
2.出口企业申报不及时;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海关登记手册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错手册有效期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不及时的,可以人工挑过。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S106币别代码(XXX)不存在,错误级别为"E"。
概述:币别代码(XXX)不存在。进料加工手册中的币别不存在。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错币别代码;
2.审核系统中不存在海关登记手册中的币别代码;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海关登记手册数据时调整出错;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审核系统中不存在海关登记手册中的币别代码的,应由系统管理员按照代码统一规范进行追加;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S108该商品不是基本商品,错误级别为"E"。
概述:该商品不是基本商品。进料加工手册中的商品不是基本商品,并且进料方式为购进法。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进料手册时,使用了大类或中类商品码;
2.出口企业申报进料手册时,录错商品代码;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海关登记手册数据时,商品代码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进料手册时,使用了大类或中类商品码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错商品代码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S109征税税率(XXX)与商品码库中的(YYY)不等,错误级别为"E"。
概述:征税税率(XXX)与商品码库中的(YYY)不等。进料手册申报表中的商品征税率与该商品在商品代码库中的征税率不一致,并且进料方式为购进法。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进料手册时,录错征税税率;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海关登记手册数据时,征税税率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进料手册时,录入了错误的征税税率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S110退税率(XXX)与商品码库中的(YYY)不等,错误级别为"E"。
概述:退税率(XXX)与商品码库中的(YYY)不等。进料手册申报表中的商品退税率与该商品在商品代码库中的退税率不一致,并且进料方式为购进法。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进料手册时,录错退税税率;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海关登记手册数据时,退税税率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进料手册时,录入了错误的退税税率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S107商品代码(XXX)不存在,错误级别为"E"。
概述:商品代码(XXX)不存在。进料加工手册中的商品代码不存在,并且进料方式为购进法。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错商品代码;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海关登记手册数据时调整错误;
3.商品代码跨年度发生变化或年度内增加新的商品代码;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登记进行调整。
3.经核实,属于商品代码跨年度发生变化或年度内增加新的商品代码的,应按调整后的或相近的商品代码进行调整。
二、海关手册核销数据自身审核产生疑点:
S150海关登记册号(XXX)未登记,错误级别为"E"。
概述:海关登记册号(XXX)未登记。在进料加工手册中的该企业代码在手册登记库中不存在,或企业代码在手册登记库中存在,但该企业的海关登记册号与加工手册中的海关登记册号不符。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手册核销时录错海关登记册号;
2.出口企业未办理手册登记;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手册核销数据时调整出错;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未办理手册登记的,应先办理登记,再核销;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S151海关登记册号(XXX)已核销,错误级别为"E"。
概述:海关登记册号(XXX)已核销。进料加工手册中的核销标志位已经设置。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手册核销时录错海关登记册号;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手册核销数据时调整出错;
3.出口企业此登记手册已核销;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3.经核实,企业此登记手册确已核销的,应删除重复核销数据。
S152进口料件实际进口额与企业申报(XXX)不符,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口料件实际进口额与实际申报(XXX)不符。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中的进口料件总和不等于进料加工核销表中的总值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错进口料件实际进口额;
2.出口企业录错进料加工核销表中的进口额;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数据时调整出错;
4.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进料加工核销表中的数据时调整出错;
5.出口转内销海关已补税,但未冲减数据;
6.深加工结转应分担的部分未分担;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进口料件实际进口额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错进料加工核销表中的进口额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数据时调整出错的,应对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数据进行调整;
4.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进料加工核销表中的数据时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5.经核实,属于出口转内销海关已补税,但未冲减数据的,应调整进料加工核销数据的进口总值;
6.经核实,属于深加工结转应分担的部分未分担的,应调整进料加工核销数据的进口总值。
S153复出口货物实际出口额与实际申报(XXX)不符,错误级别为"E"。(总量比较)
概述:复出口货物实际出口额与实际申报(XXX)不符。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中的出口总值不等于该手册进料加工核销表中的复出口货物实际出口额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错进料加工核销表中复出口货物实际出口额;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手册核销数据时调整出错;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S154数值项为负,错误级别为"E"。
概述:数值项为负。实际进口或出口或其他的数值项的数值为负数。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错实际进口值或其他数据项;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手册核销数据时调整出错;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S155实际分配率逻辑关系错,错误级别为"E"。
概述:实际分配率逻辑关系错。实际分配率<>(实际出口额-(边角余料额+结转料件额-其他调减额)/(直接出口额+剩余残次品额+结转产品额+其他未出口额))×100%。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计算实际分配率错误,录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手册核销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S156实际分配率超出合理范围,错误级别为"E"。
概述:实际分配率超出合理范围。在进料加工核销中的实际分配率应该在0-100%之间。
实际分配率超出合理范围,指实际分配率<0或实际分配率>100%。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错进料加工核销申请表中的进口料件实际进口总值、剩余边角余料、复出口货物实际出口额、结转至其他手册料件、结转至其他手册产品、其他转出额等;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手册核销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对手册核销数据进行调整。
1.2.2进口明细部分
进口料件申报数据自身审核产生疑点:
S200海关登记册号(XXX)不是以C或E打头,错误级别为"E"。
概述:海关登记册号(XXX)不是以C或E打头。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录错海关登记册号;
2.海关登记手册确实不是以C或E打头;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海关登记手册确属不是以C或E打头的,可以人工挑过;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201进口报关单号(XXX)为空或有非法字符,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口报关单号(XXX)为空或有非法字符。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漏录进口报关单号;
2.出口企业申报的进口报关单号确实为空;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进口报关单号确实为空的,可以人工挑过;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202进口报关单号(XXX)同以前申报记录发生重复,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口报关单号(XXX)同以前申报记录发生重复。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中的进口报关单号码与以前申报的记录发生重复。
产生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进口报关单号;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203商品代码(XXX)不存在,错误级别为"E"。
概述:商品代码(XXX)不存在。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中的商品代码无效。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商品代码;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3.商品代码跨年度发生变化或年度内增加新的商品代码;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经核实,属于商品代码跨年度发生变化或年度内增加新的商品代码的,应按照调整后的或相近的代码调整。
S204币别代码(XXX)不存在,错误级别为"E"。
概述:币别代码(XXX)不存在。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中的币别代码无效。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币别代码;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205外币到岸价为零,错误级别为"E"。
概述:外币到岸价为零。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中的外币值为0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将外币到岸价录为零;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206外币汇率不在规定范围之内,错误级别为"E"。
概述:外币汇率不在规定范围之内。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中的人民币值换算已经超过了汇率浮动的范围。外汇值×(1-浮动率)×汇率<人民币值<外汇值×(1+浮动率)×汇率。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外币汇率或人民币值;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3.汇率变化超出设定范围;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经核实,属于汇率变化超出设定范围的,应由系统管理员调整汇率及其浮动范围。
S207美元到岸价为零,错误级别为"E"。
概述:美元到岸价为零。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中的美元值为0。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将美元到岸价录为零;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申报的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出错;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208美元汇率不在规定范围之内,错误级别为"E"。
概述:美元汇率不在规定范围。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中的人民币值换算已经超过了汇率浮动的范围。美元值×(1-浮动率)×汇率<人民币值<美元值×(1+浮动率)×汇率。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美元值或人民币值;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3.汇率变化超出设定范围;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经核实,属于汇率变化超出设定范围的,应由系统管理员调整汇率及其浮动范围。
S209组成计税价格不等于人民币到岸价+海关实征税额,错误级别为"E"。
概述:组成计税价格不等于人民币到岸价+海关实征税额(关税、消费税)。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组成计税价格;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出错;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210进口报关单号(XXX)发生重复申报,错误级别为"E"。
概述:进口报关单号(XXX)发生重复申报。进料加工申报明细表中的进口报关单号重复。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进口报关单号;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
二、进口料件申报数据与海关手册登记数据审核产生疑点:
S220海关登记册号(XXX)尚未登记,错误级别为"E"。
概述:海关登记册号(XXX)尚未登记。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中的海关登记册号,在进料加工登记表中未登记。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海关登记册号;
2.出口企业未进行手册登记就申报进口料件;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出错;
4.上年结转未转入本系统中;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
2.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未进行手册登记就申报进口料件的,应先办登记再申报;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
4.属上年结转未转入本系统的,应按规定将上年数据转入本系统中。
S221海关登记册号(XXX)已核销,错误级别为"E"。
概述:海关登记册号(XXX)已核销。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中的海关登记册号,在进料加工登记表中已核销。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海关登记册号;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三、进口料件申报数据与海关信息审核产生疑点:
S230申报海关登记册号与海关信息中的(XXX)不符,错误级别为"E"。
概述:申报海关登记册号与海关信息中的(XXX)不符。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中的海关登记手册号和海关信息不符合。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海关登记册号;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3.海关信息中的海关登记册号有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
3.经核实,属于海关信息中的海关登记册号有误的,可以人工挑过。
S231申报美元到岸价(XXX)超过海关信息(YYY),错误级别为"E"。
概述:申报美元到岸价(XXX)超过海关信息(YYY)。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中的美元数值超过误差规定的范围。正常值应该为海关报关单中的美元值×误差比率的范围。
产生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美元到岸价;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出错;
3.海关信息中的美元到岸价由于运保费的预估超出了误差范围;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经核实,属于海关信息中的美元到岸价由于运保费的预估超出了误差范围的,可以人工挑过。
S232海关数据中无此报关单号(XXX),错误级别为"E"。
概述:海关数据中无此报关单号(XXX)。在海关进口数据信息表中无此报关单号。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报关单号;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233海关数据中贸易性质(XXX)非进料加工,错误级别为"E"。
概述:海关数据中贸易性质(XXX)非进料加工。海关进口报关单信息中的贸易性质不是进料加工。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在办理进口料件申报时,录错报关单号;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进口料件申报数据时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1.2.3出口明细部分
一、出口申报数据自身审核产生疑点:
S300出口报关单号(XXX)同以前申报记录发生重复,错误级别为"E"。
概述:出口报关单号(XXX)同以前申报记录发生重复。该企业申报的出口报关单号码与历史库中有重复。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退税申报时,录错出口报关单号(本次申报录错出口报关单号或上次申报录错出口报关单号);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出口报关单号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301单证不齐(缺报关单、核销单或代理证明),错误级别为"E"。
概述:单证不齐(缺报关单、核销单或代理证明)。出口企业在出口退税申报时未录入报关单、核销单、代理证明且未设置单证不齐标志。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错单证不齐标志;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出口报关单号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302该商品不是基本商品,错误级别为"E"。
概述:该商品不是基本商品。出口退税申报表中的商品不是基本商品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大类或中类商品码;
2.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错商品代码;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商品代码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大类或中类商品码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录错商品代码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303禁止出口商品或不退税商品,错误级别为"E"。
概述:禁止出口商品或不退税商品。出口退税申报表中的商品是禁止出口商品或不退税商品。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码;
2.出口企业报关出口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代码;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商品代码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码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报关出口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码的,由出口企业协商海关调整海关信息;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305免税商品,错误级别为"E"。
概述:免税商品。出口退税申报表中的商品为免税商品。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代码;
2.出口企业报关出口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代码;
3.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商品代码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码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报关出口时,使用了错误的商品码的,由出口企业协商海关调整海关信息;
3.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307征税税率(XXX)与商品码库中的(YYY)不等,错误级别为"E"。
概述:征税税率(XXX)与商品码库中的(YYY)不等。出口退税申报表中的商品征税率与该商品在商品代码库中的征税率不一致。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错征税税率;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征税税率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了错误的征税税率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308退税率(XXX)与商品码库中的(YYY)不等,错误级别为"E"。
概述:退税率(XXX)与商品码库中的(YYY)不等。出口退税申报表中的商品退税率与该商品在商品代码库中的退税率不一致。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错退税税率;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退税税率调整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了错误的退税税率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309商品代码(XXX)不存在,错误级别为"E"。
概述:商品代码(XXX)不存在。出口退税申报表中的商品代码为无效代码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错商品代码;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商品代码调整错误;
3.商品代码库使用错误;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了错误的退税税率的,应调整出口企业错误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调整出口企业错误数据;
3.经核实,属于商品代码库使用错误的,应调整商品代码库。
S310币别代码(XXX)不存在,错误级别为"E"。
概述:币别代码(XXX)不存在。出口退税申报表中的币种代码为无效的代码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错币别代码;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币别代码调整错误;
3.币别代码库中没有包括出口企业申报的代码;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经核实,属于币别代码库中没有包括出口企业申报的代码的,应由系统管理员按照代码统一规范进行追加。
S311外币离岸价为零,错误级别为"E"。
概述:外币离岸价为零。外币金额为0。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漏录外币离岸价;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外币离岸价调整出错;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312外币汇率不在规定范围之内,错误级别为"E"。
概述:外币汇率不在规定范围之内。退税申报表中的人民币值换算已经超过了汇率浮动的范围。外汇值×(1-浮动率)×汇率<人民币值<外汇值×(1+浮动率)×汇率。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错误(人民币值录入错误或外币金额录入错误);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调整出错;
3.汇率变化超出设定范围;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经核实,属于汇率变化超出设定范围的,应由系统管理员调整汇率及其浮动范围。
S313美元离岸价为零,错误级别为"E"。
概述:出口货物的美元离岸价为零。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漏录美元离岸价;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美元离岸价调整出错;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S314美元汇率不在规定范围之内,错误级别为"E"。
概述:美元汇率不在规定范围之内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错美元汇率;
2.税务机关在调整出口企业出口申报数据时,美元汇率调整出错;
3.美元汇率已变化,但汇率范围没有相应调整;
调整方法:
1.经核实,属于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时,录入错误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2.经核实,属于税务机关调整出错的,应用调整法冲回后录入正确数据;
3.经核实,属于美元汇率已变化,但汇率范围没有相应调整的,应调整美元汇率范围。
S315出口报关单号(XXX)发生重复申报,错误级别为"E"。
概述:出口报关单号(XXX)发生重复申报。
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出口企业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