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论述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1326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论述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论述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论述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论述论 学界商榷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论述论张科研【提 要】本文按时间顺序分四个阶段对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自出版以来近七十年的研究情况做了较为全面的评论重点涉及学术界对其研究方法、重点论题、学术价值以及历史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对其研究的成绩和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红楼梦新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对红楼梦新证的学术价值有了更为客观、准确的认识对于相关红学问题的研究有重大意义【关键词】周汝昌 红楼梦新证 曹雪芹红楼梦新证(以下简称新证)是周汝昌先生红学研究的代表作也是新红学考证派的重要著作 回顾学术界对新证的研究情况对于总结新证在红学史上历史意义非常重要 对新证的研究在以下

2、四个时间段较为集中从整体上来看各时间段的研究侧重点也不同以下分别论述一 第一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研究新证第一版于 年下半年出版受到学界普遍赞扬:顾随先生在给周汝昌的信中评价新证“简直好得出乎我意料之外”又如凌梅生在人世须珍红烛会 纪 年周汝昌先生北碚之行一文中介绍了周汝昌在西南任教时吴宓等本文为“韶关学院引进(培养)人才科研经费”项目资助的阶段性成果赵林涛、顾之京整理校注:顾随致周汝昌书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版第 页凌梅生:人世须珍红烛会 纪 年周汝昌先生北碚之行文史杂志 年第 期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先生还组织座谈会为新证的出版题辞致贺一年后文艺界开展了针对胡适、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

3、周汝昌也卷入其中因此这一时期对新证的研究主要是在批判胡适、俞平伯运动的环境下展开的已有学者对这一时期的新证研究有了一定的总结:孙玉明先生所著红学:中的“周汝昌引火烧身”一节、苗怀明先生所著风起红楼中的“政治运动中的众生相”一节以及沈治钧先生的周汝昌“毛泽东好评”稽疑一文均涉及了这一时期其他学者对新证的分析与批评 本文现将目前可检索到这一时段研究新证的文章按研究内容再做分析和整理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学界对新证的研究情况在 年 月到 年 月之间学界对新证的批判较为集中本文将这些文章所作批判归纳为以下三类(一)(二)两个方面是对新证一书的评论(三)是对新证具体学术问题的评论(一)对新证

4、研究方法的批判 年 月到 年 月之间学界对新证的批判集中在考证作为研究方法是否合理在批判胡、俞运动之前的 年 月 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粟丰的文章应正确认识红楼梦的写实性 读周汝昌君红楼梦新证的意见文章认为:“(新证)有些观点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而许多材料的牵强附会也是不符合实事求是精神的”该文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新证展开分析对其批评也是比较恳切、平实语气较为平和有些学者认为红楼梦的文学思想研究落后于新红学考证的研究 例如余冠英在为什么不能从大处着眼呢一文中认为曹雪芹卒年“壬午说”和“癸未说”存在的争议是次要的“小问题”研究的重点应该转向文学思想层面的研究在批判胡、俞运动开展之后批判新证考证方法

5、的文章往往打上了批判胡适资孙玉明:红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年版第 页苗怀明:风起红楼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沈治钧:周汝昌“毛泽东好评”稽疑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第 期粟丰:应正确认识红楼梦的写实性 读周汝昌君红楼梦新证的意见见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编印对“红楼梦”研究中错误观点的批判第二辑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 年第 页余冠英:为什么不能从大处着眼呢转引自沈治钧周汝昌“毛泽东好评”稽疑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论述论 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烙印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批评的语气也比较严厉 年 月陆侃如发表了严厉地肃清胡适反动思想在新中国学术界里残存的毒害(读钟洛同志的应该重视对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观点的批判的一些感想)一

6、文该文除了对新证搜集的资料方式理念提出质疑还认为新证的出版是“中了胡适派所谓新红学的毒”更多的文章是批评新证运用的考证方法不合理即过于烦琐考据烦琐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被批判的主要问题之一 当时学界对胡适、俞平伯的这一批评也用于批评新证并认为周汝昌在新证所犯的此类错误相较于胡适、俞平伯更为严重 例如魏建功在批判红楼梦研究中唯心观点的意义一文中认为:“周汝昌的新证简直是烦琐考据变本加厉的典型也就是这种思想方法毒害最可怕的表征!”持相同看法的还有罗根泽的批判胡适的文学观点和治学方法 兼评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褚斌杰的评红楼梦新证、王若望的肃清古典作品研究中实验主义的毒害、王知伊的评红楼梦新证

7、及其他、陈炜谟的论考据学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兼评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考据学及其毒害等等文章这些文章的批判语气不免有些过火但客观地说有些批评不无道理 首先周汝昌在 年版新证中说:“历史考证便成为唯一领导我们走向正确、深刻认识的指南针使一切邪说魔道现形的照妖镜”这确实是片面强调历史考证的作用忽视了红楼梦作为小说文学的虚构特性 其次烦琐考据也确实是新证存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史料编年”这一章存在大篇幅罗列材料的现象部分材料于考证红楼陆侃如:严厉地肃清胡适反动思想在新中国学术界里残存的毒害(读钟洛同志的应该重视对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观点的批判的一些感想)见华东作家协会资料室辑红楼梦研究资料集刊 华东作家

8、协会资料室 年第 页魏建功:批判红楼梦研究中唯心观点的意义转引自沈治钧周汝昌“毛泽东好评”稽疑罗根泽:批判胡适的文学观点和治学方法 兼评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见三联书店编辑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第一辑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年版第 页褚斌杰:评红楼梦新证见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辑胡适思想批判资料集刊新文艺出版社 年版第 页王若望:肃清古典作品研究中实验主义的毒害转引自沈治钧周汝昌“毛泽东好评”稽疑王知伊:评红楼梦新证及其他见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辑胡适思想批判资料集刊第 页陈炜谟:论考据学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兼评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考据学及其毒害转引自沈治钧周汝昌“毛泽东好评”稽疑周汝昌

9、:红楼梦新证棠棣出版社 年版第 页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梦和曹雪芹并无直接帮助(二)对新证考证工作的肯定从 年上半年开始学界出现了一些肯定新证的文章主要表现在肯定新证在考证工作中搜集红学文献资料的贡献 年 月 日李希凡、蓝翎在评红楼梦新证一文中认为:“作者在考证工作上确实付出了相当大的劳力也作出了一些可贵的成绩”此文特别指出新证在搜集曹雪芹家世资料方面的贡献 之后解放日报刊载了一篇署名为“晓立”的文章红楼梦新证的功过认可李希凡、蓝翎对新证的看法 这一观点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资料搜集确实是新证的主要贡献在 年版新证增订本中主要扩充的内容依然是红学资料搜集方面(三)对新证所持观点的批判从 年到 年随着

10、批判运动的逐渐退潮学术界对新证的批判逐渐由意识形态转向其中具体学术观点的批判 对“自传说”的批判是这一时期研究新证的焦点 在五十年代的批判运动之前胡适、俞平伯已对“自传说”有了不同程度的反思意识到了“自传说”的缺陷并加以修正 然而周汝昌在新证中又强化了“自传说”他写作新证的目的之一即是要证明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写实自传故而新证成为“自传说”的代表作对“自传说”批判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有些学者从推理论证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新证所主张的“自传说”的错误在于先有“自传说”结论再为此结论找证据从而陷入了循环论证、穿凿附会的错误 例如吴文祺在批判胡适派的考证方法一文中认为:“首先主观地肯定红楼梦写的是真人真事然

11、后再去找证据证明这一主观的看法”胡念贻在评近年来关于“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观点一文中批评新证:“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极力去考证红楼梦的贾家即曹雪芹自己的家世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竭尽附会穿凿之能事”施子愉的评红楼梦新证、褚斌杰的评红李希凡蓝翎:评红楼梦新证见红楼梦评论集作家出版社 年版第 页晓立:红楼梦新证的功过见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辑胡适思想批判资料集刊第 页吴文祺:批判胡适派的考证方法见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辑胡适思想批判资料集刊第 页胡念贻:评近年来关于“红楼梦”研究中的错误观点见中国古典文学论丛古典文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施子愉:评红楼梦新证转引自沈治钧周汝昌“毛泽东好评”稽疑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

12、论述论 楼梦新证、陈炜谟的论考据学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兼评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考据学及其毒害等文章均持类似的观点 还有的学者从学理的角度批判“自传说”的不合理性如罗根泽的批判胡适的文学观点和治学方法 兼评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一文认为新证的错误在于:“不了解这些文学的特殊性错误的认为考据可以解决文学上的一切问题枝枝节节的从曹雪芹生平和曹家的人物事迹来考证红楼梦”这些批评仍然带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色彩所评未必完全公正但对于破除“自传说”的错误和迷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除批判“自传说”外批判新证其他学术观点的文章也有不少 有的文章是概括性的评价如署名为“山东大学教师集体讨论”的我们对于红楼梦

13、研究的初步意见一文概括性地指出新证有太多的结论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有的文章则是对新证具体的学术观点展开分析如周绍良在驳红楼梦新证中的“假定”一文中也对新证研究的史料的可靠性、“曹宣”存在以及有关曹家人物关系考证等结论提出质疑 再如 年贾宜之在曹雪芹的籍贯不是丰润:评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一文中通过丰润县志和浭阳曹氏族谱这些历史文献的考证指出曹雪芹的祖籍并不是丰润 这是对新证提出的曹雪芹祖籍“丰润说”的第一次挑战结合以上梳理三个方面文献可知许多文章同时批判了新证考证烦琐与“自传说”说明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正是因为“自传说”无法自圆其说周汝昌在新证中不得不通过大量烦琐的考据来为“自传说”寻找

14、依据而这并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上述这一时期研究新证的文章对新证有批评也有肯定且批评多于肯定这在批判胡、俞运动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一些批评周汝昌和新证的文章带有明褚斌杰:评红楼梦新证见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辑胡适思想批判资料集刊陈炜谟:论考据学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兼评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考据学及其毒害转引自沈治钧周汝昌“毛泽东好评”稽疑罗根泽:批判胡适的文学观点和治学方法 兼评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见三联书店编辑胡适思想批判(论文汇编)第一辑第 页山东大学教师集体讨论梁希彦整理:我们对于红楼梦研究的初步意见转引自沈治钧周汝昌“毛泽东好评”稽疑周绍良:驳红楼梦新证中的“假定”见中国作家协

15、会上海分会辑胡适思想批判资料集刊第 页贾宜之:曹雪芹的籍贯不是丰润:评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文学遗产 年第 期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显的政治色彩和公式化的批判语言但是刨除某些非学术因素和过激的言论其中一些批评确实指出了新证存在的问题包括“自传说”、考证的方法、材料的征引等是否合适等关键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讨论得还不够深入但是已经触及新证乃至“新红学”存在的重大问题例如一些关于“烦琐考证”的批评就涉及曹学与红学的边界关系问题而对新证一些结论证据不足的批评则涉及后来周汝昌提出的“悟证法”是否合理等等 虽然这一阶段对新证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一些文章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太过深入地研究但是这些文章提出的一些

16、基本的问题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开掘可以说是为新证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周汝昌肯定了部分对新证的批评和意见在后续的新证增订版中陆续做了一些修正 以上的这些都对我们考察上世纪五十年代文艺界对新证的看法和理解很有帮助二 第二阶段: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的研究“文革”期间大多数正常的学术研究活动陷入停顿新证研究也是如此 然而在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以新证的增订本出版为契机学界再次对其展开研究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关注新证增订本中有关文献征引的一系列问题(一)新证中的史料不足与真伪问题史料汇编与研究是新证增订本内容扩充的重要部分但其中的史料是否完善与真实引起了一些学者的质疑首先是史料研究

17、的补正问题 在 年新证增订版出版前后部分学者对周汝昌基于史料作出的结论提出修订主要是因史料不足而导致结论错误 年 月黄进德完成了曹寅与两淮盐政 读红楼梦新证有关章节书后一文的初稿指出新证中有关地点问题的“真州鹾院”部分与史实有出入并对曹寅兼理两淮盐政的事迹做了考察纠正了新证中的一些错误并因此被周汝昌邀请参与新证的增补修订工作 另外还有新证未参考新发现的史料纠正原有的错误问题年文雷在程伟元与红楼梦一文中基于新发现的有关程伟元的史料而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而新证增订本仍然保留了旧版的观点文雷就此与周汝昌商榷周黄进德:曹寅与两淮盐政 读红楼梦新证有关章节书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文雷:程

18、伟元与红楼梦文物 年第 期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论述论 汝昌对文雷的结论表示认同其次是史料的可靠性研究 可靠的史料是展开研究的基础而新证所引史料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史料的真伪问题 年陈毓罴、刘世德、邓绍基合著的红楼梦论丛中收录了以往多篇研究新证中具体观点的文章包括对新证增订本中主张为真的“陆厚信绘曹雪芹画像”和曹雪芹卒年“癸未说”提出质疑 例如陈毓罴、刘世德合作的曹雪芹画像辨伪一文从画像中人物的相貌、曹雪芹的交游圈等角度证明陆绘画像的人物不是曹雪芹而是俞楚江(号雪芹)宋谋玚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他在“曹雪芹小像”像主非俞瀚辨 与陈毓罴、刘世德两同志商榷一文中将俞楚江的生平与画像题词的内容对比发现有诸多

19、不符合之处反而存在像主是曹雪芹的可能 二是所引用的史料的准确性问题陈毓罴在曹雪芹卒年问题再商榷一文中认为新证所引懋斋诗钞的编年并不可靠所以以此为论据的曹雪芹卒年“癸未说”没有说服力(二)新证中引用的史料的编注与阐释问题新证在史料搜集的基础上对史料加以编注与阐释一些学者指出其在编注与阐释史料的方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存在的错误 年张良皋在增订本红楼梦新证初读质疑一文中提出了新证增订本中存在的史料不精、解读失误等九类问题 随后邱惕盈在粗议增订本红楼梦新证 兼与张良皋同志商榷一文对张良皋的观点提出商榷意见并肯定了新证搜集材料的价值 而张良皋在谈红楼梦版本名称牵涉的问题 兼与邱惕盈同志商榷一文中对邱惕盈的质

20、疑作了反驳又指出了新证的一些新的问题如行文芜词、微词过多等等陈毓罴、刘世德:曹雪芹画像辨伪见陈毓罴、刘世德、邓绍基红楼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宋谋玚:“曹雪芹小像”像主非俞瀚辨 与陈毓罴、刘世德两同志商榷文学遗产 年第 期陈毓罴:曹雪芹卒年问题再商榷见陈毓罴、刘世德、邓绍基红楼梦论丛第 页张良皋:增订本红楼梦新证初读质疑见文学评论编辑部编文学评论丛刊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邱惕盈:粗议增订本红楼梦新证 兼与张良皋同志商榷河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张良皋:谈红楼梦版本名称牵涉的问题 兼与邱惕盈同志商榷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

21、还有学者也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 年王利器在红楼梦新证证误一文中以例举的方式指出了新证存在的十类错误包括典故误读、句读错误、字形辨识错误、史实错误、文献出处错误、文献不注出处等等 王利器批评周汝昌的语气虽然很不客气但确所指出的新证中存在的不少错误和缺陷也是事实总体上来说这段时间学界对新证的研究主要涉及史料考据问题研究也较为深入史料的真伪、征引和解读等问题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氛围也相对自由商榷类的文章数量增多 其中一些研究也不乏有闪光之处如张良皋对新证语言表述不科学、不严谨等问题的批判就已经涉及到了对新证随笔式行文风格的批评这是之前的研究所未重视的三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的研究二十

22、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新证的研究相对较少比较引人注目的有 年冯其庸先生在曹学叙论(续)一文中对新证一书的评价 冯其庸先生认为新证是标志着红楼梦研究的阶段性的一部著作并对新证在曹学搜集资料方面的贡献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到九十年代末有关新证的研究讨论的焦点是曹雪芹的祖籍问题曹雪芹的祖籍在丰润是新证中主张的观点后来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周汝昌再将曹家的世系加以扩充:“丰润曹家和旗籍曹家(即雪芹家)是曹玮的后代由江西新建县武阳渡迁到河北丰润的 迁至丰润是明初永乐二年的事其后丰润的一支才又迁至辽东的铁岭卫这就是雪芹的上世”以此完善“丰润说”李广柏先生在何谓“祖籍”一文中首先对“祖籍”这一概念展开辨析明确了“

23、祖籍”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反驳了周汝昌的说法 文章引用清代典章对“祖籍”的解释指出祖籍即原籍研究曹雪芹的祖籍即研究曹家入旗籍之前的籍贯再从曹寅自署籍贯“千山曹寅”之“千山”地点的考证认为周汝昌在新证中提出的“千山”是长白山代称的说法是错误的“千山”应是辽阳的代称肯定曹雪芹的祖籍是辽阳而不是丰润 刘世德先生对新王利器:红楼梦新证证误红楼梦研究集刊编委会编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冯其庸:曹学叙论(续)红楼梦学刊 年第 辑周汝昌:考察曹雪芹祖籍的意义与论据文艺报 年第 期李广柏:何谓“祖籍”红楼梦学刊 年第 辑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论述论 证中的曹雪芹祖籍问题研究得较为深入所著曹雪芹祖

24、籍辨证一书对曹雪芹祖籍“丰润说”和“辽阳说”分别做了考察针对周汝昌提出的“丰润说”此书第十五章有相关讨论 刘世德先生对新证支持的“丰润说”并不赞同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证据不足、主观臆测二是故意挑选、曲解证据 刘世德先生对“丰润说”的批评以事实为根据说服力较强 张庆善先生对曹雪芹祖籍研究作了总结其曹雪芹祖籍论争述评一文中认为周汝昌的“丰润说”的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坚实的文献证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对新证的研究逐渐精细化和深入化 经过这一时期的研究新证中所主张的“丰润说”存在的问题得到比较深刻的批判而周汝昌先生在新证的后续的几次修订中仍未能提供“丰润说”的有力证据也没有修改原有观点实为遗憾四 第四阶

25、段:近十年来的研究从本世纪初到 年左右学术界对新证的研究进入相对沉寂的时期除了陈维昭先生的专著红学通史中有专节讨论新证之外较少有专题性的文章出现从 年至今学术界对新证的研究越来越多不但文章数量多而且研究角度多样诸如新证的版本、文献真伪以及学术价值等各个方面都有关注、讨论评价也趋向多元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对新证贡献的总结这一阶段学界总结了新证多个方面的贡献 首先是搜集资料的贡献新证历经多次增订所增补的内容仍然是以搜集资料为主因此这一方面是研究新证的重要内容 刘梦溪先生在 年中华书局版新证发布会上总结了新证的红学贡献将新证定为红学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并认为新证的最大贡献在于几乎将有关曹

26、雪芹家世的材料搜罗殆尽 其次是对新证在红学考证方面所作贡献的肯定 陈维昭先生在论红学意识形态一文中认为新证是学术红学中的经典之作并为实证红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再次总结新证的学术史意义 有文章总结刘世德:曹雪芹祖籍辨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张庆善:曹雪芹祖籍论争述评红楼梦学刊 年第 辑陈维昭:红学通史(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刘梦溪:周汝昌先生的红学贡献 在新版红楼梦新证发布会上的讲话见大师与传统增订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陈维昭:论红学意识形态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新证在红学史上尤其是新红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苗怀明先生在二十世纪上半期新红

27、学的完成与总结 记周汝昌和他的红楼梦新证一文中认为新证是一部具有集大成性质的红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新红学的最终完成 段江丽教授在论争双方都值得尊重 “周汝昌与当代红学”座谈会发言一文中肯定了新证搜集文献资料的贡献和在红学史上的重大意义也有学者对上述新证 的贡献提出异议樊志斌先生在周汝昌红学研究述论 兼论周汝昌与百年红学若干话题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某种程度上说 年至 年间关于曹雪芹家族、生平和红楼梦的诸多资料都是在红楼梦新证的刺激下发现和整理出来的使得红楼梦新证成为红学研究最重要的资料参考书籍”可见樊志斌先生认为新证的最主要的贡献不在于资料的发现与搜集本身而是新证的问世为红学资料的开掘提供了动力

28、这些研究显示出对新证的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并仍会持续 这阶段对新证贡献的研究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研究相较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学理性更强研究也更深入 二是将新证置于红学发展历史的背景下以学术史的视角展开研究肯定了其在新红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二)对新证中问题的系统性批判之前对新证存在问题的批判多是单篇文章未能就某些问题展开持续、深入的研究因此对许多问题的研究不够连贯和深入 而这一阶段则不同出现了以批判新证为主要内容的专著批判更为系统不但对以前研究过的问题有了新的见解而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掘了新的研究方向 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杨启樵先生周汝昌红楼梦考证失误一书在王利器文章的基础上

29、进一步指出包括新证在内的周汝昌考证红楼梦的失误 此书的第一章和最后的“杂评”部分即是考证新证的失误之处指出了“自传说”“雍正苗怀明:二十世纪上半期新红学的完成与总结 记周汝昌和他的红楼梦新证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第 期段江丽:论争双方都值得尊重 “周汝昌与当代红学”座谈会发言见红学研究论辩辽宁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樊志斌:周汝昌红学研究述论 兼论周汝昌与百年红学若干话题的关系见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天津市津南区文化体育局编周汝昌百年诞辰纪念专辑百花文艺出版社 年版第 页杨启樵:周汝昌红楼梦考证失误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版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论述论 篡位说”“曹家没落原因说”等诸多观点的批判也包括对新

30、证“红楼纪历”的时序和“史事稽年”内容的编选等存在的问题 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又出版了此书的增订本 增订版除订正了一些原版的错误还增加了评最新版红楼梦新证等文章 所谓最新版红楼梦新证指的是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证由于此本新证恢复了“新索隐”一章杨启樵新增的文章主要是针对“新索隐”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分析了“新索隐”和史实的不合之处沈治钧先生在红楼七宗案一书中对新证中一些文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在关于爽秋楼歌句案、关于“曹雪芹佚诗”案等专章中对包括 年新证增订版“史事稽年”中的爽秋楼歌句的作者、曹雪芹“佚诗”的真伪展开分析 这些文章指出了新证中存在文献不真实的问题这对于研究新证的材料来源追溯原始文献有重要意

31、义胥惠民先生拨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一书的部分内容对周汝昌在新证中的许多错误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此书分十二章第一章批评了周汝昌的“写实自传说”第二章提出周汝昌主张的“史湘云是曹雪芹的妻子脂砚斋”是一个伪命题第八章指出周汝昌提出的“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卒于乾隆癸未年除夕”“曹雪芹祖籍丰润”等观点均是错误的第九章是对周汝昌辱骂高鹗一事的评价及原因分析第十章是对周汝昌研究红学方法的批判 此书虽有言语过激之处但这些批评涉及到的大多数问题都是新证中确实存在的梅节先生的海角红楼 梅节红学文存一书中收录了多篇批评周汝昌及其新证的文章涉及曹学、脂学、版本学多个方面 周汝昌在新证“文物杂考”一章认为陆厚

32、信绘“曹雪芹小像”为真品梅节先生在曹雪芹画像考信一节中认为曹雪芹没有到江南任尹继善的幕府尹继善的诗集也没有和曹雪芹唱和之作陆厚信所绘“小像”像主不是曹雪芹 在曹雪芹“佚诗”的真伪问题一文中梅节对 年新证增订版中的曹雪芹“佚诗”作了考辨认为此诗不是曹雪芹的作品而是出自周汝昌杨启樵:周汝昌红楼梦考证失误增订新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版沈治钧:红楼七宗案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沈治钧:红楼七宗案第 页胥惠民:拨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年版梅节:曹雪芹画像考信见海角红楼 梅节红学文存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年版第 页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的手笔 在史湘云结局探索一文中梅节认为史湘云

33、嫁给卫若兰最终与其分离不同意新证中提出的史湘云和贾宝玉成婚的推测 在析“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一文中梅节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一条批语作了分析认为此批所对应的正文是脂砚斋增入的与曹雪芹无关否定了新证中周汝昌以此批推断脂砚斋和畸笏叟是同一个人的结论以上四位学者之著作的共同之处在于对新证史料和学术观点的批评多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据因而其结论多有说服力有助于厘清事实和推进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三)对新证研究体系和范式的总结周汝昌先生写作新证时新红学考证派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 新红学考证派的研究体系在新证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反映因此研究新证成为总结新红学考证派研究体系和范式的样本 近几年的文章就多涉及对新证的研究体系

34、和范式的总结首先是对新证研究体系的总结乔福锦先生在红楼梦新证的学术范式意义 在中华书局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一文中认为:“(新证)在新材料发现、新方法创造、新体系建立等方面为一门专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举世瞩目之重要贡献也为整个红学学科建构起一个赖以存在的知识论系统”刘云春在明清小说与历史叙事中引用刘梦溪先生的观点:“如果说胡适之先生的红楼梦考证开辟了一些思路提出了一些问题那么周汝昌先生则是把有关红楼梦作者的相关材料和问题构建成一座完整的大厦这个大厦像迷宫一样吸引人 红学成为 世纪的显学和周汝昌先生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认为新证在红学的体系化建构很有意义 陈维昭先生则认为 年版新证“进一步把红楼梦实证研究体

35、系化、专门化体现了这一时期实证红学的最高成就”这些评价虽不免有些过誉但也确实说明新证在红学体系构建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其次是对新证研究范式的总结与反思 新证研究范式有两个方面的体现梅节:曹雪芹“佚诗”的真伪问题见海角红楼 梅节红学文存第 页梅节:史湘云结局探索见海角红楼 梅节红学文存第 页梅节:析“凤姐点戏脂砚执笔”见海角红楼 梅节红学文存第 页乔福锦:红楼梦新证的学术范式意义 在中华书局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刘云春:明清小说与历史叙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陈维昭:红学 学术 意识形态辽宁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论述论 一是对红学与曹学的关

36、系处理另一个是以“悟证”为特点考证的方式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余英时先生就对新证中红学与曹学的关系已略有提及:“这个新红学的传统(笔者按指“自传说”)至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年)的出版而登峰造极 在新证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周汝昌是把历史上的曹家和红楼梦小说中的贾家完全地等同起来了 其中人物考和雪芹生卒与红楼年表两章尤其具体地说明了新红学的最后归趋 换句话说考证派红学实质上已蜕变为曹学了”由此引发了余英时、周汝昌、应必诚以及陈维昭先生对红学研究范畴和方法的一系列讨论 最近几年红学与曹学关系的研究又再度得到重视陈维昭先生对新证一书研究范畴的判断是:“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主要是一部曹学专著兼及一点

37、脂砚斋研究、探佚研究和版本研究的”两位先生的判断都有一定道理在“自传说”的影响下周汝昌先生在新证中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曹家相对应主张红学与曹学合流 新证确是一部以曹学为主兼有红学的专著从 年版新证的章节设置来看总共八个章节中有关曹学的内容就占据了七章另一章涉及版本、脂评、探佚等等即便如此有关脂评、探佚的研究仍然带有曹学的影响 但是一些学者并不认同新证红学与曹学合流的研究方法 张云、纪健生两位学者在红楼梦研究的经学取向一文中认为新证过分重视以曹家史料为基础的曹学研究将红楼梦视为曹家家史这是过分强调曹学的作用并认为:“曹学是由红楼梦作者问题引发出来的红学分支绝对不能视为红学的核心与本质”文章主张将曹

38、学视为红学的一个分支有助于回答周汝昌先生提出的“红学是什么”这一重要问题“悟证”是新证的特色之一周汝昌先生将新证中的考证“曹宣”等方法作总结认为考证需要重视“悟性”即不拘泥于客观实际强调个人主观的感悟并由此总结出“悟证”的范式 这一时期多有对“悟证”展开研究的文章 陈维昭先生在论红学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蔑视文献学的基本原则以悟为幌子超越文献的限度甚至扭曲、伪造文献”这篇文章指出所谓“悟证”是受其他某些前见思想的影响而产余英时: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 一个学术史的分析香港中文大学学报年第 期见胡文彬、周雷编海外红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陈维昭:红学 学术 意识形态第 页张云纪健生:红

39、楼梦研究的经学取向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陈维昭:论红学意识形态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生的扭曲、错误的思维 再如林海清先生在周汝昌红学体系的学术价值及对其“悟证法”的质疑一文中也对“悟证”展开分析肯定了“悟”作为主观能动性在考证中的重要作用但也强调需避免出现“悟”大于证揣测过多的弊病通过以上对新证研究体系和范式的总结可以发现新红学考证派以“自传说”为基础红学与曹学合流的特点其优点是注重考证构建了红学研究体系其弊端又在于结论先行“悟证”的论证方法往往不足以支撑其结论 对新证研究体系和范式利弊两个方面的总结对于红学研究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四)对新证写作缘起、过程以及出版的研究研究周汝

40、昌先生是如何写作与出版新证的对于探究新证的学术渊源、影响新证出版的背景等是很重要的而这一时期多有学者关注这一问题首先是对新证的写作背景的研究 苗怀明先生在从红楼梦考证到红楼梦新证 二十世纪上半期新红学的修正与总结一文中将新证置于新红学建立到建国之初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分析了胡适对周汝昌写作新证方面提供了哪些帮助和指导 张昊苏先生在经学 红学 学术范式:百年红学的经学化倾向及其学术史意义一文中认为:“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光大胡适新红学 完成了大量对曹雪芹与红楼梦 史事的索隐与考据 他也带领新红学 完成了优长与缺失的俱分进化”宋广波先生胡适与周汝昌的“红学”之路一文中以 年版新证为研究对象考察胡适与周汝

41、昌学术传承的关系认为周汝昌在新证中继承了胡适“新红学”基本论题、观点以及研究方法 樊志斌先生在周汝昌红学研究述论 兼论周汝昌与百年红学若干话题的关系一文中对周汝昌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个人性格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较为全面地还原了新证创作的背景环境和学术条件 这些研究对考察新证创作和新红学研究史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其次是对新证出版过程的研究 苗怀明先生在二十世纪上半期新红学的完成林海清:周汝昌红学体系的学术价值及对其“悟证法”的质疑明清小说研究 年第 期苗怀明:从红楼梦考证到红楼梦新证 二十世纪上半期新红学的修正与总结明清小说研究 年第 期张昊苏:经学 红学 学术范式:百年红学的经学化倾向及其学术史意

42、义文学与文化 年第 期宋广波:胡适与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团结报 年 月 日樊志斌:周汝昌红学研究述论 兼论周汝昌与百年红学若干话题的关系见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天津市津南区文化体育局编周汝昌百年诞辰纪念专辑第 页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评论述论 与总结 记周汝昌和他的红楼梦新证一文中对新证的文献准备、创作过程以及出版情形都有比较细致的分析 这一研究为还原新证修改与出版的过程和影响做了有意义的探索总体上就这一阶段的整体情况来看新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较之前的研究范围和深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拓展 首先被蔡义江先生称为“批周四斗士”的杨启樵、梅节、沈治钧和胥惠民四位学者的相关著作指出了新证中存在的许多错误将一些

43、长期未被关注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对于推动新证的研究功不可没 其次对新证的贡献和价值评判也逐渐理性和客观评判的视角也多样化 再次对新证体系建构以及研究方法等探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这对于总结周汝昌的红学观念和新证在红学史上的地位也很关键小 结纵观研究新证的七十年历史可以发现自 年新证出版后学术界对新证的研究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热度其所涉“自传说”、考证方式、曹雪芹的卒年和祖籍等问题始终是研究的重点问题且不断有新的话题被发现 随着学界对新证研究的深入对新证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评价也趋于客观总体上看学术界对新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结论越发准确而这对新证的研究和红学相关问题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新证的研究还有继续深入探索的空间我们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接着往下说以更好地将这一论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作者信息: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据高淮生先生介绍“批周四斗士”的说法是蔡义江先生在我的红学简况和对红学的展望一文中提出来的见高淮生周汝昌红学论稿知识产权出版社 年版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