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生物化学》课程试卷B答案
名词解释
1、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叫肽 键。
2、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核酸双链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变成无规则的线团,此 种作用称核酸的变性。
3、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的较松,用透析等方法易于与酶分开。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的比较 牢固,不易与酶蛋白脱离。
4、糖异生是指由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和糖原和过程。
5、呼吸链由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排列顺序组成的链锁反应体系,它与细胞摄取氧有关,所以叫 呼吸链。
6、底物水平磷酸化:指代谢物因脱氢或脱水等,使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 键(或高能硫酯键)转给ADP(或GDP),而生成ATP(或GTP)的反应称底物水平磷酸化。
7、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互换,生成相应的α-氨基酸和α-酮酸的过程。
8、 基因工程是用人工的方法在体外进行基因重组,然后使重组基因在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得到表达。
9、mRNA分子上,相邻的三个碱基组成碱基三联体,它对应于一个氨基酸,此碱基三联体称 密码子。
10、非蛋白氮:指血液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物质(如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多肽等)所含的氮叫非蛋白氮。
单项选择题
1、全酶是指什么?B
A.酶的辅助因子以外的部分 B.酶的无活性前体 C.一种需要辅助因子的酶,并已具备各种成分 D.一种酶-抑制剂复合物E.专指调节酶
2、1克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净生成ATP的摩尔数是E
A.2 B.3 C.12 D.15 E.38
3、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D
A.葡萄糖 B.胆固醇 C.脂肪酸 D.酮体 E.草酰乙酸
4、调节氧化磷酸化的重要激素是B
A.肾上腺素 B.甲状腺素 C.肾皮质素D.胰岛素 E.生长素
5、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E
A.氨基酸 B.肽类 C.氨基酸、肽类
D.肌苷、肌酸 E.CO2、H2O、尿素
6、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方式主要是D
A.直接由核糖还原 B.由核苷还原 C.由核苷酸还原
D.由二磷酸核苷还原 E.由三磷酸苷还原
7、类固醇激素是通过下列哪种物质发挥生理作用?B
A.cAMP B.激素-受体活性复合物 C.cGMP
D.Ca2+ E.蛋白激酶
8、岗崎片段D
A.是因为DNA复制速度太快而产生的B.由于复制中有缠绕打结而生成
C.因为有RNA引物,就有岗崎片段D.由于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在随从链生成
E.复制完成后,岗崎片段被水解
9、真核生物的转录特点是C
A.发生在细胞质内,因为转录产物主要供蛋白质合成用
B.需要σ因子辨认起始点C.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还需要多种蛋白因子
D.mRNA因作为蛋白质合成模板,所以寿命最长
E.真核生物主要RNA有5种,所以RNA聚合酶也有5种
10、真核生物欲合成一个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以亮氨酸为N末端的蛋白质,在其他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需消耗的高能磷酸键最小数量为E
A.200 B.201 C.303 D.400 E.402
11、胆红素主要是体内哪种物质分解代谢的产物A
A.血红素 B.核苷酸 C.胆固醇 D.铜蓝蛋白 E.脂肪酸
12、下列哪一种物质不是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剂?D
A.NADPH+H+ B.NADH+H+ C.G-SH
D.葡萄糖醛酸 E.抗环血酸
多项选择题
1、DNA A.B.C.
A.是脱氧核糖核酸 B.主要分布在胞核中
C.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D.富含尿嘧啶核苷酸
2、下列哪些是酶的特征?A.B.C.D.
A.酶能增加它所催化的反应速度
B.对底物和所催化的反应都有专一性
C.分子量一般在5,000以上
D.大多数酶在中性pH附近活性最大
3、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后可进行的代谢是B.D.E.
A.糖异生 B.糖原合成 C.转变成脂肪
D.有氧氧化 E.糖酵解
4、能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酶有A.C
A.细胞色素氧化酶 B.过氧化氢酶
C.过氧化物酶 D.超氧化物岐化酶B.C
5、尿酸是下列哪些化合物分解的终产物A.B
A.AMP B.IMP C.UMP D.TMP
6、DNA复制的特点A.B.C
A.半保留复制 B.半不连续
C.一般是定点开始,双向等速进行
D.复制方向是沿模板链的5`→3`方向
7、RNA合成A.B.C. (
A.以ATP、GTP、CTP、UTP为原料B.合成起动由RNA聚合酶全酶催化
C.合成延长过程由RNA聚合酶核心酶催化D.需要引物酶
8、下列氨基酸中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A.色氨酸 B.精氨酸 C.蛋氨酸 D.谷氨酸
填空
1、常见的蛋白质沉淀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中性盐,有机溶剂,重金属盐,有机酸
2、与酶活性有关的必需基团,常见的有____氨酸上的____基,____氨酸上的____基,____氨酸上的____基等 .(丝,羟,半胱,巯,组,咪唑)
3、动物脂肪中含量最丰富的饱和脂肪酸为 和 。软脂酸,硬脂酸
4、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方式有 、 、 等,其中最重要的脱氨方式是 。(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联合脱氨基)
5、肾上腺素与膜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介导可激活 ,它可催化 分解成 。腺苷酸环化酶、ATP、cAMP
6、转录是以 , , 和 为原料,在 酶的催化下,以DNA的 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ATP、GTP、CTP、UTP,DNA指导的RNA聚合酶模板)
问答题
1、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有何实用意义.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不改变其 一级结构),因而失去天然蛋白质的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实用意义:利用变性原理,如用酒精,加热和紫外线消毒灭菌,用热凝固法检查尿蛋白等; 防止蛋白质变性,如制备或保存酶、疫苗、免疫血清等蛋白质制剂时,应选择适当条件,防 止其变性失活。
2、酶作用的特异性:酶对其作用的底物有比较严格的选择性,这种现象称为酶作用的特异 性。酶的特异性分三种类型。
①绝对特异性,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进行一种反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
②相对特异性,酶对同一类化合物或同一种化学键都具有催化作用。
③立体异构特异性,有的酶对底物的立体构型有特异的要求,只选择地作用于其中一种立体 异构体。(1)试以乳酸为例,说明糖异生的主要过程及限速酶。
3、试述维生素B6在氨基酸代谢中有何重要作用?
维生素B6的磷酸酯是氨基酸代谢中许多酶的辅酶,它们是:
①是转氨酶的辅酶,参与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及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②磷酸吡哆醛是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因此它与γ-氨基丁酸、组胺、5-羟色胺、儿茶酚胺 类、牛磺酸、多胺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有关。
(1)简述DNA复制的过程.
①在拓扑异物酶和解链酶的作用下,DNA双螺旋结构打开,形成局部单链,DNA结合蛋白 与单链DNA结合,使单链DNA不致复性。
②引物酶辨认复制起始点,并利用四种NTP为原料,以单链DNA为模板,按5′→3′方向合成 RNA引物片段。
③在RNA引物的3′-OH端,DNA聚合酶Ⅲ以单链DNA为模板催化四种dNTP,合成5′→3′方向 的DNA。
④在DNA聚合酶Ⅰ的作用下,水解切除RNA引物,并由该酶催化DNA片段继续延长,填补空缺 。⑤由DNA连接酶将相邻的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DNA链。
三 论述题
1. 答:(1)转录起始
转录起始于RNA聚合酶结合在被转录的DNA特定区段上。结合的特定部位称为启动子,它是20至200个碱基的特定顺序。-10顺序被看作是双螺旋打开形成开放启动复合物的区域。-35顺序,是酶结合的起始部位。启动子处一旦形成开放启动复合物,RNA聚合酶就起始转录。聚合酶含有两个核苷酸结合位点,称为起始部位和延伸部位。起始部位结合三磷酸嘌呤核苷酸ATP或GTP。转录不需要引物,合成的RNA第一个核苷酸常常是pppA或pppG。起始时第一个核苷酸进入起始部位,延伸部位再填进另一个核苷酸,然后两个核苷酸结合。在第一个碱基从起始部位释放后,完成起始,并开始延长。
(2)延长过程
当转录起始步骤完成后,σ亚基离开聚合酶,形成的核心酶更牢固地结合于模板上,开始转录的延长。延长是在含有核心酶、DNA和新生RNA的一个区域—转录鼓泡里进行,在“泡”里新合成的RNA与模板DNA链形成一杂交的双螺旋。此段双螺旋长约12bp,相当于A型DNA螺旋的一转。杂交链中的RNA3′–羟基对进来的核糖核苷三磷酸能进行结合合成反应,使链不断延长。在“泡”里核心酶始终与DNA的另一链(编码链)结合,使DNA中约有17个bp被解开。延长速率大约是每秒钟50个核苷酸,转录鼓泡移动170nm的距离。在RNA聚合酶沿着DNA模板移动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RNA–DNA杂交链的长度及DNA未解开的区域长度均保持不变。每加入一个核苷酸时,RNA–DNA杂交双链就旋转一个角度,以便RNA的3′–OH始终停留在催化部位。而且杂交双链12bp的长度恰好短于双螺旋完整的一转,当形成完整的一转前,RNA因弯曲很厉害即离开了DNA模板,防止了RNA 5′–末端与DNA相互缠绕打结。
(3)转录终止
转录有终止点,转录终止出现在DNA分子内特定的碱基顺序上。细菌及病毒DNA的终止顺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是富含GC,转录产物极易形成二重对称性结构;
其二是紧接GC之后有一串A(大约6个)。按此模板转录出来的RNA极易自身互补,形成发夹状结构,新生的RNA链却以几个U残基而结束。当RNA聚合酶遇到这种结构特点时就会停止下来。
新生的RNA链在某些终止位点上,不需要其它蛋白因子的协助就自动从DNA上释放下来。但有些终止位点,RNA链的终止释放还需要rho蛋白(ρ因子)参与。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