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备 课 笔 记
课题
小 儿 垂 钓(第二课时)
第17课时
备课时间
9.6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内容,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心之美。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课前导语
一、理解课题。
分别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
1、配乐范读。边听边想画面。
2、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重点读准:稚子、垂纶、借问。
三、读课文,悟道理。
师:小孩正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甲:这么大声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乙: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捉不到鱼了。
生丙:我应该打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生丁:(做摆手动作)不要惊了我的鱼。
生戊:(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
师:你认为文中的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己:那个小孩做的是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了。
生庚:我也这样认为,他这样做,既帮助了人,又没吓跑鱼。
师:是呀,大家说的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你们也原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四、指导背诵全诗。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童趣诗”,诗人通过学钓鱼和偷采白莲这两件小事,为我们描绘了两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六、作业。
1、搜集其它“童趣诗”读读背背。
2、读背这两首古诗。
板
书
设
计
稚子 垂纶
小儿垂钓 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 借问
教
学
反
思
注重了学生能力培养结合古诗的意境和词语的解释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古诗写了什么,而不是强硬的让学生背诗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