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电池原理1.知识目标: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会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引入】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电池【板书】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实验指导】介绍实验桌上的物品,指导学生做以下三个实验: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3.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说明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同学认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学生活动】实验并观察现象【设疑】铜片上的气体是哪里来的?【学生讨论】学生激烈讨
2、论,讨论的焦点问题有:1、铜片上的气体是什么?2、氢离子转变为氢气所需的电子从何而来?(学生提出许多假设)【实验指导】使用灵敏电流计的注意事项【动画演示】由于锌片失去电子后产生锌离子,锌片的周围有许多来不及扩散到溶液中去的锌离子,对氢离子有排斥作用,使氢离子很难在锌片上直接得到电子【板书】1.原电池的概念:【学生活动】实验并观察现象【板书】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电子流出,较活泼,(锌片):Zn2e-=Zn2+ (氧化反应)正极:电子流入,较不活泼,(铜片):2H+2e-=H2(还原反应)【过渡】原电池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那么构成原电池要有哪些条件呢?【板
3、书】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实验习题】请用实验验证下列哪些装置构成原电池?并据此对比分析,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学生活动】实验并观察现象。【学生回答】C、D构成原电池【学生讨论】(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和补充、修改,最后得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练习】对于上述能组成原电池的装置,分析正负极和发生的电极反应(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正极材料本身并未发生变化,负极和电解质溶液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追问】假如把上述C装置的电极改为Cu 和 Ag ,能组成原电池吗?【学生回答】不能,要构成原电池,负极和电解质溶液之间必须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练习】请同学结合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将氧化还原反应:Fe+Cu2+=Cu+Fe2+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学生回答】负极:铁 正极:铜 电解质溶液:硫酸铜【学生补充】正极材料还可以是石墨或比铁不活泼的其他金属,电解质溶液中必须含Cu2+,除硫酸铜外,还可以是氯化铜、硝酸铜等。【小结】按板书的内容,归纳本书的内容和要点【布置作业】课本31页第一题2、 回家搜集废干电池并拆开,弄清它的构造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