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_王洪川.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1161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_王洪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_王洪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_王洪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4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学术篇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摘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是促进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新途径。基于共同生产理论提出“制度环境-生产过程-服务效能”分析框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兴技术重塑公共服务机制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对国内外乡村公共服务典型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考察,并对主要案例开展田野观察,发现数字技术通过路径升级、模式再造、场景适配为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构建了有利的制度环境。数字技术所具备的精准化、去中心化和敏捷化特征,促进了公共服务的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交付以及共同评估,实现服务的渠道革新

2、化、过程透明化以及投入产出优化。数字技术融入乡村公共服务有助于打破城乡壁垒,巩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机制,推动共同生产机制化,解决公共服务信息不对称难题,促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公共服务;智慧治理;共同生产 DOI:10.16582/ki.dzzw.2023.07.004 王洪川齐云清侯云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香港教育大学亚洲政策研究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公共服务网络的资源配置效应与智慧调节机制研究”(项目号:72274104)。*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22-11-03修回日期:2023-01-01一、引言优化公共

3、服务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不仅关系到乡村人力资本积累和消费潜力释放,还影响“国内大循环为主”新发展格局的塑造。当前,我国乡村公共服务的提档升级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有限,且质量参差不齐。截至2021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但不同地区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部分乡村地区义务教育课程难以开启,出现教师结构性缺员现象。二是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加剧使得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人均成本升高,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建设的投资回报率和社会效益较低1。三是受限于政府财政预算和能力,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城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乡村公共服务发展亟需探索新模式,

4、实现乡村振兴“成本-效益”的新平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促进乡村公共服务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智慧治理工具的有效运用,有助于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等发展要求。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进一步提出以乡村数字化治理促进乡村公共服务效能提升的行动指南,例如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专项行动。在此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也进行了诸多公共服务数字治理的创新实践,尤其在乡村教育、乡村医疗、乡村环境治理

5、等领域取得了新成效2-3。那么,智慧治理逻辑下的新兴技术如何影响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哪些新机制?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基于共同生产理论,构建新兴技术融入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制度环境-生产过程-服务效能”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探究数字技术对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45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王洪川齐云清侯云潇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的机制影响,建立智慧共同生产分析框架,拓展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分析视角和机制类型。二、文献综述:智慧治理与共同生产(一)公共服务共同生产自20世纪70年代首

6、次提出共同生产概念以来,便引起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共同生产最早被定义为非同一组织的生产者共同投入到公共服务的生产过程中4。长期以来,关于共同生产的概念定义并未形成共识,往往与共创、共同治理、共同供给等概念交叉混用5。现阶段,有关共同生产的研究大多从共同生产的参与者、驱动因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5-6。从治理主体看,共同生产体现了公民和政府新形式的协同7,它强调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8。从驱动因素看,社会心理因素如归属感、自我效能感和信任都会影响公民对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参与意愿9。公众参与是共同生产的关键要素,共同生产也可以被定义为公众参与

7、公共服务周期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阶段10。从政策过程看,共同生产的过程可以分为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提供和共同评估四个部分11,这些活动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同生产可以被分为“共同”与“生产”两个维度。“共同”的概念主要区分了公共服务中的多元参与主体,源自Brudney和England的研究,主要区分了个人、组织和集体层面的公共服务共同生产12。而“生产”这一方面最早源自Bovaird的研究,将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交付、共同评估13。共同规划具有前瞻性,它指的是在公共服务的计划阶段,公民、企业与政府共同规划资源的合理配置,如共同决定服务政策和资金预算

8、。与共同规划不同的是,共同设计可以同时在公共服务计划阶段与实施阶段进行,它更强调服务实行的过程,即共同决定如何组织服务、优化服务安排。而共同交付主要发生在公共服务的实施阶段,利用公民的劳动力以及专业知识来帮助政府进行公共服务的提供。共同评估是具有反思性的,它发生在公共服务的评价回顾阶段14,公民可以通过在线打分等方式对公共服务进行评价。共同生产的结果具有双面性。尽管共同生产对于公共价值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影响15,但一些反对者也提出共同生产中也存在着不平等问题。公民个体之间存在能力、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无法保证每个人都平等地参与共同生产,生产能力不足的弱势群体反而更需要服务。此外,还有研究者认为对政

9、府问责是共同生产中的一大困难16。在共同生产的背景下,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公私界限被模糊,难以分清各方具体的责任与义务。然而,大多数研究都认可共同生产在创造公共服务价值方面的潜力,导致共同生产结果不同的重要原因是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差异17。(二)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涉及数字技术的公共服务共同生产通常由政府发起,以追求某些政策目标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18。同时,基于智慧治理逻辑的新兴技术使得公众得以更加便利地参与到公共服务提供的各个阶段,为共同生产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例如,互联网已经成为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和重新构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重要媒介,能有效降低通信成本,促进更多公民参与19。许多研究探讨了公民利用新

10、兴技术参与到共同生产中的行为与过程,发现社交媒体平台和政府的在线协作平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使用信息技术开放政府数据也使得共同生产的参与者更加活跃,形成新的互动关系22。根据公民与政府互动模式的不同,现有文献将基于新兴技术的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公众众包,政府通过公开征集的形式,在不同的平台上向公民征集公共服务信息;另一种是以政府为平台的公共服务共同生产,政府向公众开放信息和数据,而参与者可以选择利用这些开放数据为公共服务的设计提供想法与方案9。公众众包往往是政府基于明确的目标,向公众征集信息共同设计特定的公共服务。而以政府为平台的共同46电子政务 E-GOVERNM

11、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生产则是政府开放数据平台,鼓励公众发挥自己所长,提供各类的公共服务资源23-24。新兴技术为公共服务共同生产提供了便利,但重要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政府与公民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下利用技术进行交互25。Lember将数字技术对于合作生产的影响分为工具性、变革性和替代性。当数字技术作为工具运用于共同生产时,技术是协助政府以传统形式提供公共服务,并不会带来革新式的变化26。在这种情况下,技术是作为一种克服地理和时间障碍的手段嵌入公共服务生产过程中。比如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只是作为传统信息传递方式的代替27。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的工具性使用有助于提高公民响

12、应性,这些技术使得信息得以被更广泛传播,共同生产的过程更加透明7。数字技术也可以对公共服务方式产生变革性的影响,促进新型共同生产形式的出现。如Meijer的一个研究中提到公民通过互联网平台帮助警察解决犯罪问题7,数字平台通过让公民参与以前仅与警察相关的任务,如邻里监视,来促进共同生产的形式革新。此外,数字技术对公共服务共同生产也具有潜在的替代性影响。公民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自我组织是代替共同生产的一种潜在方式。由于数字技术的普及,公民可以自发地发起倡议,向用户提供公共服务,不需要政府作为中间人的角色28。值得注意的是,新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产生变革性和替代性影响时,需要恰当使用才能尽量避免

13、其负面效果。新兴技术在公共服务共同生产中的作用取决于使用者如何对其进行应用,从积极意义看它也为公共服务的提供环境提供了改变性的力量。(三)智慧共同生产经典公共服务共同生产主要关注政府与公民共同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共同交付等问题59,面临着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环境失调、过程分散、效能欠佳等困境,难以将分散且可能产生利益冲突的共同生产诉求和行为整合起来,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多元主体协同面临诸多障碍。此外,由于缺乏透明的信息渠道,出现问题时难以追溯服务过程,难以明晰主要责任,有效问责尤为困难。近年来,我国智慧治理理论和实践有了长足发展。智慧治理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发展

14、与社会共同治理的动态结合29。智慧治理的逻辑可以被分为三种30:一是技术治理逻辑,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它既是社会创新与智慧发展的动力,又是平衡共同生产中多元参与的关键;二是多元治理逻辑,与共同生产的理论相契合,聚焦在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治理与提供;三是大数据治理逻辑,在智慧治理中可以通过监控系统或智能传感器进行实时的数据信息获取,从而模拟预测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随着数字技术在公共治理中的高度嵌入以及智慧治理的发展,公共服务共同生产智慧化探索取得了广泛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讨论新兴技术对公共服务的模式创新,已有研究大多围绕公众众包的模式进行。例如,有学者基于乡村智慧医疗中的

15、村民参与,发现基于共同生产的乡村智慧医疗显著降低了村民的就医成本,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3;也有研究分析数字技术在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共同生产方面同样有很大的潜力31。有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促进共同生产的效用不仅取决于技术和数据因素的影响,也取决于组织和公众因素的共同作用10。然而,已有关于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共同生产的概念界定、驱动要素等方面,对公共服务智慧化共同生产的整体研究较少。在相关的实证研究中,大多采取单一案例或单一公共服务类型进行案例分析,缺少多领域公共服务的比较分析。鉴于在公共服务中采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有必要讨论公共服务数字化进程中智慧共同生产的机制

16、和特征。基于智慧治理与共同生产理论,提出了智慧治理逻辑下数字技术塑造乡村公共服务智慧共同生产机制的分析框架(参见图1)。智慧共同生产即在智慧治理逻辑下依托新兴技术进行发展实践的共同生产新模式。其中,智慧治理分为技王洪川齐云清侯云潇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47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术治理逻辑,多元治理逻辑以及大数据治理逻辑,整合这三种逻辑,主要路径为利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传感器等新兴技术,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治理,重塑公共服务的共同生产流程。理解新兴技术融入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机制,对于增加乡村公共服务供给,实现乡村公共服

17、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新兴技术有助于构建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适配环境,通过赋能共创路径、共创模式、共创场景打破地理的隔离,提高公众参与度,为公众参与乡村公共服务营造出“共同在场感”。其次,新兴技术助力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过程,为公民、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的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提供、共同评估提供实践的可能性。最后,新兴技术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共同生产的效能,实现公共服务的渠道革新化、过程透明化和生产率优化。三、资料来源与调研过程我国公共服务数字化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的发展也不均衡,本研究将基于网络新闻报道和实地调研了解各地区乡村公共服务与数字化结合的情况,选取各地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

18、公共服务实践的典型案例,进而归纳图1智慧共同生产机制框架智慧治理在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中的基本规律。具体而言,以“数字化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智慧医疗”“互联网+乡村教育”“数字乡村”等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主要选取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以及政府官方网站上的报道作为研究案例。最终找到的乡村公共服务数字治理的典型案例涵盖了医疗、教育、环境等领域,这些案例所在地区涵盖甘肃、山西、福建、广东、浙江、北京、上海、贵州等地。考虑到网上的报道难以完整展现实际情况,本研究进一步选取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大云镇“云诊室”(医疗领域)、北京市童年一课助学平台(教育领域)、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的乡村垃圾智慧

19、分类(环境治理领域)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对医疗、教育和环境三个不同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访谈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结合网上新闻报道的案例,将这些案例中的内容进行理论分析与阐释,从共同生产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各项案例。研究分析遵循扎根理论,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两名研究员独立阅读网上收集到的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典型案例报道和实地调查时整理的访谈笔记,对文本中的“制度环境-生产过程-服务效果”和“参与主体-激励手段-作用结果”进行独立的分析描述,之后讨论中将各自的意见进行整合,并撰写分析笔记,详细归纳分析案例的内容。其次,根据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需要怎样的环境,新兴技术如何嵌入乡村公共服

20、务共同生产的过程等问题,对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根据故事线解释数字技术影响共同生产的机制链接,进行归纳与比较,研究基于数字治理公共服务共同生产机制解释路径。四、智慧化重塑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案例分析(一)乡村公共服务智慧共同生产的制度环境分析共创路径: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公平发展新兴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的治理路径,突破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二元壁垒,为实现村民共同参王洪川齐云清侯云潇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智慧治理技术治理逻辑多元治理逻辑大数据治理逻辑新兴技术公共服务智慧共同生产共同生产环境共同生产过程共同生产效能共创路径共创模式共创场景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交付共同

21、评估渠道革新化服务透明化生产率优化48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与的乡村公共服务搭建桥梁。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向乡村延伸。数字技术“下乡”可以有效改善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的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的传统难题,基于数字技术打造的远程教育、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将打破城乡壁垒,将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输送到乡村。北京童年一课助学发展中心,致力于用新技术改善教育不均衡现状,实现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路径共创。通过打造“云教室”助学平台,在全国范围内为贫困乡村的学生提供素质教育,鼓励公众作为志愿者参与线上授课活动,组织线上课堂为乡村儿童提供教育服务,一位

22、项目负责人谈到:“我们的创办理念是让教育没有距离,让乡村小学没有开不齐的课表。现在我们依托互联网平台之类的新技术来实现这个愿景,将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开阔的信息渠道带到乡村。”(访谈记录S202209011)基于数字技术的远程教育,通过高速网络基础设施使得农村和偏远地区学生共享高质量在线教育,并能够提供课程的个性化选择和定制服务。国家级贫困县黔东南州的台江县启动“交包教学点云端教学对口帮扶项目”,借助数字教学终端和“黔东南智慧教育云平台”,村里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同步共享城市优秀教师的录播课程,并进行实时互动,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32。与此同时,乡村居民也可通过数字平台接受系统或专题培训,

23、提升其技术掌握水平和数字化意识。例如,英联邦学习共同体推出“农民终身学习倡议”,通过远程教育指导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的市场意识,乡村居民家庭收入明显提高33。智慧医疗同样也通过新兴技术打破城乡壁垒,将城市优质的医疗资源输送到乡村。浙江省大云镇的“云诊室”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为了解决老百姓找专家看病难的问题,我们的大云镇卫生所里设有一个互联网诊室。通过互联网平台,患者能够直接与大医院的专家进行交流,实现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优质的医疗资源。”(访谈记录S202208211)智慧医疗服务通过开发电子健康系统、电话健康热线和远程医疗技术,使农村初级保健、临床评估及专科医疗

24、等服务的水平得到了提升34。借助数字终端产品,城市医务人员可以在线为乡村居民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在脱贫攻坚战中,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援建山西省首家乡村“健康小屋”,使全村500余名居民能够在村卫生室远程享受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浙江省德清县政府为解决三林村村民“小病拖,大病扛”的问题,通过打造“数字+农村医疗”体系,利用“线上问诊、线上看病”技术,使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城市专家的医疗问诊服务35。公共服务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无差别的高效配置,为实现智慧共同生产开辟新路径,进一步消除了城乡、地区之间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助推城乡均衡公平发展36-38。共创模式:完善以“人的需求”为核心的公共服务治理模式

25、新兴技术助力乡村公共服务治理模式的升级,创建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村民在公共服务中主体地位。“人的需求”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核心,通过新兴技术,能够帮助被服务对象更加充分地表达其服务需求。童年一课助学平台受访者讲到:“我们一直很注重乡村助教老师以及学生的反馈。在每节课后,我们的云授课平台都会自动发起一个互评打分环节。志愿者老师可以对乡村学校的设备等情况进行评价反馈,而乡村学校那边的助教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对课堂的内容以及志愿老师的表现进行打分反馈,充分表达他们的想法与需要。这个分数与志愿者的考核有关,如果得分较低,可能会需要进行再培训,教研团队会帮助该志愿者一起改善教学质量,满足乡村小学的需求。”(访

26、谈记录S202209011)各类公共服务App的开通也使得乡村居民有了更加清晰、高效的利益表达渠道。上海市宝山区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社区通”线上系统,通过“移动互联”的数字技术平台收集村情并王洪川齐云清侯云潇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49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及时反馈处理,吸引了大量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推动乡村公共服务的共治共享39。与其类似,福建尤溪利用“数字乡村公共服务平台”畅通了基层群众的民生诉求渠道,居民通过平台反馈问题,工作人员接到诉求后立即处理,村民真正感受到了公共服务数字化的便利40。

27、数字平台拓宽了村民表达需求的渠道,有助于形成以“人的需求”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共同生产模式。共创场景:创新公共服务共同在场的多维场景体系新兴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治理场景,促进共同生产的参与主体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乡村居民之间的信任模式。从宏观的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场景来看,我国乡村始终是由熟人社会所组成的亲密社群,在这种差序格局下,每个村民个体都成为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节点41。基层自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青年逐渐脱嵌于村庄共同体流入城市中,乡村社会逐渐呈现“老龄化”“原子化”特征,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空间越来越小42,并影响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构

28、成一定挑战43。在此情况下,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向乡村渗透并衍生出一系列智慧村务平台,供村民分享生活、讨论乡村政务,逐渐成为留守、外迁村民交流的重要媒介和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新载体44。数字化公共服务在提升农民获得感的同时,也使数字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冯献等基于北京地区650位乡村居民的调查发现,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和直播等互联网娱乐方式已经成为乡村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显著提高了乡村居民对数字服务的参与度45。乡村地区数字化公共服务的推广也将全方位改变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茶馆、祠堂、院落等场所曾是传统村庄中的重要公共空间,也是乡村精英制定村规民约的主要场所。然而,随

29、着乡村空心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传统乡村公共空间也逐渐消解,网络正在成为乡村居民实现“共同在场”的主要媒介46。甘肃省康县冯家峡村依托“为村”公共服务平台成功打造虚拟乡村治理组织。村民通过“为村”平台交流生活信息,使外出子女能够实时了解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同时,村集体也通过“为村”平台线上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等各类公益活动,面向外出务工人员“众筹资金”,实现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共建共治共享47。为实现“人人参与”财政资金决策,近年来山西省万荣县构建起竞争性财政投入机制,每年举办一次美丽乡村建设公开竞争演讲答辩会,鼓励村民在微信平台互动参与,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2018年竞争演讲答辩会

30、为例,各网络直播平台总计有4852条网友留言、1.5万次网络转发、69万次网络点击、41万次微信投票、8万人次同步在线收看,村民真正参与到了决策中来48。(二)乡村公共服务智慧共同生产的治理过程分析共同规划新兴技术能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精细化服务需求,实现乡村公共服务的共同规划。共同规划的核心是优先级的问题,涉及公共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合理分配49。它具有前瞻性,需要公民与政府共同参与来考虑服务人群、预算及成果等问题,以便优化资源的分配。新兴技术通过手机等各类可穿戴设备对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健康水平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分析得出乡村居民个性化需求,政府进而据此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使基本公共服

31、务供给朝着精准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政府部门也可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乡村居民主动、及时地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多元诉求50,形成特别的“用户画像”51,便于政府端高效分析处理政务,精细化服务需求,实现共同规划。大数据技术将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模式由单一的政府经验决策转向多元参与的数据决策。随着大量与公共服务相关的乡村居民数据不断汇聚,数字平台生成海量的“数据池”,通过数据筛选、处理与融合,形成多维度的数据画像和信息颗粒,为乡村公共服务发展提供精准的决策参考。浙王洪川齐云清侯云潇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50电子政务 E-GOVERNM

32、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江省依托政务服务网,整合各类“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探索运用各种实用性数据分析模型,挖掘数据的决策导向52。其中,宁波市以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的形式,通过门诊服务、入户服务、健康体检等方式获取全市(包括区县)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政府可以基于居民健康数据,精准研判居民需求偏好,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共同设计共同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每个人都可以提供价值22,在公共服务的设计阶段贡献自己独特的经验、技能和观点,实现用户创新。数字技术推动公民与政府的共同在场感,解决信息失真和不对称的顽疾,使公共服务更具有协作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它可以将村民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的

33、需求数字化,并将村民获得公共服务的使用情况、感知和反馈表达数字化,使公共服务的设计更贴合实际情况。童年一课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其课堂内容可以由乡村教师、线上志愿老师以及乡村儿童共同设计完成。一位童年一课的志愿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其课堂设计的流程:“首先我会让学生帮我填写一份教学反馈表,其中收集了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我会与当地的乡村助教老师一起讨论下一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并尝试结合学生们的兴趣,打造更有趣的课堂;最后我们会在完全由志愿老师组成的教研组内部进行课程设计的讨论,并互相分享教学技巧,而这一切都是在云教室平台进行的。”(访谈记录S202209012)共同交付数字技术可以促进乡

34、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革,由政府单一供给的模式逐步扩展到政府、企业、公民多方参与,实现公共服务共同交付38。村民通过数字平台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去,既是服务的接受者又是服务的提供者,是基于新兴技术的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政府众包也是实现共同交付的一种方式,政府在数字平台上发布众包任务,并且从后台实时监控任务的反馈数据。而公众则可以在众包平台上了解任务要求,并进行数据上传与反馈,实现公共服务的共同提供53。除了提供数字化平台方便参与者互动外,新兴技术还有助于改善激励机制、鼓励共同交付。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首创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数字化监管系统,营造政府、保洁企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

35、局面,实现乡村公共服务的共同交付54:“垃非平台,能够将村民、监管部门以及企业单位都拉到垃圾分类的服务中来。我们会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每天给进行垃圾分类的村民发放积分奖励,并且我们有一个积分排行和积分换物的机制,这极大地吸引了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而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数字平台实现实时监管,同时还通过设备互联,引导环卫企业提质创新,对乡村垃圾分类的投放设备、回收设备、收运车辆、处理设备之类的基础设施进行智慧物联。”(访谈记录S202208201)共同评估公共服务共同生产中的共同评估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的共同评估在塑造社会价值和为更多人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美国的

36、311平台为公民提供了向政府反馈意见的途径,利用CRS系统处理用户接入,收集公民信息以及其反馈的问题,建立非紧急事件的数据库24。在浙江省大云镇“云诊室”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中,也包含共同评估的过程,患者与乡村医生、线上医生一同评估疾病的治疗方案,以及是否需要做后续的检查,实现乡村医疗服务的共同评估。大云镇卫生院访谈人提到:“乡村医生会帮助患者描述病症并为线上医生提供简单的采样检查结果。大家一同就治疗方案进行评估讨论,形成线上医生开药方,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回院检查,村医协助评估治疗方案的村民健康管理模式。”(访谈记录S202208212)(三)乡村公共服务智慧共同生产的服务效能分析供给渠道革新新兴

37、技术通过对乡村公共服务渠道的革新,提高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效率。传统公共服务的“单线”供给模式逐王洪川齐云清侯云潇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51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渐转向多中心的“网格化”治理模式。企业可以更多参与到公共服务合作供给中来,并且作为核心技术的提供方,在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普惠性。浙江省大云镇的“云诊室”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合作企业进行服务供给:“我们与好大夫在线平台合作,平台那边负责筛选医生的资质,集合优秀的专家医生,为我们的患者提供与全国各地的医疗专家进行视频问诊的服务。

38、”(访谈记录S202208211)浙江省安吉县高禹村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创办“乡村钉钉”系统,纳入了本村通讯录、书记信箱、数字党建、便民电话本、村务公开等30多种功能模块,真正实现村民服务事项就地办线上办的目标36。目前,浙江、贵州、北京等地已经成功借助数字技术完成乡村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和质量提升,大量传统的乡村公共服务事项从线下搬到网上,大大提升了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农户信息采集和更新内容随时与服务群众大数据平台无缝对接,确保高效运转。河北省威县政府也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以募集设备、技术,在全县的小、初、高学校推动“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威县二中在引入企业网教学两年后,学生中高考成绩

39、均有显著提升55。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新兴技术能够大幅降低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边际成本,当公共服务受众达到一定规模后,政府面向企业购买服务的方式能够兼顾低成本与高效率。服务过程透明数字化手段使公共服务供给过程愈发“透明化”“公开化”。部分发达国家已成立专门机构对某项数字化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长期支持,采取监督、惩处、激励等手段保障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美英等国分别成立教育技术论坛、教育标准办公室等专门机构,定期对全国教育系统尤其是偏远地区学校的远程教育进行监督,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硬件与网络、数字化资源、学生学业情况和国家课程开设质量等。与此相似,我国乡村地区公共服务的数字化供给也利于多

40、主体的“立体化”监督评估。在网络舆论监督的背景下,数字化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往往以视频、数据等形式被存储入数据中心。例如,河南省济源市花石村通过数字服务平台“数字花石”实现线上沟通、线下解决的全程记录,村务管理监督、评价考核都有迹可循56。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仁里集”云平台通过公开信息发布功能,及时将村里的党务、村务、财务信息“三公开”,村民在手机上就可以及时了解并在线监督,确保村子的各项权力在阳光下运行57。此外,公共医疗服务的线上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乱开药”“拿回扣”等医疗乱象,缓解医患矛盾,提升乡村地区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大云镇卫生院访谈人表示:“我们所有的费用都是公开透明的,专家挂

41、号费的价格是由平台方制定的,患者都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到。”(访谈记录S202208212)服务成本降低在乡村公共服务的共同生产中,新兴技术通过助推机制,降低了公共服务成本。助推是指公共组织利用非强制手段如间接建议、信息推送等政策工具来影响公众的行为和决策3。在共同生产中,公众是自愿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中,不要求过多的物质奖励。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基于新兴技术的支持,公众仅需付出少量时间和精力来贡献力量,实现“动动手指”即可参与,极大减少了其参与服务的负担,因此政府只需要付出少量的行政成本就可以得到公众的帮助,实现共建共享。公众的力量能够极大地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拓展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为提

42、高乡村公共服务体系效能提供可能。除了行政成本外,技术的使用成本也是可负担的。在实地访谈过程中,大部分受访者都提到与人工处理相比搭建数字平台和使用新兴技术的成本较低。在对浙江省大云镇“云诊室”进行访谈时其负责人谈到:“搭建一个乡村云医疗平台的技术费用是比较低的,但它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乡村医生也在陪诊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王洪川齐云清侯云潇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52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平。”(访谈记录S202208211)五、乡村公共服务智慧共同生产的问题及推进策略我国基于数字技术的乡

43、村公共服务尚且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智慧共同生产的制度环境来看,新兴技术在乡村的推广仍然存在困难,乡村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截至2022年6月,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8.8%,但与城市的数字建设相比,无论是从覆盖范围还是建设水平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除此之外,村民的数字素养有待提高,根据2021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比城市居民低37.5%。对此,一位童年一课的在线授课老师谈到:“我们上课时经常会出现网络信号状态不佳、卡顿断线的情况,导致整节课无法进行下去。此外,很多助教老师并不怎么会操作我们的在线课堂平台

44、,在使用电子产品方面也比较困难,这对我们的课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访谈记录S202209012)从智慧共同生产的治理过程来看,仍需加强政府、企业与农村居民的高效协同机制。当前的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项目建设主要还是由政府做主导,依赖政府的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机制尚未有效普及,政府内部跨部门协调机制有待完善,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协调性有待提高。除此之外在各地乡村公共服务共同生产的实践中还存在村民缺乏主体意识、参与积极性不强的问题:“垃非平台刚开始运行的时候,在各村组织都发展了垃圾分类监督员,每天都要定点检查监督,费了很大的功夫,才让村民形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但还是有一部分人

45、就是没有垃圾分类意识,嫌麻烦,不会配合我们的工作。”(访谈记录S202208202)从智慧共同生产的体系效能来看,乡村公共服务与新兴技术结合的创新是自下而上的,存在分散无序且扩散受阻等问题。当创新与绩效挂钩时,则可能会出现“数字增负”的情况,为乡村公共服务生产增添许多隐形工作:“这种数字治理下的公共服务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地为追求创新绩效,经常各搞一套,有的时候做出来的东西与居民的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还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量。”(访谈记录S202208212)除此之外,数字形式主义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数字技术嵌入在科层制的组织形式中,可能因自上而下的压力而出现利用数字化技术进

46、行“材料编撰”“数据造假”,造成数据信息的失真58。(一)打造智慧共同生产环境,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是乡村公共服务智慧共同生产的前提和基础。第一,优化乡村光纤宽带网络建设,逐步推动5G基站在乡村的落地。乡村地区网速慢、信号差、流量贵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村在线教育、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乡村建设应抓住5G商用的契机,通过拨付专项资金、设立专门项目等措施,在乡村地区部署5G基站,使乡村网络体系从目前的“村村通”走向“户户通”,高位、精准补齐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网络短板,助力乡村公共服务治理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构建“多位一体”的乡村信息

47、化扶持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补贴、投资、税收、金融、重大项目于一体的政策工具,引导涉农资金向农业农村信息化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倾斜。如借鉴面授教育的奖励模式,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出资设立远程教育资助体系,为贫困家庭提供终端设备和助学金等。第三,培育农村居民数字技能和素养,促进更多农村居民融入“智慧场景”。实施国家、省、县三级的“乡村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计划”。开发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教材、举办教师信息化教育研修班、建立教学支持平台,以线上与线下,在岗与脱岗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王洪川齐云清侯云潇智慧共同生产:数字技术重塑乡村公共服务机制研究53电子政务 E-GOVERNMENT 2023年第7期(总第247期)有

48、效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补足乡村教育短板。打造地区“互联网+”教学基地,对乡村居民进行周期性培训。(二)重塑共同生产过程,促进公共服务流程智慧化再造乡村公共服务智慧共同生产的关键在于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村居民等治理主体间的高效协同机制,加快公共服务需求识别、共同规划、共同设计、共同交付、共同评估等重要环节的流程再造。第一,由中央或省级政府统筹,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元数据标准。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基本公共服务数据的语言、指标和编码体系各不相同,成为制约基本公共服务数据共享、信息研判、部门协同的重要障碍。面向未来,中央或省级政府需加快制定国家数字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优化跨地区跨部门基

49、本公共服务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尤其是在远程教育方面,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契机,按照“全国一体系、资源体系通、一人一空间、应用促教学”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要求,统一资源标准、管理标准,避免各省、各市甚至各学校之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第二,探索政企协同的数字公共服务共同交付新模式。尽管数字化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政府全权负责,但在特定环节、特定领域存在“政企共赢”的空间,这也是实现智慧公共服务“共同交付”的核心驱动力。例如,某地区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开展远程学习,政府和学校便与当地通信公司合作,为使用该公司移动设备学习的学生免除远程教育所产生的流量费,减轻学生压力。第三,完善乡村公共

50、服务智慧共同评估机制。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政府需要积极搭建乡村公共服务智慧共同评估渠道,将公众的意见纳入评价体系中,并且及时对公众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同时,加强对“数字乡村”领域专项基金和建设成效的审计和评估,形成完整、多维、标准化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农村地区数字健康、远程教育、数字基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效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而更好地研判下一步行动方略。(三)推进智慧共同生产“扩围增效”,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效能乡村公共服务智慧共同生产尚处于探索阶段,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项目已初步显现出“低成本、高绩效”的特征。面向未来,政府需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推动数字化公共服务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