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治疗颈椎钩椎关节旋转移位的两点一面复位手法?
针刀术后,病人仰卧治疗床上,使头顶和床头边缘齐平,医生左手放于患者颈项部,右手托扶于下颌处,用左手捏拿颈项肌肉3遍,接着托住患者后枕部,一助手按压住患者双肩,进行对抗牵引。约一分钟后,医生突然加大拉力,然后左手拇指推顶住患椎左侧棘突,食指钩住患椎棘突,右手托于患者下颌部,嘱患者慢慢将头向右侧转动,医生右手掌部于患者脸的左侧向右侧按压,待转到最大限度时,在一瞬间双手协同动作,同时用力,左手食指将棘突用力向左侧钩拉,拇指用力将横突向颈前右上方推顶,医生右手弹压患者脸的左侧,然后将患者头扶正,再对抗牵引一下,手法治疗结束。此手法适用于颈椎钩锥关节旋转移位型颈椎病。
2.治疗颈部环枕筋膜挛缩的手法?
针刀术后,患者俯卧治疗床上,令其下颌部和床头边缘齐平,让助手双前臂压住患者背部,双手挽住患者肩部,医生左手托扶患者下颌部,右手放于患者后枕部,向患者头顶偏下方向下压后枕部,和助手形成对后颈部位的对抗牵引。医生牢牢托住患者下颌部,不使下移,从医生右手下压牵引起,1-2分钟后,右手突然加大用力,弹压后枕部1-2次。此手法主要治疗因环枕筋膜挛缩引起的颈椎病。
3.斜颈的治疗手法?
针刀术后患者仰卧治疗床上,头顶和床边缘齐平,助手双前臂按压于患者胸部两侧,双手挽住患者肩部,医生一手托住患者颈部后侧上段,另一手挽住患者下颌部,同时此手的腕部贴于患者的患侧面部,和助手先做对抗牵引,然后让患者头向健侧转动并后伸,达到一定限度后,医生挽住下颌部加大牵引力度并下压一侧面部,使患者头部尽量旋转后伸,达到最大限度时,此手突然加大力度,牵引和下拉1次,然后将患者头部恢复正常体位,再垂直牵引一次,手法结束。此手法适用于胸锁乳头肌挛缩引起的斜颈。
4.胸椎后移位的复位手法?
针刀术后,患者俯卧治疗床上,医生右手握拳,食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扣在患椎棘突上,左手握住自己右手的腕部,令病人吸气,当吸气到最大限度时,医生突然将中食指的掌指关节平衡下压,速度要快,1秒钟左右,此时即可有震动感或弹响声,手法结束。
5.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连续提腿复位手法?
针刀术后,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两手放于身体两侧,脸侧向一边,双下肢伸直。第一个助手两手掌面平贴患者背部,插入患者双侧腋下。第二助手双手握住患者双踝关节上缘。两人以患者脊椎为中线做对抗牵引3-5次,同时术者用双掌平压患椎上下2-3节之间的棘突,后突畸形者,务使其平复。此手法适用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普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6.治疗腰椎前滑脱的屈髋持压手法?
针刀术后,患者仰卧治疗床上,两手重叠放于腹部,曲髋屈西,臀部稍抬离床面,使移位椎体之上一腰椎作支撑点。术者屈左肘以前臂按压于患者胫骨结节下缘,右手挽扶患者左足跟,使双膝关节平齐,嘱深呼吸后屏气,术者以左前臂用力按压,反复数次,有事客听到弹响声即告复位。 注:若检查棘突仍有凹陷客重复此法,直至棘突平复谓之。此手法适用于腰椎滑脱引起的疾病。
7.治疗骶髂关节前错位手法?
针刀术后,病人仰卧治疗床上,助手扶持患者胸部,让患者患侧下肢屈膝屈髋,医生用一侧前臂压住患侧膝关节下缘,用一手握住患侧下肢踝关节上缘,将患侧下肢压向患者对侧肩部的方向,当达到最大限度时,突然加大力度,沿原来方向猛压下去,此时患者即感到患侧骶髂关节复位声,手法即告结束。
8.治疗骶髂关节后错位手法?
针刀术后,病人俯卧治疗床上,助手用肘部压于患者骶髂关节内缘的骶髂岬上,医生站于治疗床上患者的健侧,拉住患者的患侧下肢踝关节上缘,使之屈膝,蜡像患者检测的肩部方向,当不能继续拉动是,突然加大力度,言上述方向猛拉一下,同时助手家骶髂岬下压,磁石助手都感到骶髂关节复位的震动感,手法即告结束。
9.治疗腰椎后关节错位手法?
针刀术后,腰椎右侧后关节错位者,令患者左侧卧位,右下肢屈膝屈髋90°,左下肢伸直,术者面对患者被测,双肘屈曲90°,做粥压于患者的前肩部,右肘压于患者的臀部,患者的头·肩部尽量向侧后旋转,臀部尽量向前倾斜,在患者腰部软组织放松无紧张和屏气的情况下,医生双肘同时向后向前突然用力扳动,多数客听到咔咔声响。如果是左侧后关节错位,则让患者右侧卧位,手法同前。
10.治疗大腿内收肌群挛缩手法?
针刀术后,患者仰卧位,令患者屈膝45°左右,助手将患者双足对掌,病扶持住足部,医生双手压于患者双侧膝关节内侧,同时向外侧推动膝关节,是患者双膝关节的距离达到最大限度时,双手同事突然将双侧关节向外弹压5到6次,手法即告结束。 动作要轻巧而迅速。
11.坐骨神经牵拉手法?
针刀术后,患者仰卧位,助手双手亚述患者双侧髂前上棘,将盆骨固定,医生将患侧下肢小腿放于肩上,两手压于患侧下肢膝关节前方,勿使膝关节屈曲,此时住患者上抬患侧下肢,当患者无法继续上抬下肢时,医生以肩部突然是患肢上抬道90°以上,手法即告结束。 抬下肢时,勿使膝关节屈曲,保持膝关节伸直。此手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术后。
12.膝关节的松动手法?
针刀术后,让患者仰卧位,将髌骨向内、向外、向上、向下用具有冲击力的推弹手法使髌骨能够向上、下、内、外四个方向活动。然后将膝关节向下弹压,此手法结束后,在膝关节上缘的后方垫上枕头,此时一助手将患者大腿固定,医生一只手压于患侧踝关节上方,将小腿向床面弹压10余次,。如果患者已能屈曲到90°左右,医生则将一前臂压于膝关节下缘,一手握住患侧踝关节上缘,让患者曲髋屈膝,医生一前臂将患侧膝关节压向患者腹部方向,另一手同时将踝关节向患者大腿方向弹压,让其尽量屈曲膝关节。此手法适用于膝关节强直针刀术后。
13.治疗膝关节内翻手法?
针刀术后,让患者仰卧位,一助手将患侧大腿固定,令患者将患侧膝关节屈曲50°左右,医生将患侧踝关节上部置于腋下,双手握住患侧胫骨踝下缘,让小腿先外旋40°左右,再内旋10°,然后医生一手推住患侧膝关节内侧,另一手拉住踝关节上端,使小腿内收,当达到最大限度后,突然加大力度,将小腿向内拉弹一下,接着将患肢体,放直,医生一手仍推住患侧膝关节内侧,使小腿内收,同时推动膝关节向内侧,当小腿不能内收时,弹拉小腿一下,手法即告结束。此手法适用于膝关节内翻针刀术后。
14.治疗膝关节外翻手法?
针刀术后,让患者仰卧位,一位助手将患侧大腿固定,令患者将患者膝关节屈曲50°左右,医生将患侧踝关节上部置于腋下,双手握住患侧胫骨踝下缘,另一手拉住踝关节上端,使小腿外展,当达到最大限度后,突然加大力度,将小腿向外拉弹一下,接着将患肢放直,医生一手仍推住患侧膝关节外侧,是小腿外展,同时向内侧推动膝关节,当小腿不能外展时,弹拉小腿一下,手法即告结束。
15.治疗足内翻手法?
针刀术后,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助手将患侧踝关节上方固定,医生左手托住患侧足跟,右手扶住患侧足背,先对抗牵引,接着医生将足顺时针转动3道5次,然后再逆时针转动3到5次。此时医生左手拇指压于患侧外踝下缘,并向外侧推顶,医生右手将患侧足背向内扭转,并使之过度背屈,同时医生左手其余四指将患侧足跟向外侧扳动,拇指向内推顶,其余四指将患侧足跟向外扳动,右手将患侧足背向内侧转动并背屈,三个动作在同一时间完成,如此反复2到3次,即将患侧足背内旋背屈固定,手法结束。上述为右侧足内翻,如是左侧内翻,即将左右手操作谓之对换即可。
16.治疗足外翻手法?
针刀术后,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助手将患侧踝关节上方固定,医生右手托住患侧足跟部,左手扶住患侧足背,先对抗牵引,接着医生将患侧足顺时针转动3到5次,然后再逆时针转动3到5次,此时医生右拇指压于内踝下缘,并向外侧推顶,左手将足背向外侧扭转,并使之过度背屈,同时医生右手起于四指将足跟向内侧扳动,拇指向外侧推顶·其余四指将足跟内向扳动·左手将足背向外侧转动并背屈,三个动作是在同一时间完成,如此反复23次,将祖辈外宣背屈固定,手法结束。左右外翻,医生左右手的操作位置要对换。
17.治疗冻结肩手法?
针刀术后,让病人仰卧位,让助手托住患侧上肢外展,医生用一只手抓住三角肌,并将三角肌推向背侧,此时三角肌前侧的深面和下层组织的粘连即被分开。医生另一只手的拇指侧压在胸大肌和胸小肌肌腱之间,并沿两肌腱之间向上推进,使两肌腱之间的粘连被分开。然后让患者俯卧位,同法将三角肌推向胸侧,三角肌后侧的深面和下层组织的粘连即被分开。医生另一只手用与分离胸大肌和胸小肌肌腱相同的方法,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肌腱之间的粘连分开。在上述操作完成后,医生托扶患侧上肢上举,达到最大限度时,突然而迅速地将患侧上肢推弹至180°,此时能听到响声,手法结束。此手法适用于肩周炎晚期即冻结肩针刀术后。
18.治疗肱二头肌挛缩的手法?
针刀术后,患者坐位,令其屈曲患侧肘关节,医生一手固定患侧肩部,另一手拉住患侧腕部,和患者屈肘对抗,医生猛拉1-2下即可。此手法适用于引起肱二头肌挛缩的有关疾病的针刀术后。
19.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手法?
针刀术后,患者坐位,医生一手拇指压于患侧肱骨干外上髁,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使患侧腕关节掌屈,肘关节屈曲90°,使患侧前臂极度内旋,压于肱骨外上髁处之拇指下压肱骨外上髁,并使指腹向外侧推动附着于外上髁之伸肌腱,上述手法反复2-3次即可。此手法适用于肱骨外上髁炎针刀术后。
20.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手法?
针刀术后,患者坐位,医生一手拇指压住患侧肱骨内上髁处,使患肢外展,另一手握住患侧腕关节,并使其背屈,让肘关节处于屈曲45°状态,使前臂极度外旋,同时压于肱骨内上髁处之拇指下压,并使拇指指腹向内侧推动屈肌肌腱和附着点处,反复2-3次即可。此手法适用于肱骨内上髁炎针刀术后。
21.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法?
针刀术后,患者坐位,医生双手握住患侧手掌的大、小鱼际,并令患者伸直五指,医生将患侧腕关节极度背屈,并将大、小鱼际向两侧扳动、牵拉,反复2-3次即可。此手法适用于腕管综合征针刀术后。
22.治疗颈部关节强直的手法?
让患者俯卧治疗床上,令其下颌部与床头边缘齐平,助手双前臂压住患者背部,双手挽住患者肩部,医生左手托扶住患者下颌部,右手放于患者后枕部,依次A.弹压后枕部B.顺时针弹压颈部C.逆时针弹压颈部D.后仰瞬间拔伸,手法即告结束。此手法专门用来治疗因类风湿引起的颈部关节强直。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1) 正中N损伤:桡侧三个半手指掌侧及背侧1-2节皮肤感觉障碍;前臂屈肌无力,桡侧三指不能屈曲,拇指对掌功能障碍,日久可出现大鱼际萎缩,握拳无力,拇指与小指不能对捏。
(2) 桡N损伤:第一、二掌骨背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桡神经支配区域肌肉无力,伸腕肌、伸指肌麻痹而至腕下垂,日久而出现前臂背侧肌肉萎缩;如果在桡神经沟以上损伤,则可使肱三头肌麻痹,出现主动伸直时关节障碍。双手举起,手掌向前,四指并拢伸直,拇指自然伸开,两手掌相比观察可见,患侧拇指处于内收位,不能主动外展和背伸。需认真检查,握拳实验、合掌分掌实验阳性。
(3) 尺N损伤:小指、环指指间关节屈曲,掌指关节伸直,形成“爪状”畸形,拇指不能内收,其余四指不能外展,骨间肌无力,小鱼际萎缩,手部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拇指尖和食指尖不能相触成“O”形,握拳试验,夹指试验阳性。
(4) 坐骨N损伤:腓肠肌无力而使主动屈曲膝关节困难,小腿外侧,足部皮肤疼痛或感觉障碍,肌肉麻痹,出现垂足畸形;趾、踝关节屈伸活动障碍。
(5) 腓总N损伤:足不能主动背屈及外翻,自然状态表现为足下垂。行走困难,行走时需高抬脚,落下时足尖下垂先着地,足跟后着地,否则容易跌跤。小腿前外侧,足背部皮肤感觉障碍。
针刀手术的器械
1型齐平口针刀适用于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接通电生理线路,及其它杂病。
2型截骨针刀(小号)适用于较小骨折畸形愈合凿开折骨术和较小关节融合剥开术。
3型截骨针刀(大号)适用于较大骨折畸形愈合凿开折骨术和较大关节融合剥开术。
4型斜口针刀适用于筋膜、骨膜、皮肤划开术。
5型圆刃针刀适用于神经点弹、剥离骨膜、筋膜及其它坏死组织。
6型凹刃针刀适用于切开细小神经周围挛缩筋膜。
7型剑锋针刀适用于肌肉、筋膜、腱鞘点状切痕松解术。
8型注射针刀适用于较大面积需要松解治疗的疾病和某些针刀手术时的局部药物注射。
9型鸟嘴刃针刀适用于两个相邻组织平面分离的治疗或体内囊状病灶的切开。
10型剪刀刃刀用于体内一些紧张肌纤维和紧张筋膜的剪断松解治疗及体内小瘤体的剥离。
11型芒针刀适用于眼角膜和其它粘膜表面的治疗和因电生理线路紊乱或短路引起的疾病。
12型旋转刃针刀适用于因血管阻塞造成的疾病及其它微小管道型器官阻塞造成的疾病。
13型探针式针刀适用于人体内部部分瘤体和其它病变组织的摘除。
14型弯行针刀适用于人体内部瘤体和其它病变组织需要拉出体外摘除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