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力的合成》.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111562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的合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力的合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来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位移矢量,对矢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同时力的合成又是高中物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以后学习牛顿定律和动量、冲量等知识时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是很重要的地方。同时本节课所学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为以后动量、冲量、动能定理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学情分析】 课堂学生为高一重点班,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好,但矢量运算是高中学生新接触的概念,如何让学生在以前学习基础之上接受本节课内容是一个难点。 在很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位移以及力的概念,初步接触了矢量的概念,但对矢量方向性的理解还仅停留在表面上。本节课应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体验矢量运算并非简单相加减,而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力的合成的基本规律;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力的合成 2) 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多力合成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护城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培养设计实验、观察实验、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物理思维能力和看雪探究的能力与态度。 2) 培养合作、互助、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以及力的合成的概念 2、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合成的方法 【教学难点】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使用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新内容。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准备】 1、 钩码1个,细线两段,剪刀1把 2、 力的合成实验仪器14套(4人一组),其中包括弹簧秤2个,木板1块,橡皮筋1条,绳套两段,图钉5个,白纸1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新课引入 新课教学 探究力的合成规律 内容讲授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等效替代思想在初中电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演示) 等效替代思想在高中物理运动学中的使用 提出问题:能否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多个力的作用? 演示实验:分别用两根细线和一根细线悬挂钩码,分析受力 引入合力与分力概念: 板书: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F和其它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称F为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称为F的分力 根据分力与合力引出力的合成的概念: 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 回到课的开始:电阻并联,满足倒数相加,位移矢量满足三角形法则 提出问题:力的合成满足什么规律 (多媒体演示) 从简单入手 二力合成: 提问:同一直线上 提问:物体受力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此时满足什么样的规律?还是不是简单相加减? 探究前的准备:探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怎么来体现合力与分力的等效 (多媒体演示) 探究: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 教师引导 总结规律: 板书: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二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则两个邻边所夹对角线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提问:知道了二力合成,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该如何处理? 对学生的回答做以归纳 提问:桌子上的木棒受到垂直于木棒自身的两个力的作用,该如何合成? 给出共点力概念: 共点力:物体收到多个力作用,如果这几个力作用于同一点或者虽不在同一点,但他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称这些力为共点力,否则就不是共点力 课本习题 等效替代 合力与分力 力的合成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共点力 思考以前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理解等效替代思想的应用 思考 紧跟老师思维,总结可以用一个力等效替代两个力 体会并理解 根据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力的合成 在前面内容指引下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此问题 回答老师提问:同向直接相加,方向为二分力方向 反向为二力之差的绝对值,方向和大者相同 思考应该满足怎么样的规律 体会老师所说问题,并将其与实验探究联系起来,促进实验的顺利进行 动手操作,探究所提问题 展示探究结果,总结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仔细体会,与自己所得结论比较,补充自己所得结论的不足 根据自己经验与知识储备,结合本节课内容回答老师问题 思考:回答老师问题 体会共点力的特点 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练习题 引导学生理解等效替代 让学生深一步体会合力与分力的定义的前提:作用效果相同 给出板书,强调重要性 促进学生对力的合成的概念的理解 解决简单的二力合成的规律问题,并为下一步探究做铺垫 提出探究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等效思想及探究实验的设计 加深学生对力的合成规律的理解,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完善学生对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与掌握 对力的平行四边形作进一步扩展 引出下一知识点:共点力 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使用条件 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对课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一、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力F和其它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称F为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称为F的分力。 二、力的合成 1、二力合成 a、同向:F=F1+F2,方向和F1、F2方向相同 1)、同一直线: b、反向:F=|F1-F2|, 方向和F1、F2中大者方向相同 2)、互成角度: 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应该满足什么样的关系? 结论: 平行四边形定则:二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则两个邻边所夹对角线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多力合成:多个力合成时,任选其中两个力做平行四边形,得到一个合力,再以此合力与其它一个力做平行四边形,以此类推,直至用完所有的力,最终所得的力即为所要求的合力。 三、共点力: 物体收到多个力作用,如果这几个力作用于同一点或者虽不在同一点,但他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称这些力为共点力,否则就不是共点力。 【教学反思】 1、正如教材分析中所述,力的合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I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位移矢量,对矢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同时力的合成又是高中物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以后学习牛顿定律和动量、冲量等知识时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是很重要的地方。同时本节课所学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为以后动量、冲量、动能定理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本节课是在高一年纪重点班上的一节探究课,学生基础均比较好,因此我在课程当中加入了很多学生自己思考与探索的机会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 在本节课程当中,整体思路设计比较合理,也注重了学生探究以及对学生的任务驱动,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列举如下: a) 未给学生明确一个合理、正确的探究应该有什么样的规律,换句话说,没有告诉学生探究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b) 经验欠缺的原因,造成对学生课堂的把握不是很好,主要体现在后一阶段。给出问题之后学生回答有了一定的难度。 c) 学生探究实验结束之后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太少,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锻炼的平台 d) 教学基本功有欠缺。有两方面:一是板书设计,在布局上不是很合理、美观。二是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第 5 页 共 5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