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研究目标—不考
第四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基本知识
§ 一、定义: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Ø 直接作用
Ø 多感觉器官的综合
Ø 整体属性
¡ 知识经验的作用
¡ 注意的作用
二、知觉特性
Ø 1、知觉的选择性
Ø 内涵:人对外来信息有选择的进行加工的能力
¡ 知觉的选择性是将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 被选择-对象;未被选择-背景
¡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Ø 互相转化
Ø 互相依赖:声音与背景
¡ 知觉定势:是主体对一定活动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
Ø 构成定势的心理因素:
¡ 刚刚发生过的感知经验
¡ 需要、情绪、价值观以及已养成的习惯、行为方式和个性倾向等
Ø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 客观方面: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的特征。
§ 主观方面:有无明确目的(注意)、有无积极态度、知觉者的兴趣爱好、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思维定势。
§
§ 提示:对我们生活的启发是什么?
Ø 2、知觉的整体性
Ø 内涵: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
Ø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各成分的特点
¡ 对个别成分的知觉离不开事物的整体性
Ø 整体优先法则
¡ 生活中的疏漏
Ø
Ø
§ 提示:对我们生活的启发是什么?
Ø
Ø 3、理解性
Ø 内涵: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解释或判断,并用词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
Ø 理解性的意义
¡ 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出来;
¡ 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 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Ø 4、恒常性
Ø 内涵: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Ø 种类:大小、形状、亮度、颜色。
Ø 3、知觉的恒常性依赖于人们生活经验的作用。
¡ 非洲俾格米尔人的知觉
第二节 空间知觉
§ 一、形状知觉
Ø 1、形状的特征分析
¡ 图形识别起自于无需意识努力的、对于原始特征的自动检测
¡ 自动检测由特征觉察器完成
¡ 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
Ø 2、轮廓与图形
¡ 图形是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借助轮廓而分离
¡ 轮廓是图形及其背景之间的边界,表现为邻近成分间明度或颜色的突变
Ø 轮廓掩蔽说明,轮廓的形成需要时间
Ø 主观轮廓:视觉系统的一个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使之完成,形成良好图形
第三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Ø 一、时间知觉
¡ 1、时间知觉的形式
Ø 对时间的分辨
Ø 对时间的确认
Ø 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Ø 对时间的预测
¡ 2、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
Ø 自然界的周期性
Ø 有机体的节律性
Ø 计时工具
¡ 3、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Ø 感觉通道的性质
Ø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Ø 人的态度和兴趣
¡ 时间错觉:星期三、中午、去和回
第四节 错觉
Ø 一、定义
¡ 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Ø 特定条件
Ø 歪曲的知觉
Ø 固定倾向
Ø 二、研究错觉的意义
¡ 有助于揭示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 有助于消除错觉的不利影响
¡ 利用错觉为人类服务
¡ 视错觉最常见
三、人际交往错觉
§ 首因效应:与人交往时最初得到的信息对印象的形成作用最大。
Ø 信息连续出现时
Ø 遇到陌生人
Ø 认知结构复杂的人
§ 近因效应:最近形成的对某个人的印象会改变长期以来对他的认识。
Ø 信息间断出现时
Ø 与熟人交往
Ø 认知结构简单的人
§ 光环效应: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大到其他方面去的现象。
§ 刻板印象: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一类人产生的固定的看法。
关于记忆的困惑
v 记忆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
v 为什么有人发生记忆障碍?
记忆减退、遗忘症、记忆增强、错构、虚构等
v 人的记忆能力如何提高?
v 是否有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记忆发生?
v 对陌生事物有熟悉感,总觉得是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是为什么?
v 人的记忆是否可靠、可信?
v …………
第六章 记忆
v 主要内容
什么是记忆?记忆的作用?
记忆的分类与过程?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内隐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v 一、什么是记忆
v 定义: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v 记忆与感知觉不同
v 记忆与学习有密切关系
编码质量影响存储时间及提取的难易程度
二、记忆的作用
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条件
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形成主观世界的重要条件
三、记忆的分类 ※
v (一)按信息保持时间、信息量分
感觉记忆:客观刺激结束后,感觉信息在极短时间内被保存下来。(又叫感觉登记、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和有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
(二)长时记忆可分为
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可用语言传授,提取过程需要意识参与。
v 情景记忆: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个人亲身经历,易受干扰、不稳定。
v 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受规则、知识、概念、词的制约、稳定。
v
程序性记忆:如何做事的记忆,包括各种技能的记忆,通过多次尝试获得,提取过程不需要意识参与。
遗忘症患者身上的分离(测智塔)
三)按意识参与程度分
v
外显记忆:在意识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意识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二)记忆的过程
v 1、编码 ※
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v 2、存储
把记忆材料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
v 3、提取
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再认、回忆、再学习、内隐记忆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v 一、记忆的脑学说
(一)非定位说
v 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
(二)定位说
v 脑的机能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
海马、乳头体、丘脑背内侧核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特定部位
两侧颞叶可能是存储长时记忆的重要部位
额叶受损时,不能进行有目的的回忆。
(三) SPI理论 ※ SPI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
图尔文
试图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统一到一个更综合的框架中
存在5种主要的记忆系统
v 程序记忆
v 知觉表征
v 语义记忆
v 初级记忆
v 情景记忆
SPI理论
5个记忆系统加工过程特点
v 编码是串行的,信息在前一个系统中得到成功的加工,才能在下一个系统中进行编码
v 存储是并行的,一次编码的事件会在多个记忆系统中产生效应,保存在不同脑区
v 提取是独立的,一个记忆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不受其他的影响
只是一个抽象模型,没有说明各记忆系统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了解
(一)突触结构:刺激的连续作用可以使神经元突触结构变化
(二)反响回路: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的闭合神经环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三)突触传递效率的变化—长时程增强现象是学习记忆的基础
v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一)核糖核酸(RNA)
(二)脑内代谢物质
第三节 三种记忆系统
v 一、感觉记忆
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v 电影画面
v 回声记忆
作用:
v 使信息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从而使其能够被传到第二个记忆系统--短时记忆。
只有能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
二、短时记忆
保持在一分钟左右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过渡阶段。
特点: ※
v 多以声音形式存储,也以图像形式存储。
v 只能临时容纳少量信息,7±2个组块。 ※
v 重要信息转入长时信息,其它被删除,且不可恢复。
影响编码的因素
v 1、觉醒状态
v 2、组块大小:组块为记忆单元,大小因经验组织而有所不同。
v 3、加工深度(SF的84个数字与字母记忆)
保持性复述维持(18秒后消失)、整合性复述进入长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存储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特点
v 存储时间长
v 没有容量限制
v 大部分源于对短时记忆的加工,也有一次获得的
v 信息为有组织的系统
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v 编码时的意识状态
有意识记:有目的、有计划、克服困难
无意识记:无目的、自然而然发生的
v 加工深度
长时信息的存储-保持与遗忘
保持 ※
v 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会发生质与量的变化。
v 量的变化:随时间逐渐减少。
v 质的变化:
内容简洁与概括
内容更加具体、夸张、突出
内容更加完整、合理而有意义
v 记忆修订:记忆中经常会出现缺失部分,而人们往往无意识地通过逻辑推理、猜想或新信息去构建这些缺失部分。
v 催眠有助于获得真实记忆吗?
记忆的形成与运用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和高 度个体化的加工过程,因个人情感、偏好和人格而异。
遗忘:识记内容不能提取或提取错误。
不完全遗忘和完全遗忘;临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v 无意义音节、重学法、遗忘的时间进程
v 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学习程度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识记者的态度
提取
再认:当感知、思考、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
影响再认的因素
v 干扰刺激与再认目标的相似程度
v 识记时不精确
v 情绪紧张
回忆: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回忆通常以联想为基础
v 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
再认比回忆简单、容易
提高记忆效率的途径
及时复习
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第四节 内隐记忆
v 内隐记忆
定义: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又称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
v 加工深度因素的影响不同:内隐不受加工深度因素影响
v 保持时间不同:内隐保持时间较长
v 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内隐不受影响
v 呈现方式的影响不同:内隐受到严重影响
v 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内隐很少受到影响
3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