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节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宁远县实验中学 欧阳兴红
l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会了电压表的使用。学生对科学探究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可以让学生仿照“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方法,进行处方自主学习与探究。
l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连接电路、正确使用电压表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论 的归纳总结的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2)通过同学们共同探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l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l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归纳得出恰当的结论。
l 教具准备
电池组、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投影仪。
l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演示实验:把一个标有2.5V的小灯泡接在3V的电路中,观察小灯泡亮度,把2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在3V的电路中,观察小灯泡亮度;把2个的小灯泡并联起来接在3V的电路中,观察小灯泡亮度。
2、同学们观察发现:2个小灯泡串联起来接在3V的电路中比一个小灯泡接在3V的电路中要暗,2个的小灯泡并联起来接在3V的电路中和一个小灯泡接在3V的电路亮度一样。这是为什么?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
[板书] 第二节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二、进行新课
一、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1)学生猜想或假设:
(2)教师归纳学生的猜想或假设:
3、设计实验
(1)教师引导:同学们做出了各种猜想、各样假设,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用实验来求证。大家先来设计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
(3)教师引导:各组可以简单说明你们的设计方案。
(4)学生汇报设计方案:
(5)教师引导:老师觉得同学们的设计都很好。不过要提醒大家一点,你的设计一定要有书面的内容,你要怎么做,你是怎么做的,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以便于自己检查和与别人交流做更好的改进。
(6)学生补充设计方案、各组同学补充设计实验电路和实验数据表格。
(7)教师引导:很好!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可以进行实验。建议大家在实验中更换不同的小灯泡,进行重复测量。
4、实验论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同学们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特别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量程要选择合适,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原始数据的记录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许随意改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记录下来,以便查找、分析原因。
(2)分析和论证:
教师引导:同学们认真分析你们测量出的数据。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你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和你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教师让几个实验小组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小结: 一个串联电路中各个灯泡两端电压的和等于这几个灯泡两端的总电压,且等于电源电压。
[板书] 1.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5、交流与评估:
(1)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配合得出了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祝贺同学们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论。不过,对同学们来讲获得结论的过程更重要。请大家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回顾,认真分析、思考在实验过程中真正明白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生交流评估:(交流实验中的得失)
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1、提出问题:
2、猜想或假设:
(1)学生猜想或假设:
(2)教师归纳学生的猜想或假设:
3、设计实验:学生设计,教师教师巡视指导。
4、实验论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分析和论证:
(3) 学生小结: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板书]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总电压。
三、归纳小结,深化目标。
1、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1)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2、告诉学生: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课后探究并联电池组的电压与每节电池的电压的关系。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