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师专业标准理解与践行
华中师范大学 吴伦敦 2019.7.28
案例:棋艺水平高与低(专业性)
票友与演员
教师最早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随着时代发展,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是专业化的职业
1. 社会赋予我们的职业和使命是?
2. 能否解决教不教得好的问题。
3. 专业技术水平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
一,制定背景
(一)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专业化水平不高 职业吸引力不强
资源配置不合理 管理机制不完善
(二) 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紧迫任务。
过程:课题研究 标准研究 征求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加强教育改革的文件,教师队伍建设
2004年
二、标准制定的意义
(一)规范教师专业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
教师个体专业化
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通过职业学习,不断习得教育理论,提高教育修养。即教师个体内在的提升。
教师职业专业化
( 依赖两个条件:外在条件的支持和保障,教师个体内在素质的提升)
(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公平
(三)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标准
自己是否全面发展,能否提高学生全面发展?
(四)提升教师培养与培训的针对性和专门性
(五)为中小学教师的资格准入,考核与评价提供依据
(六)与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吻合。
三、《标准》遵从和倡导的基本理念
理念一:学生为本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致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 赞科夫
时时处处把学生作为我们教育和管理的根本
时时处处把学生的的切身利益放在我们工作的首位
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立场上换位去思考
含义:以学生的学为本(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归宿和目的)
具体内涵: ①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②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自然性)
③ 让全体学生都都到发展
④让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⑤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⑥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理念二:师德为先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师德的内涵: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处理教育与事业的关系(热爱)处理与家长的关系 处理与同事的关系
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
师德无小事
师德的特点:道德意识的自觉性
道德行为的示范性
道德结果的深远性
理念之三:能力为重
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对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
一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在具备堪为人师的
理念四:终身学习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多读书 终身学习:①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
②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
③秉承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成为终身学习典范
理论是在大量经验的提升中总结出来的
动机不纯(趁爸爸妈妈不在家偷糖吃,帮爸爸妈妈洗碗打破三只碗)
四、《标准》的框架与内容
3个纬度
14个 13个 14个领域
62项、60项、63项基本要求
对“专业理念与师德”纬度中“基本要求”内容的部分诠释
(一) 强调教师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二) 认同教师专业的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
(三) 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身心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四) 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品德养成
(五) 引导学生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能力
(六)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七) 强调教师的修身养性。
态度 气度
深度 风度
师者,人之模范也,礼仪。
人文环境,社会环境
表达要清楚 语言要清晰,层次分明,易懂,语言要有吸引力,
五、《标准》的基本性质
第一份政策文本
是对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
评价 导向性
1.自我反思与规划设计相结合
分析 目标 阶段 学习
2.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3.技能训练与试验探索相结合
简单的攀登动作感到厌倦,但每一步都接近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