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业课第三章.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110896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课第三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业课第三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循环系统       一、是非判断题:    1、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及血管组成的。( )    2、心肌细胞兴奋的标志是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3、心肌细胞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依靠原浆小梁。()    4、心肌和骨骼肌一样,都可以做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5、窦房结、房室结、心室肌在正常情况下,能表现出自动节律性。( )    6、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因为兴奋性低的缘故。()    7、心动周期指心室收缩或舒张一次( )    8、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特点是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9、心电图QRS波群表示心室兴奋除极化所产生的电位。()    10、心博频率储备等于最大心率减去安静时心率。()    11、心肌有“全或无”式的同步收缩的特性,是因为窦房结能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原因。( )    12、血管壁对血液的侧压力为血压。( )    13、每博输出量增加,将导致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14、一般成年人血压的正常值约为100-120/60-80mmHg。( )    15、毛细血管本身有收缩与舒张作用,所以,毛细血管能开放和关闭。( )    16、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7、每搏出量和心率增加,都会使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    18、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大脑皮质。( )    19、减压反射是维持正常人体血压恒定的自身调节反射。()    20、经常运动的人,常会出现运动员心脏。( )    21、肾上腺素能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22、去甲肾人腺素能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23、运动性心动徐缓是由于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加,心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减弱的结果。( )    24、运动性心脏是指运动员所具有心脏。( )    25、心电图P波是反映心房兴奋变化的波。( )    26、血流阻力主要来源一是血液内摩擦,二是血液与管壁间的摩擦。( )    二、选择填空题:    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及淋巴管组成,其中_______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A、心脏;B血管)    2、与骨骼肌相比,心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复极过程________(A、迅速;B缓慢),突出表现是存在________(C、快速复极期;D、平台期)    3、心肌动作电位后期,由于离子主动转动机制活动增强,肌浆中的Na+、Ca++泵出,同时将K+从细胞外_______(A、回收;B、摄入T小管)而使细胞的离子电性________(C、相等;D、不等),故该电位________(E、稳定;F、不能稳定)在静息水平。    4、心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在4期_______(A、保持稳定;B、并不保持稳定),在复极完毕后_______(C、开始自动缓慢去极化;D、维持K+平衡电位)。    5、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使自律细胞对Ca++的通透性增高与对K+通性_______(A、增高;B、降低),从而可使4期自动去极化_______(C、增快;D、减慢),故能使自律性_______(E、增高;F降低)    6、迷走神经兴奋或______(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能使自律细胞的K+通透性______(C、增高;D、降低),从而4期自动去极化(E、减慢;F、增快)    7、运动员安静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肌细胞对________(A、Na+;B、K+)通透性增高,致使膜电位与阈电位差距_________(C、减小;D、增大),心率______(E、增快;F、减慢)    8、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D、组织腔)。    9、体温升高可使心率_______(A、增快;B、减慢)可能是由于膜对阳离子(钠钙)的通过性增高,致使膜电位与阈电位差距________(C、增高;D、降低)所致。    10、心电图是心肌______(A、电变化;B、电变化引起体表一定部位的电变化)的记录。    11、心电图检查可反映心脏的_______(A、兴奋性;B、传导性;C、收缩性;D、自律性)变化情况。    12、心电图QRS波是反映心室_______(A、兴奋性;B、收缩性)的情况。    13、心肌在生理上称为功能合胞体,是与心肌细胞彼此间有__________相联结有关(A、原生质;B、闰盘;C、原浆小梁)    14、在正常情况下心室肌有________功能而不表现__________特点,窦房和房束细胞有__________特点而无__________功能。(A、自动节律性;B、收缩性)    15、心肌与骨骼在兴奋性变化上的区别是心肌的_________;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___________;心肌能代偿间歇的原因是__________(A、兴奋性低;B、兴奋性高;C、自律性;D、绝对不应期长)    16、心肌“全或无”式的同步收缩现象是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A、有特殊传导系;B机能合胞体;C、心肌能产生爆发式的动作电位。)    17、安静时每分心率男性比女性_________;儿童比成年人_________;老年人比青年人__________;有训练者比无训练者_________(A、多;B、少)    18、心率增快时,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都_________(A、缩短;B、延长)其中_______改变最明显(C、舒张期;D、收缩期)。    19、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________(A、延长;B、缩短)    20、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_______随训练程度提高而_______(A、增加;B、减少)    21、心脏前负荷主要指心脏_________后负荷主要指__________(A、舒张末容积;B、收缩末容积;C、大动脉内压力;D、小动脉的阻力)。    22、一般成年人安静时每搏出量约为________每分输出量约为_______(A、40—60ml;B、60—80ml;C、3—3.51/min;D、4—51/min)。    23、每搏出量主要影响________;心率主要影响________;外周阻力主要影响_______(A、舒张;B、收缩压)    24、在正常情况下,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经常保持_______的状态。(A、基本相等;B、不相等)    25、弹性血管是指______和_______;阳力血管是指_______和________;交换血管是指__________;容量血管是指__________(A、主动脉;B、大动脉;C、小动脉;D、微动脉;E、毛细血管;F、静脉)    26、一般成年人的动脉血压正常值是收缩压________舒张压________脉压是________(A、30—50;B、60—80;C、80—100;D、100—120;E、120—140)mmHg。    27、心脏射血是间断的,而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却是连续的,这是由于_________的_________造成的。(A、大动脉和弹性;B、小动脉的阻力;C、血管的面积;D、大动脉的压力)    28、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有________作用(A、通透性;B、物质交换;C、气体交换)。    29、剧烈运动时,肌肉中的毛细血血管开放数量增加,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A、体温升高,血管舒张;B、循环血量增加;C、局部代谢产物增多)    30、评定循环系统做功效率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__(A、心率;B、每搏出量;C、心输出量;D、心电图;E、血压)    31、进行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明显升高,其机量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造成的。(A、外周阻力增加;B、心输出量增加)    32、静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A、缓冲动脉血压;B、汇集血流;C、贮存血液)    33、吸气时胸内压__________可使腔静脉与心房压力__________所以静脉回心血流速度__________(A、增高;B、降低;C、不变)    34、从心室开始收缩,以下各期的顺序是_________(A、心房收缩期;B、快速射血期;C、等容收缩期;D、等容舒张期;E、快速充盈期;F、减慢射血期;G、减慢充盈期)    35、每搏出量的正常平均值约为___________(A、20;B、70;C、100)ml;大约是舒张末期容积的__________%。(D、50—60;E、70—80;F、20—30)    36、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心室舒张末容积取决于_________(A、大动脉压力;B、心房压)。    37、心室舒张末容积的大小可反映肌小节___________(A、初长;B、粗肌丝长度;C、收缩蛋白含量)    38、交感神经与儿茶酚胺通过B1受体,可使心肌对钙的通透性_________,从而使心肌缩性__________(A、增高;B、降低)。    39、下列哪些条件可使心输出量减少___________(A、刺激迷走神经传出纤维;B、由于心舒张末容积增加;C、由于颈动脉窦压力减低;D、切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E、站力时)    40、心脏指数等于____________(A、心率;B、体表面积;C、每搏输出量)    41、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水平变化而_________(A、相应增减;B、保持不变的能力。)    42、心力储备是最大心输出量__________安静时心输出量(A、减去;B、加上)    43、引起心纺加快的神经属于________神经纤维,引起心率减慢的神经属于_________纤维(A、交感;B、迷走;C、副交感)    44、人体血管除毛细血管外大多都受___________神经支配(A、迷走;B、交感;C、副交感)    45、引起心率加快反射的因素有____________(A、减压反射;B、化学感受性反射;D、本体感受性反射;E、肾上腺素;F、去甲肾上腺素)    46、引起心输出量增加反射的素有____________(A、减压反射;B、化学感受性反射;C、朋氏反射;D、本体感受性反射;E、肾上腺素;F、去甲肾上腺素;G、肾素)    47、如果直接用力压双侧颈部的颈动脉窦时,将会引起心________动脉血压__________(A、增加;B、减少或降低)    48、力量性项目运动员心脏的适应性变化以__________为特征,耐力性项目运动心脏的适应性变化以__________为特征(A、心肌增厚或室壁增厚;B、心室容积增大或心腔增大;C、心室壁增厚心腔增大)    49、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脏后负荷,同时也增加心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________收缩速度________(A、减弱;B、增强;C、变慢;D、加快;E、不变)    50、引起颈动脉窦反射的刺激是_________(A、缺O2;B、CO2不高;C、血压升高;D、血压突然升高)    51、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的反应越______越好(A、大;B、小)    52、优秀运动员在出现窦性心动徐缓后,若停训多年,则心率可________(A、恢复正常值;B、保持不变;C、增快超过正常值;D、表现出无规律)    53、运动时,改变心血管中枢紧张性的反馈信息主要来自____________(A、压力感受器;B、肌肉本体感受器;C、化学感受器)    54、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遇阻力最大是在__________(A、动脉血管;B、毛细血管;C、微动脉)    55、运动时皮肤血流的变化是__________(A、增加;B、减少;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56、剧烈运动时肌肉的血流量比安静时约增加_____倍(A、20;B、15;C、10;D、5)    57、肌肉运动时,组织液的生成增加,影响其有效滤过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A、毛细血管压;B、组织液静水压;C、淋巴管压)    58、淋巴管中淋巴液来源于________(A、血浆;B、组织液;C、淋巴结)    59、在亚极量运动的持续进行中,心血管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A、神经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    60、儿茶酚胺的强心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A、HR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B、HR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C、心脏射血增强心舒张期延长;D、HR加快心输出量稍增加)    61、运动时机体根据运动量的大小对心血管系统活动进行调节最为重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    62、运动后心率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A、血浆儿茶酚浓度下降;B、肌肉的本体感受性冲动停止;C、神经性反馈信息中断;D、心脏自身调节取消)    63、降压反射的最终生理效应是__________(A、降低血压;B、强加心交感中枢活动;C、升高血压;D、加强心迷走中枢活动;E、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64、人在炎热环境进行体力活动时,动—静脉短路常处于__________(A、关闭;B、开放;C、不变;D、先增后减)    65、支配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神经不同于交感缩血管神径,它只有在下述情况时,才起调节作用_________(A、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B、局部产物堆积时;C、机体处于激动和准备作剧烈运动时;D、机体缺O2和CO2分压升高时)    66、循环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来自________(A、交感神经末稍;B、肾上腺皮质;C、肾上腺髓质;D、交感缩血管神经末稍;E、副交感缩血管神经末稍)    67、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最少的是__________(A、皮肤血管;B、消化道血管;C、冠状动脉;D、脑血管;E、肾脏血管)    三、名词解释题:    1、自动节律性    2、心动周期    3、心输出量    4、心指数    5、每搏出量    6、心力储备    7、动脉血压    8、平均动脉压    9、脉压    10、最大心率    11、窦性心动徐缓    12、运动员心脏    13、心电图    14、心搏频率储备    15、外周阻力    16、血流重新分配    17、体循环平均压    18、动脉脉搏    19、“全或无式”    20、期前收缩    21、代偿间歇    22、减压反射    四、简答题:    1、简述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传导途径及主要生理功能。    2、简述最大心率与心搏率储备的关系。    3、简要回答为什么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少?    4、简述心电图各波形意义及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电图特点。    5、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简述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7、请简要说明为何运动能提高心脏功能。    8、简述运动性充血的发生机制。    9、简述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10、简要回答何谓心脏前负荷与后负荷。    五、问答题:    1、试述心肌的重理特性意义。    2、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3、试述动脉血压的成因。    4、试述动力性运动时血压的变化。    5、试述静力性运动时血压的变化。    6、试述运动时循环机能的变化及调节。    7、试述体育运动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选择填空题:    1、A 2、B,D 3、A,C,E 4、B,C 5、B,C,E 6、A,C,E    7、B,D,F 8、A 9、A,C 10、B 11、ABD 12、A 13、B    14、B,A,AB 15、B,D,D 16、A,B 17、BABB 18、A,C    19、B 20、B,B 21、A,C 22、B,D 23、B,A,A 24、A    25、A,B,C,D,E,F 26、B,D,A 27、A,D 28、A,B,D 29、C    30、B 31、B 32、C 33、B,B,C, 34、C,B,F 35、B,D    36、B 37、A 38、A,A 39、A,D,E 40、A,B/C 41、A    42、B 43、A,B 44、B 45、B,D,E,F 46、D,E,F,G    47、B,B 48、A,BC 49、B,C 50、D 52、A 53、B 54、C    55、D 56、D 57、A 58、B 59、A 60、A 61、B    62、B,C 63、E 64、B 65、C 66、C 67、D    四、简答题答案:    1、答: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主要传导途径如下: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氏纤维网    其主要生理机能为发放兴奋冲动,并将其由心房传至心室,引起心脏搏动。    2、答:生理状态下个体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与安静时心率之差为心搏率储备,它表示个体心率可能增加的潜在能力。    3、答:心率过快时心动周期缩短,主要表现为舒张期的缩短,若此时心室舒张速率无相应的增加,则可由于使心室舒张不完全而造成心室充盈量不足,从而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4、答:P波表示左右心房去极化;    QRS波群表示左右心室先后去极化;    T波表示心室肌复极化;    P—R(P-Q)间期表示从心房去极化到心室去极化所需时间;    S—T段:心室去极化完毕,到复极化尚未开始时,心室各部位之间无电位差;    Q—T间期: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全部复极所需时间    运动员安静时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延长,表示窦性心动过缓。    5、答: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主要有:心肌的收缩力,呼吸深度,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重力与体位及静脉管壁的舒缩状态。    6、答: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为射血分数    其计算公式为: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值愈高,说明心脏排空愈完全,心脏射血机能愈强,反之则说明心室腔内余血多,心脏射心机能差。    7、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肌对能源物质的转运和利用,使心肌纤维中收缩蛋白增多心缩力增强,血肌收缩速度增快。    8、答:骨骼肌在安静状态下,由于小动脉的平滑肌紧张性高,血流阻力大,血流量较少,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收缩,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发放冲动增多,肌肉内血管舒张,血流量可增加数倍,该现象即为运动性充血。    9、答:颈动脉窦、主动脉体的压力感受性反射为维持人体血压恒定的自身调节反射,当人体出现血压骤升,心率增快时,可通过该反射的调节使血压降低,心率减慢,从而维持血压恒定,保证心脑正常血液供应。    10、答:心脏前负荷即为心室收缩前(心舒末期)静脉回流量增加,心室充盈增加,心室容积加大,从而使心缩力增加的负荷。    心脏后负荷为心室收缩开始,由于此时外周阻力加大,大动脉血压增高,致使心缩末期容量增大,而增加心缩力的负荷。    五、问答题答案(要点)    1、答:①自动节律性:心脏在无外来的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节律性地产生兴奋的特征。窦房结可不依靠外来神经控制,自动缓慢去极化,从而产生爆发性动作电位,并向心脏的其它部位传播,引起整个心脏节律性兴奋收缩,即自动跳动,窦房结为心脏搏动的起搏点。    ②传导性:心肌细胞之间以低阻抗闰盘结构相连,兴奋可从一个细胞直接传至另一细胞,故心肌为“机能合胞体”。当心房或心室任何一个细胞产生兴奋,就能迅速将兴奋传至整个心房肌或心室肌。    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发放的冲动可沿特殊传导系统传导,其主要途径为:    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心房肌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心室肌    兴奋在通过房室结时,出现兴奋延搁,使心房、心室收缩交替进行,有利于心室充盈,从而保证心脏的节律性跳动。    ③兴奋性:心肌具有兴奋性,心肌每一次兴奋后要经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而后恢复正常的周期性变化,其特点为绝对不应期较长,相当于心肌机械反应的整个收缩期加上舒张早期,之所以心肌不产生强直性收缩且始终保持收缩舒张有序的节律性活动,是因为每次窦房结节律性冲动都落在前一次兴奋的周期性变化后,这个特点保证心脏的充盈和射血功能。    如心肌受到额外刺激则产生额外收缩,并产生代偿间歇。    ④收缩性:心肌具有收缩性    心肌为机能合胞体,故有全或无式的同步性收缩,因其绝对不应期长,故不产生强直性收缩。    2、答:(1)每搏输出量:心率不变每搏量增加则心输出量增加,反之则减少,每搏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①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愈多,心室舒末容积愈大,心室壁肌纤维拉长,心缩前心肌纤维初长度增加,从而心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多,②心室收缩期射血量:心缩力愈强,心缩期射血量愈多,即每搏量增加,射血分数增高。    (2)心率。其它条件不变,一定范围内心率愈快,心输出量愈多,反之则少    (3)静脉回流量,静脉回流速度愈快,单位时间内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多    3、答:动脉血压即指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在每一次心动周期中,心室肌收缩,射血入主动脉,由于外周小动脉的长度较长而管径狭小,每次射入主动脉的血只有1/3流入外周血管,此时大动脉管发生弹性扩张,未流走的血液贮存于大动脉管壁内,此时测得的血液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期内,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压迫其中的血液继续流向外周,此时测得的血液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即为舒张压。    由此可见,由动脉血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心肌的射血功能,包括每搏出量及心率,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小动脉管径与血液本身粘滞度所形成的外周阻力,循环血量等因素的影响。    4、答:逐级增加负荷的动性运动,由于神经一体液因素的作用以及肌肉作等张收缩。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出现异长自身调节导致每搏输出量增加,故运动一开始,收缩压即升高,随运动强度的增加,收缩压相应增高至最高值,舒张压保持不变或稍有下降。    5、答:静力性运动时由于肌肉作等长收缩,张力增加并持续性压迫外周血管,致使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增高;由于后负荷加大致使心缩力加强,而出现收缩压增高,同时平均动脉压增高,心率及心输出量相对增加较少。    6、答:①由于赛前状态的存在,使大脑皮质兴奋,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增多,出现条件反射性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缩力加强,血液重新分配,骨骼肌内血流量增加。    ②肌肉开始活动后,本体感受器官反射性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③运动时因回心血量增加,刺激心房内压力感受器,同时刺激窦房结发放冲动曾加,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增高。    ④如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无氧供能过程加强,乳酸生成增多,血液PH值下降,H+浓度增多,刺激了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加快。    ⑤血液重新分配:运动开始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神经活动增强,骨骼肌内血管扩张,而内脏和相对不活动组织(如胃肠道)中由交感缩血管纤维的兴奋活动,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出现血液大量涌入骨骼肌血管,血液重新分配,并出现体循环平均压增高,血压增高,每分输出量增加。    7、答: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进人体心血系统的形态,机能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心血管系统的良好适应如下:    ①出现窦性心动徐缓:长期进行耐力性训练可使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减弱,从而表现为安静时心率减慢,可降至36—40次/分。    ②每搏输出量增多:经长期训练,有训练者可出现安静状态下心率慢而每搏输出量较无训练者为多,在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有训练者心力贮备潜力大,每搏输出量可明显增加,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③运动性心脏肥大:长期从事静力性或力量运动的运动员,可由于超负荷刺激使心肌内核糖核酸含量增加,从而使心肌纤维内蛋白质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心肌纤维收缩成分增加,心肌粗壮,同时肌肉作长时间强烈收缩,压迫血管,使后负荷增加,产生以心肌增厚为主的心脏适应性增大;从事耐力性运动者则由于运动持续时间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使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多,心室容积增大,增加心脏前负荷而肌纤维被拉长,从而出现以左心室腔增大的适应性变化。    ④心血管调节机能改善:长期从事运动或锻炼者,进行定量工作时动员快,机能稳定,恢复快,进行最大强度工作时,不仅动员快,恢复快,而且心血管机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达到最高值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