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实验心理学.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108985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实验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实验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实验心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实验心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验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1.费希纳 冯特 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S=KlogR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4).遗忘曲线2.非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

2、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1.观察法特点:直接和描述性缺点: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提供的资料不充分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优点: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经济实验控制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尽量消除无关变量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1.确定课题2.选择被试3.确定实验控制4.数据整合5.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 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

3、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1.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 3.被试变量2.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3.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5.统计控制法6.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典型的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的影

4、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7.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处理8.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内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生态效度)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9.几种常用实验仪器1.立体镜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2.深度知觉仪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3.速示器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研究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4.记忆鼓5.警戒仪测定个体警戒状态(加工定向注意的研究)6.镜

5、画仪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7.眼动仪测试人眼活动情况,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第三章 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1.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外通用的目录 社会科学引用索引 科学引用索引 生物学摘要 工效学摘要 医师索引 心理学文摘2.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3.标准实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 摘要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第四章 反应时1.反应时研究历史1.天文学贝塞尔(人差方程式天文学家在观察星体的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

6、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生理学(第一阶段)赫尔姆霍茨&唐纳斯减数法3.心理学(第二阶段)冯特及其学生&斯滕博格加因素法2.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刺激出现的顺序事先是不知道的3.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1.简单复杂反应时任务2.速度准确性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3.刺激变量4.机体变量即被试变量4.减数法&加因素法1.减数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分析信

7、息加工过程(即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A反应(简单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B反应(选择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反应(辨别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应C-A=辨别反应的时间 B-C=选择时间2.加因素法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辨认它们的先后顺序第五章 心理物理学1.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2.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差法、序列探索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恒定刺激法(正误法)选定几个固定刺

8、激 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3.平均差误法(均误法、调整法)3.韦伯定律:/=C差别阈限大小 刺激的强度水平 C韦伯分数4.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Klg心理感觉的量值 K固定的系数 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5.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S=bIaS感觉量 b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 a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6.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主试呈现的刺激,有时只呈现”噪音”刺激(N);有时信号刺激和噪音刺激同时呈现(SN)。让被试对信号刺激做出反应,被试每次都要判断所接受到的:(1)仅仅是噪音背景;(2)在噪音

9、背景上叠加了信号。在这两种情况下,分别可以在心理感受量值上形成两个分布:信号加噪音(SN)分布(即信号分布)和噪音(N)分布。7.信号&噪音信号刺激噪音信号所伴随的背景8.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1.辨别力指标d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2.判断标准反应偏向的度量似然比 报告标准C第六章 注意1.过滤器理论(早、中、晚)1.单通道模型早期选择模型(双耳分听实验)按“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注意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2.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追随耳实验)重视中枢系统的二次选择3.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注意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2.资源限制理论卡内曼提出把注意看作心理资源,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的结果而是

10、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注意的功能就是资源分配3.特征整合理论特雷斯曼提出其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注意加工阶段(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同时加工)特征整合阶段(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是系列加工)4.注意的研究方法1.提示范式2.搜索范式3.过滤范式4.双任务范式5.电生理学研究方法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5.事件相关电位(电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在时间上与事件相联系的电位6.警戒(加工定向注意)是持续注意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第七章 知觉1.直接知觉&间接知觉的研究历史1.直接知觉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最具代表性的是知觉

11、的刺激物说。其最早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不过格式塔心理学并未明确指出完形是属于经验上的完形还是刺激本身的完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并不能算是纯粹的直接知觉论。吉布森指出完形应是刺激的完形,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觉的刺激物说。2.间接知觉论认为刺激本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和不能对外界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19世纪中叶,赫尔姆霍茨提出了知觉经验论。一个多世纪后,布鲁纳发展了这一知觉经验论,被称为假设检验说。2.不可能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错觉3.知觉恒常性1.大小2.颜色3.形状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熟悉的物体时,虽然在视网膜上

12、的影像不同,但我们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恒常的形状。4.暗适应&明适应&视敏度暗适应从亮处到暗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明适应从暗处到亮处,眼睛大约经过一分钟就能适应视敏度只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5.临界闪烁频率(CFF)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视错觉:运动错觉线条错觉(如缪勒莱尔错觉原理)自然错觉(如月亮错觉)6.视知觉组织原则(格式塔原则)1.接近法则2.相似法则3.良好图形法则4.同步法则7.音高量表&等响曲线&等高线1.音高量表音高单位:美 纯音的音高依赖于音频 制定方法:二分法多分法 2.等响曲线表示响度、音强(即声压)和音频的关系响度单位:宋 3

13、.等高线表示音高、音强和音频的关系8.听觉掩蔽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1.纯音掩蔽2.噪音掩蔽3.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特点:掩蔽音强度越高,掩蔽效果越好,影响范围越大掩蔽音对于频率相近的声音的影响最大低频对高频的掩蔽效果比高对低的掩蔽效果更好9.语图仪显示频率强度时间变化的仪器10.空间知觉线索1.肌肉线索适应辐合2.物理线索遮挡阴影几何透视3.双眼线索水平视野单向区即菲特缪勒圆复视(潘诺融合区只要双眼视差足够小,双眼影像就会融合在一起,视像融合所允许的视差范围)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1.记忆的早期研究内容及方法1.艾宾浩斯和节省法(即再学法要求被试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定标准,经过

14、一段时间后再以同样程序重复学习这些材料达到第一次的程度,再学与首次学习时间之差代表了学习后的保持量)2.巴特利特和再现试验(再认法检验回忆保持量)重复再现一个被试在不同延时条件下多次回忆,与原始材料相比较,测量被试记忆不断衰退和变化的情形系列再现信息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形成“记忆链”2.学习的早期研究1.经典性条件反射研究巴甫洛夫基本内容:一个原本不会引起无条件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本就能引起此种条件反应的刺激相结合后,能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强化在反应之前)结合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消退得越慢。2.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斯金纳基本内容:通过尝试错误。(强化在反应之后)如果

15、一个操作反应发生后紧接着给予强化刺激,则该操作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会增加。3.记忆的类型(五个方面)感觉记忆容量:所有 保持时间:0.53秒 编码:完全依据物理特征短时记忆容量:7+-2个组块 保持时间: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 编码:依据听觉长时记忆容量:无限 保持时间:最长一生 编码:表象系统&言语系统内隐记忆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下个体的经验对当前的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外显记忆前瞻记忆指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回溯记忆指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错误记忆真实记忆元记忆它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

16、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客体记忆包括除元记忆以外的各种记忆类型4.启动效应(斯特鲁普效应)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加强&弱化)重复启动间接启动包含重复启动,还允许两个刺激有所差别5.内隐记忆的理论1.多重记忆系统说记忆是由多个不同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能较好地解释遗忘症患者的记忆分离2.迁移适当加工理论认为内隐和外显记忆是单一的记忆系统,只是加工过程不同对正常被试在直接和间接测验间的许多分离现象提供了很好地解释6.内隐学习&外显学习的关系内隐学习有机体与环境接触,无目的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区别:现象学实验操作神经生理学学习机

17、制上的区分联系:任何一种学习任务都是意识无意识连续体上的一点,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共同贡献7.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1.人工语法范式2.序列学习范式3.复杂系统控制范式4.信号检测范式实验心理学模拟试题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1. 最小可觉差(Jnd)的心理意义又称差别阈限,在心理学上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2. 阈限的神经量子论观点是史蒂文斯等人与20世纪40年代针对阈限概念而提出的。他认为在一些辨别实验中,基本的神经过程是按“全或无”的方式进行的。这些过程的神经结构在机能上被分为各个单位或量子,并且被试所觉察到的刺激增量必须是该增量达到足以兴奋一个附加的神经量子单

18、位时的刺激量。这个刺激量的大小将取决与最初刺激高于上一个兴奋了的神经单位的阈限的多小。超过上一个单位的阈限越多,兴奋下一个单位所需要的刺激增量就越多。3. 速度准确性权衡速度和准确性是反应时实验中的两个因变量,它们在实验中存在着一种互换关系。如一个人很快完成某件事时他会比较慢的完成这件事犯更多的错误,反之,如果某人很正确的做某种事情,又会在速度上产生距离。我们称之为速度准确性权衡。4. S=KlogR费希纳定律的公式表达。其中S为感觉强度,R为刺激强度,K为常数(也称感觉道系数)。其表述为,当某种刺激的强度以几何级数增加时,某种感觉的强度就以算术级数增加。5. 击中、虚惊、漏报、正确否定信号检

19、测论技术中,当接受者对所输入的信号做出有无判断时,通常会出现下列四种可能的判定结果:在有信号时,若做出“有信号”的判断称之为“击中”,若做出“无信号”的判断称之为“漏报”;在无信号时,若做出“有信号”的判断称之为“虚报”,若做出“无信号”的判断称之为“正确否定”。6. 反应时间加法技术的实验逻辑Sternberg发展了反应时减法技术,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各自需要时间的总合。其理论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两个因素的作用过程具有

20、一种随机独立性,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对单一变量或多变量的操作,就可以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来确定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7. 非交叉的双重分离实验性分离的一种类型。指在涉及两个自变量和两类测验的实验中,自变量1仅影响测验A而不影响测验B;自变量2仅影响实验B而不影响A。8. 双向关联实验性分离的一种类型。指如果一个自变量有三个水平,其中两个水平与两种测验是正相关,两个水平为负相关,那么,就可以排除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要么正相关,要么负相关的单调性。因此,就可以间接的测量出两种心理过程的存在了。9、短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很短,记忆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过程。10、

21、实验中的高限效应:要求被试完全的任务过于简单,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成绩,没有差别。11、节省法:一种测量记忆的方法,计算记忆保持量。12、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平时看到听到的根据一定文法组织起来的一串词就是句子表层结构,句子的基本的比较抽象的意义就是深层结构。13、减法反应时:邓德斯应用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之差来度量辨别和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14、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其他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15、知觉辨认: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起来,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所呈现的单字。16、记忆广度:短时记忆

22、所容纳的项目,一般是2到7个。17、儿童的电报语言:儿童使用的文法是一种有规则的缩短了成人文法的形式,分为内容词和算符。18、 因变量的信度 :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的相近结果。19、 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及其他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20、 视敏度:测量人对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21、 节省法:一种测量记忆的方法,计算记忆的保持量。22,认法:把已学习过的项目与未学习过的项目,按随机方式混合起来,逐个呈现给被试,或整个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指出哪些是已经学习过的。2,3觉恒常性: 当观察条件变化时,对该物体的知觉倾向保持不变

23、,以同样的知觉经验感知这个物体。24,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是环境特点自变量。25主试:主持实验的人,向被试发出刺激,通过实验收集被试的反应一、单项选择1、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对反应时产生下列哪些影响(D )A减慢B无影响C先减慢后加快D加快2、两点阈是哪一种阈限(A)A绝对阈限B差别阈限C绝对差别阈限D相对差别阈限3、在单字学习的再认和再测验中,能够再认和再现的单字在全部学过的单字中的百分比就是(D)A字变量 B控制变量 C潜在自变量 D因变量4、实验结果要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组内设计是(C)A较困难的B不可能的

24、C较容易的D肯定的5、司机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或绿灯时的反应属于(A)A选择反应B简单反应C辨别反应D延缓反应6、实验中出现低限效应的原因是(B)A任务中等困难B任务过于困难C练习交数不够D任务过于容易7、当进行再认测验时,低频字比高频字成绩(C)A更差 B一样 C更好 D无规律8、对一种气味适应后对另一种在气味的阈限将(B )A不影响 B提高 C降低 D先提高后降低9、恒定刺激法实验中,三类回答的实验易受被试哪些方面的影响(A )A态度 B血压 C性别 D智力10、因变量的效度是指(B)A一致性B有效性C敏感性D可测量性二、多项选择 1、儿童的电报语言包括(AC)A内容词B轴心词C算符D开放性

25、词2、知觉恒常性包括(BD)A嗅适应B大小恒常性C视网膜象的恒常性D颜色恒常性3、从长远观点来看,对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是(AD)A理解B死记硬背C机械背诵D学会推理4、反应时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ABD)A额外动机B预备时间C智力D年龄5、下列词对中哪些属于联系群集(ABC)A粉笔黑板B桌子椅子C男人女人D狗房屋 1、在时间估计准确性实验中,一只绿色小灯泡与电钟相连,主试按键让灯亮10秒,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10秒时间,其中被试复制的时间长度是(C)A自变量B控制变量C因变量D潜在变量2、提出制作心理量表的数量估计法的心理学家是(D)A费希纳B韦伯c艾宾浩斯D斯蒂文斯3、视崖要测量的知觉是(C

26、)A成人深度知觉B成人视敏度C幼儿深度知觉D幼儿视敏度4、前摄抑制是指(D)A先后学习材料互相干扰B先后学习的材料无关C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干扰D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5、有实验证明,在记忆成人的主观组织程度与回忆数量是(B)A负相关B正相关C无关D无规律6、当有人要你判断中年人得心脏病的概率时,你多半首先想到某些朋友有心脏病,然后再来判断中年人患心脏病的概率。这样,你想起的例子多少就决定你判断的概率大小,这时你利用的策略是( B)A代表性 B可利用性 C样本大小 D记忆7、移动哈诺伊塔的策略之一是(C )A整体策略 B部分策略 C循环子目标策略 D记忆8、认知失调是用来指(A

27、)A两种互不一致的认知 B两种互不一致的行动 C做事失败后所产生的不愉快状态 D与爱人吵架后所产生的不愉快状态 9、在组间设计中,被试的分组原则应该是(BD)A用拉丁方平衡实验顺序B匹配被试C用完全的平衡方法实验顺序D随机分配被试10、个案法适宜于研究的对象有(ABD)A一个具有超常记忆力的人B狼孩C母亲语言与孩子语言的关系D神童11、反应时实验中防止“假反应”的办法是(AD)A改变每次发出预备信号与呈现刺激间的距离B取消被试C实验前口头警告D插入“侦察试验”12、两点阈是(AD)A绝对阈限B相对阈限C差别阈限D能觉察到两个点的最小距离13、加工层次理论认为,记忆是认知系统对刺激物进行各种不同

28、水平分析加工的产物记忆取决于(BC)A加工时间B加工层次C加工与提取的一致性D加工与提取的不一致14、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ABCD)A刺激的名称是否呈现B噪音C定势D个性三、填空1、因变量的测量与选择应注意其( 信度 )、效度和( 敏感性 )2、可以用( 等级排列 )法与( 对偶比较 )法制作顺序量表3、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受刺激的感觉器官、( 刺激强度 )、刺激的( 时间特性 )和空间特性,以及有机体的适应状态4、彼得森实验支持了短时记忆的遗忘是( 时间 )造成的观点5、象棋大师下棋经验以及他对于象棋的知识使他能迅速看出棋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把几个棋子组成一个( 块 )、减轻了记忆的负担6、正

29、常人比胖人更多地受( 饥饿 )影响而进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地受食物的( 外现程度 )的影响进食。7、两维图形的知觉分组原则中有( 封闭性规律 )、連续性规律、( 相似性规律 )、接近性规律。8、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被试会产生( 习惯 )误差或( 期望)误差。9、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25岁以前反应时间逐渐( 变快 ),60岁以后反应时间逐渐( 变慢 )。10、再认的保存量的计算公式如;保存量认对( 旧项目 )的百分比数认错( 新项目 )的百分数。1、简述部分报告法的实验程序?斯波林用一张有三行,每行有四个字母,共12个字母的卡片作实验材料。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卡片50毫秒。接着给被试一个声音,

30、由声音来指示他报告哪一行字母。高音只报告他看到的第一行字母;中音只报告第二行字母;低音只报告第三行字母,三种声音是随机呈现的。被试听到声音后能报告的字母至少有3个,那么,整个卡片上他能看到的字母应该在9个以上,大大地多于全部报告时被试报告的字母数。但是,斯波灵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贮存,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只保留不到1秒钟的时间。2、试述自变量的种类和特点?(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

31、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3、什么是闪光融合和临界闪光频率?当灯的亮-暗变化相当快的时候,由于眼睛不能分辨光那么迅速的变化,所以就把亮-暗迅速交替的光看成是连续的光了,也就是闪光融合了。我们把刚刚看成是连续光的时

32、候,每秒钟亮-暗的周期数称为闪光融合频率,或者叫临界闪光频率。5、简述平均差误法。实验者规定一个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事实上不可能每次都能把比较刺激调节的和标准刺激一样。这样,每一次比较就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阈限值。6、简述彭瑞祥汉字特征抽取实验及其结果。我国心理学家彭瑞祥等(1983)曾使用速示器进行汉字特征抽取实验。实验用汉字为30个常用汉字,每个汉字都制成幻灯片,其黑白对比为0.003(为了增加识别困难,把对比度降低),逐一投射到照度均匀的

33、屏幕上。呈现时间从3毫秒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呈现时间,直至被试连续两次正确写下所呈现的汉字为止。实验要注被试在每次呈现后立即写下所看到的笔划或任何成分。被试的书写过程有两个特点:1.对汉字右下角的笔划往往先抽取。2.对结构上属于包围或半包围型的字,如“南”“虑”,被试先写下字的轮廊,然后填充内部细节。3、通过分析“我看这本书很合适”这个句子,简述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概念。4、在一年的期间内,每个医院都记下男孩出生率超过60%的天数,你认为哪个医院在这样的天数多?为什么?(1)大医院,(2)小医院,(3)两个医院大致一样。(注:大医院每天约有45个婴儿出生,小医院每天大约在15个婴儿出生7,

34、加工层次记忆理论的两个要点。(1)记忆的久暂不取决于时间,加工层次才是决定的因素。(2)记忆依赖于提取(测验)与加工(学习)的一致性,提取线索是否有效由已记住的信息来决定。也就是说,后来的提取过程与早先的加工过程越一致,回忆的成绩三、分析题(任选四题,各9分,共36分)1. 分析三种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优缺点。(1)从测定方式上看,极限法、恒定刺激法为直接依据阈限定义的测量方法,而平均误差法则依据误差阈限的间接测量方法;(2)从效率上分析,极限法中有些数值没有被利用造成了浪费,而恒定刺激法所有的数据都可利用,因此,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的效率比极限法高;(3)从误差上分析,极限法会产生期望、习

35、惯、误差,平均差误法会产生位置和动作误差,恒定刺激法在三类判断的情况则由于不肯定间距随着被试态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4)从被试的角度分析,由于某些感受器的特点,这三种方法的使用都受到了一些限制。2. 分析比较信号检测论实验“有无法”和“评价法”各自的特点。有无法:给被试呈现刺激,然后要求他判断刚才的刺激中有无信号出现。事先主试要规定,在这一轮实验中信号和噪音出现的先定概率以及对判断结果的奖惩办法,然后根据被试的反应结果来估计击中率和虚报率。评价法:除了告诉被试奖惩办法和先定概率外,还要求被试在每次实验中对自己的判断作出评价即确定一个等级。3. 分析间接测量技术从“实验性分离”到“加工分离”再到

36、“”,对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的意义。(1)“实验性分离”、“加工分离”与“内隐联想测验”都属于心理学间接测量技术,都是有关无意识心理活动或无意识行为反应的测量方法和技术程序。(2)在实验过程中,被试对测量程序的目的意识不明确或全然不知,或者被试意识到的研究目的并不是着类测量技术真正的目的,提高了研究的质量。(3)实验性分离通过操作自变量并观察自变量在不同测量任务中的效应。加工分离技术能够区分对过去经验的有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包括学习过程和测验过程。内隐联想测验对两类目标概念与一种属性的两个方面所形成的不同联想而进行的测验。4. 分析加工分离技术(P D P)能够区分意识和无意识过程的机制。(1

37、)学习材料的呈现阶段可以通过各种意识或无意识的操作技术变换自己的各种属性;(2)整个研究持续不需要把任务和加工过程等同起来,即同样任务既可能有相同的加工,又可能有不同的加工,而不同的任务利用有不同的加工或不同的加工;(3)可以区分不同中操作任务中不同的加工作用,即可以区分无意识和有意识加工对同一种操作任务的不同作用。5. 分析反应时方法对研究心理现象的意义。(1) 刺激进入有机体是并不会立即有反应,而有一个发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并将兴奋传到大脑,大脑对这些兴奋进行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官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

38、志来衡量,这使反应时能够有效用于研究心理现象(2)反应时间是一种反应变量,它可以作为成就的指标及内部过程复杂程度的指标。对一件工作越熟悉,反应时间就越快;内部过程越长,反应时间就越长。反应时间随多种原因而变化,因此它可以作为一个很方便的反应变量来运用。6. 分析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和信号检测论技术的相互关系。(1)信号检测论是在传统心理物理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心理学的阈限值的列数表示感受性的大小,阈限值越小,感受性越高。但是在实际进行阈限的测量中,往往由于传统心理物理方法的局限性使得难以获得一个比较确定的阈限值,信号检测论技术正是在此要求下的产生(2)用古典心理物理方法所做的阈限测定实验有时

39、结果往往是矛盾的,这就对要求对测量技术有更进一步的改善(3)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最根本的问题是无法把感受性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因素所造成的反应偏好加以区分,而信号检测论则在方法上能够把感受性的测量和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开来。7.分析在评价法中计算不同判断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时使用累积概率的原因。(1)评价法除了告诉被试奖惩办法和先定概率外,还要求被试在每次实验中对自己的判断作出评价即确定一个等级。由于被试的反应有一个累积递推性,因此,在计算不同判断标准下的似然比与辨别力指数时采用累计概率。(2)在有无法中,把感觉连续体只分为有、无两部分,这会失去很多有用的信息。而使用累计概率的评价法可以保

40、留较多的信息,在一轮实验中,就可以获得幼儿多轮实验才能得到的结果。8.分析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主观方面,与机体的状态的关系:(1)适应水平(2)准备状态(3)练习次数(4)定势作用(5)附加因素(6)年龄因素(7)个别差异。客观方面,与刺激的关系:(1)反应时间因受刺激的感觉器官不同而异(2)因刺激的强度不同而异(3)因刺激的中止及其强度的减弱量而异(4)因刺激的动静特点不同而异(5)因刺激的数目和差别的不同而异。9.分析内隐联想测验(I A T)能够测量内隐偏好的机制。内隐联想测验(I A T)是由A.G.Greenwald等人于1998年提出来的。分析间接测量技术对研究心理现象的意义。是测

41、验对两类目标概念与一种属性的两个方面所形成的不同联想而进行的测验。(1)将反应时作为联想素的指标能够比较恰当的反映概念之间的连接强度(2)通过对操作任务难度的改变来测量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这样就可以利用减法法则测量出内隐偏好的启动效应(3)对不同刺激属性与不同目标类别之间的反转结合增强了其测验的内隐性(4)由于测验对价值属性和目标类别概念可以有较大范围的选择,因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实验设计1.设计一项信号检测论实验。要求1、对信号检测论的原理有较准确的理解;2、实验设计要体现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主要须阐明实验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2. 设计一项Sternberg有关短时

42、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的变式,并说明是如何利用反应时附加因素法则的? 要求1、能够准确理解反应时加法技术的特点;2、了解Sternberg有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的相关内容;3、实验设计要体现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4、主要阐述实验设计中的具体操作程序。3. 设计一项Jacoby等人加工分离程序的变式。要求1、能够准确理解加工分离程序原理及特点;2、说明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3、实验设计要清晰程序中的学习过程与测验过程,并准确运用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4. 设计一项Greenwald等人内隐联想测验的变式。要求1、能够准确理解内隐联想测验的原理及特点;2、了解Greenwald等人的相关实验;3、实验设计体现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与具体操作步骤。要求1、能够准确理解阈限的概念;2、能够选择出恰当的一种心理物理法并适当说明理由;5、计一项测量听觉阈限的实验。6、要体现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4、阐述具体操作程序。设计一项Posner有关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实验的变式,并说明是如何利用反应时减法法则7、项Hamilton等人有关开窗实验的变式,并说明这种技术的特点。1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