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在高校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以“汉语言文学”教学为例_张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0825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高校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以“汉语言文学”教学为例_张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高校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以“汉语言文学”教学为例_张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高校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以“汉语言文学”教学为例_张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校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域下,传统文化教育逐渐被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有着显著的人文性,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变革教育形式,明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切入点基金项目 2022年度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教研教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 大学语文 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探究”(48号)作者简介 张 波(1980),女,四川绵竹人,硕士,四川工业科技

2、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1-0033-04 收稿日期 2022-05-27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也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因此,高校应该主动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汉语言文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性首先是文字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1。文字可以看作是语言的符号,汉字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从早期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的简体字,都有着深远的表征意义,例如,“休”是一个会意

3、字,从人依木,像人在树旁休息。在文字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其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其次是书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书法包含了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古代以软笔书法为主,很多书法作品都蕴含着深远的意境,艺术价值极高。在书法课堂上,不管是作者信息、书法内容还是其他信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存在不可分割的关联。最后是古典文献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古典文献学是通过对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编撰等,探讨古代文献产生和利用的规律,并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以古籍的阅读为核心,整个过程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2。二、汉语言文学在弘扬中

4、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势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如下几方面优势:一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主干课程包含了“中国文化概论”“古典文献学”等,这些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密切关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学生一起还原传统文化,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主干课程教学完成后,学生在思想认识、道德行为等方面,都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二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文化的传承提供支撑。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文化变得越发多元化,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外语教学备受关注,传统文化遭受了很大冲击,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认知欠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的使

5、命,使得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优势。三是高校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一般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于他们而言,在34-教育教学论坛2023 年 3 月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3。三、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一)观念意识薄弱个人的思维模式会直接影响其行为模式和处事方法。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其本身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意识及教育理念将会直接影响相关工作的成效。就目前来看,不少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意识薄弱的问题,影响了相

6、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校领导层没有充分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为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影响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4。(二)教师底蕴不足教师是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其本身的能力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样也会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想要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教师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但实际上,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师存在传统文化底蕴不足的情况,缺乏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知,无法对其进行细致讲解,学生自然也很难深入理解。另外,部分教师缺乏对现代信息技

7、术的使用能力,不能将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足,导致课堂氛围沉闷,降低了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5。(三)教材内容单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关系着教师授课的方向。现阶段,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较少,质量欠佳,这样显然并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四)课程安排不当汉语言文学专业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包含了语言、节日、民俗、书法、曲艺等,要想真正学好汉语言文学,学生需要涉猎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从课程设置方面,系统性的欠缺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

8、冗杂的感觉,存在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四、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一)完善师资队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少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传统文化底蕴不足的情况,无法很好地满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求。针对此问题,高校应该加快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借助“汉语言文学”教学,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工作的实际效果。一是应该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本身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不可能通过大批量更换教师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对此,高校需要重视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专家讲座、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确保其能

9、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应该强调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实效性;借助数据挖掘的方式,从网络资源中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利用智能化技术、VR技术等,打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能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6。(二)做好教材编写教材对于教学工作的影响显而易见,要想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切实做好教材的编写与解读工作。结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现有

10、的教材进行分析,发现教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分析不够透彻等。对此,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增加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占比,同时组织专家队伍做好教材注解工作,以此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读内容及方向正确。在针对教材进行编写和解读时,需要明确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必须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筛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古为今用。另外,教材编写35-第 11 期与解读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特征,高校是主体力量,其他社会主体也应该尽可能参与进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及解读的深度,确保其能够

11、满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承的需求。(三)明确切入时点一是可以从主干课程切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应该将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切入时点。事实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有的主干课程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关联,教师可以在绪论部分告诉学生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将学习内容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在加深对课程内容理解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二是可以从慕课方面切入。慕课是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一种新兴教学方式,更好地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为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

12、自身制作的慕课向社会公开。通过对慕课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起到校内外联合宣传的效果。三是可以从毕业论文切入。毕业论文能够将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成果直观地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论文题目和要求中,确保学生在撰写论文时,能够主动研究传统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良好保障。四是可以从校园文化切入。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鼓励学生借助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延进行探索。高校本身的校园文化活动众多,可以在活动中融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打造出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对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不仅如此,高校也可以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深入挖掘,确保传统文化能够溢满校园。总体而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仅需要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也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伸至课外。五是可以从就业教育切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的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了文秘、行政、编辑等。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谋生的本领,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就业教育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自身工作所具备的指导意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四)合理利用资源一方面,应该合理利用网络

14、资源。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实施传统文化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除去文字记载,还保留了许多的艺术品,如雕塑、书法、绘画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对于人们工作学习的影响十分巨大,高校教师在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确保学生能够了解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呈现方式,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能动性,以此来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另一方面,应该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包含了物质文化,也包含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自然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背景。教师

15、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不需要过分拘泥于课堂,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参观感受的方式,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化认知,在学生内心树立鲜活的文化形象。(五)优化课程安排通过对“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合理安排,同样能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提炼出相应的教育价值。同时,教师应该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代元素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学书籍与典故,鼓励其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确保学

16、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实现文学素养的提高。结语从高校的角度看,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可以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张 波,等 在高校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36-教育教学论坛2023 年 3 月扬的过程中,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高校及时革新教育理念,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推动“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工作的优化,对学生的文化内涵进行培养,提升其文化自信,以此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参考文献1 文西,刘虹.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创新

17、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8):148-151.2 李辰雨.文化传承礼仪视野下的汉语言文学创新研究J.作家天地,2022(5):79-81.3 吕惠敏.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J.作家天地,2022(2):104-106.4 吴佳佳.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40-42.5 闵玉红.汉语言文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 J.散文百家(理论),2021(12):142-144.6 纪利娟.汉语言文学研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研究 J.汉字文化,2021(22):56-57.Reflection on the

18、Promo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University Teaching:Tak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s an ExampleZHANG Bo(School of Education,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Deyang,Sichuan 618000,China)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position to spread culture

19、.Under the vision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has been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subjects,and has also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The Maj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tself is the carrier of

20、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which has a significant humanistic nature and is duty-bound to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For the teacher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eaching activities,we should make clear the urgency of c

21、arrying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form of education,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hile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Keywords: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o carry forward;The breakthrough poi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