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及反思
庄浪婷
教学目标 :
1、学习字词,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文字、想象人物心理、有感情朗读等方式,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以及蔡桓公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执迷不悟的人物特点,进而明确蔡桓公病死的真正原因。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用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 通过品读文本、了解寓意--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两位主人公的特点。
2、明确寓意
教学难点:
蔡桓公病死的真正原因,即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
师:今天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出示课件师读)
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2、了解主人公的人物特点。
(出示头像)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名医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
3.读题质疑,激发探究兴趣。
二、初读课文,借助“学习单”,了解故事内容。 .
1、自由读课文,考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扁鹊 蔡桓公 理睬 肠胃 敷烫 骨髓 几剂汤药 无能为力
2、借助“学习单”,了解故事的内容。
扁鹊( )次
见蔡桓公
扁鹊发现
蔡桓公
病症所在
蔡桓公的
表 现
扁鹊的
做 法
结 果
次数
时间
3.结合“学习单”交流故事主要内容,明确故事的写作顺序、主要人物及情节。
三、结合“学习单”体会人物特点,了解蔡桓公之死的真正原因。 .
1.指明学习方法。
师过渡:孩子们,其实我们读故事就应搭上把握故事的写作顺序,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并且要特别关注人物的表现,如果你们仔细地会会这个表格,好好品味人物的表现,也许会发现从所填写的内容中能解决我们读题时所留下的困惑。
2、解决问题一:蔡桓公的死是不是因为扁鹊医术不高所致?(交流讨论、汇报——明扁鹊医术高超。)
(预设:学生结合扁鹊四次见蔡桓公,准确地发现其病症所在及第5段中扁鹊的解释,明确——扁鹊不仅能准确判断病情,而且能够因症施治,医术高明)
引导观察“学习单”中“扁鹊四次见蔡桓公”,明扁鹊医德高尚。
(预设:从三番五次去请求给蔡桓公治病,可见其有责任心、尽职尽责、诚恳、对蔡桓公的病情忧虑等。)
3、指导感情朗读。
[出示: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更加严重。” ]
A引导:了解扁鹊的为人,再读他三次的语言,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练读。
B 指读。教师引导看插图、加上态势语等读好人物的语言。
C 齐读。
D 出示重点句:第5 自然段段中扁鹊的语言。
师: 扁鹊此时的心情怎样啊?(预设:无奈、痛心、无能为力等)
E 指读、齐读。
师过渡:是啊,最初只是一点小病,皮肤病,如今已经深入骨髓,多痛心、多无奈啊,可是这时已经晚了,看来蔡桓公病死的原因并非扁鹊医术不高,也不是什么大病,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我们来关注第二位主人公。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4、 问题二:蔡桓公其真正的死因是?(自以为是、不听劝告、固执已见、讳疾忌医等。)
借助“学习单”,聚集描写蔡桓公的语句,了解其人。
(预设: 第一处描写:蔡桓公非常自以为是,觉得扁鹊是想借他出名。 第二处、第三处描写:非常固执已见。听不见别人的劝告。 )
四、时空对话,体会寓意,扩展阅读。
1、出示结尾段,师生合作读。
引出交流: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当蔡桓公病入膏育时可能会说些什么?
2、加深惋惜之情。
师:可是一切都完了,他病死了,他的雄图大业不能实现了,他只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惋惜和一些思索——
3、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思索:明确“病”的多重含义;明确应“防微杜渐”。(病:肌体上的病、不良习惯、思想等。)
4、悟出寓意
五、复述故事:
六、总结:孩子们,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老师希望课后有时间一定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六:版书设计.
扁 鹊 治 病
(名医)
自以为是
蔡桓公
(病死)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执迷不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