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 操作要点
步骤
夹板固定
"核对患者信息"
"明确适应证"
"排除禁忌证"
洗手、口罩、帽子,
准备物品,
清洁皮肤,摆放体位,
患肢表面松松缠绷带,放置压
垫或分骨垫,胶带固定,
选择和放置夹板,外捆布带, 外捆布带:一人绑时,先绑中间,再绑两边,最后解开中间的重新绑;有助
调节松紧,
观察末梢,
嘱咐患者,
整理物品离开。
石膏固定
"核对患者信息"
"明确适应证"
"排除禁忌证"
洗手、口罩、帽子,
准备物品,
清洁皮肤,摆放体位,
骨折主要症状:疼痛剧烈、肿胀、骨折局部畸形、骨摩擦音、功能障碍。
放置衬垫:固定材料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花等柔软物品垫好,尤其
骨突出部和夹板两头更要垫好。软垫遵守"三垫原则"。
骨折固定
手时,先骨折上端后下端。对四肢骨折断端固定时,先固定骨折上端,后固
定骨折下端。否则导致断端再度错位。
准备物品:石膏、绑带、胶布、水
摆放体位:抬高患肢,以利 肿;肢体应保持在一特殊位置,助手可手掌托
扶肢体,忌用手指顶压;石膏绷带未坚固前,不应改变肢体位置,特别是关
节部位,以免石膏折断。
放置衬垫,骨突加垫,备绷带 在骨隆突部放置衬垫,保护骨突起部的组织,防止神经受压。预防末梢血液
循环障碍的发生。
测量石膏长度,折叠石膏绷带, 上肢 8 层(8-10 层),下肢 12 层(10-12 层)
。
泡水,排气泡,轻挤,抚平,
放置石膏条或缠绕石膏绷带,
均匀施压塑性,切去多余,修 均匀施压塑型:不可用手指顶压石膏,以免产生局部压迫而发生溃疡,包扎
整边缘,
石膏绷带过程中,需将肢体保持在某一特殊位置时,助手可用手掌托扶肢体。
石膏绷带要平整,勿扭转,以防形成皱褶。打管型石膏时注意石膏的厚薄度
要均匀(除关节等需要加固的部位),后一圈覆盖前一圈的 2/3,操作过程
中一定坚持边缠绕绷带边抚平石膏同时进行。塑捏成型用手掌鱼际部进行塑
型,使石膏干硬后能完全符合肢体的轮廓。切勿用手指,以免形成凹陷造成
局部压迫。特别注意膝轮廓及足横弓及足纵弓的塑形。塑形和缠绷带是同时
进行的。
露出肢端:固定四肢时应露出指(趾),随时观察血循环,如有苍 青紫、
露出肢端,
待干,必要时创口部位开窗, 发冷、麻木等情况,立即松开重新固定。
画上骨折形态、创口部位、包
拆日期,
若骨折早期,必要时纵剖石膏
58
后湿纱布绷带包绕,
观察末梢,
观察末梢:将指、趾远端暴露,注意患肢血运,观察指、趾皮肤的颜色、温
度、毛细血管充盈、感觉及运动能力,如发现发绀、苍白、温度降低、剧烈
疼痛、知觉减退及指、趾不能主动活动,多为包扎过紧导致肢体受压,立即
将石膏全长轴纵行切开,否则继续发展可致肢体坏疽。
嘱咐患者:石膏过松,及时更换;固定过程中,做主动肌肉舒缩锻练,未固
定关节早期活动;肢体肿胀减退引起石膏过松,失去固定作用,应及时更换。
嘱咐患者,
整理物品离开。
二、 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1. 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有大出血时,应先止血,再包 扎,最后再固定骨折部位。
2. 骨折的固定的目的:避免骨折断端刺伤皮肤、血管和神经。固定肢体使伤员安静以减轻疼痛,便 于运送,避免在搬运与运送中增加受伤者的痛苦。复位后促进愈合。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应局 部固定制动。另外,急救时的固定多为临时固定,在到达救治机构经处理后,应及时行治疗性固 定。
3. 对于大腿、小腿和脊住骨折,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员。肢体固定时,上肢屈肘,下肢伸 直。固定前应尽可能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如患肢过度畸形不便固定时,可依伤肢长轴方向稍加 牵引和矫正,然后将伤肢放在适当位置,固定于夹板或其他支持物上(可就地取材如用木板、竹竿、 树枝等)。
4. 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处远和近端的两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急救中如缺乏固 定材料,可行自体固定法,如将上肢固定于胸廓上,受伤的下肢固定于健肢上。伤口出血者,应 先止血并包扎,然后再固定。开放性骨折固定时,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伤口内,以免造成污染 扩散。固定的夹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须垫以衬物,尤其是夹板两端、骨凸出部和悬空部位, 以防止组织受压损伤。
5. 肢体位置一般肢体应固定在关节功能位(或所需要的特殊位置)。功能位:腕关节背伸约 30°, 略向尺侧偏斜;肘关节屈曲 90°;膝关节功稍屈曲 5°~10°;踝关节为足背屈 90°。
6. 开放性骨折禁用水冲,不涂药物,保持伤口清洁。外露的断骨严禁送回伤口内,避免增加污染和 刺伤血管、神经。若不慎回纳,需注明。
7. 疼痛严重者,可服用止痛剂和镇静剂。固定后迅速送往医院。夹板要扶托整个伤肢,将骨干的上、 下两个关节固定住。
8. 绷带和三角巾不要直接绑在骨折处。
9. 骨折固定方法有外固定(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持续牵引、外固定器)和内固定。其选择
指征如下:
夹板:
指征:用于四肢
a、四肢闭合性管状骨折,股骨骨折除外(牵引力过大)
b、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处理已愈合
c、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优点:矫正移位、防止恶化、便于锻炼
a、压力使骨折移位进一步矫正
b、防止再次发生成角、旋转和侧方移位
c、不包括骨折上下关节,便于伤员的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僵硬,肌萎缩、骨质疏松、延迟
愈合等并发症
缺点:松动失效、过紧损伤
a、易松动失去固定效果,致骨折再移位
b、绑扎过紧可产生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挛缩、肢体坏疽等
59
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培训宝典
石膏:
石膏绷带固定是用熟石膏(无水硫酸钙)的细粉末撒布在特制的稀孔纱布绷带上,做成石膏
绷带,用温水浸泡后,包在病人需要固定的肢体上,5-10 分钟即可硬结成形,并逐渐干燥坚
固,对患肢起有效的固定作用。
指征:
a、小夹板难于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
b、开放性骨折,经清创缝合术后,创口尚示愈合者
c、某些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d、畸形矫正术后
e、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患肢固定
禁忌证:
a、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菌感染者
b、全身情况差,心肺肾功能不全或患有进行性腹水者
c、孕妇忌做腹部石膏
d、年龄过大体力虚弱者,忌用巨型石膏
e、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
优点:可塑形,固定确实、持续时间长
缺点:无弹性,不能调节松紧度;无法进行功能锻炼
注意事项:石膏包扎的并发症常见的有:局部血循环障碍;远端肢体的肿胀;压迫性溃疡;
肢体畸形;神经麻痹、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外展架固定:
用石膏绷带包于病人胸廓侧方后,可将肩、肘、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
指征:肩关节附近损伤
a、肿胀较重的上肢闭合性骨折和严重的上臂或前臂开放性损伤。
b、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
c、臂丛牵拉伤
d、肩胛骨骨折。
e、肩、肘关节化脓性炎症及结核
持续牵引:
指征:
a、颈椎骨折脱位——枕颌布托牵引或颅骨牵引
b、股骨骨折——大腿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
c、胫骨开放性骨折——跟骨牵引
d、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
e、复位困难的肱骨髁上骨折使用尺骨鹰嘴骨牵引。
注意事项:持续牵引方法和牵引重量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肌肉发达程度、软组织损伤情
况和骨折的部位来选择,牵引重量太小,达不到固定和复位的目的。太重会导致骨折分离移
位。
外固定器:
指征: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截骨矫形
或关节融合术后。
优点:固定可靠,易于处理伤口,不限制关节活动,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10. 不同部位的固定方法:
锁骨:
儿童的青枝骨折及成人的无移位骨折可不作特殊治疗。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 3-6 周即可开始
活动。
60
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培训宝典
有移位的中段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患者挺直叉腰坐位,操作者屈膝顶住患者肩胛间区,使
患者双上臂尽量向上、外、后伸展,腋下垫棉垫,横形 8 字绷带固定。
术后严密观察双侧上肢血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若出现肢体肿胀、麻木,表示固定过紧,应
及时放松固定。术后 1 周左 ,由于骨折区肿胀 失,或因绷带张力降低,常使固定的绷带松弛
而导致再移位,因此复位后 2 周内应经常检查固定是否可靠,及时调整固定的松紧度。
在以下情况时,可考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① 病人不能忍受 8 字绷带固定的痛苦;
② 复位后再移位,影响外观;
③ 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④ 开放性骨折;
⑤ 陈旧骨折不愈合;
⑥ 锁骨外端骨折,合并胸锁韧带断裂。切开复位时,应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及移位情
况选择钢板、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在选用钢板时,要按锁骨形状进行预弯处理,并应将钢板
放在锁骨上方,尽量不放在前方。
前臂:肘关节屈曲成直角,腕关节稍向背屈,掌心朝向胸部。
夹板+悬吊:取两块长短适当的木板(由肘至手心),垫以柔软衬物,将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前
臂掌侧与背侧(只有一块夹板时放在前臂背侧),并在手心放棉花等柔软物,让伤员握住,使腕
节稍向背屈,然后,上下两端扎牢固定,再屈肘 90 度,用大悬臂带吊起。
石膏:掌指关节至前臂或至上臂
上臂:肘关节屈成直角,肩关节不能移动。
夹板或固定于胸壁+悬吊前臂:用木夹板两块置于上臂内、外侧(如只有一块夹板时则放在
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上下两端扎牢固定,肘关节屈曲 90 度,前臂用小悬臂带吊起
石膏:前臂至肩关节
骨盆:膝半屈,两膝间垫巾,绑紧两膝,膝下垫软垫,三角巾固定骨盆
大腿:伸直伤腿
夹板:用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外侧由腋窝到足跟,内侧由腹股沟到足跟(只有一块
夹板则放到外侧),将健肢靠向伤肢,使两下肢并列,两脚对齐。关节及空隙部位加垫,用五至
七条三角巾或布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先固定,然后分别在腋下,腰部及膝、踝关节等处扎牢固定。
此外固定时,必须使脚掌与小腿呈垂直,用"8"字形包扎固定。同时,应脱去伤肢的鞋袜,以
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
石膏:不用
小腿:
夹板:用两块由大腿中段到脚跟长的木板加垫后,放在小腿的内侧和外侧(只有一块木板时,
则放在外侧),关节处垫置软物后,用五条三角巾或布带分段扎牢固定。首先固定小腿骨折的上
下两端,然后,依依固定大腿中部、膝关节、踝关节并使小腿与脚掌呈垂直,用"8"字形固定。
石膏:膝上至跖趾关节
肋骨:
采用宽带固定法或多头带固定法进行固定。先在胸部骨折垫些棉花,在受伤者呼气状态下用
宽绷带围绕胸部紧紧地包扎起来,固定胸壁。用大悬臂带扶托伤侧上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