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种方案可行性分析
正如上所述,短短十几年,顺丰速运从一个名不经转的小企业,发展到现在拥有年业务量3.1亿票的强大快递公司,成为民营速运行业的领头羊,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但随着顺丰速运的迅速壮大,如何提高分拣效率以应退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来应对国内外先进快递企业的挑战,成为当前顺丰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从顺丰深圳中转场改造的角度,探索适合顺丰发展的改进方案。
根据中转场现今情况及未来业务增长的需要,我们提出了三种发展方案,即:一,维持现有工作模式不变,扩大中转场的规模;二,保持现有规模不变,进行半自动化改进;三,加大设施设备投入,进行全自动化改造。
但究竟哪一种模式是适应顺丰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需要的,哪一种模式是顺风可操作性的性价比投入?接下来,我们就从三种模式的业务量可应对性、工作效率可提高性、投入产出比可接受性三个角度对此进行剖析。
首先,业务量可应对性。
顺丰速运从成立之初 发展到现在覆盖全国 个省的巨大网络,每年 业务增长量,无不体现着市场对顺丰的巨大需求,以下是顺丰速运近 年的业务增长图表。
面对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选择哪种方案,将直接关系着中转场应对业务量剧增的水平。
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发展高峰渐降,业务量增长率势必有所减少,快递业务进入平稳增长阶段,顺丰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25%—30%的业务增长量。我们以09年业务量为基数,按前4年30%,后5年25%的增长速度预计深圳中转场未来十年的业务量。
年份
收件量(万件)
增长率
年份
收件量(万件)
增长率
2009
7
-
2014
25
25%
2010
9.1
30%
2015
31.2
25%
2011
11.8
30%
2016
39
25%
2012
15.3
30%
2017
48.8
25%
2013
19.9
30%
2018
61
25%
表 深圳中转场未来十年业务量增长预测表(日处理量)
方案一应对业务量预测
表 方案一应对业务量预测表(日处理量)
扩建前
扩建一倍后
当前
最佳
饱和
最佳
饱和
业务量
7万
10万
14万
30万
42万
…
出现年份
2009
2011
2012
2015
2017
…
作业调整期
2012--2013
表 应对业务量预测表备注
最佳业务量
中转场业务量最佳时期,设施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却又不会出现基础设施使用紧张现象
饱和业务量
中转场业务量相对较大,原有设施设备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基础设施使用偏紧,只能采取额外措施来应对业务量的增加。
作业调整期
中转场改造所引起的设施设备变动和工作流程调整的过渡时期
方案二应对业务量预测
扩建前
第一次半自动化改进后
当前
最佳
饱和
最佳
饱和
业务量
7万
10万
14万
20万
32万
…
出现年份
2009
2011
2012
2014
2016
…
作业调整期
2012--2013
表 方案二应对业务量预测表(日处理量)
方案三应对业务量预测
表 方案三应对业务量预测表(日处理量)
扩建前
全自动改进后
当前
最佳
饱和
最佳
饱和
业务量
7万
10万
14万
50万
-
…
出现年份
2009
2011
2012
2018
-
…
作业调整期
2012--2014
三种方案优缺点比较
方案一,维持现有工作模式不变,以扩大中转场规模的方式来应对业务量的增长。
优点:(1)不需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原来的机械设备可照常使用。
(2)不需要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老员工对设备操作情况较为了解。
(3)不需要对原来的工作流程进行较大变动。
(4)发展过程完全可参考以前的发展经验,风险较小且有章可循。
(5)扩建过程不会对正常作业产生太大影响。
(6)建成后维护费用少。
缺点:(1)一次性投资巨大,工期较长。
(2)扩建需要大量土地,地价较高。
(3)土地审批较为困难。
方案二,保持现有规模不变,对中转场进行半自动化改进。
优点:(1)改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次性投资较少。
(2)单次性工期较短,改造期间对正常作业的影响较小。
(3)改进基本不用扩大分拨场面积,土木工程量小,公关环节少。
缺点:(1)老员工需要重新熟悉工作模式及新设备的使用。
(2)对上岗员工需要进行一定时期的培训。
(3)改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员工积极配合。
方案三,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对中转场进行全自动化改造。
优点:(1)一次性投资,满足长期需要。
(2)分拣效率高,差错率低。
(3)中转场面积利用率高。
缺点:(1)一次性投资额巨大。
(2)建设工期较长,土木工程量大。
(3)对员工技能要求高,需要高素质的员工进行日常管理。
(4)设施设备维护费用高,需要专业人员实施维护。
顺丰速运分拣系统优化方案评价
(1) 选择方案评价因素。
在选择方案评价因素时,要考虑分见实效、成本投入、差错率、信息传递速度、运营
成本等。所以考虑的因素分别为:⑴分拣效率满足程度;⑵是否适于将来发展;⑶成本投入可承受力;⑷差错率可接受度;⑸信息传递速度;⑹运营成本可承受力;⑺设备的可维护性;⑻员工对技术的接受能力;⑼工艺过程的连续性;⑽工艺过程的灵活性;⑾物料搬运的效率;⑿中转场空间利用率;⒀是否利于管理;⒁工作环境和条件;⒂人员流动是否通畅等。
(2) 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通过综合考虑,可以认为在改造中转场时,⑴分拣效率满足程度;⑵是否适于将来发
展;⑹运营成本可承受力;⑾物料搬运的效率等因素最为重要。其次是⑶成本投入可承受力;⑷差错率可接受度;⑸信息传递速度;⑺设备的可维护性;⑼工艺过程的连续性;⑽工艺过程的灵活性等因素。最后考虑⑻员工对技术的接受能力;⑿中转场空间利用率;⒀是否利于管理;⒁工作环境和条件;⒂人员流动是否通畅等因素。据此确定出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如下表所示。
考虑因素
权重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评分
得分
评分
得分
评分
得分
分拣效率满足程度
8
5
40
8
64
9
72
营运成本可承受力
8
9
72
7
56
4
32
是否适于将来发展
7
4
28
7
49
9
63
物料搬运效率
7
4
28
7
49
9
63
成本投入可承受力
7
8
56
6
42
4
28
差错率可接受度
6
5
30
7
42
8
48
信息传递速度
6
5
30
7
42
8
48
设备可维护性
5
7
37
6
30
5
25
工艺过程的连续性
5
5
25
7
35
8
40
工艺过程的灵活性
5
6
30
7
35
5
25
中转场空间利用率
4
4
16
7
28
8
32
是否利于管理
4
5
20
7
28
6
24
人员流动是否畅通
4
7
28
6
24
5
20
员工对技术的接受能力
3
8
24
7
21
5
15
工作环境和条件
2
5
10
6
12
7
14
总分
474
557
549
(3) 评比方案的优劣等级。
根据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来评价各方案的相对等级。对每一个备选方案根据所有因素按设定范围打分(设定范围1—10分),用各个因素的得分与相应的权重相乘,并把所有因素的加权值相加得到每一个备选方案的最终得分。
由加权因素评价表可知,方案二可能是最佳方案。基于中转场作业各方面的考虑,
方案二能否可行,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