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你自己罗树庚我想多举几个显而易见的事例加以说明。两位教师,谁的字漂亮,放在一起一比较,一目了然;两位教师,谁的歌唱得好,亮一亮嗓子,一听便知。比较是最能让人认识自我的一种策略。按理说,认识自我,并不是件很难的事儿,那为什么许多教师不能准确评判自己呢?主要原因,除了不愿意把自己与他人做对比外,还有一个原因,教育教学是一项内隐性、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这些特点会让许多教师慢慢养成“客观化归因”的思维定式。谈论这个话题,不是要把教师分出三六九等。而是希望每位教师,尤其是那些在一个团队中相对落后的教师学会更好地认识自我。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我有两个建议:第一,在比较中发现自我。教育系统内,经常
2、举行旨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业务竞赛。譬如说课比赛、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比赛等。遇到这些竞赛,我们要积极参加。参加的目的除了锻炼自身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善于在这类竞赛中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比较教材研读能力,比较教学设计能力,比较课堂驾驭水平,比较语言表述能力,比较随机应变能力等。没有比较,难以发现自己。有的时候,自己要主动去创设比较的机会。譬如同样是教数学的两位教师,面对“鸡鬼同笼”这个问题,两人分头准备,然后走在一起,模拟进行上课。看看两人会分别采用怎样的思路进行教学,谁的更“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在评判中寻找自我。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也是这样,因
3、此,我们要多方面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别人的评判中寻找自我,听听学生、家长对我们的看法,听听同班级其他科任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听听同年级、同办公室其他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听听学校各相关部门领导对自己的评判,对他们的评判做一个综合分析,我们很快就能大体描摹出“他人眼中的自己”。认识自我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变自我、提升自我。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化腐朽为神奇,什么样的班级到他手里都能成为最优秀的班集体,而有些教师管班、带班,带着带着就乱了、散了,顽劣学生就变多了?我们和优秀班主任差距到底在哪里?老师,你是否通过比较、通过他人评判,好好认识过自己,然后试着去改变自己?你的语言是属于幽默风趣型的,还是属于朴实无华型的?你的表达是属于深入浅出型的,还是属于艰涩罗唆型的?你的思维是属于清晰敏捷型的,还是属于凌乱迟缓型的?你的知识结构是纵横捭阖式的,还是捉襟见肘式的?在我从教二十多年经历中,我看到太多太多不愿自我反思,不愿改变自我状况的教师了。家长、学生每每遇到这样的老师,真的是倒大霉了。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认识自我是哲学探求的最高目标”。为了让学生、家长遇见我们成为一种幸运与幸福,我们需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需要有不断革新的勇气,需要有追求超我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