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一、故事导入,激发阅读期待1、讲故事,揭示课题。孩子们,读书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外籍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了。他满怀信心地踏上了求职之路。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所有的大公司都拒绝了他的求职,甚至连小公司也拒绝聘用他,理由是网上记录他在乘坐公共汽车时逃过三次票。这个理由为什么会将一个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拒之门外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钓鱼的启示去寻找答案。2、释题质疑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从这个课题中知道了什么?(预设:课文讲了一个启示;课文讲的是钓鱼的事情;教师可以评价: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读课题同学们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
2、读书方法。)3、师:那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钓鱼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示?为什么钓鱼会给作者启示?)过渡: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值得我们用心思考,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文,把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2、汇报课文哪一部分写了钓鱼这件事,哪一部分写的是启示?钓鱼给了作者什么启示?过渡:为什么钓鱼会给作者这样的启示?孩子们,要想明白这个问题,真正读懂这个启示,把这个启示读到心里去,像作者这样终身不忘,我们还得走进作者的内心,走进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他一起亲身经历那件刻骨铭心的事。三、精读感悟在刚才读文的基础上,现在浏览课文,看看这件事中哪个情节最吸引你,让你合上书还
3、难以忘记?(钓鱼、放鱼)评价: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件事最动人、最关键、最揪心的两个情节。(结合课题板书:在钓鱼下标记,板书放鱼)作者正是经历了“从钓鱼到放鱼”的心路历程,才会获得这样深刻的启示。(启示下标记)这就是从写事到说理。现在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这两个情节。1、出示阅读提示: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1、“我”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心情是怎样的?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2、“我”是怎样钓到大鲈鱼的?用一个词来概括下来,写在书的空白处。2、学生自学。3、汇报问题一、学生汇报,出示句子1“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
4、光下轻轻翕动着。”指名读。同学们,请认真听,会读书的孩子经常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那个人物。想想,假如是你钓到了这样一条大鱼,你会是什么心情?学生读后问,孩子你是什么心情?(得意、兴奋、自豪指名34名学生)板书:得意作为一个钓鱼老手,钓到鱼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怎么你们这样兴高采烈?(鱼大、漂亮指名3名学生答)课件出示句子(鲈鱼大的短语突出):“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师:你确实该兴高采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鲈鱼之大和你的得意?指名读、齐读。4、汇报问题二:你是怎样将这条大鱼钓上来的,能用一个
5、词概括一下钓鱼经验吗?(小心翼翼、筋疲力尽、费尽周折、)费尽周折钓上来这条大鱼,你一定有很多展示、享用战利品的机会吧,可是有一个人打碎了你的美梦,他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你现在脑子里想什么呢?心情怎样?(各2名同学回答)那小作者又是怎样的呢?打开书,找到父子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遍。谁愿意来再现34年前的场景?(指名读)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孩子是怎样的心情?(不解、生气、难过、失落)那父亲为什么还是那样平静呢?再到书中找答案,我同桌讨论一下。(2名学生答)师总结:读书真细心,读书就要抓住文中关键处细细揣摩。父亲很喜欢这条鲈鱼,也为儿子惋惜。但是父亲深知自己还有教育儿子的责任。所以,
6、他看了好一会,战胜自我,打定主意,放还是不放?(放)所以他会平静地说。师生分角色读。可是儿子那时并不能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配乐引读,启发想像。屏幕出示: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这乞求的眼神包含了怎样的话语啊?出示:“爸爸,求求您留下这条大鲈鱼吧!因为 。”谁来替这个孩子求求爸爸?听了孩子的话,父亲会怎样来劝慰伤心的儿子呢?出示:孩子,虽然 ,但是 。所以你得把那条大鲈鱼放回湖里去!”就这样,虽然没有法律的严惩,但面对道德的考量时,父亲坚决地选择了诚信,选择了道德。父亲对诚信的坚守,让我不得不放掉那条充满诱惑的大鱼。
7、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边板书沮丧,边说从得鱼之喜到放鱼之悲,这是作者的情感变化,也是故事发展的另一条线索,作者在一喜一悲之间得到了一个让他受益一生的启示)三、升华认识,感悟启示1、齐读最后一段。2、作者的启示是:3、文中诱惑人的“鱼”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你认为这鱼会是什么?出示:对于学校里的一个学生来说,这“鱼”是。(试卷上老师多给的分数;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的钱;回家路上拣到的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放学回家,游戏厅中传来你最爱玩得游戏声音)对于社会中的一个公民来说,这“鱼”是。(工作上,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的私利;生活上,以牺牲别人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利益。无人售票的公交车上,三张车票钱。)对于世界上的一个国家来说,这“鱼”是。(日本不尊重历史,歪曲事实,一心想要强占的属于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钓鱼岛;)孩子们,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比我们刚才提到的还要多的诱惑人的鱼,请大家像作者一样将钓鱼的启示谨记心间,因为“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