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继续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学生在了解不同地域民族风情特点的同时,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威尼斯的小艇》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它在表达上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它是学生学习习作的一个典型材料。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我把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一是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以及同威尼斯城的关系;二是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三是通过领略水城的迷人风光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就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二、 说教法
我采用“读—议—练”的教学模式。所谓“读”,即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情;“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探究,悟出方法;“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三、 说学法
(1)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威尼斯水城的资料,开课交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运用看、读、划、议、填、想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运用的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 交流资料,进入情境;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 老师先板书“威尼斯”水城名,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当孩子们内心充满对水城的美好向往时,我则领着他们观赏一段威尼斯的风光图。在看挂图之前的提问:“待会儿,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既增强了学生对威尼斯的直观感触,又使观看更有目的性。
(2) “在众多的事物中,大作家马克•吐温为什么只选择‘小艇’来写呢?”学生带着问题在文中找答案。“你从哪读懂的?”引导交流,当学生回答出:因为小艇外形奇特、船夫驾驶技术高、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大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整体感知。
其间,我会关注:“交叉”的“叉”、“小艇”的“艇”、“船艄”的“艄”、“船舱”的“舱”的读音;“祷告”的“祷”的示字部;多音字“夹着”的“夹”、“哗笑”的“哗”的读音。
(二) 理解课文,明确任务,悟得方法。
“我们已从整体上认识了小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明确学习任务。
1) 在小艇外形描写段落的学习中:
a. 我先用挂图呈现小艇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b. 快速默读课文段落,画出哪些词写出了小艇外形的特点。通过自己的描述与作者描述相比较,悟出方法:描写事物,可抓住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运用各种贴切的比喻,使之更生动、形象。
c. 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小艇的独特外形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这么独特的小艇乘坐其中,不知有何感受?”用此句导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读文后展开想象。
3) 坐小艇是那样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高超船技。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操纵自如”的等等表现来说明船技高,再抓“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中心句,让学生掌握先总述再分述的构段方式。指导朗读、背诵。
4) 引导学生研读第五、六自然段,说说“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我先设计了一张表格“谁乘小艇去做什么?”学生合作填表,汇报交流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青年妇女会乘小艇去干什么?”“各行各业的人们会乘小艇去参加什么活动?”还可想象去参加当地的(二月的狂欢节、七月的烟火活动等)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相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小艇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在表格的提示下,引导背诵。
5) 第6自然段的学习,我提出两个问题:1.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威尼斯城从哪一个场面到哪个场面的变化?通过品读,理解“沉寂”一词;通过引读的方法,引导背诵。2.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景?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何关系?让学生明白:艇动城闹、艇停城静,这一优美夜景的描写恰恰又说明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是多么密切。这时引出阅读链接《威尼斯之夜》,让学生通过课下阅读,不仅从白天的热闹还从夜晚的宁静不同的侧面更全面地了解威尼斯风情。
(三)回顾全文,归纳方法
归纳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并布置课后小练笔:“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学以致用,这样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