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坐井观天的个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95315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坐井观天的个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坐井观天的个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综合 坐井观天 生成背景 寓言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寓言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 接受,而坐井观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能让幼儿易于理解、接受,通过故事能让孩子明白要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所以我设计了大班语言活动《坐井观天》。 活动设计 《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识三方面的教学目标。1、能力方面:理解寓言故事,让幼儿学习从不同角度看问题。2、认识方面:认识汉字“坐井观天”。3、情感方面:学会关心、帮助别人,培养幼儿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之后,我又拟订了以下的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故事含义。难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目标制定后我又根据目标的要求,在活动前做了如下的准备:1、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坐井观天》。自制多媒体课件的要求: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2、教具准备:每人一张白纸,准备做实验用 教学活动中我们以“三个原则”、“两个注意”,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三个原则”:一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二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原则,当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是这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幼儿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两个注意”:一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况。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山展示给幼儿,这样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环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把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和提问法。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寓言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想象直观的动画,即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如何帮青蛙走出井底。 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3、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问问提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中光有教师的教法外,还需要幼儿的学法,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学法的: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2、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3、实验法:任何的说教都抵不过孩子们的动手操作。《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对于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如何让幼儿掌握其中的寓意单凭说教是无法完成的。我们通过为孩子提供一张纸而进行操作实验,让孩子在亲手操作中掌握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具体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导入部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出故事,第二部分是幼儿对故事的理解部分,也是活动的主要环节,最后为拓展思维部分,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下面就具体过程详细说明一下: 一、导入部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课件,以青蛙的口吻提问:“你们知道我是从哪来的?”由此引出故事,在此基础上展开第二个环节——理解故事,首先我让孩子带着问题听故事,我提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故事里的小青蛙发生了什么事 二、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对故事进行提问: 1故事名字叫什么?(出示汉字“坐井观天”让幼儿进一步进行认识) 2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来呀!) 3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4青蛙认为小鸟是说大话!那你们知道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吗? 为了让孩子能充分理解说大话的意思,我让孩子互相之间说一些可笑的大话。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考虑到孩子们可能对讲大话不理解,因此特地设计了这一环节,通过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充分理解什么是说大话。 5青蛙为什么说小鸟是说大话?为了让孩子更深刻理解这个故事,我通过一个小实验来验证。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同时也是活动的难点。我们为每个孩子提供一张白纸,然后让孩子们把纸卷成一圆筒状,请孩子们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从圆纸筒里往外看,说一说自己能看到什么。接着再让孩子放下圆纸筒,用两只眼睛看世界,说一说你又看到了什么,然后比一比这两种方法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一样。从而再次让孩子回答上面的问题,青蛙为什么说小鸟是说大话?小鸟有没有说大话呀! 活动到此,本次的目标也完成大部分,于是我将孩子们看到的、理解了的道理上升到理论高度,告诉幼儿当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还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三、拓展幼儿的想象 小青蛙听到小朋友的话明白了这个道理,它也想跳出井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井那么深,小朋友帮忙想想能有什么办法让小青蛙也到井外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 活动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纲要》中明确指出活动中要给幼儿提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去主动运用各种感官探索,表达他们的好奇心。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幼儿一个具体、生动的画面,因此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不是太困难,这为下面的理解故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讨论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而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一个简便易操作的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含义,使本来比较复杂,深奥的知识点,变的浅显易懂,一改往日枯燥单调的说教。本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们在听故事中寻找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并辅以实验、动手操作,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本教案设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进行质疑,解答并辅以动手做实验,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较容易地理解了寓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续编故事: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本教案设计以学生为本,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