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打开诗歌情感之门
——中考复习系列活动单之一
实验初中 冒国军 朱云静
学习目标:
1.梳理古诗词中常见的情感类型;
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常用方法和思路。
活动一:唤醒回忆——胸藏万汇凭吞吐
自主研读附录中的诗词,用四字短语概括古诗词所表达的常感情。
(活动方式:自主研读,概括情感→全班展示)
活动二:研读探究——红杏枝头春意闹
结合附录诗词,合作探究:可以从哪些角度快速准确体会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活动方式:独立思考,总结方法→组内交流、演练→全班展示、补充)
活动提醒:请以其中一首诗歌为例,深入分析。结合诗句,总结方法。切忌“赏析全诗式”展示。
把握诗歌情感的常用方法:
随堂记录:
活动三:默而识之——此时“无声”胜有声
结合自己的理解,自主研读《中考复习系列指导材料:打开诗歌情感之门》,并对其中的重点、要点等进行圈画批注,也可以进行自主识记。
活动四:实战演练——千锤百炼始成钢
PPT (一)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归。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在《农家望晴》和《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二)完成《中考作业本》 154页第2题的第(2)小题和159页第20题的第(2)小题。
(活动方式:独立完成——组内互助交流,讲清思路——全班展示、补充)
7
附录: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净沙 秋 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打开诗歌情感之门(详案,不要外传)
一、教学目标:
1.梳理古诗词的常见情感类型。
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常用方法和思路。
二、教学重点:
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常用方法和思路。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师导入:同学们,情感是一首诗的灵魂。那么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来探寻这样的方法,助你快速打开诗歌情感之门!
活动一:唤醒回忆——胸藏万汇凭吞吐
大声诵读附录一中的诗歌,用四字短语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活动方式:自主朗读,概括情感→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学生自主活动 [教师参与小组交流并予点拨提醒]
学生活动展示,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师:不错,有丰富的积累才会有如此精彩的表达。我也做了一番梳理,诗歌中常见的情感大致有以下几种,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给学生点时间)
ppt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思乡怀人 怀古讽今 怀才不遇
归隐田园 雄心壮志 依依惜别 热爱生活 寄情山水
过渡:诗人的情感,有的含蓄隐晦;有的直白浅露。那么,我们如何快速把握诗歌的情感呢?
活动二:研读探究——红杏枝头春意闹
请同学们结合附录中已经学过的诗词,回忆并总结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快速体会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请以其中一首为例具体分析)
(活动方式:个人独立思考,动笔圈画→组内交流、完善演练→全班展示、随机补充)
教师走进各个小组进行交流、指导:每组深入总结2-3点即可,1+1方式展示;结合具体诗歌分析时要紧扣关键点,不要面面俱到,切忌全诗赏析式展示。
根据学生展示,随机出示幻灯片:诗歌内容
让学生尽情展示,教师不要过多插入,但是可以通过简单的点评来指导学生从具体方法的角度进行总结。随机板书:
预设:标题,人物,(典故)注释,景物,背景,事情,风格,词语……
重点预设:
(师预设一):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某个意象,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感情,表达什么主旨。如“柳”表达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到来等意;“菊”表达隐逸,高洁,脱俗等意;“子规”(杜鹃)表达悲惨,凄恻,思念故乡等意;“黄昏”有相思离愁,思乡怀人,时光流逝,怀古伤今等情。不过相同意象要注意联系具体的意境理解,不可一味套用。
如:萧萧暮雨子规啼
客舍青青柳色新
归雁洛阳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
老师重点提示:同一意象还可以抒发不同的情感,需结合全诗内容准确把握。
可随机补充示例(PPT):2010年江苏连云港中考语文试题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李白诗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
李煜词借月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离愁。
王建诗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其他咏月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月别枝惊鹊”……
(师预设二):紧扣情感词语(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有:喜、悲、愁、忧、忆、寂寞、思、怅、伤心、恨等)
例如:春夜喜雨
恨别鸟惊心
最爱湖东行不足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不知秋思落谁家
怅望青田云水遥
伤心秦汉经行处
师提醒:在回答作者的情感时,一定要根据诗歌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明确诗人“喜什么”、“悲什么”或“忆谁”“思谁”等。例如:
(师预设三):我们还可以抓住诗歌中塑造的不同的人物形象,来体会情感。作者及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其情感因人而异,如迁客骚人常怀仕途失意的苦闷,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游子多怀羁旅之思,悲苦孤寂之愁或思念亲友;渔父有寄情山水的悠闲隐居的喜悦,安贫乐道的思想;征人有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豪情,久戍边关的乡愁,军旅生活的艰辛,报国无门的冤情;隐士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仁人志士不畏权贵、坚守气节等等。
方法三:分析人物形象(比如仕途失意的迁客,独守空闺的闺妇,渴望建功立业的征夫,不求闻达的隐者,坚守气节的志士,旅居他乡的游子,寄情山水的渔夫等。)
出示 :
断肠人在天涯。
将军白发征夫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预设四):把握诗人风格(了解并熟悉常见诗人的写作风格,也能帮助我们快速的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师特别提示:每个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他们的诗歌往往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中考常考的均是一些名家诗作,因此如果能熟悉这些诗人的写作风格,那么在赏析时就能胸有成竹了。
辛弃疾:爱国词人,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报国无门的悲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陶渊明:恬淡闲适的田园归隐之乐
提醒:熟悉诗人常见的写作风格,也要注意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豪放词人也会有婉约之作;乐观豁达的诗人也会在一些诗歌中表露愁苦、压抑等复杂的情感。这里提醒同学们,还是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综合多方面进行考虑。
例如:《望岳》是杜甫年轻时代的作品,诗歌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候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而《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国都沦陷,自己被囚禁,与妻儿在战乱中早已失散多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既忧虑国事,又十分的担忧家人的安危。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预设五):联系写作背景(联系诗人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遇等来揣摩诗歌情感。)例如:《春望》国破 烽火
了解到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的背景下,在国都沦陷、自己被囚困、与妻儿离散的情况下写作这首诗歌,那么就能很快的把握诗歌抒发的主要情感:感受时事,思念亲人,即“忧国思家”之情。
……
师随机整理板书:情感——标题,人物,(典故)注释,景物,背景,事情,词语……
师:集体的智慧真是了不得!同学们思维敏锐,表达流畅!大家总结的方法可真多!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口诀。(学生自主大声朗读理解)
把握诗歌情感的口诀
情感词语要抓住,喜怒哀乐有缘由。
一切景语皆情语,常见意象要考虑。
人物形象有区别,复杂情怀需思辨。
不同事情不同情,联系风格看背景。
[以上口诀可以让学生抄下来]
活动三 默而识之——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老师也整理出一些简单而常用的方法。(分发整理讲义)下面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批注圈划。
(活动方式:学生自主阅读、批注圈划。如有疑惑,请提问。)
师:“纸上得来终觉浅”, 下面我们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快速完成《新中考》P34,53、58题。[可增加为2道题目]
活动四:实战演练——千锤百炼始成钢
(活动方式:完成《新中考》上的两题,学生自主完成→组内互助交流→全班展示)
夏日西斋书事
(宋)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第三句“地偏”与陶诗中的“地自偏”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吹尽黄沙始得金”,今天这堂课,我们一定收获颇多,这些方法犹如一把把金色的钥匙,帮助我们打开诗歌情感之门。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复习中用心思考,耐心积累,拥有更多的金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