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统产业如何提升与发展 绍兴市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526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产业如何提升与发展 绍兴市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统产业如何提升与发展 绍兴市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统产业如何提升与发展 绍兴市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贸实践2 0 2 3 年第8 期传统产业如何提升与发展?绍兴市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启示文/张益军绍兴是工业大市,以印染、化工为代表的八大传统制造业体量曾超过工业总量的6 0%。随着产业发展“瓶颈”制约和环境刚性约束的增强,区域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近年来,绍兴市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坚持不懈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 0 2 1年,绍兴市荣获国务院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督查激励,2 0 2 2 年再次获得该激励。如何推“陈”出“新”?在产业转型新形势下,如何推“陈”出“新”?绍兴市勇于打破“瓶瓶罐罐”,通

2、过关停淘汰、跨域整合、数智赋能,整出发展新空间,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一是强力淘汰,“腾”出产业发展新空间。绍兴市扎实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运用政策引导、亩均倒逼、政府收储、二次开发等方式,分类实施拆除重建、整治提升、功能转型、关停退出等“四个一批”举措,全力淘汰落后产能。近五年来,累计整合关停印染企业15 1家、化工企业159家,淘汰落后产能9 5 0 余家、整浙江是全国唯一的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示范区,而绍兴是全省唯一的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2 0 2 1年、2 0 2 2年,绍兴市先后两次荣获国务院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督查激励。治提升“低散乱”

3、企业6 0 0 0 余家。2022年,绍兴市八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已降至4 8.9%。2 0 12 一2 0 2 1年,连续10年获评全省“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市。二是有序集聚,“搬”出区域发展新优势。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通过企业组团、兼并重组、征收退出、转型发展等方式,积极探索印染、化工产业跨域整合。推动越城区印染企业整体搬迁至柯桥区,五大印染搬迁组团均已投产。目前,柯桥区已成为全国最大印染产业基地,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被工信部列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优胜集群。推动越城区化工企业整体搬迁至上虞区,目前18个大型化工搬迁项目全部开工。通过“跨域整合”,该市印染化工产业新增产值近10

4、 0 0 亿元、腾退用地1万余亩。针对越城袍江区块11平方公里腾退空间,设立城市更新基金10 0 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泛半导体+”为主体的“绍芯谷”,已落户比亚迪功率半导体等2 0 多个优质项目。2 0 2 2 年,全市工业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 2.4%、10.0%,均居全省第三是数智赋能,“融”出转型发展新高度。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力发展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目前,绍兴市产业数字化改造已由13 个传统产业扩展到生物医药等3 3 个细分领域,累计完成改造2 5 13 家,机器人密度从2 0 19 年的16 7 台/万人提升至2 7 8

5、台/万人,企业核心装备数控化率超7 5%。以建设织造印染、电机等7 个省级产业大脑为试点,产业大脑建设成效明显,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二。特别是“电机产业大脑”在全省率先上线,注册用户4 0 0 0 多家,覆盖2 9 个省份、10余个上下游行业,链上企业运营成本降低2 5%、营收增长2 7.6%,并获省改革突破奖银奖。如何打造“硬核支撑”?在产城融合新格局下,如35热点透视IBreakingViews何打造制造业发展的“硬核支撑”?绍兴致力构筑大平台孕育大产业,以平台提级赋能和开放融合为路径,争创“万亩千亿”新平台,打造产城融合新高地。一是布局高能级发展平台。绍兴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积极

6、布局建设三大发展平台。首先,创建海峡两岸(绍兴)数字产业合作区:依托该市集成电路等数字产业优势,努力争取国台办等中央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创建海峡两岸(绍兴)数字产业合作区。通过5 一10 年的发展,使之成为浙江吸引台资新高地、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平台、国际一流数字产业合作区。2 0 2 2 年,全市新增台企2 1家,重大台资项目投资13 0 亿元。其次,发展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依托毗邻萧山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2022年5 月,经省政府同意设立该片区。对标杭州一线城市标准,努力打造全国一流临空智造区、杭绍同城合作创新区、绍兴未来城市实践区,不断增创“临空经济+开

7、放平台”优势。该片区成立以来,已投入约5 0 亿元,全面加快融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招引产业项目19 个,协议投资超2 5 0 亿元,其中投资5 0 亿元的兴华芯半导体光罩项目已于今年3 月动工;中科大绍兴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哈工大柯桥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相继落户。其三,建设嵊新临港经济区:以入选省首批义甬舟综合性战略平台为契机,高标准实施“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省级试点,做深嵊新协同发展文章,以甬金高速改扩建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先导,以比亚迪等重大产业项目招引落地为核心,积极发展开放经济、通道经济、枢纽经济。二是提升“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核

8、心区,集成电路等4 个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核心区,核心区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在此基础上,成功创建绍兴集成电路、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诸暨智能视觉省级四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实现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全覆盖。去年,四大新兴产业平台工业总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两大平台,在2 0 2 1年度全省考评中分获第一、第四。三是赋能高层次开放平台。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以构建“买卖全球”开放格局为已任,在全省率先完成开发区整合提升,构建2 个引领型平台+6 个骨干平台+N个特色平台的高能级开放体系。2 0 2 2年,滨

9、海新区、柯桥经开区、杭州湾经开区、诸暨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均超10 0 0 亿元,国家级经开区全部身全国百强。加速释放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三大“国字号”开放平台试点红利,获评省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2 0 2 2 年,绍兴综保区完成一线进出口额19亿元,同比增长9 6 0.8%。加快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创新集成电路产业海关监管模式并在全省推广。2 0 2 2 年,全市出口首破3 0 0 0 亿元,占全国出口份额增加值列全省第一。如何提升为产业集群?在资源约束新背景下,如何推动传统产业从“块状经济”提升为产业集群?绍兴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4 15 1”计划,

10、坚持项目为王,谋“产业”、町“链主”、抓“龙头”、育“群马”,加快形成链群发展、“龙马奔腾”新态势。一是实施“10+2”集群行动,目前,柯桥区已成为全国最大印染产业基地,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被工信部列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优胜集群。致力产业做大做强。在“4 15 X”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规划指导下,36 1经贸实践经贸实践2 0 2 3 年第8 期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4 15 1”计划,建立以十大现代制造业集群为“面”、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为“线”、5 0 0 家以上标杆企业和每年10 0 个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为“点”的立体式培育机制。着力巩固提升现代纺织、绿色化工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集成电路、生物

11、医药、交通(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智能装备、智能家居家电、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新能源、智能视觉等未来产业,传承振兴黄酒、珍珠等经典产业。力争到2 0 2 6 年,工业增加值突破4 0 0 0 亿元,培育形成10 个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2 个经典产业集群。二是实施“长高长壮”行动,致力企业培大育强。在全省率先启动制造业企业“长高长壮”行动计划,构建“隐形冠军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一国家单项冠军一上市企业一雄鹰企业”培育升级机制。全市已培育省级“雄鹰企业”13 家、上市企业9 4 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6 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 3 家、省级隐形冠军

12、3 5 家。全市共有10 0 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5 家、10 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15 家。“2 0 2 2 中国制造业企业5 0 0 强”9 家,中国工业大奖实现零突破,涌现出世界5 0 0强企业海亮集团,以及卧龙、三花、龙盛、新和成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三是实施“龙马计划”三年行动,致力项目招大引强。坚持“招引一个行业龙头、带动一批配套企业、激活一个产业集群”理念,实施头部企业“龙马计划”三年招引行动,构建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协同机制,打造以本地民营企业、越商乡贤、新兴头部企业、院士领军人才等为主体的绍兴创业“新四军”。2 0 2 2 年,全市引进10 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 3个,其中5 0

13、 亿元以上13 个,新引进宝武碳纤维、比亚迪功率半导体项目等一批百亿元项目。今年2 月8日,中芯绍兴三期、百度城市合伙人等3 1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近15 0 0 亿元。以集成电路为例,目前已成功引进中芯、长电、豪威等一批头部企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2 3 家、储备项目6 0余个,基本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设备等全产业链,从2 0 18 年起到2 0 2 2 年,产值突破5 0 0 亿元。如何赢得比较优势?在区域竞合新逻辑下,作为资源紧约束型城市,如何赢得比较优势?绍兴以啃硬骨头、深水区的决心和魄力,打出政策供给、人才引进、创新服务等组合拳,用情用心用力创造最佳“软环境”。一是

14、率先打造“越快兑”政策直兑平台。近年来,该市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针对政策精准性与集成度不强、企业获得感与满意度不高等老大难问题,整合民营经济、工业、建筑业等“1+9”政策,建设“越快兑”政策直兑平台,确保惠企政策“直达速兑”。打通“越快兑”平台与财政一体化支付平台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涉企政策资金财政直兑快兑预兑,企业最快在公示期后1天内收到奖补资金。创新政策预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全年常态即时兑现”“先预兑后结算”等预兑模式。2 0 2 2 年共计兑现惠企政策4 0.3 亿元。今年以来,顶格承接省“8+4 政策,及时完善“1+9+X”政策体系,目前已预兑资金3 1.4 亿元,

15、约占全年兑现数的7 7.6%。二是率先探索人才管理试验区改革。2 0 2 0 年,在全省率先探索人才管理试验区改革,先后出台3 0 条改革措施,“免评”“双聘”青年科学家等高层次人才4 8人,认定重大招商项目领军人才12人。以集成电路人才招引为例,集聚包括北大、浙大、西电在内的7家研究所、2 0 余名国家及省级领军人才、1家院士工作站,加快打造集成电路创新策源地。在全市层面积极推广人才改革经验,及时固化人才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人才创新成果转化和采购扶持等10 项政策。五年来,该市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 0 0 余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占68.3%。2 0 2 2 年,该市入选国家引

16、才计划人才12 3 人,居全省首位并领跑全国同类城市。三是优先提供产业发展创新服务。聚焦主导产业,导入包括产业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研究院、质检中心等创新平台,提供科研、检测、双创等系列服务。滨海新区致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汇聚省食药检院安评中心、深检集团华东总部等公平服务平台,引进浙大绍兴研究院生命健康研究中心等3 6 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建成现代医药、医疗器械两大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柯桥区锚定“绿色高端、世界领先”定位,建立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建成纺织印染产品全产业链检测中心和全国首家纺织行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专利审查和授权时间由6 个月压缩至7 天。着眼产业创新,该市已建成黄酒

17、、轴承、有色金属、环保设备、风机、纺织化学品等6 个国家质检中37热点透视IBreakingViews心,数量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如国家有色金属质检中心,为长征五号B首飞火箭、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空间站建成发射等,提供各类金属材料检测近2 0 0 0 批次。绍兴的三个启示:浙江是全国唯一的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示范区,而绍兴是全省唯一的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绍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三点启示:启示一:只有坚持创新制胜,破立并举、数智融合,才能拓展“新空间”开辟“新赛道”厚植“新优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绍兴一以贯之深化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坚定不移推进

18、低小散园区整治兼并,持之以恒抓实“智改数转”,既推动了印染、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集聚提升,也为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实践证明,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产业重整、空间重塑、集群重构,才能获得“脱胎换骨”的成效,真正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启示二:只有坚持改革制胜,软硬结合、综合施策,才能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营商环境,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绍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尤其注重以产城融合为要求,加快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努力克服城市能级不高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手抓基础设施改善,积极实施“融杭联甬”战略,加快现代立体交通及城乡环境

19、的改善;一手抓法律、政策、制度和公共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实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突破、城市品质和开放水平加速提升。近年来打好“1+9+x”政策“组合拳”,精心组织“5 27”爱企系列行动,积极营造亲商安商的发展环境,促进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进发。启示三:只有坚持开放制胜,招大引强、集成集聚,才能迅速形成“链群协同、群雁齐飞”产业生态圈,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加强新兴产业链群培育,必须“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紧抓项目“牛鼻子”,实施集群化、高端化项目招引。近年来,绍兴锚定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借力融合开发开放平台优势,精准匹配创新要素和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龙头骨干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头部链群配项目加速集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现“头雁引领、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实践证明,唯有依托区域资源赋和产业基础,外引内育、开放图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方能优化产业协作,强化资源集聚,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经(作者系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信息处处长)作为资源紧约束型城市,如何赢得比较优势?绍兴以啃硬骨头、璋深水区的决心和魄力,打出政策供给、人才引进、创新服务等组合拳。3811经贸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