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襄阳一中 高二年级 导学提纲 语文必修5 编写:郭方 审核 冷晓栓 : 使用时间:月 第 周 姓名: 考号:名著导读 第1课三国演义第1学时 共2学时一、学习目标1. 梳理三国演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名著大致结构。2. 了解三国演义整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二、学法指导1. 借助教材和知识链接理清故事脉络。2. 解读背景,把握作者整体思想。三、知识链接阅读方法指导(一)知人论世法(了解作者及故事背景等)1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
2、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 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四)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八O)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
3、最后,西晋先后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二) 提纲挈领法(理清故事脉络)1. 百回整体框架:前20回写东汉之乱,中间80回写三国纷争,后20回写三国归晋。2. 十回推进谋略:每10回都集中写一人,层层推进。(三)“各自为营”人物串联法(按照所属集团将三国人物串联)如曹魏集团有文臣郭佳武将张辽等,蜀汉集团有文臣诸葛亮武将关羽等,东吴集团有文臣周瑜武将周泰等。艺术思想这部书反映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的复杂矛盾及其转化,概括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轨迹,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其基本思想倾向是尊刘(备)抑曹(操),把刘备集团作为善的代表,渗透了作者的理想和抱负;把曹操集团作为恶的象征,体现了作
4、者对丑恶的批判。爱憎分明是整部小说给予读者最深的印象;而政治上的权谋倾轧、战争的频繁发生、社会的动荡不安,则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他善于把历史上重大事件巧妙地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通过作品中人物彼此之间的拉拢和排斥、合作和斗争等等活动,一定程度地再现出历史的真实来。四、自测题(一)三国演义知多少。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三国”指哪几个国家?三国鼎足之时他们的统帅分别是谁?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谁说的? 4、“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 5、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是谁? 6、你知道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吗? 7、“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谁? 8、闭月美
5、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 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谁说的? 10、“死诸葛吓走生仲达”仲达指谁? (二)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3、问题记录 五、当堂检测10.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情。 答: 2.下列文字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郎的“妙计”是什么?又为何“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要叙述。答: 六、知识清单: (一)情 节 分 析 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止,其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涡。全书
6、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蜀、吴三国的盛衰历史。全书分四大部分:一、从黄巾起义(群雄纷争)到曹操平定北方(1-30回)1.魏、蜀、吴三家初起(1 2 回) 2.各路诸侯讨伐董卓 (3 9 回)3.诸侯混战、曹定北方(1033回)二、赤壁之战(3450 回) 1.曹军压境 2.三顾茅庐 3.刘吴联盟 4.赤壁鏖战5.巧借荆州三、三分天下(51104 回) 1.蜀国的创建 2.孔明活动四、三国归晋(105120 回)(二) 三国演义中有关故事“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等、土屯山关公曰三事、三顾茅庐、荆州公子三求计、诸葛亮智取三城、三气周瑜、三江口周瑜放火七神:华佗神医、孔明神算、关
7、羽神威、张飞神声、赵云神将、黄忠神箭、 管辂神卜八献:袁绍献玉玺、王允献貂婵、曹操献宝刀 、 庞统献连环、阚泽献降书、黄盖献苦、孔明献空城、张松献地图十字歌: 单刀赴会、二嫂过关、三请诸葛、 四别徐庶、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卦阵图、九伐中原、 舌战群儒(三)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写了那么多战争,读者并不觉得枯燥乏味,原因就在于它写出了每次战争的特点,亦即写出了具体条件下不同的战略战术的运用,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的较量上。在整个宏伟的长篇结构中,三国演义所写各次战争彼此关联照应,显得全部描写匀称和谐而又波澜起伏。 三国演义在重点描写的战争之间,又描写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战争作为铺垫或余波,轻重主次配合协调。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动中有静,张驰有度。 七、日清反思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