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楚艺术美学特质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转化性表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372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艺术美学特质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转化性表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楚艺术美学特质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转化性表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楚艺术美学特质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转化性表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5艺苑/Forum of Arts56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楚艺术美学特质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转化性表达江 澜 王莉飞 金 波 摘 要:刘纲纪先生曾提出楚艺术具有“流观意识”“生命运动”“惊采绝艳”“发愤抒情”“好修为常”等五点美学特质,并认为楚艺术具有通向现代审美和精神表达的可能。这种可能在当代美术创作中表现为多元化的艺术创作路径,大致可分为心灵空间的再造、生命意识的重建、形式美的转译以及情感的现代演绎。当代艺术家们将楚艺术美学精神进行了基于现代审美的转换与表达,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这样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实践,也为我们实现本土传统资源的现代转换,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

2、考和启发。关键词:楚艺术;美学特质;当代;美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3-03-20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2022 年度开放基金项目重大项目“楚绘画的审美意识及其在公共艺术中的表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CIR202202)。作者简介:江澜,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美学与中国画创作研究;王莉飞,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艺术研究;金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视觉艺术设计及美育研究。发端于南方江汉地区的楚艺术,展现出自由浪漫、绝艳神秘、充满活力的独特艺术魅力,并在青铜器、漆

3、器、丝绸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艺术的发展。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已有众多艺术家针对楚艺术进行了多元的创作实践,产生了诸多凸显现代审美的作品,为楚艺术的现代化阐释与创造性发展带来了启发。因此,挖掘楚文化与艺术资源,阐发其独特美学特质,并分析其与当代美术相融合的创作思路,对传统资源转化和当代美术创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楚艺术的美学特质关于楚艺术的美学特质,刘纲纪先生结合对楚地出土的漆器、青铜器、丝织品等门类的考察,在 楚艺术美学五题中提出了“流观意识”“生命运动”“惊采绝艳”“发愤抒情”“好修为常”1等五方面特性,可分别归纳为“观”“动”“艳”“情”。其中,

4、“好修为常”既有道德层面也有感性层面,但从造型艺术的角度考量,与“惊采绝艳”在内涵上有部分重合的地方,基于俭省原则,可将之与“惊采绝艳”同划归于“艳”之形式美层面,即将刘纲纪先生总结的五点缩减为四点。应该说,这四点特性精准概括了楚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和表达,显示出楚地文化有别于中原文化的审美追求。首先,“流观意识”中的“流观”,意为眺望上下四方,视点游移,周流不拘。“流观”意识的产生,应与楚人祖先祝融承袭火正之职26有关。在长期对天象运动的观测中,楚人祖先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与变化莫测,这让楚人在仰望星空的过程中,促发了楚人有关宇宙无限的空间意识。除了空间维度之外,楚人的“观”还包含了时间维

5、度。“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33屈原有感于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渴望超越有限的生命而获得精神的超脱。在这种空间无限与时间无尽的生命体验中,楚人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视觉审美偏向,并在楚漆器中得以集中体现。例如,湖北荆州凤凰山出土的漆木凤云纹卮,盖顶与器身绘有抽象的红色凤鸟与云气纹样,它们在大面积漆黑底色衬托下,仿佛细碎的流星闪烁、绵延不断。观者于方寸之间却能感受到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又如楚地出土的器物“鹿角立鹤”和“虎坐立凤”,楚人通过鸟兽形态想象性的组合,构建出幻化空间,给人以凌空而飞的视觉联想。这些漆器的营造与描绘,无不透露出楚人对于宇宙之辽阔与时间之不息的

6、深刻认知和审美感悟,而生命的运动就充斥在这宇宙时空之中。其次,“生命运动”中的“运动”,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被归结为“气”的推动。老子 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120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不仅催生了万物,而且还推动了自然界的四时变化以及万物生命的兴替。“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5561而在先秦思想中,除了气之外,水也是构成万物生命的核心要素,楚国疆域地处南方水域交错,湖泊众多,气候潮湿,云蒸霞蔚,正如楚昭王所言:“江、汉、雎、漳,楚之望也。”62260受阴阳之气的思想与多水的生存环境影响,楚人在器物绘制上多作云气纹、漩涡纹、雷纹等具有运动感

7、、流动感和节律感的纹饰。这样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自然纹饰上,还体现在对动物动态的描绘中。如战国时期的“彩绘凤纹石磬”,石磬上的凤鸟躯体或组合或分解,极尽伸展之势,精力弥满,神采飞扬。其展现出的美,杂糅了楚人对未知力量的想象,表现为充满张力和自由的原始生命力,是楚人开放精神的外化显现。再次,“惊采绝艳”作为对艺术风格的表述,主要是指华丽、繁饰的感性艺术特征。典型者如 楚辞中的一咏三叹的句式,以及对香草美人的想象性描述。无不体现出楚人对感官之美的极致追求与偏爱。相比于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礼教约束,楚人更重“目观之美”的感官满足。而“好修为常”所对应的楚人对内在品德的雕琢,也体现为对外在服饰仪容的

8、重视。“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33外表的端庄华丽被视为内心善良、品德高洁的外化表现,善就在美中。因此,楚人所喜爱的“惊采绝艳”的繁复装饰之美并非只空留于表面,而是伦理的善与感官的美在审美层面上的统一。最后,“发愤抒情”则是楚人借由艺术实践抒发个体情感的表现形式。楚人的强烈情感既来自于自然天性,也来自于后天习俗的熏染。尽管楚国的上层文化是在继承和学习中原商周文明的过程中形成的,但楚地民间仍保留了本土众多的巫鬼信仰。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巫术和宗教仪式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强烈的情感体验。751楚人通过歌舞娱神,借由巫歌巫舞,使社会各阶层的情感得到了沟通与共振,而楚

9、人在歌舞中热烈情感的自由表达,不仅连接着古老的神灵,也拨动着现代人的心弦。总体而言,楚艺术中的自由、浪漫、绝艳、神秘与热情,不同于北方以伦理礼教为重的雅正美学意识,这种与传统主流审美的相异性,扩展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边界,更具有通向现代审美和精神表达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当代社会网络信息爆炸创造出文化繁盛的假象,高度的技术化导致人人都成为技术的俘虏,凡事都唯技术论。技术替代了个人的思考,抑制了个体的想象,也造成了同质化的审美。“在这样的时代里,所有的审美都不是源自生命的内在需求冲动。”8117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都处于异化和分裂的关系中,人们渴望有深度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冲动,而楚艺术恰能以其充

10、沛的情感力与浪漫的想象力,为当代艺术创作开启一片通往真正自由的审美天地。二、楚艺术特质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转化性表达鉴于楚艺术通向现代社会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艺术家们对楚艺术资源的利用与转化,有着非凡的自觉。在此基础上,他们博采众长,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图式,将楚艺术精神延续到当今时代。具体说来,楚艺术中的“观”“动”“艳”“情”四点美学特征,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相应地被转化为以下四点:第一,楚人在“观”中建立的宇宙空间意识和想象力的延伸,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宏阔的精神表达场域。不过在此基础上,现代艺术家们将视野从自然空间扩大到社会和历史,其表达主题也从自然宇宙扩展至心灵宇宙,从而实现了现代人“心灵空间的

11、再造”。其二,“动”作为楚人的生命意识,包含着楚人对“气”作为宇宙第一生命动力的理解和把握,这一点也延续到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之中。不过相比于楚人集体性的生命意识,现代艺术家更重视表达个体的55艺苑/Forum of Arts56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楚艺术美学特质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转化性表达江 澜 王莉飞 金 波 摘 要:刘纲纪先生曾提出楚艺术具有“流观意识”“生命运动”“惊采绝艳”“发愤抒情”“好修为常”等五点美学特质,并认为楚艺术具有通向现代审美和精神表达的可能。这种可能在当代美术创作中表现为多元化的艺术创作路径,大致可分为心灵空间的再造、生命意识的重建、形式美的转译以及情感的现代

12、演绎。当代艺术家们将楚艺术美学精神进行了基于现代审美的转换与表达,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文化底蕴的艺术作品,这样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实践,也为我们实现本土传统资源的现代转换,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发。关键词:楚艺术;美学特质;当代;美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3-03-20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2022 年度开放基金项目重大项目“楚绘画的审美意识及其在公共艺术中的表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CIR202202)。作者简介:江澜,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美学与中国画创作研究;王莉飞,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主

13、要从事公共艺术研究;金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视觉艺术设计及美育研究。发端于南方江汉地区的楚艺术,展现出自由浪漫、绝艳神秘、充满活力的独特艺术魅力,并在青铜器、漆器、丝绸等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艺术的发展。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已有众多艺术家针对楚艺术进行了多元的创作实践,产生了诸多凸显现代审美的作品,为楚艺术的现代化阐释与创造性发展带来了启发。因此,挖掘楚文化与艺术资源,阐发其独特美学特质,并分析其与当代美术相融合的创作思路,对传统资源转化和当代美术创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楚艺术的美学特质关于楚艺术的美学特质,刘纲纪先生结合对楚地

14、出土的漆器、青铜器、丝织品等门类的考察,在 楚艺术美学五题中提出了“流观意识”“生命运动”“惊采绝艳”“发愤抒情”“好修为常”1等五方面特性,可分别归纳为“观”“动”“艳”“情”。其中,“好修为常”既有道德层面也有感性层面,但从造型艺术的角度考量,与“惊采绝艳”在内涵上有部分重合的地方,基于俭省原则,可将之与“惊采绝艳”同划归于“艳”之形式美层面,即将刘纲纪先生总结的五点缩减为四点。应该说,这四点特性精准概括了楚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和表达,显示出楚地文化有别于中原文化的审美追求。首先,“流观意识”中的“流观”,意为眺望上下四方,视点游移,周流不拘。“流观”意识的产生,应与楚人祖先祝融承袭火正之

15、职26有关。在长期对天象运动的观测中,楚人祖先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与变化莫测,这让楚人在仰望星空的过程中,促发了楚人有关宇宙无限的空间意识。除了空间维度之外,楚人的“观”还包含了时间维度。“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33屈原有感于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渴望超越有限的生命而获得精神的超脱。在这种空间无限与时间无尽的生命体验中,楚人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视觉审美偏向,并在楚漆器中得以集中体现。例如,湖北荆州凤凰山出土的漆木凤云纹卮,盖顶与器身绘有抽象的红色凤鸟与云气纹样,它们在大面积漆黑底色衬托下,仿佛细碎的流星闪烁、绵延不断。观者于方寸之间却能感受到无拘无束的自由境

16、界。又如楚地出土的器物“鹿角立鹤”和“虎坐立凤”,楚人通过鸟兽形态想象性的组合,构建出幻化空间,给人以凌空而飞的视觉联想。这些漆器的营造与描绘,无不透露出楚人对于宇宙之辽阔与时间之不息的深刻认知和审美感悟,而生命的运动就充斥在这宇宙时空之中。其次,“生命运动”中的“运动”,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被归结为“气”的推动。老子 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120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不仅催生了万物,而且还推动了自然界的四时变化以及万物生命的兴替。“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5561而在先秦思想中,除了气之外,水也是构成万物生命的核心要素,楚国疆域地处南方

17、水域交错,湖泊众多,气候潮湿,云蒸霞蔚,正如楚昭王所言:“江、汉、雎、漳,楚之望也。”62260受阴阳之气的思想与多水的生存环境影响,楚人在器物绘制上多作云气纹、漩涡纹、雷纹等具有运动感、流动感和节律感的纹饰。这样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自然纹饰上,还体现在对动物动态的描绘中。如战国时期的“彩绘凤纹石磬”,石磬上的凤鸟躯体或组合或分解,极尽伸展之势,精力弥满,神采飞扬。其展现出的美,杂糅了楚人对未知力量的想象,表现为充满张力和自由的原始生命力,是楚人开放精神的外化显现。再次,“惊采绝艳”作为对艺术风格的表述,主要是指华丽、繁饰的感性艺术特征。典型者如 楚辞中的一咏三叹的句式,以及对香草美人的想象性描述

18、。无不体现出楚人对感官之美的极致追求与偏爱。相比于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礼教约束,楚人更重“目观之美”的感官满足。而“好修为常”所对应的楚人对内在品德的雕琢,也体现为对外在服饰仪容的重视。“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33外表的端庄华丽被视为内心善良、品德高洁的外化表现,善就在美中。因此,楚人所喜爱的“惊采绝艳”的繁复装饰之美并非只空留于表面,而是伦理的善与感官的美在审美层面上的统一。最后,“发愤抒情”则是楚人借由艺术实践抒发个体情感的表现形式。楚人的强烈情感既来自于自然天性,也来自于后天习俗的熏染。尽管楚国的上层文化是在继承和学习中原商周文明的过程中形

19、成的,但楚地民间仍保留了本土众多的巫鬼信仰。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巫术和宗教仪式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强烈的情感体验。751楚人通过歌舞娱神,借由巫歌巫舞,使社会各阶层的情感得到了沟通与共振,而楚人在歌舞中热烈情感的自由表达,不仅连接着古老的神灵,也拨动着现代人的心弦。总体而言,楚艺术中的自由、浪漫、绝艳、神秘与热情,不同于北方以伦理礼教为重的雅正美学意识,这种与传统主流审美的相异性,扩展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边界,更具有通向现代审美和精神表达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当代社会网络信息爆炸创造出文化繁盛的假象,高度的技术化导致人人都成为技术的俘虏,凡事都唯技术论。技术替代了个人的思考,抑制了个体的想象,也造成了

20、同质化的审美。“在这样的时代里,所有的审美都不是源自生命的内在需求冲动。”8117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都处于异化和分裂的关系中,人们渴望有深度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冲动,而楚艺术恰能以其充沛的情感力与浪漫的想象力,为当代艺术创作开启一片通往真正自由的审美天地。二、楚艺术特质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转化性表达鉴于楚艺术通向现代社会的现实性和可能性,艺术家们对楚艺术资源的利用与转化,有着非凡的自觉。在此基础上,他们博采众长,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图式,将楚艺术精神延续到当今时代。具体说来,楚艺术中的“观”“动”“艳”“情”四点美学特征,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相应地被转化为以下四点:第一,楚人在“观”中建立的宇宙空间

21、意识和想象力的延伸,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宏阔的精神表达场域。不过在此基础上,现代艺术家们将视野从自然空间扩大到社会和历史,其表达主题也从自然宇宙扩展至心灵宇宙,从而实现了现代人“心灵空间的再造”。其二,“动”作为楚人的生命意识,包含着楚人对“气”作为宇宙第一生命动力的理解和把握,这一点也延续到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之中。不过相比于楚人集体性的生命意识,现代艺术家更重视表达个体的57艺苑/Forum of Arts58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生存状态和体验,显现个体对当下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其三,楚艺术中“艳”的华丽、繁富的感性描绘与装饰,被现代艺术家视为建构个人风格语言的艺术符号,比如鸟兽纹、

22、云纹等,艺术家们将这些艺术符号或重组、或抽取、或变形,使之陌生化以带给观者新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现代审美规律下“形式美的转译”。其四,楚人“情”中本有的原始神巫信仰因素,在现代理性社会中已被清除殆尽,但热烈自由的情感表达态度被保留下来,艺术家们以此来表达当代人的真切生存体验,从而实现了个体“情感的现代演绎”。(一)心灵空间的再造将楚人的空间意识转化成现代心灵空间的再造,在创作中有着不同倾向的表现。邵声朗受到屈原精神气节的感染,在作品 雷电颂(图1)中以画为赞,通过红黑二色和狂放奔腾的笔触,皴染出暴雨倾注前厚积的乌云在狂风中的倾轧之势。翻滚的红黑二色在艺术家的笔下积蓄着力量,仿佛马上要冲破画面的

23、限制喷薄而出。画面下方,屈原在雷电风云中昂首直立、坚若磐石,与后景中汹涌翻滚的激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将人物置于广阔天地间的表现形式,既有艺术家对宏大自然空间的意象性把握,更有对屈原“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319超脱心境的生动再造。这种自由高蹈的心灵空间,与楚艺术中阔大的宇宙空间一脉相承,只不过,艺术家将楚人对浩瀚的时空体验,内化成为一股磅礴的精神力量,它所呈现的不仅是屈原个人的心灵世界,更是现代中华民族在面对风云变幻之时,不屈不挠、奋力抗争的心灵图景。不同于邵声朗 雷电颂以屈原精神为灵感的表现性水墨,刘子建对于心灵空间的营造,在抽象语言图式上进行了更多探索。他创作的 垂丽之天象系列,

24、即是个人独特心绪的表达。垂丽之天象招魂(图 2)背景为一片玄秘的黑,在这片黑中,垂悬着一条条由黑白硬边分割的抽象几何带,它们堆叠、交错,飘摇于神秘的夜空中,浸染出一种神秘哀婉的情绪。其上拓印了符字和楚国青铜器纹饰,凌乱破碎,仿佛楚国墓葬中重见天日的丝绸与幡帛,它们扯下时间的帷布,召唤着昔时的荣光,又像是丝丝缕缕的气息,为时下人性的沉沦而哀叹。相比于 雷电颂富有英雄主义的慷慨激昂,这幅作品更显出一种幽暗的情愫和莫名的荒凉感。借由着抽象的语言图式,此作品的情感指向更为复杂多义,所营造的心灵空间也更幽深神秘。(二)生命意识的重建楚艺术尤其是楚造型艺术中的生命意识,主要是基于时代精神和权力阶层意志的集

25、体生命意识,这一特质运用在当代美术创作中,随着艺术家个人意志的觉醒与彰显,更多地打下了艺术家个体生命的烙印。黄永玉曾说:“楚文化是我与沈从文共同的师父。”9205他充分肯定了楚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其绘画作品中皆能看到楚艺术的影子。黄永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山鬼(图3),描绘了 楚辞九歌当中山鬼的形象。山鬼乘着红色的豹子,身披香草兰芝,画中的动物植物好似皆有灵性与品格,与山鬼关系亲昵,将其拥入大自然的怀抱当中。整个画面色彩浓艳神秘,线条简明,包含着质朴纯真的生命气息,自然流露出艺术家对自然万物平等关照的生命态度。黄永玉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湘西人,儿时受到故乡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浸染,楚巫文化当中对

26、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融入他的血脉,转化成为现代视角当中对自然的关切与钟情。他真挚地对待和观察生活,追求生命的本真,在创作中肆意涂抹对自然生命的体悟,即使是自由漂泊半生的生活经历,也仅仅是增添了对故土的眷恋和深深的归属感,推动着他继续坚守着独立纯真的创作和生活态度。与黄永玉在作品中传达的生活态度不同,周韶华的作品则充满了昂扬不屈的生命精神。以周韶华的作品 九凤朝阳(图 4)为例,该作品借用了“虎坐立凤”的凤鸟元素,九只凤鸟昂首,朝向上空的一轮红日引吭高歌,画面充满着旭日东升的朝气与崇高的伟力。周韶华以凤鸟和太阳为主题,无疑受到了楚人拜日、尊凤、尚赤等习俗的影响,楚人的祖先祝融是舜帝时的火正,死后被

27、封为南方火神。白虎通五行篇说:“其神祝融。属续也。精朱鸟,离为鸾故。”10196鸾属凤,楚人崇凤,事实上也就是尊崇自己的祖先。不过,在周韶华的笔下,九头鸟脱去了昔日的神秘,成为了革命者必将走向胜利、迎接光明的新时代喻象。九凤朝阳这幅作品之所以能呈现如此的英雄气质与磊落精神,与周韶华的个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熟悉周韶华的人都知道,他于 20 世纪 20 年代生于山东荣成,从小在海边长大,年少即参加八路军,是中国革命年代的见证者与亲历者。经过战争与革命洗礼的周韶华,相比于其他画家,骨子里更多了一份大无畏的豪情和浩然之气。其作品大都带有顶天立地、意气风发的英雄气概与天地情怀。应该说,周韶华依托自身的成

28、长经历,唤醒了楚艺术中活泼向上的生命意识,并将楚艺术原本具有神秘感的自由精神,推向一种更为明朗和开阔的自由生命精神境界,构建了一种更为进取的现实人生。(三)形式美的转译楚人“惊采绝艳”的装饰性美感,在楚艺术图式中,主要表现为一种从自然物象中抽象出的简化形式,并将简化的符号进行叠加和变化,以构成繁复的视觉效果。不论是鸟兽或是云水,都被楚人归纳为直线、曲线、几何形等抽象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一种往复运动的生命张力。阿恩海姆认为:“人类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是已知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1164显然,人类的抽象简化行为并非只是为了求新求异,而是为了在这个纷繁复杂世界中找出某种秩序和

29、节奏。楚地艺术家当然也继承了楚艺术的这一形式特质,徐勇民的 读史记楚世家之九(图 5)即是这样的作品。这幅水墨作品呈现出单纯的圆形图式,画家用排笔刷出不同层次的墨线,它们相互缠绕着,犹如一团迷宫,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战国时期的彩绘蟠蛇虺(图 6)。两者都有着极为近似的抽象意味,只不过,彩绘蟠蛇虺所透露出的古楚神巫气质,在徐勇民的抽象水墨作品中已荡然无存,纯粹化图式给人以现代设计的简明感,在似花非花的抽象形式中,观者感受到的是作品“一花一世界”的明净与从容。图1雷电颂纸本水墨 97cm90cm 邵声朗 1980年 图2垂丽之天象招魂纸本水墨 200cm122cm 刘子建 2007年图3山鬼壁画 17

30、0cm459cm 黄永玉 1993年图5(左)读史记楚世家之九纸本水墨 35cm30cm 徐勇民 2009年 图6(右)战国彩绘蟠蛇虺(湖北江陵雨台山471号墓出土)图4九凤朝阳纸本水墨 142cm367cm 周韶华 2006年57艺苑/Forum of Arts58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生存状态和体验,显现个体对当下生命意义的深层思考。其三,楚艺术中“艳”的华丽、繁富的感性描绘与装饰,被现代艺术家视为建构个人风格语言的艺术符号,比如鸟兽纹、云纹等,艺术家们将这些艺术符号或重组、或抽取、或变形,使之陌生化以带给观者新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现代审美规律下“形式美的转译”。其四,楚人“情”

31、中本有的原始神巫信仰因素,在现代理性社会中已被清除殆尽,但热烈自由的情感表达态度被保留下来,艺术家们以此来表达当代人的真切生存体验,从而实现了个体“情感的现代演绎”。(一)心灵空间的再造将楚人的空间意识转化成现代心灵空间的再造,在创作中有着不同倾向的表现。邵声朗受到屈原精神气节的感染,在作品 雷电颂(图1)中以画为赞,通过红黑二色和狂放奔腾的笔触,皴染出暴雨倾注前厚积的乌云在狂风中的倾轧之势。翻滚的红黑二色在艺术家的笔下积蓄着力量,仿佛马上要冲破画面的限制喷薄而出。画面下方,屈原在雷电风云中昂首直立、坚若磐石,与后景中汹涌翻滚的激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将人物置于广阔天地间的表现形式,既有艺术家

32、对宏大自然空间的意象性把握,更有对屈原“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319超脱心境的生动再造。这种自由高蹈的心灵空间,与楚艺术中阔大的宇宙空间一脉相承,只不过,艺术家将楚人对浩瀚的时空体验,内化成为一股磅礴的精神力量,它所呈现的不仅是屈原个人的心灵世界,更是现代中华民族在面对风云变幻之时,不屈不挠、奋力抗争的心灵图景。不同于邵声朗 雷电颂以屈原精神为灵感的表现性水墨,刘子建对于心灵空间的营造,在抽象语言图式上进行了更多探索。他创作的 垂丽之天象系列,即是个人独特心绪的表达。垂丽之天象招魂(图 2)背景为一片玄秘的黑,在这片黑中,垂悬着一条条由黑白硬边分割的抽象几何带,它们堆叠、交错,飘摇于神

33、秘的夜空中,浸染出一种神秘哀婉的情绪。其上拓印了符字和楚国青铜器纹饰,凌乱破碎,仿佛楚国墓葬中重见天日的丝绸与幡帛,它们扯下时间的帷布,召唤着昔时的荣光,又像是丝丝缕缕的气息,为时下人性的沉沦而哀叹。相比于 雷电颂富有英雄主义的慷慨激昂,这幅作品更显出一种幽暗的情愫和莫名的荒凉感。借由着抽象的语言图式,此作品的情感指向更为复杂多义,所营造的心灵空间也更幽深神秘。(二)生命意识的重建楚艺术尤其是楚造型艺术中的生命意识,主要是基于时代精神和权力阶层意志的集体生命意识,这一特质运用在当代美术创作中,随着艺术家个人意志的觉醒与彰显,更多地打下了艺术家个体生命的烙印。黄永玉曾说:“楚文化是我与沈从文共同

34、的师父。”9205他充分肯定了楚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其绘画作品中皆能看到楚艺术的影子。黄永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山鬼(图3),描绘了 楚辞九歌当中山鬼的形象。山鬼乘着红色的豹子,身披香草兰芝,画中的动物植物好似皆有灵性与品格,与山鬼关系亲昵,将其拥入大自然的怀抱当中。整个画面色彩浓艳神秘,线条简明,包含着质朴纯真的生命气息,自然流露出艺术家对自然万物平等关照的生命态度。黄永玉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湘西人,儿时受到故乡地域文化潜移默化的浸染,楚巫文化当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融入他的血脉,转化成为现代视角当中对自然的关切与钟情。他真挚地对待和观察生活,追求生命的本真,在创作中肆意涂抹对自然生命的体悟

35、,即使是自由漂泊半生的生活经历,也仅仅是增添了对故土的眷恋和深深的归属感,推动着他继续坚守着独立纯真的创作和生活态度。与黄永玉在作品中传达的生活态度不同,周韶华的作品则充满了昂扬不屈的生命精神。以周韶华的作品 九凤朝阳(图 4)为例,该作品借用了“虎坐立凤”的凤鸟元素,九只凤鸟昂首,朝向上空的一轮红日引吭高歌,画面充满着旭日东升的朝气与崇高的伟力。周韶华以凤鸟和太阳为主题,无疑受到了楚人拜日、尊凤、尚赤等习俗的影响,楚人的祖先祝融是舜帝时的火正,死后被封为南方火神。白虎通五行篇说:“其神祝融。属续也。精朱鸟,离为鸾故。”10196鸾属凤,楚人崇凤,事实上也就是尊崇自己的祖先。不过,在周韶华的笔

36、下,九头鸟脱去了昔日的神秘,成为了革命者必将走向胜利、迎接光明的新时代喻象。九凤朝阳这幅作品之所以能呈现如此的英雄气质与磊落精神,与周韶华的个人成长经历密切相关。熟悉周韶华的人都知道,他于 20 世纪 20 年代生于山东荣成,从小在海边长大,年少即参加八路军,是中国革命年代的见证者与亲历者。经过战争与革命洗礼的周韶华,相比于其他画家,骨子里更多了一份大无畏的豪情和浩然之气。其作品大都带有顶天立地、意气风发的英雄气概与天地情怀。应该说,周韶华依托自身的成长经历,唤醒了楚艺术中活泼向上的生命意识,并将楚艺术原本具有神秘感的自由精神,推向一种更为明朗和开阔的自由生命精神境界,构建了一种更为进取的现实

37、人生。(三)形式美的转译楚人“惊采绝艳”的装饰性美感,在楚艺术图式中,主要表现为一种从自然物象中抽象出的简化形式,并将简化的符号进行叠加和变化,以构成繁复的视觉效果。不论是鸟兽或是云水,都被楚人归纳为直线、曲线、几何形等抽象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一种往复运动的生命张力。阿恩海姆认为:“人类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是已知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1164显然,人类的抽象简化行为并非只是为了求新求异,而是为了在这个纷繁复杂世界中找出某种秩序和节奏。楚地艺术家当然也继承了楚艺术的这一形式特质,徐勇民的 读史记楚世家之九(图 5)即是这样的作品。这幅水墨作品呈现出单纯的圆形图式,画家用排

38、笔刷出不同层次的墨线,它们相互缠绕着,犹如一团迷宫,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战国时期的彩绘蟠蛇虺(图 6)。两者都有着极为近似的抽象意味,只不过,彩绘蟠蛇虺所透露出的古楚神巫气质,在徐勇民的抽象水墨作品中已荡然无存,纯粹化图式给人以现代设计的简明感,在似花非花的抽象形式中,观者感受到的是作品“一花一世界”的明净与从容。图1雷电颂纸本水墨 97cm90cm 邵声朗 1980年 图2垂丽之天象招魂纸本水墨 200cm122cm 刘子建 2007年图3山鬼壁画 170cm459cm 黄永玉 1993年图5(左)读史记楚世家之九纸本水墨 35cm30cm 徐勇民 2009年 图6(右)战国彩绘蟠蛇虺(湖北江陵

39、雨台山471号墓出土)图4九凤朝阳纸本水墨 142cm367cm 周韶华 2006年59艺苑/Forum of Arts60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四)情感的现代演绎楚人的“发愤抒情”在 楚辞中表现得最为炽烈,屈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3117的悲愤失意,彰显出楚人的情感特质既热烈又悲情。刘一原生于武汉,他的艺术血脉中就流淌着楚人浓烈的悲情基因。悲情,几乎成为了刘一原大部分艺术创作共有的情感基调,汨罗怀想(图 7)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面整体呈暗绿色调,流转的黑白曲线,犹如江海的波涛在翻滚、延伸,深沉且充满力量。淅淅沥沥的黑白点线从上方滴落,是雨水?是泪滴?我们无从

40、知晓。不过这种绘画语言无疑为这幅作品增添了无限婉约的愁绪,使其情感的抒发愈加细腻。而这正是承接了 楚辞深沉而细腻的情感特质,所不同的是,刘一原站在了现代人存在命运的角度,将楚辞中悲愤哀怨的情感进行了现代演绎:如果说屈原哀叹的是楚国走向衰落的悲剧性结局,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人生际遇,那么刘一原则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共情与悲悯,他超越了对自身命运的考量,将视野投向了人类命运之整体。这种更为开阔的思想格局和历史视野,在情感上引发了现代观者的强烈共鸣。除刘一原之外,版画家张广慧也致力于楚艺术情感的发挥与演绎,北渚 系列即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北渚”二字源于楚辞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

41、风,洞庭波兮木叶下。”350北渚 凤飞过(图 8)所描绘的湘夫人,连同凤鸟、株洲、水草等元素皆取自屈原笔下,辞赋中清冷纯净的气息也同样萦绕其中。画面里,一位裸体女子平静松弛地坐在礁石上,注视着周遭的世界,仿佛在期待什么。一只凤鸟从身后飞过,奔赴远方。画中冷冷的蓝色调仿佛一层滤镜,屏蔽掉尘世的喧嚣和嘈杂,剩下真正的宁静。在这片宁静纯粹的世界里,弥漫着一种神秘而抽离的情绪,甚或还有一丝远离尘世的孤独,它是艺术家内心渴望的镜像,也是这个喧闹世界最隐秘的宁静。对比张广慧与刘一原的艺术创作,在情感特质上,刘一原着重于热烈与悲情,张广慧则力求宁静与纯净,而具有相同点的是,他们都实现了在楚艺术自由情感表达基

42、础上,艺术创作的现代性阐释与发挥。三、楚艺术传统转化的当代启示由上可见,当代艺术家对楚艺术美学特质的重新诠释,并不依赖于复制楚艺术图式符号来达成,而是将其转化成符合当代文化语境和审美品格的新艺术语言,在不同维度实现了有效转化,衍生出丰富的现代艺术作品。应该说,楚地艺术家们的多元化创作实践,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转换和表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很好的启发,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对楚艺术传统的转化,应思考哪些是“可转化”的层面。这就是要分辨楚艺术中哪些是仍活着的,哪些是已死去的。所谓死去的部分是指已与我们这个时代不相容的部分,如巫术的神秘、权力的秩序等等。所谓活着的部分则是指仍可与现代观念沟通的

43、要素,在笔者看来,可大致分为情感要素与形式要素两大类。其中,情感作为人性的一部分,喜怒哀乐忧思惧,是人类永远摆脱不了的,不论出于何种时代、何种境地,都是如此。因此,楚艺术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不会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而有所贬值,甚至可以说,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思想异化的时代,古人艺术作品中所饱含的深沉人生体验与丰富情感,对被技术裹挟的现代人尤为可贵。事实上,艺术作为心灵的创造,少不了情感的推动,楚国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尤为炙烈,以至于楚地的艺术家们大多都继承了这种情感基因,前述的几位艺术家皆是如此,即便是张广慧作品中看似平静的情感之下,也不乏涌动的暗流。另外,形式要素主要是指点、线、面这些常规的绘画

44、语言,尽管古楚人未必有如现代人明确的点线面观念,但事实上,聪明的工匠们已经在纯熟地运用这些形式要素,并达到了非凡的艺术高度,就此而论,这些形式要素成为艺术家们取之不竭的灵感宝库。不论是周韶华的凤鸟形象,或是刘子建的饕餮纹,还是徐勇民的抽象蛇纹,都利用传统的形式要素,注入了新的生命意涵,并打下了新时代的精神烙印。其次,对楚艺术传统的转化,还要思考如何去做?这涉及到了艺术的实践层面,在这实践层面中也包含着两个层次,一是立意,二是技法。提到“立意”,就有一个由何出发的问题,即使都是依托于楚艺术,但从前述的多位艺术家的实践来看,个人立意的选择却不一而同:邵声朗从 楚辞出发为屈原精神立传,黄永玉凭古楚文

45、化彰显生命态度,周韶华在楚漆器中找寻形象灵感,刘一原以悲情哲思推动心象创作,刘子建用抽象水墨打通古今时空,徐勇民从神秘图式中提取抽象语言,张广慧借楚辞神话构建现代诗意。这些艺术家凭借楚艺术的基石,结合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开发出楚艺术更多维的面向,比如神秘时空、英雄气质、莫名愁绪等等,都在立意上超出了楚艺术的藩篱而走向当代。谈到“技法”,则指向了绘画语汇的开发。这些艺术家在图式上或具象、或意象、或抽象;在技法上或采用传统笔墨写意、或进行水墨实验,都建立起个人的风格体系,从而与楚艺术拉开了距离。当然,中国当代致力于楚艺术资源转换的艺术家并不只以上的这七位,还有从事其他创作形式的艺术家,都在致力于艺术

46、语言层面探索的道路上,推动着楚艺术传统的更新。最后,对楚艺术的转化,我们还要注意一点,在传统走向现代的道路上,并非只是一条单向度的道路从过去走向现代。艺术家的创造总是基于此时此地的创造。他们既回望过去,也展望未来。不过,对于他们,回望传统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创新。他们只需在传统中攫取契合自身审美立场的片段即可,并凭借着想象力让思维跳跃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此想象力的跳跃中,现代与传统才有了链接,也唯有凭借着想象力,传统才能在未来开出新的花朵。参考文献:1 刘纲纪.楚艺术美学五题 J.文艺研究,1990(4).2 张正明.楚史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 林家骊.楚辞 M.北京:

47、中华书局,2015.4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 M.北京:中华书局,2011.5 杨天才,张善文.周易 M.北京:中华书局,2011.6 郭丹,程小青,李彬源.左传下 M.北京:中华书局,2012.7 余静贵.巫文化视域下的先秦楚绘画审美探析 J.文化发展论丛,2017(3).8 范玉吉.消费时代的审美趣味 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 刘一友.文星街大哥 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10 陈立.白虎通疏证:新编诸子集成上 M.北京:中华书局,1994.11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责任编辑:万书荣)图7汨罗怀想纸本水墨

48、300cm190cm 刘一原 2019年 图8北渚凤飞过套色木刻 67cm71cm 张广慧 1992年59艺苑/Forum of Arts602023年第4期(总第136期)(四)情感的现代演绎楚人的“发愤抒情”在 楚辞中表现得最为炽烈,屈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3117的悲愤失意,彰显出楚人的情感特质既热烈又悲情。刘一原生于武汉,他的艺术血脉中就流淌着楚人浓烈的悲情基因。悲情,几乎成为了刘一原大部分艺术创作共有的情感基调,汨罗怀想(图 7)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画面整体呈暗绿色调,流转的黑白曲线,犹如江海的波涛在翻滚、延伸,深沉且充满力量。淅淅沥沥的黑白点线从上方滴落,是雨水

49、?是泪滴?我们无从知晓。不过这种绘画语言无疑为这幅作品增添了无限婉约的愁绪,使其情感的抒发愈加细腻。而这正是承接了 楚辞深沉而细腻的情感特质,所不同的是,刘一原站在了现代人存在命运的角度,将楚辞中悲愤哀怨的情感进行了现代演绎:如果说屈原哀叹的是楚国走向衰落的悲剧性结局,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人生际遇,那么刘一原则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共情与悲悯,他超越了对自身命运的考量,将视野投向了人类命运之整体。这种更为开阔的思想格局和历史视野,在情感上引发了现代观者的强烈共鸣。除刘一原之外,版画家张广慧也致力于楚艺术情感的发挥与演绎,北渚 系列即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北渚”二字源于楚辞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

50、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350北渚 凤飞过(图 8)所描绘的湘夫人,连同凤鸟、株洲、水草等元素皆取自屈原笔下,辞赋中清冷纯净的气息也同样萦绕其中。画面里,一位裸体女子平静松弛地坐在礁石上,注视着周遭的世界,仿佛在期待什么。一只凤鸟从身后飞过,奔赴远方。画中冷冷的蓝色调仿佛一层滤镜,屏蔽掉尘世的喧嚣和嘈杂,剩下真正的宁静。在这片宁静纯粹的世界里,弥漫着一种神秘而抽离的情绪,甚或还有一丝远离尘世的孤独,它是艺术家内心渴望的镜像,也是这个喧闹世界最隐秘的宁静。对比张广慧与刘一原的艺术创作,在情感特质上,刘一原着重于热烈与悲情,张广慧则力求宁静与纯净,而具有相同点的是,他们都实现了在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