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养成教育(家长读本).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93701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成教育(家长读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养成教育(家长读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鹿头镇中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校本教材编委会 主 编: 张 毅 执行主编: 胡天宝 编写人员: 王东伟 周海真 郭小国 高 玲 郑君超 及全体教师 插图排版:胡天宝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家长朋友: 你们好!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生长的摇篮。孩子,在这里生活、成长;习惯,在这里养育;教育,从这里开始;情感、是非、好坏、善恶和信念,在这里奠定。做父母的,也许不能给孩子万贯家产,也不能给孩子金山银山,但如果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使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会使孩子多一份自信,就会使孩子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就会使孩子有一个积极的人生,就会使孩子多一份成功的机会。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为了共同教育好孩子,学校希望“习惯养成”主题教育活动能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请家长了解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为了让家长朋友们能够掌握一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技巧,我们摘录了一些成功人士的文章或言论,制成这本习惯养成教育读本,希望对你和孩子有所启发,能成为你引导与教育孩子的好帮手。 尊敬的家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共同的希望,愿我们携起手来,齐心协力,让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鹿头镇中学习惯养成教育 校本教材编委会 2015-3-15 要和孩子一起读的文 章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认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得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短评】如果我们想要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话,那就来读读毕淑敏的这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吧。作者以对孩子谈话的口吻,真实地剖析了自己在“打孩子”时的痛苦心理,用冷静并且饱含激情的语言,叙说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挚而又明理的厚爱。文中字里行间时时处处流露出的这种真情,可以让所有的母亲觅为知音,也可以让所有孩子的心灵受到爱的震颤。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