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影微课教学设计贺集中学 刘志森一、 微课题目:背影一文留给我们的写作启示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性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背影一文留给我们的写作启示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习背影的写作技巧。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背影一文中写作技巧的分析,学习一些散文写作技巧。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 3、 情
2、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背影一文中写作技巧的分析,学生懂得学习并运用一些散文写作技巧。五、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过程 这节微课我将重点讲解背影一文给予我们的写作启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它给我们的写作带来很多的启示,下面就谈谈我的理解。 播放幻灯片一: 教师:首先,背影留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选材角度新颖。既然文章刻画的是一位慈父的形象,那么,在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我们把题目“背影”换成“我的父亲”,或者“父爱”,好不好呢? 明确:不好,而非不能。
3、文中四次出现了背影,背影是父亲形象的定格,是本文的叙事线索。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成千上万,本文以小见大,将父亲“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这里“背影”就代表着慈父,代表着父爱。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呤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行为上。所以,用“背影”做题目是再合适不过了,朱自清用背影来结构全文,也是他表现角度新颖独特之处,可以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与深思。 背影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二个启示是:剪裁合理,详略得当。播放幻灯片: 教师,剪裁:作文剪裁的标准就是能够表现文章中心内容的就详写,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的就略写
4、或干脆不写。文章开头,开篇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仅仅26个字。作者的剪裁十分高妙。惦记背影(思念父亲)(略)望父买橘 (祥写) 教师: 此外,作者写到车站送别的时候,写了两次父亲的背影:一次是望父买橘的背影,一次是父子分手的背影。其中望父买橘的背影是详写,而父子分手的背影是略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亲买橘子的一瞬间,让作者深受感动,作者用质朴的文字全力抒写了父亲充满爱的背影。而此刻隔了极短时间后父子分手的背影,自然没有理由详写,若要详写也难免重复。这是作者合理剪裁、详略得当、匠心独运的地方。背影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三个启示是:白描手法的运用(幻灯片展示) 教师:
5、背影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三个写作启示是白描手法的运用。什么是白描?鲁迅说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我的理解是,白描就是不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如实的再现场景,这就是白描。父亲的背影,对于儿子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但是此时此刻作者描绘的背影,不是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让儿子终身难忘的背影。作者在刻画背影的时候,特别描绘了父亲的穿衣打扮和体态动作。特别是父亲过铁道的情景:怎样走过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如实的细细写来。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看见了一位仁爱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感谢您观看这节微课,再见。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了,教学不是纸上谈兵,离开了讲台,离开了学生,任何教学都是架空了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永远没有尽善尽美,只有永远不满足,不懈探索,不断实践才能做得更好。在课堂把握上,不能过于浮躁,要沉得住气,要能随机应变,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课堂不是舞台,不可作秀,必须用实实在在的基本功和真挚的情感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课堂教学允许遗憾的存在,但必须及时总结,“课后反思”就是一个很好的补救和再提高的途径。当然,这份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肯定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当局者迷,一切有待于我再慢慢的继续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