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113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吴 真 孫新源*摘 要:崑弋腔全本戲 青石山,是清道光初據源出明 長生記 傳奇的折子戲王道士斬妖 增衍而成的,此後頻繁上演於南北梨園與清宫内廷舞臺,還帶動了説唱與白話小説的同題材創作,如北京、揚州、唐山等多地説唱本均據此劇再作編創,衍生出不同形式的曲藝作品。至光緒初年,“醉月山人”又據説唱改寫爲白話小説 狐狸緣全傳。這些以“青石山”爲題材的戲曲、説唱、小説文獻,存世頗夥,散見於海内外30 多家藏書機構,其中説唱有石派書、鼓詞、東北大鼓、揚州清曲、八角鼓詞、牌子曲、上海俗曲、大鼓書、二人轉等 9 種體裁,計 60 種;小説有刻本、鈔本、

2、石印本、鉛印本等,12 種。今對這些文獻作一綜合介紹,以饗學界。關鍵詞:青石山 狐狸緣 俗文學文獻 汪廷訥萬曆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間(1605 1606),晚明徽州人汪廷訥(1569 1628 後)通過摭拾道教典籍、仙傳小説中的多個吕洞賓故事,敷衍而成傳奇長生記。此劇全本今已不存,唯有明清戲曲選集 時調青崑崑弋雅調 等保存五折殘齣,其中一折 王道士斬妖 演青城山下的九尾妖狐迷惑周生,周生請來王道士捉妖,王道士法力不濟,爲妖所敗,急請吕洞賓相助,吕洞賓設壇召請關公、周倉臨凡,斬殺妖狐。王道士斬妖 一折在清代頗爲流行,清初小説 斬鬼傳 療妒緣 曾記録其在堂會演出的情形。*吴真,女,1976 年生,廣

3、東潮州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著有 孤本説唱詞話 雲門傳研究 等;孫新源,女,1996 年生,重慶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2019 級碩士生。本文係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22XNQT38)、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1ZD15)的階段性成果。參見吴真 禁忌、行當、劇場:近代戲曲的非文學演進機制,文藝研究 2022 年第 1 期;吴真俗文學的跨文體編創策略 以“召將除妖”主題爲中心,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 年第 4 期。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十 二 輯)乾隆三十六年(1771),錢德蒼編刻於蘇州的戲曲選本 綴白裘 第八編

4、收入 請師 斬妖 兩齣折子戲,情節與 長生記王道士斬妖 基本一致,只是把斬妖神將由關公、周倉换爲二郎神與東、南、西、北四帥,同時在人物對話中添加大量“蘇白”及蘇州風土人情的相關描寫。撰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小説 妄妄録 中,鬼嫖客取笑上海王道士的窩囊,作者解釋説,“蓋吴中常演周小倌請王道士斬妖戲文,特借其科諢浪謔耳”。此處提到“吴中常演”道士斬妖 戲文,正可與 請師 斬妖 兩齣折子戲相印證,反映了清代中期 王道士斬妖 在江南社會的流行。道光初年,將 王道士斬妖 的故事發生地從“青城山”改爲“青石山”的全本戲 青石山 問世,現存鈔寫於道光二十年(1840)的崑弋腔全本 青石山 八齣,傅惜華

5、舊藏,現歸中國藝術研究院,王文章主編 傅惜華藏古典戲曲珍本叢刊 第 130 册(學苑出版社,2010)有影印。青石山所演妖狐纏擾周生並使其染病、周僕蒼頭請來王道士捉妖、吕洞賓召請神將除妖等核心情節,明顯承襲自 長生記王道士斬妖。較之舊本,青石山 開場增加了周生與妖狐幽會的情節,同時增添蒼頭與延壽兩位僕人角色,從而將“請師”情節的主體由 王道士斬妖 中的周生置换爲僕人老蒼頭,與王道士上演對手戲的角色也改爲老蒼頭,這也正是 長生記王道士斬妖 綴白裘請師 綴白裘斬妖 等早期戲本區别於後世 青石山的顯著特徵。增擴爲全本的 青石山,是一齣行當齊全的大軸戲,道光以降頻繁上演於南北梨園與清宫内廷舞臺。道光四

6、年(1824),北京高腔戲班慶升平班的 戲目 中,記有 青石山;道光末年,“四大徽班”之一的春臺班所演戲目的“雜出提綱”亦記有 青石山。至於清宫演劇,從現存資料來062此二折先被編入 綴白裘 第八編,後又被編入 綴白裘 第十一集。關於 綴白裘 前後各編選刊情况,詳見顔長珂 讀“再訂文武合班綴白裘八編”書後,中華戲曲 第 4 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日 根山徹 乾嘉年間 綴白裘 翻刻版諸本研究,李寅生譯,古典文獻學論叢 第 2 輯,黄山書社,2011,第 21 33 頁。(清)錢德蒼編選,汪協如點校 綴白裘 第 6 册第十一集卷二,中華書局,2005,第 83 100 頁。(清)朱海:妄妄

7、録 卷六“鬼忘八”,文物出版社,2015,第 120 頁。慶升平班戲目,陳恬、谷曙光主編 京劇歷史文獻彙編清代卷:筆記及其他,鳳凰出版社,2011,第 511 512 頁。此戲目係道光四年(1824)慶升平班領班沈翠香所有之物。春臺班戲目,陳恬、谷曙光主編 京劇歷史文獻彙編清代卷:筆記及其他,鳳凰出版社,2011,第 476 477 頁。此戲目記録的伶人大部分活躍於道光二十年至咸豐二年(1840 1852),參見顔長珂 春臺班戲目 辯證,中華戲曲 第 26 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看,最早於道光七年(1827)八月初八,内廷已有演出 青石山 的檔案記録。據筆

8、者初步統計,道光年間(1821 1850),青石山 在清宫演出 4次,咸豐年間(1851 1861)又演出 8 次。梨園的熱演,帶動了説唱與白話小説的同題材創作,衍生出了多種不同曲藝形式的説唱作品。至光緒初年,“醉月山人”又將長篇説唱改寫爲白話小説 狐狸緣全傳,有多家書坊先後翻刻,流播甚廣。以“青石山”爲題材的説唱本、小説本數量龐雜,種類豐富。1968年,澤田瑞穗首先就石派書 青石山 的説唱體裁特徵加以論述;1989年,張穎、陳速在整理小説 狐狸緣 時曾論及 7 種小説版本;2019 年,陳錦釗撰文介紹他發現的 13 種 青石山 石派書(包括 11 種全本與 2 種殘本)。近年來,我們走訪國内

9、各大圖書館,查閲國内外古籍開放資源,發現以往研究者未提及的“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版本頗夥,其中説唱本涵蓋了石派書、鼓詞、東北大鼓、揚州清曲、八角鼓詞、牌子曲、上海俗曲、大鼓書、二人轉等 9 種體裁,計 60 種,小説的版本形態則有刻本、鈔本、石印本、鉛印本等,計 12 種。這些文獻廣泛分布於海内外各大藏書單位,其中不乏名家藏本。今按文體分類作著録,並與戲曲劇本作比勘,進而討論“青石山”題材在戲曲、説唱、小説等不同俗文學文體中呈現的不同面貌。一 説唱本今知最早的 青石山 説唱本,爲道光三十年(1850)鈔本石派書 青石山,傅惜華舊藏,今歸中國藝術研究院,全書六萬餘字,體量堪稱同題材説唱文本之最

10、。本文根據體裁差異與篇幅長短,將“青石山”題材説唱文學分爲長篇、中篇、短篇三類,予以著録。162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十 二 輯)(一)長篇:石派書 青石山嘉道年間(1796 1850),活躍於北京的説書藝人石玉崑對子弟書中的“西韻”腔調進行改革,從而開創了説唱曲藝的新流派,其説唱的底本被稱爲“石派書”或“石韻書”。據陳錦釗統計,石玉崑留有 23 種中篇石派書,其中之一爲“青石山”題材,題名 青石山 或 青石山狐仙傳,是現存石派書鈔本裏文本數量最多的題材;另現存 29 種短篇石派書讚中,亦有 13種出自 青石山。各本石派書 青石山 開篇均有一句:“聽者聽的是甚麽故事?乃是梨園子弟常常的唱演的 青

11、石山。”由此可知,石派書 青石山 據同名戲曲改編而來。胡士瑩指出,“(石玉崑)這種唱腔,以唱詞爲主,間插説白,帶説帶唱,猶存宋元詞話遺風,風格於木皮鼓詞爲近”。學界一般將石派書歸於“鼓詞”類下。值得留意的是,有些圖書館將長篇説唱 青石山 録於“彈詞”類下,並且有小説論者認爲 狐狸緣 小説係“據彈詞 青石山 編寫”。但我們經過文字比對發現,被歸類爲彈詞、鼓詞的 青石山 説唱本,無論是情節還是具體唱詞均與石派書 青石山 完全一致,因此這些長篇説唱 青石山 應爲石派書,與一般意義上的“彈詞”或“鼓詞”有所區别。現存石派書 青石山 大部分鈔本爲十本。清末北京出售子弟書的書坊262陳錦釗:石派書的體制

12、兼論現存 青石山 的版本等,第三届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02,第 387 408 頁。天津市圖書館藏 青石山狐仙傳(索書號:P24073),陳錦釗輯録 子弟書集成 第 18 册,中華書局,2020,第 6987 頁。以下引此書,只隨文注册數與頁碼。本文所據石派書 青石山,以陳錦釗輯録天津市圖書館藏本爲底本,下文不再出注。胡士瑩:話本小説概論 下册,商務印書館,2011,第 869 頁。李豫 中國傳統鼓詞總目 著録 青石山狐仙傳,同時在括號内注明“石派快書”(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第 302 頁)。另,近年出版的 子弟書全集 與 新編子弟書總目 因將

13、石派書排除於子弟書之外,故未收録“青石山”題材説唱。參見黄仕忠、李芳、關瑾華編 子弟書全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以下引此書,只隨文注卷數與頁碼。另參見黄仕忠、李芳、關瑾華 新編子弟書總目,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例如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索書號:A03526),見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 2176 頁。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本(索書號:善 858.4/125),見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 1902-2002,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第 302 頁。南京圖書館藏本(索書號:GJ/26305),見 中國通俗小説總目提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0

14、,第 756 頁。石昌渝主編 中國古代小説總目白話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第 132 頁。“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目録俱有著録,較早的 樂善堂子弟書目録題作 青石山,注云:“狐狸緣,十本三十回,十八吊。”百本張子弟書目録 題作 青石山狐仙傳,注云:“三十二本,二十五吊。”别埜堂子弟書目録 題作 石派青石山,注云:“三十回,二十四吊。”此外,無名氏 集錦書目(巳本)盛贊 青石山 爲“西派奇書”,並爲其撰寫了詳細的提要。青石山 普遍見録於書坊的售書目録,而且書價在目録裏也屬於高價,這從側面説明“青石山”題材在當時的受歡迎程度。據我們調查所知,現存 青石山 石派書鈔本共計 42 種,包括

15、 25 種全本、4 種殘本與 13 種短篇讚語,其中陳錦釗著録並比對了 11 種全本與 2 種殘本,又曾提及 5 種全本與 13 種短篇讚語,但未及詳細著録,其餘 9 種全本與2 種殘本爲我們近年訪書新得。本文將以館藏機構爲序,逐一介紹42 種石派書,補充詳細的館藏信息、開本大小、版式行款、封面提要、内文特徵、鈐印信息、著録收録情况等信息。1.全本 青石山,共計 25 種(1)中國藝術研究院藏道光三十年(1850)鈔本(索書號:144493),傅惜華舊藏,十册,半頁7 行,每行25 27 字不等,卷首鈐“中國戲曲研究院藏書”印,卷尾題“道光三十年十月下旬抄”。北京傳統曲藝總録 著録“道光三十年

16、鈔本;分爲十卷(碧蕖館)”。陳錦釗認爲此本應係現存最早的石派書鈔本。(2)中國藝術研究院藏銘鼎臣鈔本(索書號:15583),梅蘭芳舊藏,十册,半頁7 行,每行20 字左右,有朱筆圈點,卷首鈐“中國戲曲研究院藏書”362樂善堂子弟書目録 現藏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陳錦釗據此整理出版,並考證其成書於道光中葉,參見 子弟書集成 第 1 册,第 139 頁。子弟書全集 第十卷,第 4401 頁。子弟書全集 第十卷,第 4377 頁。子弟書全集 第十卷,第 4389 頁。清蒙古車王府舊藏鈔本,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索書號:SB/812.08/5105:108),見北京大學圖書館編 未刊清車王府藏曲本

17、 第140 册,學苑出版社,2017,第206 212 頁。此種 集錦書目 以十二地支爲序分作12 本,爲包括 青石山 在内的86 種時興石派書、鼓詞等説唱作品撰寫情節概要,與一般常見的清宗室鶴侣(愛新覺羅奕賡)連綴子弟書名而成的 集錦書目 不是同一種。俞冰主編 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抄稿本總目提要 第 10 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第 197頁。以下引此書,只隨文注册數與頁碼。傅惜華編 北京傳統曲藝總録,中華書局,1962,第 324 頁。以下引此書,只隨文注頁碼。陳錦釗:石派書的體制 兼論現存 青石山 的版本等,第三届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 396 頁。戲曲與俗文

18、學研究(第十 二 輯)印,卷末注明“青石山 卷拾第貳拾九回”。可見此本全書共有十卷二十九回,北京傳統曲藝總録 著録。銘鼎臣,即葉赫那拉銘安(1828 1911),字鼎臣,滿洲鑲黄旗人,咸豐六年(1856)丙辰科進士,光緒三年(1877)任吉林將軍,有 止足齋詩存 三卷傳世,文武兼長。(3)中國藝術研究院藏清鈔本 A(索書號:136672),傅惜華舊藏,十册,半頁8 行,每行24 26 字不等,未題鈔者,有朱筆圈點,第一册卷前有短序,末署“己巳榴月下浣八日小窗愚下拙題”,封面鈐“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藝術事業管理局資料室藏書”“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料館藏書章”等印。若道光三十年(1850)本爲最早的石派

19、書鈔本,則此本當鈔於同治八年(1869)。(4)中國藝術研究院藏清鈔本 B(索書號:146959),傅惜華舊藏,十册,半頁 8 行,每行 25 字,封面鈐“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藝術事業管理局資料室藏書”“中國藝術研究院資料館藏書章”印。(5)中國藝術研究院藏清昇平署鈔本,傅惜華舊藏,十册,半頁 8 行,每行 17 字,北京傳統曲藝總録 著録。(6)中國藝術研究院藏清鈔本,程硯秋舊藏,未見該院著録。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抄稿本總目提要 著録一種 青石山(石派書),“半頁八行字不等,曲藝説唱本。卷首鈐 中國戲曲研究院藏書 印。一函十册”,不知此本是否爲程硯秋藏本。(7)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索書號:

20、A03526),十册,半頁 8 行,每行18 23 字不等,小字雙行。第一册封面左上角貼長形簽條,書題“青石山”,右上方鈐“權攝濼陽觀察使者”橢圓印章,另在第二册、第四册扉頁右上角隱約可見兩處“孝友堂”鈐印。此本爲善本古籍,已被製爲縮微膠462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抄稿本總目提要 第 10 册,第 199 頁。北京傳統曲藝總録,第 324 頁。銘鼎臣生平,參見趙爾巽等 清史稿 卷四百五十三,大衆文藝出版社,1999,第 3533 頁。畢寶魁:對清末東北文學有特殊貢獻的儒將銘安,滿族研究 2004 年第 4 期,第 60 62 頁。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抄稿本總目提要 第 10 册,第 193 頁。

21、此提要誤將書名書録爲“青山石全集”。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抄稿本總目提要 第 10 册,第 199 頁。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抄稿本總目提要 第 10 册,第 203 頁。北京傳統曲藝總録,第 324 頁。中國藝術研究院包澄潔教授告知陳錦釗該院藏有此本,見陳錦釗 石派書的體制 兼論現存 青石山 的版本等,第三届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 387 408 頁。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抄稿本總目提要 第 10 册,第 200 頁。“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捲,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著録此本爲“彈詞”。這裏的“濼陽觀察使者”爲何人,目前尚無從考證,但觀察使一職始於唐代,清代不設觀察使,

22、而是借“觀察”尊稱一般道員,清末時期道員爲正四品官。據此枚官職印章推測,此本 青石山 的鈔藏者必定不是普通民衆,而是享有官職之人。(8)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索書號:XD3326),鄭振鐸舊藏(鄭3910),十册,23.8cm 14.5cm,半頁 8 行,每行 24 字,小字雙行不等。第一册封面書題“青石山石派代讚”(案:即帶讚),封面右下方記有小字“三九一”,西諦書目“彈詞鼓詞類”著録。(9)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光緒二年(1876)介臣主人鈔本(索書號:35513),齊如山舊藏,六册三十回,24.5cm 14.5cm,半頁 8 行 24 字,字迹工整。第一册正文前分上下兩欄,完整抄録 30

23、回回目,末題“西派青石山目録終”。第一回回目下鈐齊如山藏書印“齊林玉世世子孫永寶用”朱文方印一枚,末册正文抄完署“光緒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介臣主人抄”。(10)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靳静齋鈔本(新索書號:98127。舊索書號:51875),六册六卷,末册與前五册在版式行款、分卷分回等方面不一致。前五册23.5cm 13cm,半頁8 行,每行 24 字,一册即爲一卷,除去第四册封面不見題字,其餘三册封面皆題有對應的卷次。第一册封面正中題“青石山”書名,下題“雲峰”,左上題“青石山卷之一本”,正文提到青石山位於“江西省瑞州府高安縣城外”,不同於多數石派書 青石山 所鈔“江西寧波縣城外”。末署“靳静齋固邑鄉

24、親褚奎良鄉人戊午四月初八日”,封底題“固邑先生是七姑娘家郎宅壻靳静齋續抄青石山老先生”。第二册正文開篇題“青石山全傳卷二”,卷二抄完後接“青石山全傳卷之三”部分内容。第三册封面題“青石山卷之三海棠善自意”,正文後題“隱士好奕”,末頁抄録 紅樓夢 詩句“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以及 好了歌 三段(除去“只有嬌妻忘不了”)。第五册封面題“青石山卷之五幽雅溪東”,封底書“青石山西派絃子書光緒七年十月廿七日寫”,左上角題“施玉崑書”(案:即石玉崑)。第六册25.5cm 13.5cm,半頁9 行,每行 35 36 字不等,封面題“青石山金部静562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5、第 2176 頁。陳茂同:中國歷代職官沿革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第 585 586 頁。北京圖書館編 西諦書目,文物出版社,1963,第 733 頁。原文爲“青石山不分卷,清抄本十册,三九一”。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十 二 輯)齋手著”,正文包括第十七回至第二十回,標明四回回目,篇末署“青石山野史卷陸部全完光緒十六年正月十三日方繕完不忍棄之故而草草見哂”。從他處無從考證靳静齋係何人,僅能據此種鈔本,知他是山西祁縣固邑人,他從咸豐戊午年(1858)開始抄録石派書 青石山,在長達32 年之中一直保持對此題材的興趣,“不忍棄之”,至光緒十六年(1890)方繕寫完畢 青石山 全本。與此同時,咸豐

26、、同治年間(1851 1874)正是石玉崑最爲活躍的時期,他在北京的書場講唱,出現“茶座過千人”的盛况,而靳静齋抄録石派書 青石山 恰恰始於咸豐八年(1858),由此亦可想見俗文學的傳抄情境。(11)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索書號:84256),五册,23.5cm 14.1cm,半頁 10 行,每行 24 字,小字雙行。各册封面題“青石山”書名以及部數,一册即一部,不標回目,字迹娟秀工整。(12)首都圖書館藏清鈔本 青石山狐仙傳(索書號:甲四 1288),清蒙古車王府舊藏,十卷不分回,半頁 8 行,每行 24 字,北京傳統曲藝總録 著録,首都圖書館編 清車王府藏曲本 第 30 册收録。(13)

27、首都圖書館藏 青石山京子弟曲詞全部(索書號:丁 13716),四卷,半頁 10 行,每行 25 字左右。卷一末附 洪洋洞 劇本一頁,後頁附部分文字音釋。(14)故宫博物院藏清鈔本 石韻書青石山,以“元亨利貞”爲序分爲四册,半頁 12 行,每行 23 字,收入 故宫珍本叢刊 第 703 册。(15)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從吾所好山房鈔本(索書號:SP070),十册,28cm 22cm,半頁 5 行,每行 20 字,小字雙行。正文有界行,界行首尾以弧綫相連,版心題“從吾所好山房鈔本”。中國俗曲總目稿北京傳統曲藝總録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和 411 册收662評崑論(又名 石玉崑)

28、子弟書,見 子弟書全集 第八卷,第 3368 頁。北京傳統曲藝總録,第 324 頁。首都圖書館編 清車王府藏曲本 第 30 册,學苑出版社,2001,第 278 351 頁。故宫博物院編 故宫珍本叢刊 第 703 册,海南出版社,2001,第 243 340 頁。劉復、李家瑞編 中國俗曲總目稿,“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2,第 157 頁。以下引此書,只隨文注頁碼。北京傳統曲藝總録,第 324 頁。王汎森等主編 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第 487 596頁。以下引此書,只隨文注册數與頁碼。俗文學叢刊 第 411 册,第 1 492 頁。“青石

29、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録。首都圖書館藏有複印本(索書號:己 158-2),係吴曉鈴舊藏。(16)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鈔本(索書號:SB/814.7/5125.1),五册十卷,半頁8 行,每行24 字,未標卷次與目録,第一册將青石山地理位置定位於“浙江寧波縣城外”。(17)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復順齋鈔本(索書號:MX/814.77/17281),十册,28cm 12cm,半頁 8 行,每行 23 25 字不等。各册封面大字題“青石山”書名及部數,一册即一部,另題“一天一换”“復順齋”,各册扉頁有牌記,上欄題“復順齋賃書鋪”,中欄有説明文字“半月不换,將押賬作本,撕書塗抹,男盗女娼”,下書“海甸西大

30、街”。北京大學圖書館著録此本爲“(清)醉月山人撰”,内文無此信息,不知何據。(18)河北大學圖書館藏清百本張鈔本 青石山狐仙傳(索書號:514747-54),原天津師範大學圖書館舊藏,八册三十二卷,半頁8 行,每行24 字。(19)天津市圖書館藏清鈔本 青石山狐仙傳(索書號:P24073),五册,十卷三十回,半頁 9 行,每行 24 字,子弟書集成 有整理本。(20)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青石山(索書號:善 858.4/125),十册,十卷三十回,高 28cm,半頁 8 行,每行 24 字,小字雙行不等。第一册正文前完整抄録三十回回目,末題“西派青石山目録終”,子弟書集成 有整理本。(21)華

31、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鈔本 青石山(索書號:X10.1-8752),四册,23.5cm 12.5cm,原暨南大學圖書館舊藏,朱絲欄抄寫,半頁8 行,每行 20 字,不標回目,各册卷端鈐該館藏書朱文長方印及“國立暨南大學圖珍藏”朱文方印。(22)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索書號:GJ/26305),十册十卷。(23)西北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鈔本(索書號:857.41/195),十册,高 24cm,半頁 6 行,每行字數不等,小字雙行,第二册爲後抄配本。(24)日本早稻田大學風陵文庫藏光緒三年(1887)鈔本(索書號:文762子弟書集成 第 18 册,第 6986 7171 頁。子弟書集成 第 18 册,第

32、 6801 6986 頁。中國通俗小説總目提要,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0,第 756 頁。誤作“彈詞 青石山”。西北師範大學圖書館書目檢索系統將此本著録爲彈詞。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十 二 輯)庫 19F0400Z0477),澤田瑞穗舊藏,十册,26cm 10cm,半頁 7 行,每行 24字,小字雙行不等。各册封面題“青石山”及本數,末本抄完署“光緒三年六月十一日寫完”,風陵文庫目録 著録。(25)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雙紅堂文庫藏百本張鈔本 石派全本青石山(索書號:雙紅堂-戲曲-248),長澤規矩也舊藏,四册,半頁8行,每行 24 字,小字雙行不等。封面鈐“百本張”方印,印之周邊寫“世傳

33、言無二價童叟無欺”,另鈐“由乾隆年起至今少錢不賣别還價”。雙紅堂文庫分類目録 著録,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雙紅堂文庫藏稀見中國抄本曲本彙刊 第 29 册收録。2.殘本 青石山,共計 4 種(1)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殘篇(索書號:SP2-024),高 24cm,存 1 頁,首二行:“下上了錢糧的飽鎗一條,老蒼頭,披手奪過個把苗頭兒對,火繩一恍就上了機,玉面狐一見動了神器,這傢伙,雖是玩物恰似雷劈,總有道行也難禁架,少不得,將身一恍朵。”此段文字出自 青石山 第十二回。(2)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小册清鈔本殘本(索書號:SP1-021),二册,高 20cm,存 52 頁,半

34、頁 8 行,字不等,内容包括頭本三回和貳本三回。中國俗曲總目稿北京傳統曲藝總録著録。(3)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大册清鈔本殘本(索書號:SP1-022),一册,高 25cm,存 42 頁,半頁 8 行,字不等,内容爲第四回至第十二回(中缺第八回末段和第九回全段),中國俗曲總目稿北京傳統曲藝總録著録。862早稻田大學圖書館文庫目録 第 17 輯 風陵文庫目録,早稻田大學圖書館,1999,第 137 頁。日 長澤規矩也編 雙紅堂文庫分類目録,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61,第 33 頁。黄仕忠、日 大木康主編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雙紅堂文庫藏稀見中國抄本曲本彙刊第 29 册,廣西師範

35、大學出版社,2013,第 163 533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157 頁。北京傳統曲藝總録,第 324 頁。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珍藏善本圖籍書目資料庫顯示此本殘存第四至九回,參見 http:/www.ihp.sinica.edu.tw/ttscgi/ttsweb?979663717。陳錦釗目驗殘存第四至十二回(中缺八回末段和九回全段),本文以陳説爲准,參見陳錦釗 青石山 石派書研究,陳錦釗自選集:小説、子弟書論文集,(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9,第 147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157 頁。北京傳統曲藝總録,第 324 頁。“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4)故宫博物院藏

36、清鈔本殘本 石韻全本青石山狐仙傳,存“元亨利”三册,缺一册,半頁 8 行,每行 24 字,故宫珍本叢刊 第 703 册收録。3.出自 青石山 的短篇讚,共計 13 種(1)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書齋(索書號:SP1-013),高 24cm,2 頁,半頁 7 8 行不等,小字雙行,出自 青石山 第二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2)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公子穿帶 三種(索書號:SP3-047,SP3-048,SP3-049)。第一種高 23cm,2 頁,半頁 7 行,小字雙行;第二、三種高 24cm,1 頁半,半頁 8 行,小字雙行。出自

37、 青石山 第三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第一種。(3)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延壽(索書號:SP1-010),高 23cm,2 頁,半頁 7 行,小字雙行。出自 青石山 第四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4)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吐丹(索書號:SP1-009),高 23cm,1 頁半,半頁 7 行,小字雙行。出自 青石山 第十一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5)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長橋 兩種(索書號:SP1-011,SP1-012),第一種高 24cm,1 頁半,

38、半頁 7 行,小字雙行;第二種高 24cm,1 頁,半頁 6 行,小字雙行。出自 青石山 第十二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 ,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第二種。(6)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王道擺卦 兩種(索書962 故宫博物院編 故宫珍本叢刊 第 703 册,海南出版社,2001,第 341 397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28 頁。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19 424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412 頁。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25 430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16 頁。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31 436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10 頁。

39、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37 439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19 頁。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41 444 頁。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十 二 輯)號:SP3-054,SP3-055)。高 23cm,1 頁半,半頁 7 行,小字雙行。兩種内容完全一致,出自 青石山 第十三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7)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吃餑餑(索書號:SP1-020),高 23cm,1 頁,半頁 7 行,小字雙行。出自 青石山 第十四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8)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王道挨打

40、兩種(索書號:SP3-052,SP3-053),高 24cm,2 頁,半頁 7 行,小字雙行。兩種内容完全一致,出自 青石山 第十五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9)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白鶴 兩種(索書號:SP1-007,SP1-008)。第一種高 23cm,1 頁半,半頁 7 行,小字雙行;第二種高 23cm,1 頁半,半頁 6 行,小字雙行。出自 青石山 第十七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第二種。(10)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土地(索書號:SP1-002),高 24cm,1 頁半,半頁 7 行,小字雙行

41、。出自 青石山 第十八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11)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打狐 兩種(索書號:SP1-005,SP1-006)。第一種高 25cm,1 頁半,半頁 6 行,小字雙行;第二種高 23cm,1 頁半,半頁 7 行,小字雙行。出自 青石山 第二十七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 ,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第一種。(12)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受辱 兩種(索書號:072 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429 頁。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41 444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142 頁。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49

42、 452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427 頁。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53 458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10 頁。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59 463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6 頁。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65 469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8 頁。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71 473 頁。“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SP3-050,SP3-051)。第一種高 25cm,2 頁,半頁 6 行,小字雙行;第二種高 23cm,1 頁半,半頁 7 行,小字雙行。出自 青石山 第二十九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第一種。(1

43、3)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鈔本 歸天(索書號:SP1-018),高 24cm,1 頁半,半頁 7 行,小字雙行。出自 青石山 第三十回,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收録。(二)中篇:鼓詞、東北大鼓1.道光三十年(1850)鼓詞 王道士捉妖臺北“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藏道光三十年(1850)鼓詞鈔本 王道士捉妖(索書號:Gu158),二册二卷,高 24cm。上卷封面缺失,卷首有兩篇序:第一篇闕首葉,末署“道光庚戌三月己未渤海劉韞山題於兹惠鄉之敬業山房”;第二篇題“王道士捉妖全段自序”,末署“道光庚戌三月己未渤海隋霽軒識”。道光庚戌三月己未即道光三十年三月二十七日。由二序

44、所叙可知渤海(今山東濱州)的鄉紳隋霽軒晚年作鼓詞 王道士捉妖,同鄉劉韞山作序並評點。令人費解的是,自序末另署大字“乾隆三十二年正月上浣穀旦”,且字迹有别於正文,當係後添,“傅斯年圖書館珍藏善本圖籍書目資料庫”據此誤録此本爲“清乾隆三十二年抄本”。兩篇序後附“王道士捉妖全段讀法”十三段,段前署“韞山氏編次”,正文題“王道士捉妖全段”,下署“渤海憨憨道人隋霽軒著非非道人劉韞山評”,正文及段後總評大字,半頁 6 行,每行23 字,行間夾批小字雙行不等,有朱筆圈點。全書以十言句式爲主,分爲十三段,於各段段前題名,包括上卷“思春”“鬧學”“染疾”“求醫”“論病”“捉妖”等六段,下卷“捱打”“點化”“拘神

45、”“降狐”“開導”“覺悟”“歸善”等七段。中國俗曲總目稿 著録,俗文學叢刊 第 546 册收録。鼓詞 王道士捉妖 講述青石山後丹鳳洞一妖狐爲采陽煉丹,幻化女形172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17 頁。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75 480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51 頁。俗文學叢刊 第 410 册,第 481 485 頁。中國俗曲總目稿,第 1230 頁。俗文學叢刊 第 546 册,第 241 429 頁。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十 二 輯)迷惑書生周國俊,周公子因此病入膏肓,周父遣書童請來王道士捉妖不成,反遭挨打受辱。吕洞賓感應而至,召唤出馬、趙、温、劉四帥降服妖狐,又以“酒色財氣”與“禮義

46、廉恥”之論點化妖狐。吕洞賓見妖狐受教,遂賜予仙丹一粒助其修成正果,妖狐亦贈周公子一粒保陽回春丹,周公子恢復健康,發奮苦讀,終於狀元及第。與其他“青石山”題材説唱作品相比,王道士捉妖 的最大特點是作者隋霽軒博學多識,於書中大量引經據典,文人氣息甚濃。評點者劉韞山的批注亦細緻入微,與正文内容相得益彰,甚至多處引用前人的精彩評點,譬如第一段段後總評“所謂繪花繪影繪水繪聲手段”,便襲用自金聖歎評 西厢記 衍生詩賦 拷艷立蒼苔只將繡鞋冰透“真繪水繪聲,繪花繪影之筆”。較之石派書 青石山,王道士捉妖 改編自梨園戲本的可能性更大。其一,從成書時間上看,王道士捉妖 與現存最早的石派書 青石山 同於道光三十年抄

47、成,山東濱州的鄉紳不大可能得見同時期北京説唱藝人石玉崑的説唱底本,而且二本的文辭差異較大。其二,雖同是吕祖放狐歸山、周生高中狀元的大團圓結局,但 王道士捉妖 在人物設置上有别於石派書青石山,譬如鼓詞中吕洞賓拘神遣將,所請之神爲馬、趙、温、劉四帥,當係受 封神演義 所載道教四位神靈的影響,我們在車王府舊藏亂彈總講青石山 中亦能見到類似的四帥脚色組合,而石派書因係改編自道光二十年的崑弋總本 青石山,故其斬妖主神爲托塔天王,二郎神與哪吒隨侍左右。2.鼓詞 新鎸王道士捉妖狐狸緣日本早稻田大學風陵文庫藏鼓詞刻本 新鎸王道士捉妖狐狸緣(索書號:19f0400z0515),澤田瑞穗舊藏,二册二卷,14.7c

48、m 10.8cm。卷一封面分爲左、中、右三欄,右欄題“新鎸王道士”,左欄題“捉妖狐狸緣”,中欄鎸卷次和版刻地“唐山西馮家六里庒聚興堂梓”,未題作者。半頁 7 行,每行14 字,分爲上下兩欄,小字雙行。白口,四周單邊,單黑魚尾,版心魚尾上刻書名“狐狸緣”,下刻頁碼。全文一萬多字,主體内容爲上下兩句七272俗文學叢刊 第 592 册,第 273 頁。(元)王實甫原著,周錫山編著 西厢記 注釋彙評 中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第1077 頁。清蒙古車王府舊藏 青石山總講,黄仕忠主編 清車王府藏戲曲全編 第 13 册,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第 894 頁。“青石山”題材説唱小説文獻叙録字齊言句

49、式,同時根據叙事需要隨意添加襯字。首二行爲“爲人生在世上,凡事不可不學。學會義業令人睄,只要精明爲妙”。從内容來看,新鎸王道士捉妖狐狸緣 完全由道光三十年(1850)鼓詞 王道士捉妖 改寫而來,對梨園戲本亦有借鑒,呈現出對同題材作品改寫的雜糅性特徵。道光三十年鼓詞 王道士捉妖 卷末云“這就是道士捉妖一全段,好合歹還求明公再剪裁”,或許唐山鼓詞即以此爲契機進行再創作。作者捨棄了 王道士捉妖 的十三段編次結構,盡删評點内容,並對具體文辭做了較大調整,將原本的十言句改寫爲七言句,在人物設置方面亦有改動,例如:妖狐來自五崗山而非原本的青石山,“斬妖”一節增添了周倉傳遞法旨的情節,並改由馬、趙、温、關四

50、大元帥主役,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關公出場時兩側有關平端印、周倉捧刀,“關公+關平+周倉”的角色設置常見於咸豐之後的高腔、亂彈及崑腔 青石山 劇本中。此外,王道士以“惱一惱打在陰山背後去”呵斥妖狐,道光三十年鼓詞未見提及陰山,而咸豐以降的高腔本 青石山 中托塔天王與關公却有相似的念白 “押在陰山背後”。另有,唐山鼓詞延續了道光三十年鼓詞中書生名唤“周國俊”的人物設置,同時爲其增添學名“周學官”,但通篇又稱其“周小官”“周小官”的稱呼亦多見於梨園戲本。由此可知,唐山鼓詞 新鎸王道士捉妖狐狸緣 對同體裁的道光三十年鼓詞與梨園戲本均有擬襲,其中改編自同體裁鼓詞的痕迹更爲明顯。3.東北大鼓東北大鼓中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