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应对孩子厌学心理 一、建立自信、激励情感。 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有好的学习成绩。但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超越了他们的实际能力,学生就会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就会导致灰心沮丧,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既要看到学生的短处和问题,更要发现他们的长处和进步。对学生的评价要多表扬少批评。表扬和鼓励会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力量,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而批评过多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情绪低落、放弃进取。 二、启迪求知欲望。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比如提出促人深
2、思的问题,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演示引人入胜、给人新知的直观材料等等,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这根主线上以趣激学,用“趣”统领课堂,引导学生多思善问,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探求意识。还要利用课堂实验、社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爱学的情感、乐学的心态、会学的本领。 三、指导学习方法。 学生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设计课程的深度、广度和结构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学习中要指导学生注意劳逸结合,安排学习的时间不可过长,不搞“持久战”、不打“疲劳战”。根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搞好教学,不能强制、逼迫学生学习。还要鼓励、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使其在学习中自我总结和提高。 四、享受成功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儿童都有他们的长处和爱好,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把学生安排在这样的条件下,使其长处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以成功后的快乐,激发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需求”也越来越强,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能提过高的要求,要从其爱好和特长入手,选取一个一经努力即可实现的目标为突破点,帮助、指导他们获得成功,使其体会到成功后的充实和快乐,进而再提出新的内容和要求,这样几经循环,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厌学情绪,又可以使他们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