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阅读法:从反读中还原.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89032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法:从反读中还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阅读法:从反读中还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阅读法:从反读中还原 作者:徐必华   有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叫做比较还原法,是孙绍振教授所倡导的。通过文本的比较阅读,还原文字背后的真实情景,让读者更能够透彻地读懂文本,获得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请看下面的例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有一种比较,叫反读。如果反读之,上文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大道不行也,天下为私,选奸与邪,尔虞我诈。故人惟独亲其亲,惟独子其子,使老无所终,壮无所用,幼无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无所养,男无分,女无归。货常其弃于地也,藏必于己;力恶其出于身也,必须为己。是故谋闭兴,盗窃乱贼作,故外户紧闭,是谓现实。   通过反读,读出的是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现实。对于恶劣的社会现实,我们常用“黑暗”一词来形容,怎样个黑暗,反读一下,一目了然。作者为什么要为我们描绘一幅理想社会的图景,正是因为他生活的社会不理想,人民生活在极不安全的环境之中,加之他本人有极高的思想境界,成天地忧国忧民啊,才会想象有这样一个“理想国”,鼓动人们去为之奋斗。但这个“顶层设计”实在太高太高了,所以至今仍是理想而已,我们还只是实现了那么一点小小的部分;距离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要走很远的路。   同样,陶渊明也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梦境,我们反读一下,也能还原他所处的社会情形。   土地荒芜,屋舍破败,哪有良田美池桑竹?人烟稀少,鸡犬无声,更兼陌上杂草丛生。其中往来男女,衣不蔽体。老人小孩,苦脸愁眉。   这就是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如果我们只说它“黑暗”,那将是多么空泛啊。这样一反读,黑暗在此刻顿然变得了如此明亮。这也就明白陶渊明为什么要为我们描绘一个理想社会了。   文本反读,不仅是一种读书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法——也就是常说的“逆向思维”。不妨把这个方法传给学生,运用娴熟,学生的思路定将更加开阔、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